胡燕梅
(江漢大學期刊社,湖北 武漢 430056)
?
地方綜合性高校學報自然科學版體育欄目開設的可行性調查
胡燕梅
(江漢大學期刊社,湖北 武漢430056)
了解體育學欄目在地方綜合性高校學報自然科學版開欄的可能性。利用CNKI文獻數據庫對體育欄目的開設情況進行了數量統計方面的調查和分析。 對于中文核心類專業體育期刊而言社科方向的體育欄目論文較自科方向的欄目論文影響力更高;各師范類中文核心高校學報雖有體育專業但其學報發文量卻不高,被引和下載量遠低于體育專業類刊物;地方綜合類高校學報《杭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所刊發的體育欄目論文對該刊物整體影響因子不大。建議地方綜合性高校學報自然科學版謹慎開設體育欄目。
體育欄目;地方綜合性高校;高校學報;欄目調查;欄目策劃
高校辦學報的基本宗旨是通過學報反映本校的教學科研成果,并以此促進教學與科研的發展。通常學報都會設置不同類別的欄目刊載不同學科或不同領域的科學研究成果,這些欄目一般是圍繞本校既有的學科設置,而某類欄目刊載的論文數量與質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該校某學科的整體發展水平[1]。對于高校學報而言欄目的策劃是提高學報質量的重要環節和有效手段,欄目設置能夠顯示出刊物的基調和風格??茖W地調查、預測、籌劃及創新實踐欄目策劃的各個環節是保證高校學報展示其個性、彰顯其優勢、突出專業特色的重要途徑[2]。隨著我國體育競技水平的提高,體育信息及體育研究的報道已越來越受到重視,但要全面提高我國的體育領域的研究水平,應注重我國體育高水平研究人才的培養和關注規范體育類出版物的發展,為全面繁榮我國體育事業打好基礎。但是欄目設置的合理性對于學報的發展是非常關鍵的[3-6],所以對于擁有體育專業的地方高校學報而言開設新型體育欄目就需要了解已開體育欄目的發展情況。本文擬通過對目前我國已有的體育欄目開設情況進行調查,為地方綜合性高校學報自然科學版開辟體育欄目提供欄目策劃的背景資料和初步思路。
從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網頁的“項目查詢”中可看出“體育學”屬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資助對象,所以體育類核心期刊歸屬于人文社會科學類。但體育類論文卻是社科和自科方向均有,且體育欄目除了在專業體育期刊中設置外,在不少高校學報的自然科學版中也有開設。所以本文依據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刊物評價兼顧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進行調查。據2014版北京大學圖書館發布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記載,體育類(G8體育)中文核心刊物共有16個,其中高校學報11個,占據體育類核心刊物的68.75%,表明高校學報仍然是體育理論學術研究傳播的重要途徑。
2014版體育類核心刊物及其欄目設置調查見表1,由表1可見各期刊欄目具有一定的共性,但又各具特色。有些刊物欄目固定,有些刊物每期欄目都有變化,但各刊物共有欄目以“體育人文社會學” “體育人體科學” “體育教育訓練學” “民族傳統體育”四類為主, 另還開設有小眾欄目如學校體育學、體育經濟學、體育法學、競技體育、體育管理學、運動訓練與體育賽事等,還有一些當年研究熱點如“南京青奧會研究”、“后青奧文化研究”、“體育產業與體育用品”、“武術史與體育文化”以專題論壇、前沿動態、特邀論壇、探索與爭鳴、百家論壇、博士論壇、專題研究、學術短評等形式展開。

表1 體育類核心刊物2014年欄目設置調查
從表1還可以看出大多欄目屬于社會科學范疇,而運動人體科學、運動心理學、體育教育訓練學、體育生物科學、運動技術·訓練與比賽等欄目傾向于自然科學范疇,表明體育學作為一級學科雖歸為社會科學領域,但其眾多二級學科卻是社科與自科均有分布。
以每期欄目比較固定的《上海體育學院學報》為例,2013年和2014年分別發文106篇和111篇。利用CNKI數據庫調查了其每個欄目的發文量及其前20名論文的影響情況,調查時間截止2015年11月15日。調查結果見表2。

表2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被引和下載前20名論文的欄目情況
注:發文率指每個欄目在當年所發表論文占全年發表論文的比重;被引量指每個欄目中被引前20名論文的數量;被引率指每個欄目的被引量占被引前20名論文的比重;下載量指每個欄目中下載前20名論文的數量;下載率指每個欄目的下載量占被引前20名論文的比重。下同。
從表1可以看出,在2013年和2014年該學報開設的5個欄目中“體育人文社會學”欄目發文量最多,發文率分別達到46.23%和48.65%,且前20名論文的被引率也最高,達到了60%和55%,可看出被引率所占比例均高于發文量比例,同時該欄目論文的下載率也達到了60%和45%,與其發文率基本持平,表明 “體育人文社會學”欄目的論文相對于其他欄目論文更容易被引。而偏自然科學領域的“運動人體科學”欄目發文量為29篇和14篇,發文率分別為27.36%和12.61%,其被引率僅為5%和0,且下載率也不高,表明“運動人體科學”欄目相對于該刊其他欄目而言在被引和下載兩個重要影響因子上不占優勢。這可能也是該學報在2014年相對于2013年減少運動人體科學欄目發文量的原因。
以2014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有體育專業的16家師范類高校學報自然科學版為對象,利用CNKI調查了2013和2014這兩年的體育類G8論文的發文量、被引次數及下載次數,調查結果見表3。
從表3可知,調查的16家師范類高校中文核心學報有13家開設體育欄目,開欄率達到81.25%。但這些學報的體育欄目發稿量均不大,僅《西南師范大學學報》《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體育欄目發文量稍高,但也僅達到5%~10%,其余學報年發文量均在5篇以下,有的間或一年才發文一次。在所調查學報體育類論文中2013年被引量最高的8次,下載量最高的達452次。而據CNKI數據庫調查顯示2013年體育論文中被引量最高的是2013年第5期發表在《浙江體育科學》上的論文“足球運動員國際流動問題的爭論焦點和兩難困境”,被引量達到60次。下載量最高的是發表在《四川體育科學》上的論文“廣場舞文化溯源與發展瓶頸”,下載量達到3799次。2014年體育論文的被引量和下載量也呈現類似情況。而這兩年被引量最高的《浙江體育科學》和《體育成人教育學刊》及下載量最高的《四川體育科學》和《體育科學》均屬于體育類專業刊物。由此看出雖然師范類高校擁有體育專業,但其學報發表的體育類論文的影響較體育專業期刊仍差距較大。

表3 2014版綜合類核心刊物開設體育欄目
以《杭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為例,杭州師范大學是全國地方綜合性高校之一,也是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綜合性大學之一,調查其學報欄目建設情況對于同類高校學報的建設有借鑒意義。據CNKI數據庫調查,《杭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和2014年分別發文109篇和124篇,被引和下載排名前20論文的欄目調查見表4。

表4 2013年和2014年被引和下載前20名論文的欄目調查情況
由表4可見,該學報師范類欄目比較全面,但體育欄目論文數量不多,近兩年量發文約5%,被引和下載前20名論文所占比例比發文率略高或持平。總體來說體育欄目論文影響平平,不如該刊其他欄目如“生物與環境科學”和“信息科學”的論文影響明顯。表明該欄目在校內作者若有發稿需求或該刊稿源不足時可以設置,若其他優勢欄目論文數量充足時也可以緩發。
高校學報是展示高校教學和科研的有力平臺,同時高校本身的作者資源也是學報稿源的重要來源基地,所以在開設新欄目時調查本校所對應欄目的師資及科研情況就顯得極為必要。其調查內容可從學科方向、科研團隊、團隊成員數量及其已有的科研成果來了解可能潛在的作者資源與作者實力,還有些老師可能是學報編委或者老作者,可借此與之建立聯系進行開欄約稿。本文提供了地方綜合性高校學報自然科學版開設體育欄目時的調查思路和調查結果,主要得到了以下結論。
1) 調查了目前我國體育類中文核心期刊的欄目設置情況,了解到已開欄目中既有社會科學方向也有自然科學方向,但以社會科學的欄目居多;
2) 以《上海體育學院學報》為例,調查了其開設體育欄目的二級學科方向,結果表明偏社科方向的欄目論文較偏自科方向的欄目如“運動人體科學”論文的影響力更高;
3) 調查了擁有體育專業的所有師范類中文核心高校學報開設體育欄目的情況,結果顯示各高校雖有體育專業但其學報發文量卻不高,被引和下載量遠低于體育專業類刊物,表明高校師范學報自然科學版開設體育欄目均較慎重;
4)調查了地方綜合類高校學報《杭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所刊發體育類文章,其前20名論文被引和下載量與發文率基本持平,體育欄目對該刊物整體影響不大;
綜上,地方綜合類高校學報自然科學版對于體育欄目的開設要謹慎。但可結合本校作者資源情況來定,若體育學科科研實力強大,稿源充足可以嘗試,但建議以一級學科“體育學”為欄目而不應以偏自然科學方向的二級學科開欄。
[1] 北京高教學會社會科學學報研究會.學報編輯學引論[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8.
[2] 潘照新.論高校學報的特色展現——欄目策劃[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34(4):154~157.
[3] 溫路新,周相泉,梁海萍. 高校學報的欄目設置與專欄建設[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2,13(4):315~316.
[4]吳倩,郭鐵成,熊芝蘭. 試論醫學學術期刊的欄目設置[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8,19(3):462~465.
[5]黃瀾,林春常,劉強,等. 邊陲地區高校學報以本校重點學科為依托創特色欄目的思考 —— 以海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為例[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8,19(3):460~462.
[6]程杰,楊美琴,諸靜英,等. 醫學科技期刊重點欄目確定方法探討.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26(4):355~358.
2016—04—12
胡燕梅(1979—),女,碩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
C237.5
A
1009-2714(2016)03-017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