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芯男
威海職業學院
基于職業素養培育的高職德育模式探究
都芯男
威海職業學院
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決定了高職德育要加強文化修養、職業技能、職業心理和職業精神等職業素養培育,這直接關系到高職學生的畢業后出路和高職院校的發展。構建以職業素養培育為核心的高職德育模式,是緊扣高職教育特點和人才培養目標的有益嘗試。
職業素養培育;高職院校;德育模式
近年來,我國快速發展的高等職業教育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中高級技能型人才,勞動者的技術技能和職業素質顯著提高。伴隨著越發嚴峻的就業壓力和企業加快轉型升級的緊迫性,企業用人越來越注重職工的職業道德、工作態度、團隊意識和專業技能等能力。國家《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 年)》明確指出:“加強職業院校德育工作,要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切實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培養具有現代職業理念和良好職業操守的高素質人才”。這為高等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指明方向:要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高超技能和良好職業素養的合格職業人。因此,結合當前高職院校職業素養教育的薄弱環節,探索以職業素養提升為核心的高職德育模式,是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課題。
職業素養是人類職業活動中需要遵守的內在的行為規范,也是一個人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行為、職業作風和職業意識等綜合品質。其中,職場價值觀、職業思維、職業道德和職業習慣等被稱為隱性素養,也是職業素養中最根基的部分;而職業技能等是一個人通過學習和培訓比較容易獲得的,在實踐運用中能夠日漸成熟的,是顯性素養。本研究所指的“職業素養”培育,主要是指需要在內化和外化的反復交替過程中長期修煉、習得的隱性素養,它體現著一個人職業過程中的綜合品質。
1.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要求進行職業素養培育
高等職業教育和本科教育不同,是根據特定崗位的職業要求,培養生產、建設與社會服務第一線的技術應用型人才。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要求學生不僅要習得基礎理論知識和專門知識,更要重點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人才。從高職教育和高職學生的實際出發,實施德育為先、以德導能、以能強德的教育方式,培養“德才兼備”的技術人才,這使高職院校的德育定位更準確,教育目標更明確,教育方式更切合實際,教育的效果也更具有針對性。
2.學生全面發展需要進行職業素養培育
目前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存在著缺乏吃苦耐勞精神和團隊協助意識、學習自覺性差、惰性心理強、尊師意識和遵守公共秩序意識相對較差等特征,未來職業發展的定位也不明確。以職業素養培育為核心的德育模式符合高職學生的特點,通過樹立學生職業理想,規范學生職業行為,提升學生職業作風,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秀員工。
3.企業提升競爭力需要進行職業素養培育
美國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預言: 職業化將成為二十一世紀的第一競爭力。一支職業化的員工隊伍,不僅要具有扎實的專業技能,更要具備較高的團隊協作意識和溝通協調能力以及對企業高度的責任心和忠誠度等職業素養。因此,以企業需求和用人標準為導向加強學生職業素養培育,也是用工企業發展的內在要求。
1.發揮核心課程的教育導向功能
要以市場為導向,科學合理設置職業素養課程,將職業道德教育和人文素養教育與專業技能的習得緊密結合。在專業技能、實習實訓等核心課程上,要求教師加強對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的滲透,用企業的優秀核心文化和用人標準教育引導學生做到“修己安人”,即提高自身素養,提升適應社會的能力。通過核心課程和專業教育的職業化引導,使學生獲得對未來職業的價值體驗,增強勝任未來職業的信心和決心。
2.強化職業實踐活動的塑造功能
市場經濟也對勞動者的職業素養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高職院校要根據用人單位的用人取向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尤其是當前職業教育改革呈現出專業本位—能力本位—人格本位的發展趨勢,這要求高職教育者除了培養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更要注重在教育活動中將知識、技能與態度、情感、道德等因素有機融合。在職業實踐任務中設計職業素養的評價指標和技術要求,重視學生培養良好的工作習慣和自覺學習的能力。
3.發揮校園文化創新建設的浸潤功能
高職校園文化的創新需要體現高職的“職業性”特點。以職業素養培育為核心的創新突破口,主要體現在校園文化與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有機融合上。校園文化活動開展過程中,要將職業技能、職業道德的隱性教育理念設計到活動主題中,并在集體活動中強調遵紀守時、團隊榮譽、溝通合作等素質要求,使學生在參與趣味性主題活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養成良好的職業操守和職業習慣,真正實現校園文化“潤物細無聲”的育人作用。
4.開發“校企合作”的實景培育功能
高職院校要實現教育目標,深入推進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必由之路。其一,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融通幫助學生提前熟悉企業環境,了解企業文化中的團隊協作、客戶至上、質量為源、誠信為本等精髓,學生在企業短期實訓、頂崗實習的過程中,接受企業工作第一線的嚴格管理,感受企業文化氛圍,體會工作紀律的約束,享受勞動成果,有力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紀律。其二,通過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共同開發工藝產品研發中心、建設實驗實訓平臺和大師工作室等方式,促進學校根據企業的需求將職業標準設置到專業課程中,對專業課程的系統化、學科化提供了有力支撐。
以職業素養培育為核心的德育實踐模式,有利于增強學生為事業奮斗的責任感,培養學生勇于進取、不斷開拓的職業精神,樹立積極向上、陽光豁達的生活態度,逐步形成自我選擇、自我養成、自我完善的良性德育發展態勢。
[1]教育部等六部門:《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2014.
[2]鄒偉健.以職業素質培養為核心構建高職德育新模式[J].中國成人教育,2009,(14).
[3]朱中元.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育理念與路徑探析[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4(3).
[4]劉華.以職業素養培育為核心構建高職生德育新模式[J].價值工程,2015(2).
[5]熊志強.基于職業素養培育視角的高職校園文化建設[J].思想政治教育,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