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欣欣
長安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我國高校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問題與對策分析
趙欣欣
長安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會計造假已經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會計職業道德未得到有效規范。本文給出了目前國內外會計行業的概述,闡述了加強財會專業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必要性。著重分析了我國高校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對策。
高校;會計;職業道德;問題;對策
中國現代會計之父潘序倫先生曾提出“一曰公正,二曰誠信,三曰廉潔,四曰勤奮”的會計職業道德標準。但是不管是美國安然和世通等多家大公司會計欺詐丑聞,還是中國會計市場上嚴重的信任危機,無一不警醒我們,會計道德教育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而高校財會專業為我國未來會計事業發展培養骨干力量,擔負著為國家和社會輸送高素質財會人才的重要責任。因此, 加強高校財會專業學生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是扭轉“會計失信”局面的重要手段。
(一)我國大多數高校輕視職業道德教育的畸形的教育使得越來越多道德不達標的會計學生進入職場,導致許多單位會計信息真實性降低, 嚴重影響了我國法制建設和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只有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會計人才才能成為我國會計事業未來的建設者和貫徹法規的執行者。
(二)會計造假事件中不乏會計界的高級人才,他們一旦走上失德道路就會就使國家和高校培養人才的心血付諸東流。高校培養出來的會計人才是未來會計職位的主力軍,加強在校生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能夠從整體上提高我國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有效扭轉會計誠信危機現狀。高校的財會專業職業道德教育幫助學生從源頭開始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有助于從業時抵制各種利益的誘惑,學會在職場上自我保護,不因蠅頭小利給自己的職業生涯印上永遠的污跡。
(一)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課程的不合理設置
從各類本科院校到專科院校,在大規模的會計專業招生背景下,為了培養專業素質過硬的實用型人才,會計專業的培養計劃大多選擇突出專業課程的教育,而職業道德教育課程卻普遍得不到規劃設置。會計專業學生除了對法律規范的基本了解,并沒有被教育遵守會計職業道德標準。
(二)會計專業教材內容上存在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部分缺失
目前,我國各大高校使用的會計專業培養教材普遍存在輕視職業道德教育的問題,各教材中都很少涉及到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而專門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教材更是少之又少。反觀西方發達國家的會計教材,凡是發行量大的教材都有相當篇幅的會計職業道德知識的論述,而且會計職業道德評價收到全社會的普遍關注。
(三)會計專業學生對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忽視
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是大多數財會專業學生在整個高校教育期間對會計職業道德的全部認識來源。但是在學習這本教材時,學生們學習更類似于應試教育,只是機械地背誦相關準則。
(四)職業道德教育在專業教學中沒有貫穿始終
道德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是當前對大學生的道德教育卻沒有貫穿始終。會計專業學生也不例外,每一階段的專業能力培養都不能忽視職業道德教育。另外,專業教師本身缺乏會計職業道德意識,導致專業知識教學過程與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脫軌。
(五)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教學方法古板不易為學生接受
會計職業道德教育通常拘泥于古板的教授,機械地講授法律、 法規。但實際上,這樣的教學方法是學生缺乏實踐機會,對違背會計職業道德的后果缺少深度理解,最終導致從業人員自覺遵守職業道德的動力不足。
(一)將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作為專業培養計劃的重點課程
將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作為核心課程納入會計專業課程體系。通過課程學習,向會計專業學生灌輸會計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深刻領悟會計的專業精神,樹立維護職業聲譽、堅守道德規范的職業道德理念。
(二)在會計專業的教材中增添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
組織會計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在借鑒其他學科的基礎上,結合會計實際工作的經典案例和道德情景,共同編寫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內容,用以填充會計專業教材。
(三)加強對會計專業老師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
加強對教師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可以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會計職業道德教育。采用培訓、交流研討、案例討論等方式對會計專業教師進行教育。對于職業道德素質水平較低的教師,不能被安排為核心課程的講授教師。
(四)改進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教學方法
1.將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貫穿于專業課程教學的始終。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潛力 ,將涉及到職業道德的知識詳細生動的講解,幫助學生樹立會計職業道德觀。
2.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課堂教學應注重結合社會實際。同時結合電視、 雜志、網絡等渠道收集各種財經新聞和經典案例,作為教學內容的補充。引導學生學會在現實中識別虛假的會計信息, 拒絕各種經濟利益道的誘惑, 堅守會計職業道德準則。
3.加強學生的會計實踐教學。開展相應的實訓課程, 模擬現實的會計操作流程。或者開展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到崗位實習機會。
(五)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制度安排
國家要通過各種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制度安排,使會計人員相信守德行為能獲益,缺德行為將付出代價。賞罰分明的利益分配制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激勵、監督與懲罰機制,在客觀上形成良好的行業規范。
[1]張桂香.誠信危機與會計專業大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J].科技信息,2007,(22):591.
[2]陳勝軍.大學會計學專業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有效性分析[J].財務會計,2013,(5):79-81.
[3]宋宜珈.國外高校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對我國的啟示[J].商業經濟,2013,(8):121-123.
[4]茹家團.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方法思考[J].財務與會計,2007,9(6):36-37.
[5]齊曉寧.淺談高校會計職業道德教育[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15(1):79.
[6]邱吉福.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研究會計學歷教育中的職業道德教[J].當代財經,2005,(4):122-123.
趙欣欣(1994–)女,漢族,黑龍江蘭西人,長安大學,2013級本科生,財務管理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