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遠培
(軍事經濟學院襄陽士官學校 學報編輯部,湖北 襄陽 441118)
?
軍校學報編輯在強軍實踐中的責任擔當
熊遠培
(軍事經濟學院襄陽士官學校學報編輯部,湖北 襄陽441118)
先進軍事文化是提高我軍戰斗力的重要因素,是滋養官兵的精神沃土,是克敵制勝的強大思想保障和力量源泉;更是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加快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的有力抓手。作為傳播先進軍事文化的軍校學報編輯,在強軍實踐中如何知責于心、擔當于身、履責于行?從當好優良傳統軍事文化的弘揚者、強軍文化內涵挖掘的策劃者、先進軍事文化的傳播者三個方面進行了探究,以期對軍校學報編輯爭做挺立強軍路上的“勁草”和傲立時代潮頭的“真金”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軍校學報;學報編輯;強軍實踐;責任擔當
軍校學報是軍隊院校展示教學科研成果的窗口,開展學術交流的平臺,錘煉學術隊伍的陣地,提供咨詢服務的載體,其對院校建設特別是學科專業建設、人才培養和服務部隊打贏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1]。隨著“強軍先強校、強校先強教”在軍隊院校達成共識的今天,作為軍校學報編輯必須知責于心、擔當于身、履責于行,以強烈責任意識和進取精神,當好優良傳統軍事文化的弘揚者、強軍文化內涵挖掘的策劃者、先進軍事文化的傳播者,爭做挺立強軍路上的“勁草”和傲立時代潮頭的“真金”。
我軍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實踐中,形成了以“長征精神”“抗戰精神”等為代表的一系列優良傳統軍事文化。這些文化反映了人民軍隊建設發展的客觀規律,它是歷史的產物,也是今天推進我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出發點;它是軍魂生生不息的血脈,是鑄牢官兵理想信念的基石,更是我軍強軍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習主席在出席全軍政治工作會議期間,邀請11位基層干部和英模代表共進午餐,午餐非常簡單:紅米飯、南瓜湯。統帥和士兵一起吃“紅軍飯”,此情此景,寓意深長。習主席讓大家品悟的,正是人民軍隊的文化精神與文化本色;習主席采取吃“紅軍飯”的方式,正在傳達一個信息,就是希望我軍的優良傳統軍事文化得以傳承和弘揚。作為軍校學報編輯,必須擔當起我軍優秀傳統軍事文化傳承和弘揚的重任。
軍校是培養軍隊接班人的地方,但軍校不是世外桃源,軍校學員更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當前,面對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新常態、軍校學員價值取向多元多樣多變的新特點、軍隊現代化建設和使命任務的新要求、國防和軍隊改革深入推進的新考驗,軍校教育鑄魂與祛魂的較量、固根與毀根的拉鋸,將會更加激烈,這就要求院校必須堅持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意志為意志,充分發揮軍校學報輿論導向作用,強化政治引領,作為軍校學報編輯應主動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持站在時代的高度,以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在組稿、用稿時,引導教員和廣大作者加強對我軍優良傳統軍事文化內涵的深度挖掘,梳理和闡發傳統軍事文化中蘊含的雋永的精神和深刻的道理,并讓其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幫助學員在多元中確立主導,在多樣中正確選擇,在多變中立根固本,使學員把傳承和弘揚我軍優良傳統軍事文化變成一種自覺,使我軍傳統文化的紅色基因得以薪火相傳。
傳統文化只有不斷賦予它新的時代內涵才有生機和活力。當前強軍文化創新,最大阻力來自于既有思想觀念的束縛,最艱難的是掙脫和超越傳統思維定勢禁錮[2]。作為強軍文化的挖掘者,軍校學報編輯要自覺樹立與科學發展觀相適應的軍事文化發展觀,與信息化相適應的戰爭觀,與軍事變革相適應的人本觀,緊跟新時期軍隊改革發展大局抓創新,以觀念更新引領強軍文化創新。
要圍繞使命任務創新發展強軍文化,當好強軍文化內涵挖掘的策劃者。一是主動來一場頭腦風暴。進一步解放思想、清理思想、改造思想,問一問認識水平有沒有達到改革強軍高度?思想觀念跟沒跟上改革強軍步伐?思維理念是不是符合改革強軍要求?從而革除守常心理、守成思想和守舊做法,從為人作嫁衣裳的角色中跳出來,從幕后走向前臺,密切關注軍隊深化改革進程、政策制度調整、上級指示要求等,積極思考探索新的形勢下部隊建設特點規律,確保思考的問題與改革強軍同頻共振。二是選題策劃要有新見地。堅持以優質策劃固本開新、以原創論述布道發聲、以基層視角解難化憂、以最新動態凝心聚力。圍繞學科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未來戰爭制勝機理等方面進行選題策劃,看問題要有新視角、談事情要有新思想、解決問題要有新特點,讓箴言良策如洪鐘在耳、似錦囊相匯,讓學報姓軍文化宣傳強軍之聲、聚焦打贏傳遞打贏之智。三是在挖掘強軍文化中接地氣。就是脫鞋下田、善于觀察、筆耕不輟,也是殫精竭慮、甘為人梯、推出精品,讓所發之文字里行間是治軍興軍的號角,于人“開篇有益”,讓人有所感悟、有所觸動。
軍校學報作為反映和跟蹤軍事理論前沿不可或缺的學術載體,是開展學術交流、繁榮軍事理論、傳承學術文化的平臺,在強軍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歷史背景下,學報編輯,要自覺肩負起傳播先進軍事文化的崇高使命,肩負起“以科學理論武裝人、以正確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優秀作品鼓舞人”的歷史重任。
一是確保軍事文化傳播質量。要牢固樹立用信仰文化鑄軍魂、用戰斗文化礪兵志、用成才文化增兵智的學術導向[3],緊密追蹤改革強軍的脈動,做好作者來稿的篩選、甄別、優化、加工工作,以質量第一的標準,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確保傳播的軍事文化都是精品。 二是要創新傳播手段。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軍校學員對網絡信息需求日益增大,這對軍校學報傳播先進軍事文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學報編輯必須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新形勢,搭建網絡平臺,拓寬網絡功能應用,實現網絡上下、網系之間高效聯通,打造功能強大、上下一體、覆蓋面廣的網絡文化傳播平臺和學術指導渠道,推動軍事文化產品數字化、網絡化,使網絡成為軍校學報展示創新文化的新陣地、勵志鑄魂的新空間、學習創新的新基地。三是要牢牢把握傳播的域度。軍校學報各有其研究專長和重點領域,有的研究裝備建設、有的研究導彈技術、研究裝備作戰樣式等,但這些方向都帶有一定的保密性,學報編輯必須根據核心作者群、讀者群來制定有效的傳播域度,確保在傳播先進軍事文化的同時,做好保密工作。
“強軍征途路漫漫,勇立潮頭顯風流”,學報編輯要在改革強軍征程中立好標桿,站好排頭,當好“定盤星”,做好“指揮手”,讓“關鍵少數”發揮“關鍵作用”,必須以“弘揚時代精神,傳遞正能量”為己任,既當時代變遷的“風向標”,又做軍媒輿論的“調節器”。
[1]丁雙雙,馬立峰.編輯·學報·發展與核心期刊建設[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3.
[2]武軍倉.大力發展先進軍事文化的思考[J]. 軍隊政工理論研究,2013(4):55~57.
[3]薛君.發揮我軍傳統文化鑄魂育人功能[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12(4):107~109.
2016—05—31
熊遠培,男,湖北仙桃人,副編審.
G238
A
1009-2714(2016)03-03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