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文
華僑大學
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
曾文文
華僑大學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很多農民的土地被征用,失地農民的數量正在不斷地增長。失地農民賴以生存的土地資源失去了,失地農民社會保障水平如何提升成為了全社會所關注的重要問題。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關系到整個社會的穩定,關系到社會經濟建設發展水平。土地的征用本意是提升城鎮化建設的進程,如果因此造成了失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都無法保持,土地征用、城市化建設就失去其原有的意義。本文針對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存在的問題和對策進行分析,旨在提升失地農民的生活水平,提升城市化建設的水平。
失地農民;社會保障
(一)土地征收補償標準存在不合理
失地農民在土地補償上其標準與市場價格低很多,政府通常采取的是一次性的貨幣補償,而我國的土地資源非常緊缺,土地資源本身的升值空間是巨大的,如果被征收的土地一次性的財政補償對于農民是不公平的。不僅如此,土地征收的程序較為的復雜,涉及到的部門非常多,在多個部門的交涉中,經過層層的篩選補償金額到農民手中實際上非常的少,很容易滋生腐敗的問題。失地農民保障問題多部門參與直接導致管理的不清晰,存在效率低下的問題,補償金發放較晚也會造成是失地農民生計保障存在問題。按照低于市場價格進行土地補償是不公平不合理的,違背的市場機制的原則,對于失地農民的基本利益的實現有所損害。
(二)失地農民非農崗位適應性較弱
失地農民在失去土地后,失地安置成為較大的問題,很多失地農民在進入非農業崗位工作上時會感受到無所適從,對于基本的生活保障都難以維持。失地農民過去是以耕種發展種植業來保障基本的生活,但是在失去土地后,沒有職業技能的農民很難適應農業以外的生產方式,在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壓力。失地農民在就業安置上處在被動的環境上,其工資待遇水平較低,而且政府缺乏對農民的專業技能的培訓,導致農民就業面十分狹窄,失業問題會更加的突出,造成失地農民生存環境、生活保障水平較低。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失地農民大多數年齡都比較大,從事體力工作強度較大,根本無法實現對失地農民真正的保障。
(三)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在資金投入上存在不足
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在資金投入上存在著較大的不足,政府在財政投入上很難維持原有社會保障的水平。政府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城市和鄉村的社會保障支持要保持同等的水平,不應該有較大的差異性。失地農民加大了國家在社會保障上的財政支出的壓力,這樣會造成失地農民失去對于政府的信任度,很容易造成農村社會環境的不穩定。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水平不高,而且在保障內容上存在著單一的情況,其中包括就業保障制度、醫療保障制度和養老保障制度,農民就業難、就醫難,養老難,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資源農民無法維持長久的生活,失地農民生活無法得到保障。
(一)完善土地征用制度,維護農民利益
土地征收制度的改革是為了更好的實現社會公共利益的保障,實現對失地農民的基本保障。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要重視建立其較為完善的征地補償制度制度,確定較為明確的補償制度。在土地補償環節上要實現優化,提升補償的效率,減少參與的管理部門。在補償標準上要避免城市和鄉村之間的差距性,要根據農民實際的生活環境,根據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進行補償標準的制定。尤其要重視對于年齡較大、生活條件較為困難的失地農民進行補償,以保障期基本生活為目的,最大程度上維護失地農民的利益。
(二)創設穩定的就業環境,支持農民就業
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必須得到重點關注,以基層鄉鎮政府為單位,拓寬失地農民的就業空間。通過發展鄉鎮企業,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組織農民進行職業培訓,增強農民對于非農業的就業環境的適應能力。以地區發展特征、發展優勢進行農村的定位,大力發展農村的第三產業的發展,形成第三產業的空間布局,吸引第三產業向農村發展。強化農民的就業創業觀念,通過主動發現和挖掘農村的經濟發展點,樹立農村就業創業的典范,通過失地農民的互助,營造農村較為濃厚的就業和創業氛圍。
(三)健全社會保障制度,保障農民生活
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需要國家建立較為完善的制度保障。保障失地農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在養老保障和醫療衛生保障方面給予最全面的支持,同時完善失地農民的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險等支持,將失地農民納入到國家的社會福利體系當中,形成專門的保障制度。在最低生活保障方面要通過多渠道籌資資金的方式,填補國家社會保障的財政投入的不足。通過政府、集體、個人共同籌款的方式,保證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資金。在養老保障方面實現保障形式上的創新,積極的養老保障體系的宣傳,推廣居家養老保險、集體養老保險、農村儲蓄養老保險和農村商業性養老保險的實施,關注失地農民養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在醫療保障體系建立方面,應切實做到建立基本藥物制度,實現藥品價格的合理化,提升公立醫院的服務水平,以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醫療合作制度的推廣,最大程度滿足失地農民的醫療保障需求。
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關乎到人民群眾利益的實現,關系到社會的穩定,關系到社會經濟的發展。解決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要從基層建設的基本情況出發,以政府為主導,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實現較為全面的協調和發展,切實做好失地農民社會保障支持,為失地農民的生活提供良好的保障,縮小城鄉之間的貧富差距,為實現共同富裕進行深入的實踐探索。
[1]鄭露華. 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5.
[2]高光耀. 城鎮化過程中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研究[D].吉林農業大學,2015.
[3]孫聰聰. 大連市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5.
[4]郭麗昆. 城鎮化中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研究[D].集美大學,2014.
曾文文,1987年5月出生,性別:女,民族:漢,籍貫:泉州,研究生在讀,單位: 華僑大學,研究方向:區域與城市公共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