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茹 鄭媛媛 蔡 倩 梅蓉蓉
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對蚌埠市經濟的促進——以蚌埠硅基新材料為例
王 茹 鄭媛媛 蔡 倩 梅蓉蓉
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下的蚌埠市充分利用區位優勢,積極構建產業集群,發揮產業集群的核心競爭力作用。依托長江黃金水道,蚌埠市深入推進發展經濟建設,形成經濟產業鏈,促進蚌埠市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
長江經濟帶;蚌埠;產業集群;經濟產業鏈
2014年9月,中共中央提出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國務院頒布了《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我國目前正處于發展速度換擋期,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對于我國新的發展階段而言,具有全局性重要意義。
長江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三大河流,在內運河中貨運量居世界第一,有黃金水道之稱。它發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橫跨東中西部,流域面積覆蓋廣,沿途流經9省2市,連接起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人口占全國的36%,GDP占全國的37%。由于我國國土面積廣闊,各地區歷史、民俗差距大,且地區資源與人口和產出水平分布不平衡,由于我國施行的發展戰略是區域性,所以各個地區的經濟建設與發展水平、發展速度差距依舊較大。長三角區因依存特殊地理位置,發展水平要遠遠高于西部地區。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是借助長江黃金水道來建設長江兩岸經濟帶,將長江流域聯合在一起,發揮沿海地區的模范帶頭作用,將沿海地區產業、技術、資金向中西部轉移,帶動中西部經濟發展,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架構起沿海與中西部地區相互支撐,共同促進經濟發展的新局面。
長江安徽段支流航道多,航運潛力大,具有獨特的區域優勢,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實施,對安徽經濟的帶動作用影響深遠。蚌埠市位于安徽省北部,緊連著合肥市,是安徽省重要的地級市和交通網絡中心,同時也是皖北地區商業中心、加工制造中心。蚌埠市是我國中東部的交通樞紐,在公路、鐵路、水運上交通線路眾多,四通八達。在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條件下,蚌埠市應積極發揮地區位置優勢,加強交通樞紐、基礎設施和產業集群的建設,抓住融入對接長三角的機遇,使蚌埠市經濟以及方方面面實現新常態下的新發展。
蚌埠市因歷史上盛產珍珠,素有“珠城”的美譽,改革開放以來,位于皖北地區中心、我國中東部交通樞紐地帶的蚌埠市施行產業轉型,成為了如今的老工業基地城市。
蚌埠市地理位置優越,是長江流域城市,是淮河第一大港,是自古以來的交通樞紐,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蚌埠市處于承東啟西、貫穿南北的地域上,區域優勢顯著。同時,在自然條件與省政府市政府正確決策的共同作用下,多年以來,蚌埠市有著顯著的工業優勢、農業優勢和人才優勢。由此,蚌埠市的經濟發展應該很可觀,但事實并非如此。反而,蚌埠市的經濟發展仿佛進入了瓶頸階段。
現如今,當我們跳出蚌埠看蚌埠時,蚌埠市處于合肥經濟區、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以及中原城市群的發展包圍中。許多發展強勁的經濟區、都市圈、城市群包圍著蚌埠,對于蚌埠而言本應該是很好的發展機遇,但事實是蚌埠的發展好像陷入了孤立狀態,而蚌埠周邊的滁州市、淮南市等相繼融入到這些圈子的輻射范圍內,尋求發展機遇,以致經濟發展速度和水平逐漸超越蚌埠。
由分析可知,蚌埠市在經濟發展中出現了以下四個問題:1.產業結構不夠完善。雖然蚌埠市在信息科技、工業產業方面門類齊全,但缺少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2.招商引資程度不夠大。位于我國中部地區的蚌埠市對于招商引資及城市對外開放的力度有待加強,骨干企業及核心技術的引進方式有待完善。3.第三產業有待開發。蚌埠市歷史古城,旅游資源豐富,但蚌埠市第三產業還沒有發展起來,所帶動的經濟發展比例較小。4.人才流失嚴重。蚌埠市內大學數量多且質量高,但多數優秀大學生畢業后更愿意選擇周邊大城市,蚌埠市人才流失嚴重,需政府出臺相關政策改善此問題。
(一)硅基新材料簡介
我國在“十二五”發展規劃期間制定了《新材料產業標準化工作三年行動計劃》,以及《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等相關文獻。新材料是近些年的一個新興名詞,主要是指新近研發或者正在研發的、性能超強的,并且普遍具有超越傳統材料性能的材料。目前新材料常被用于阻燃、低碳等方面的產品上。
硅基新材料是指以硅材料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新型材料,其具有特殊功能,比傳統硅基材料性能更為優異的硅基材料,例如TFTLCD液晶玻璃基板,氧化鋯等。硅基新材料是我國新材料產業標準化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節能低碳、電子信息、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中不可或缺,是國家重點扶持的新興產業對象。長遠來看,硅基新材料在將來具有廣闊的發展市場,潛力無窮。
(二)硅基新材料產業在蚌埠市的發展現狀
硅基新材料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在集聚效力以及發展前景等方面表現出強大后勁。經過多年的不斷發展,蚌埠已從“珠城”逐漸成為“玻璃城”,“玻璃城”正逐漸演變成為“硅基新城”。在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實施下,與安徽省省委省政府的重點支持下,蚌埠市抓住發展契機,蚌埠市硅基新材料產業模式已有相對成熟的構成。
蚌埠市硅基新材料產業現已呈現出以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為龍頭,以龍子湖區、高新區為產業的核心區域,以方興科技、中航三鑫、晟光科技、中恒新材料等骨干企業為支撐的產業集群形式,并日趨完善。在“招大引強、選優攻新”思路的引導下,著重科技含量高,前景好,拉動效力較高的企業進行招商引資。以大項目、科技含量高為特點,為硅基新材料產業注入活力,增強產業集聚效力。蚌埠市硅基新產業顯現出三條主線:新型顯示產業鏈、太陽能電池產業鏈和玻璃品。與此同時,以硅質粉體材料和核心裝備為補充發展體系也同步衍生于發展。此外重大技術持續突破,使國內玻璃技術領跑世界水平,為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但是日益蓬勃的產業前景并不是完美無缺的。硅基材料產業發展的背后,凸顯出的問題更加值得人們的關注和思考。
首先創新能力決定產業到底有多長的路能走。我國技術產業領域雖然取得領先成就,但是全局來看,技術領域仍然存在短板。存在短板的產業仍然具有失去活力的隱患。這就需要創新技術等進行彌補。圍繞硅基新材料產業基地建設實施一批創新改革措施,以上層建筑的改善反推動產業發展。其次,著重人才的培養與引進。作為新興產業,人才是其發展的中堅力量。然而正因為是新興產業,真正的高素質人才供應方面必定供不應求。在21世紀,各國追求的就是創新,而創新的關鍵是人才,只有人才是創新的源泉,一批高素質人才對創新項目以及產業優化重組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蚌埠市應發揮國際玻璃協會資源優勢,對人才進行全方位的引進以及更換才能加快技術革新以及產業完善。最后,三方合力協作同樣重要。一個產業能夠騰飛,并不是單單靠企業就可以完成的,企業的研發、生產、銷售在環節上很重要,那么不可或缺的還有基地與行政部門的支持。行政主管的有力支持、基地的交流互動以及企業的靈敏發展,才能有效的促進一個產業的轉型與發展。
蚌埠市硅基新材料產業集群的建設完善了原本的產業結構,使以玻璃制造為主的硅基新材料產業成為核心競爭力。在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和新常態下,蚌埠抓住發展機遇,明晰了自己的優勢和經濟發展中的潛在問題,著手建立蚌埠新面貌,使其成為新興產業集群城市,成效顯著。
硅基新材料產業集群的建設凸顯了蚌埠的創新創業活力。玻璃制造核心技術已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多種硅基新材料衍生產品生產技術水平和生產規模均位于全國前列。今年六月,據安徽商報消息得知蚌埠玻璃設計院成功拉引0.15毫米超薄浮法玻璃,刷新了中國超薄電子玻璃薄型化的生產紀錄。中國浮法玻璃技術在國際舞臺上代表了“中國制造”的最新水平,蚌埠市硅基新材料產業集群已形成“研發+制造=工程”新能源上下游產業鏈。
在“十三五”規劃的開局年,面對復雜的經濟形勢和經濟下行壓力,蚌埠逆勢而上,據調查顯示,蚌埠市2016年第一季度GDP增速10.1%,位居全省第一位。蚌埠正努力創建并完善蚌埠硅基新材料產業集群,實現新型工業化,重構城市競爭力。在長江經濟帶戰略的引導、帶動下,合蕪蚌商業鏈逐漸成型,蚌埠市正在不斷完善,為使蚌埠市經濟產業鏈向東西南北各方向延伸。相信不久之后,蚌埠市會以一個全新的面貌矗立于江淮大地之上。
[1]胡功杰,張淑娟.“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關系研究及安徽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6,(14)
[2]徐麗.長江經濟帶商貿流通業區域差異及影響因素分析[D].重慶工商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3]方琴,方新,周寶玲等.當前安徽省城市經濟發展研究——以蚌埠市為例[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0,(30)
[4]潘勇.發揮優勢導向,促進創新發展——蚌埠市組建硅基新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J].安徽科技,2014,(12)
王茹(1995-),女,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安徽財經大學2014級經濟學專業本科生。
安徽財經大學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201510378603)“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對蚌埠市經濟的促進——以蚌埠硅基新材料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