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當代中國文化發展戰略思維探析*

2016-03-16 01:39:48郝立新田江太
文化軟實力 2016年1期
關鍵詞:戰略文化發展

郝立新,田江太

當代中國文化發展戰略思維探析*

郝立新,田江太

當代中國文化發展成為社會轉型發展的短板和軟肋,文化與經濟、政治、社會發展嚴重失衡導致社會發展的結構性失調,進一步凸顯文化發展的戰略意義。運用戰略思維進行文化發展的頂層設計,是破解文化危機和文化失衡的必然選擇,是實現文化發展、社會現代化轉型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本文運用社會有機體理論和整體性方法對文化發展戰略思維的內涵、必要性和基本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自覺運用文化發展戰略思維,制定長遠性、全局性文化發展戰略,對于營造良好的文化生態,增強中國文化發展的科學性、前瞻性和預見性具有重要意義。

文化發展戰略思維;整體性方法;價值觀意識形態

多種多樣的經濟發展戰略已為人們所熟知,然而文化發展戰略卻較少被人提及,文化是社會有機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變得越來越重要,其戰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當代中國文化發展需要戰略思維,如果缺乏戰略思維必然造成文化發展的短視,文化發展不能“坐井觀天”,而要做到未雨綢繆和高屋建瓴,需要運用戰略思維提升中國文化發展的科學性、前瞻性和預見性。

一 當代中國文化發展需要戰略思維

文化發展戰略思維是從國家層面定位文化在整個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地位,應對文化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研究文化發展的本質和規律,預測未來文化發展的方向和趨勢,進行頂層文化戰略目標設計和文化政策制定的長遠性、全局性思維。文化發展戰略思維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將文化作為戰略的思維,重視文化對經濟、政治和社會的能動反作用,重視文化在整個社會發展的戰略作用;二是作為一種思維方式,從戰略的高度對文化發展進行全局性、長遠性和前瞻性的把握。當代中國文化發展迫切需要戰略思維,從戰略性的高度對文化發展進行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和戰略謀劃。

文化發展戰略思維是歷史唯物主義整體性方法在文化研究中的具體運用和生動體現。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社會作為整體,內部各個要素之間是相互影響并相互制約的關系,文化作為人的實踐活動樣態和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方面,與經濟、政治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和相互作用,社會有機體理論的方法論意蘊就是要運用整體性的方法來把握社會有機體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

文化是社會有機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恩格斯從社會分工的角度闡釋了文化的重要性,“分工只是從物質勞動和精神勞動分離的時候才真正成為分工。從這時候起意識才能現實地想象某種東西。從這時起,意識才能擺脫世界而去構造‘純粹的’理論、神學、哲學、道德等等。”*《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4頁。社會分工導致社會有機體分為不同的要素,社會被劃分為經濟、政治、文化等不同領域,文化作為觀念上層建筑是社會有機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恩格斯強調歷史的辯證性,突出社會有機體的各個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他在晚年書信中指出:“政治、法、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等的發展是以經濟發展為基礎的。但是,它們又都相互作用并對經濟基礎發生作用。這并不是說,只有經濟狀況才是原因,才是積極的,其余一切都不過是消極的結果,而是說,這是在歸根到底不斷為自己開辟道理的經濟必然性的基礎上的相互作用。”*《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68頁。列寧在談到文化在整個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時指出:“建設社會主義社會基礎的經濟和政治手段足夠了……缺少什么?缺少文化,缺少本領。”*《列寧全集》第4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99頁。文化作為社會有機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戰略地位和作用不能被忽視,蘇聯社會主義建設不能單靠經濟、政治的手段來發展,缺少文化支撐和引領蘇聯社會主義的發展同樣會遭遇困難。毛澤東精煉地總結道:“一定的文化(當作觀念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應,又給予偉大影響和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經濟,”*《毛澤東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68頁。歷史唯物主義非常重視文化的作用,主張文化是社會有機體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自身具有相對獨立性,對經濟、政治必將產生能動反作用。重視文化發展在整個社會中的戰略地位,就是要充分發揮文化在社會動員和社會整合中的作用。

過去我們在社會發展中曾一度過于偏重經濟,而忽略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造成文化欠賬過多。當代中國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期,社會發展的結構性失衡和不協調顯得較為突出,文化發展成為社會轉型發展的短板和軟肋,文化與經濟、政治、社會發展的嚴重失衡導致社會發展的不協調,更加凸顯文化的戰略作用。文化發展戰略需要糾正過去社會發展中經濟至上、金錢至上所導致的社會發展的不全面和不協調問題,發揮文化對經濟、政治、社會和生態的能動反作用,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的協調和全面發展。文化發展關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民族復興的關鍵所在和堅強保障。同時,文化發展也關乎人民群眾精神需要的滿足程度和精神世界的豐富程度。當代中國文化發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同文化發展的相對滯后之間的矛盾,隨著經濟的發展,物質財富的增加,人民群眾的物質需求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強烈,但是由于精神生產和文化發展的相對滯后,文化發展滯后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之間的矛盾顯得較為突出。

在全球化的今天,搶占文化發展新的制高點成為世界上主要發達國家的戰略選擇。中國在這場博弈和較量中要想勝出必須確立自己的文化戰略,才能實現由文化大國到文化強國的轉變。美國通過各種形式的基金會確立了以保護知識產權為核心的文化戰略,“英國政府提出并實施‘創意產業戰略’、新加坡提出‘文藝復興新加坡戰略’、日本和韓國提出‘文化立國戰略’;歐盟發布‘歐盟文化戰略’。通過制定文化產業發展戰略推進國家發展的轉型,成為發達國家文化轉型的重要戰略選擇和文化政策。”*胡惠林,《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戰略論》,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4年,摘要第1頁。當前中國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文化軟實力相對較弱,與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存在較大的差距,軟實力和硬實力不相匹配,確立文化戰略就是要改變這種狀況,從戰略的高度提升中國文化的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

我國文化自身發展中面臨深層次問題,需要制定正確的文化戰略。當代中國文化發展面臨著全球化時代外來文化的沖擊、社會轉型期新舊文化的碰撞、信息化時代網絡文化的挑戰、多元化思潮的沖突等諸多問題和挑戰,這些問題和挑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化危機,表現在:一些優秀傳統文化流失嚴重,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面臨困境,馬克思主義面臨多元思潮的沖擊并有被邊緣化的危險,文化面臨著市場經濟商品拜物教和拜金主義的侵蝕,流行文化中存在低俗、媚俗和庸俗的現象,在一定范圍還出現了道德滑坡、價值失序、信仰缺失、意義迷茫和精神空虛等癥候,社會缺乏價值共識,精神家園亟待重建,等等。解決當代中國文化危機迫切需要文化戰略的頂層設計。

二 文化發展的戰略指導思想和戰略原則

文化發展戰略思維是把握文化發展中全局性、長遠性和前瞻性戰略問題的思維方式,不是對經驗層面上文化發展的局部、短期、微觀問題的枝節之論。戰略思維要具有全局意識和整體性思維。文化發展戰略思維需要通過對文化發展格局的分析來把握文化發展的趨勢,處理好文化發展中的若干重大關系,從而認識文化發展的內在規律,并進行前瞻性的戰略重點布局。文化發展的戰略指導思想、戰略原則和戰略重點是文化發展戰略思維的基本內容。

文化發展的戰略指導思想從根本上關系著文化發展的大局和方向。文化發展的戰略指導思想是對我國文化發展總格局方向性、趨勢性的把握,是文化發展的方向盤。當代中國文化發展呈現一主多樣的總格局,全球化視野下文化發展的多樣性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多樣文化的共存共生和互融互動為文化發展提供了動力。多樣文化也使得當代中國的文化發展面臨著“古今中西”問題,如何使傳統文化走向現代化,如何使西方文化本土化,如何使多樣文化有序和諧發展,如何引領文化發展的方向,這就需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文化發展戰略的指導思想。

運用整體性的方法來分析當代中國文化發展,必須從整體上把握文化發展中的各種矛盾關系,處理好文化發展中一元和多樣、傳統和現代、東方和西方、市場和文化、精英和大眾之間的辯證關系,這是文化發展戰略全局性和整體性的應有之義。因此,要處理好這些矛盾關系,文化發展戰略要堅持一元指導與多樣并存的原則、傳承與創新原則、包容性和批判性的原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的原則、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相結合的原則。

堅持一元指導與多樣并存的原則。文化的多樣性是客觀存在的現象。社會轉型造成新舊文化交替,全球化帶來外來文化的沖擊,網絡文化方興未艾,市場經濟利益多元化,等等,這些因素導致了思想文化的多樣性。多樣文化反映人的實踐活動和思想觀念的差異性,多樣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會激發文化發展的活力,豐富文化發展的內容。另一方面,需要對多樣文化進行引導,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批判東西方腐朽的、落后的文化,發揮馬克思主義對多元社會文化思潮的引領作用,保障文化發展的社會主義方向,確立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領導權,馬克思主義的一元指導是必須堅持的。文化發展沒有多樣并存就失去了活力,而多樣并存失去了一元指導將失去方向而變得混亂不堪。文化發展既不能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弦更張的邪路,我們要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就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一元指導,當然方向對并不意味著文化自然而然就發展,還需要營造良性的文化發展環境,激發文化的創造性,離開社會實踐,離開文化的多樣性,離開文化發展的肥沃土壤,文化發展就無從談起,對于文化的發展,不能管得過寬、過死、過嚴,文化過于意識形態化會窒息文化的活力和創造力。

堅持傳承和創新的原則。當代中國文化的發展離不開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的“根”,離開了傳統文化來談中國文化的發展,中國文化就失去了根基。毛澤東指出:“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毛澤東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34頁。文化作為觀念的上層建筑有其歷史繼承性,我們要傳承好中華的優秀傳統文化,這是中華民族最為寶貴的精神遺產,文化要在傳承中創新,當然文化還要在創新中傳承,傳承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不是要復古守舊,而是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文化創新不是全盤否定傳統文化,而是在繼承優秀的文化傳統的基礎上揚棄,是一種辯證的否定——既有所保留又有所克服。“繼承和借鑒決不可以變成替代自己的創造,這是決不能替代的。文學藝術中對于古人和外國人的毫無批評的硬搬和模仿,乃是最沒有出息的最害人的文學教條主義和藝術教條主義。”*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藝論集》,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第63頁。文化的創新是時代變革的必然要求,是增強文化創造力的必然選擇。我們有深厚的傳統文化資源,但是在文化創新方面卻表現得相當蒼白和乏力,沒有傳統文化創造性發展和創新性轉化,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就不可能實現。

堅持包容性和批判性相結合的原則。如何正確對待西方的社會文化思潮?如何處理好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的關系?如何處理好文化開放與文化安全的關系?對于外來文化,采取文化上的閉關鎖國只能導致文化的封閉、僵化和落后,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需要借鑒世界上其它民族優秀的文化成果來豐富和發展自己的文化,開放的現代社會需要開放和包容的心態,文化發展需要有世界視野,只有在各種文化的交流、激蕩中才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增強文化的包容性就是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樣性;但在文化開放的同時也要維護好我們的文化安全,西方腐朽的思想和西方意識形態可能會隨著文化開放而泥沙俱下,因此我們要筑牢文化安全的防火墻,提升我們對外來文化甄別和反思的能力,不能奉行簡單的拿來主義,運用批判性思維批判西方的腐朽思想和抵制西方意識形態的滲透。文化上的“全盤西化”只能導致文化發展喪失民族性,喪失文化發展的批判性和自主性。中國文化的發展既需要世界視野,又需要中國眼光。

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原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給文化發展既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一方面,市場經濟的核心原則是利益原則,不講經濟效益,文化產業發展就缺乏動力機制,必然萎縮,因此文化發展要主動適應市場經濟,創作高質量的文化產品,運用市場的手段發展文化產業,滿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市場經濟對文化發展也存在著負面效應,市場經濟發展往往導致商品拜物教和拜金主義盛行,文化被過度商業化,文化資本化和資本文化化的雙向發展使得資本對文化的控制日益加深,為了博取眼球和賺取利潤,致使庸俗、低俗、媚俗的文化大行其道,而高雅文化卻少有人問津,這就需要批判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超越市場經濟的商品拜物教和拜金主義,為人民群眾提供高質量的文化服務和優秀的精神食糧,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要。習近平指出:“一部好的作品,應該是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同時也應該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作品。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優秀的文藝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場上受到歡迎。”*習近平,《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講話》,新華網,2014年10月15日。處理好市場經濟與文化發展的關系,關鍵在于界定好市場和政府在文化發展中各自的職責,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結合起來,形成文化發展的合力。

堅持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相結合的原則。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的區分在于文化的主體是社會精英還是普通大眾,文化的內容是高雅精深還是通俗易懂。文化發展要滿足不同主體的多元文化需求,當代中國文化既要發展精英文化,創作文化的經典和精品,又要發展大眾文化,創作容易接受的大眾化文化作品,滿足不同層次文化主體的精神需求。當然在當下,中國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還存在分歧和隔閡,精英文化局限在圈子文化和小眾文化,精英對圈子以外的社會失聲;大眾文化卻被市場占領,極端的民粹主義標榜“草根”和“大眾”,走向了精英化的對立面,這就需要融化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之間的堅冰,用精英文化引領大眾文化,用大眾文化豐富精英文化,實現兩者的有機融合。

三 文化發展的戰略重點

文化發展的戰略重點是根據矛盾不平衡性規律來確定的。矛盾不平衡性規律告訴我們在把握全局和整體的基礎上,還要有重點突破,抓住文化發展中的主要矛盾、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確定文化發展的戰略重點,文化發展戰略重點的選擇關系著當代中國文化發展的全局,關系著當代中國文化發展存在的問題能否得到有效的解決,關系著中國文化發展戰略目標能否實現。根據當代中國文化發展的主要矛盾、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應將文化發展的戰略重點放在塑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和強化意識形態戰略上來。

第一,塑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當代中國文化軟實力。當代中國文化建設千頭萬緒,其核心是核心價值觀的建設。“價值觀是文化的內核和靈魂”*郝立新,《文化建設的價值維度》,光明日報,2014年2月19日。,一個國家文化的發展往往具有一定的價值指向,價值觀導向不同決定了不同國家文化發展的不同方向,要保證文化發展的正確方向就需要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

文化軟實力的競爭說到底是價值觀的競爭,提升文化軟實力核心在于提升價值觀的影響力。當代中國文化發展相對滯后的突出表現就是文化軟實力不強,在文化軟實力方面中國與世界上主要發達國家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存在文化軟實力“西強東弱”的狀況,提升文化軟實力有賴于塑造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平、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愛,“其中蘊含著實現中國夢的價值追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全人類發展的文明成果、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是中國文化軟實力最有價值的核心、基石與靈魂。”*張國祚,《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中幾個值得注意的問題》,《紅旗文稿》,2015年第14期。當代中國文化發展的戰略重點之一就是塑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當代中國文化的吸引力和影響力,這也是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

塑造核心價值觀是價值多元化時代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在價值多元化的時代,傳統和現代、東方和西方、左派和右派、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犬儒主義和理想主義等價值觀沖突和碰撞激烈。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樹立怎樣的價值觀,如何解決當代人的文化焦慮和精神世界的價值困惑問題,成為文化建設的主要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共同精神家園,是凝聚社會價值共識,形成社會發展的向心力和合力的必然要求。

在當下中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反對兩種錯誤的傾向:價值虛無主義和價值絕對主義。價值虛無主義認為對一切崇高價值的追求都是沒有意義和價值的,將一切個體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虛無化,否認傳統和正統成為價值虛無主義的重要主張。價值相對主義只不過是價值虛無主義的一個變種,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兩者具有家族相似性;而價值絕對主義認為他們所主張的價值作為絕對原則具有普遍適用性,往往打著“普世價值”的旗號,推行西方的文化霸權,具有一定的欺騙性。正如有的學者所說:“不能停留在第一層面,即要自由、民主、人權、法治而不管它的實質內容。這會落入‘普世價值論’的圈套。一定要同時深入第二層次,即要什么性質的自由、民主、人權、法治”*陳先達,《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的社會責任》,光明日報,2015年3月25日。。無論是價值虛無主義還是價值絕對主義都無視社會的現實性和歷史性,是與唯物史觀背道而馳的錯誤觀點。

第二,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每個時代都有體現自己時代精神和價值的話語體系,當代中國需要構建能夠體現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和理論內涵的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話語體系。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關鍵在于掌握話語權,反對西方話語霸權,對內掌握意識形態話語權,統一思想,凝聚力量,達成共識;對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提升文化軟實力,塑造良好的國家文化形象。

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需要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著手。首先,從內容上講,需要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體系。話語體系是思想理論的外在表現形式,思想理論是話語體系的內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體系要針對實踐中產生的新的問題提出新的觀點、新的理論和新的思想,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絕非一蹴而就,而是不斷發展的思想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不斷創新的過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根植于中國社會歷史文化和實踐的深厚土壤之中,隨著中國特色社主義思想理論的發展而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要敢于批判同社會主義精神相背離的價值觀念,批判各種錯誤的價值思潮和陳腐觀念。其次,從形式上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需要具有大眾化的維度和國際化的視野。構建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要改變文風,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和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中國理念和價值。講出來的話要深刻而不失生動,凝練而不失形象,改變單純灌輸命令式的話語方式,讓聽眾愿意聽有親切感。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要運用新媒體和新技術,特別是利用好多種新聞媒體和互聯網來傳遞中國精神,展示中國道路、中國模式和中國經驗的獨有魅力。

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的關鍵在于掌握文化發展的話語權。西方社會思潮解釋不了中國道路和中國奇跡,更解決不了中國問題,“用西方話語來解釋中國豐富獨特的發展實踐,削中國實踐之足、適西方理論之履,這個美好的故事注定是講不好的,‘好經’念‘歪’是肯定的。”*韓慶祥,陳遠章,《以中國元素的凸顯提升國際話語權》,光明日報,2014年12月17日。中國需要構建出一套自己理論話語體系,牢牢掌握文化發展的話語權。

第三,強化意識形態戰略。當代中國文化發展不能回避意識形態問題,更不能無視意識形態領域的紛爭。意識形態作為觀念的上層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具有極強政治性的思想價值觀念,對社會存在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說:“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習近平,《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 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人民日報,2013年8月21日。,“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習近平,《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 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人民日報,2013年8月21日。意識形態工作是關系著能否搞好精神文明、增強精神力量和改善精神生活的極端重大問題,社會主義事業需要兩個文明和兩種力量全面協調發展。沒有牢固的意識形態防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就有被顛覆的危險。因而,習近平在總結國際國內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刻指出:“一個政權的瓦解往往是從思想領域開始的,政治動蕩、政權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間發生,但思想演化是個長期過程。思想防線被攻破了,其它防線也就很難守住。我們必須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時候都不能旁落,否則就要犯無法挽回的歷史性錯誤。”*習近平,《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 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人民日報,2013年8月21日。“去意識形態”和淡化意識形態做法都是極端危險的,強化意識形態戰略也絕非倒退回“左”的錯誤上去,而是要在意識形態問題上增強主動性,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

強化意識形態戰略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提升馬克思主義對文化的引領作用,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保障文化發展的社會主義方向,必須改變馬克思主義被邊緣化的狀況,提升馬克思主義的引領作用,這既關系到文化發展的道路和方向,又關系到意識形態的話語權與領導權。提升馬克思主義對文化的引領作用,需要增強問題意識和創新能力,通過創造性的回答當今時代問題,為社會發展和其它學科的發展提供新的思想資源和方法論指導。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是推進21 世紀馬克思主義持續發展的巨大動力。”*郝立新,《如何把握好新時代的馬克思主義》,《甘肅社會科學》,2015年第5期。第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堅持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在社會轉型時期和價值多元化的時代,強化意識形態戰略要筑牢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全民族共同的思想基礎,缺乏理想信念和共同思想基礎的民族就猶如一盤散沙,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是絕對沒有希望的民族;第三,要旗幟鮮明地反對各種錯誤思潮,發揮意識形態的批判功能。當前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異常復雜,有些人天真的認為沒有意識形態斗爭的想法是一種理想的烏托邦,“意識形態領域沒有真空地帶,各種思潮相互交織、相互碰撞、相互交鋒、相互交融屬于常態。陣地的爭奪有時是潛移默化的,有時是尖銳激烈的;有時是非分明、簡單易判,有時陣線交織、復雜難斷。一旦認準是錯誤有害的思想觀點,必須敢于亮劍。”*張國祚,《怎樣看待意識形態問題》,《紅旗文稿》,2015年第8期。要旗幟鮮明的批判當今社會存在的各種錯誤價值思潮,維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第四,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做好輿論宣傳工作。輿論宣傳工作是實施意識形態戰略的重要載體,關系著意識形態的領導權、控制權和管理權問題,新聞宣傳工作要弘揚主旋律和傳播正能量,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

總之,當代中國文化發展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期,需要對文化發展存在的問題有清醒認識,從國家層面對未來中國文化發展進行頂層設計和戰略謀劃,從戰略的高度提升中國文化發展的科學性、前瞻性和預見性。

[1] 約瑟夫·奈著:《軟實力:世界政壇成功之道》,吳曉輝、錢程譯,北京:東方出版社,2005.

[2] 《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 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究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D].光明日報,2014-09-25.

[4] 郝立新,路向峰.文化實踐初探[J].哲學研究,2012,(6)

[5] 楊學功.當前中國價值觀沖突及其前景[J].天津社會科學,2013,(4)

[6] 馮國瑞.戰略思維與領導工作[J].高校理論戰線,2010,12.

[7] 王建荃.戰略思維論[J].求實,2001,(4)

郝立新: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研究”首席專家;田江太: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博士研究生。

中國人民大學品牌研究計劃“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文獻與基本問題研究”(10XNI009)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戰略文化發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精誠合作、戰略共贏,“跑”贏2022!
當代水產(2022年1期)2022-04-26 14:34:58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誰遠誰近?
戰略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戰略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汽車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99久久| 国产肉感大码AV无码| 露脸真实国语乱在线观看| 免费全部高H视频无码无遮掩| 99久久免费精品特色大片|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无码观看| 亚洲熟女中文字幕男人总站| 亚洲美女久久| 露脸一二三区国语对白| 国产午夜看片| av天堂最新版在线| 国产9191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在线午夜电影| 不卡午夜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免费|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无码中文字幕精品推荐|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拍精品| 色综合热无码热国产|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无码免费看片|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 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 欧美性天天|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 欧美精品1区2区| 日韩在线2020专区| 国产精品13页|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午夜天| 亚洲欧美人成人让影院| 999国内精品视频免费| 中文字幕丝袜一区二区| 高清色本在线www| 青青国产在线| 中文字幕日韩丝袜一区| 精品人妻AV区|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 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小说| 国产丝袜91|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亚洲天堂视频网站| 亚洲人在线| 亚洲三级网站| 亚洲婷婷六月|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欧美a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尹人在线观看| 亚洲永久免费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灰|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AAA| 欧洲高清无码在线|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系列在线| 日韩第八页| 91www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 国产毛片不卡|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不卡| 国产毛片不卡|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 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99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在热久久2019| 99er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视频四区| 亚洲综合专区| 免费中文字幕一级毛片|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 男女猛烈无遮挡午夜视频| 91免费在线看| 亚洲精品色AV无码看| 毛片三级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不卡视频| 国产在线观看第二页| 亚洲色图欧美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