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音
華僑大學
淺談新媒體在公共危機當中的作用
李琳音
華僑大學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為大眾生活創造了極大便利,人們的視野更加的開闊,獲取的信息量增加,信息傳播的影響力不斷的擴大。但是新媒體在信息傳播中所帶來的影響具有雙面性,很多負面的影響被放大,公共危機的發生與信息傳播不暢、信息負面傳播有較大的關系。新媒體時代下的信息傳播必須得到積極的引導,以新媒體傳播手段的科學運用,在公共危機事件的處理發揮積極的作用。本文以新媒體在公共危機中的作用發揮為研究對象,旨在提升政府、公眾的公共危機處理能力。
新媒體;公共危機;正向引導
新媒體相對于傳統媒體模式其傳播范圍更廣,更符合大眾的媒體使用習慣。新媒體以電腦、手機、數字電視等平臺模式向大眾傳播信息內容。以微博、微信、QQ、直播軟件等傳播方式為代表,實現信息的廣泛傳播。在開放的新媒體環境下,公共危機中人們所做出的判斷和表現也是更為激烈。政府在公共危機管理中對于新媒體應加以有效利用,以發揮其積極的引導功能,實現對危機危機事件的化解。以新媒體平臺對危機事件進行迅速的處理,澄清事實,引導輿論走向,保證公眾的知情權。
(一)新媒體環境下政府公共危機管理效率更高
公共危機事件的發生具有突發性特點,因此在公共危機事件的處理上必須要保證及時有效,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控局面,控制住錯誤輿論導向的傳播,將造成的社會不良影響控制在最小范圍內,給民眾最為有效合理的解答。新媒體環境下,政府公共危機管理渠道多樣化,以大眾信息獲取習慣和操作習慣為出發點,通過新媒體的平臺渠道,對于公共危機事件作出快速的反映,以新媒體信息傳播的方式,把握公共輿論的風向標。對于惡意、虛假、侵犯隱私、違法犯罪、宗教迷信等內容公共危機事件行為進行最為及時的控制,對于公眾所不清楚的真相和事實進行快速的調查,讓公共危機事件透明化處理。以新媒體技術手段進行公共危機管理能夠提升公眾參與公共管理的能力,將政府管理行為和群眾利益聯系在一起,極大增強了政府公共管理的效率,提升政府的辦公效率,在群眾當中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
(二)新媒體環境下政府與民眾的公共溝通更加便利
公共危機的發生往往會造成群體性的反映,在事件真實情況沒有被調查清楚之前,出現很多具有爭議性和錯誤導向性的觀點和看法,在群眾當中造成了極為不良的影響,甚至會引發群體性的恐慌和暴怒等情緒。新媒體平臺的出現能夠增進群眾和政府之間的互動,在政務管理平臺、政府微博、微信等公眾平臺上,人們能夠進行最直接的詢問,獲得最為權威、真實的解答。在群眾和政府的交互溝通中,這種集體性的恐慌和暴怒情緒會轉為理性思考,人們會更為客觀的看待問題,在政府和群眾的互動中,實現對公共危機的去中心化和離散化。在獲得群眾反饋的過程中,政府能夠更好的實現輿論引導,消除公共危機的影響,與此同時也能夠看到政府公共管理行為需要提升的能力,在公共危機事件的處理中提升政府建設能力。
(一)新媒體環境下公共危機發生的途徑增加
新媒體環境下公共危機的爆發有了新的渠道,很多的公共危機都是通過網絡、手機等傳播渠道進行信息擴散的。新媒體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廣,信息的發布具有隨意性,很多不法之徒通過新媒體環境散布謠言,制造恐慌,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很容易出現公共危機,其產生的負面效應也是極大的。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具有很多的不確定性、突發性,現今新媒體多元化平臺的用戶數量不斷的增加,公眾如果接收到負面的信息內容,其思想意識和行為表現都會受到影響,甚至會出現很多過激的行為,影響社會的穩定。新媒體環境下信息高效傳播擴散既是其優勢,有帶有隱患,如果管理不到位、不及時,將會增加公共危機出現的可能性。
(二)新媒體環境下公共危機的管理難度加大
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失真的情況時有發生,海量信息中不可避免的出現虛假、惡意和負面導向的內容。新媒體下很多信息是匿名發布的,在微博、微信、QQ這些平臺上信息傳播的速度極為迅速,斷章取義的文字和圖片、視頻在惡意渲染下,很容易激起人們不安的情緒,人們通過轉發、評論將這種負面情緒擴大化,負面輿論的控制和管理難度增加,找到事件問題的根源難度也很大。政府一方面需要調查事實真相,一方面要及時與民眾進行溝通,這就增加了工作難度,在保證調查效率的同時還要保證穩定公眾的情緒,實現輿論的引導,對于政府公共危機管理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挑戰。
(一)加強政府對新媒體的監督和管理
新媒體如果管理不當很容易成為公共危機的溫床,因而政府必須要加強對新媒體環境的管理,形成新媒體領域的行業規范,提升大眾新媒體操作安全意識。政府應加強對新媒體平臺的監督和管理,以政府和群眾的互動和參與,對于新媒體環境中出現的不良信息內容進行抵制,徹查和打擊,對于利用新媒體散播惡意、負面信息的行為對象進行嚴厲的處罰,規范新媒體環境下的行業和個人的行為。同時要加強對新媒體環境的法規法規的制定,在公共危機出現前防范未然,形成大眾的警覺意識,以法律的強制性保障公眾權益,將公共危機扼殺在搖籃里。
(二)加強政府與新媒體的互動與合作
公共危機的管理過程中政府要善于利用新媒體平臺,將新媒體平臺的優勢擴大,通過正向的輿論引導實現對公共危機的化解。發揮官媒的主流價值引導的作用,以權威信息的發布保證政府與公眾信息溝通的及時有效,例如官方微博公眾號、官方微信平臺。在公共危機發生時,政府要第一時間利用新媒體平臺發布信息回應。例如紅十字會和郭美美事件,新聞曝光后紅十字會的受到民眾極大質疑,紅十字會必須要作出較快的反應,發布信息進行回應,并且迅速采取調查,公布真相。
[1]盧勝南.新媒體新聞的演變與社會輿情表達研究[J].科技傳播,2015(9).
[2]陳永怡.新媒體時代我國公共危機治理研究[J].南京師范大學,2014(3).
李琳音(1985年5月出生),性別:女,民族:漢,籍貫:泉州南安,研究生在讀,單位:華僑大學,研究方向:區域與城市公共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