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胡風視野里的文協與文協歷史中的胡風

2016-03-16 04:56:55劉永春

劉永春

(魯東大學 文學院,山東 煙臺 264025)

?

胡風視野里的文協與文協歷史中的胡風

劉永春

(魯東大學 文學院,山東 煙臺 264025)

摘要:胡風在文協籌備、成立和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以往的文學史鮮有提及。胡風主動積極參與文協的各項活動有著非常復雜的現實原因和心理動機,在此過程中,胡風也表現出了多面的性格特征。胡風在文協的活動中與當時武漢文化界的領導者們,如茅盾和郭沫若等,有著既排斥對抗又團結合作的復雜互動。這些處境影響著胡風與左翼文藝主流之間的關系,也決定著此后胡風的歷史命運。胡風在文協中的角色與作用,可以折射出文協歷史進程的別樣特點,而文協時期胡風的心態變化,也展現了其多面共存的性格特征。

關鍵詞:胡風;文協;茅盾

“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簡稱“文協”)自1938年成立以后就成為了20世紀40年代中國抗戰文藝的領導機構,對40年代中國文學的發展格局和歷史進程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梳理其歷史線索時,多數史家和史著都偏重老舍與茅盾的核心作用,然而,在文協的歷史中,另一個起到重要作用的身影卻被有意無意遮蔽了,這就是胡風。個中原因耐人尋味,除了胡風的當代命運以外,大概還與茅盾在左翼文學內部的地位更高有關。老舍與茅盾分別代表了自由主義中間派和左派,可以使得文協的廣泛性得以確認,這樣的身份安排與文協的歷史面貌是吻合的,大致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但不可忽視的是,在文協看似一團和氣的背后還隱藏著左中右不同陣營的明爭暗斗,即使在文協內部的左翼中間也有各種意見分歧。考慮到這些紛爭,那么,胡風在其中的角色和作用便難以回避。

一、彼時處境與參與動機

1937年10月1日,胡風從上海到了漢口,先是向董必武匯報上海左翼文藝的情況,之后由博古組織成立了一個“調整文藝領域工作的小組”,成員為博古、何偉、馮乃超和胡風。這個小組每周開會一次,互相交換情況,成為事實上的武漢左翼文學的領導機構,其作用一直發揮到文協成立,且文協的籌備過程也多與該小組成員有關。身為4人小組成員的胡風,雖然不是黨組織內部在文藝領域的核心領導者和決策者,卻有著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久,周恩來來到漢口,與胡風進行了一次“個別的懇切的談話”,核心主題是關于武漢文藝工作的總體原則,即“一要工作面廣闊,二要堅持原則立場。沒有前者,就會陷于宗派關門主義,脫離廣大人民的要求;沒有后者,就會陷于機會主義甚至投降主義,兩者都會招致抗戰的失敗,即革命的失敗”*戴光中:《胡風傳》,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64-165頁。。這次談話既是對胡風在武漢文藝工作的總體指示,也是對胡風展開具體工作的側面確認,至少在胡風本人看來如此。“那以來,凡有他或其他領導人和文化界的集會或談話,都是約了我參加的。”*胡風:《胡風回憶錄》,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年,第78頁。胡風參與文協創立所秉持的原則正來自于此,其接受了周恩來“指示”的說法也是基于此的。

如果說胡風一心創辦《七月》是為了搭建一個文學平臺和陣地,既可以繼續發揚魯迅精神、將左聯時期的文學觀念發揮下去,也是為了在左翼文學陣營內部獲得一定的身份認同和領導地位,那么,同樣,積極參與文協的各項事宜也是出于大致相當的目的。所不同的是,《七月》的一切由胡風說了算,而文協涉及各個方面,處理問題時往往要稍降身段、折中處理。文協時期的胡風與魯迅所評價的“耿直,易于招怨”“神經質,繁瑣”*魯迅:《答徐懋庸并關于抗日統一戰線問題》,《魯迅全集》第六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第555頁。稍有不同了,在復雜的環境中,他處理起問題來更圓滑些了。一方面,周恩來在他心目中成了繼魯迅之后“一個可以信賴、愿意服從的偉人”,“現在,他決定以統戰為重,忍受或應付文藝界的三教九流,以便團結一致,抗日救亡。”*戴光中:《胡風傳》,第165頁。余生,胡風都稱周恩來為“父周”。甚至,他辦的《七月》還得到了來自延安方面的肯定:“毛澤東主席也看到了,評價還很高。”*梅志的回憶,轉引自何錫章主編:《湖北文學通史·近現代卷》,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4年,第240頁。另一方面,胡風對國民黨反動文人也能有所遷就,一起共事。文協成立之前的臨時籌委會由胡風和馮乃超擔任書記,總書記則是國民黨的代表王平陵。王平陵是國民黨“民族主義文藝運動”的代表人物,受到過魯迅的嚴厲批評,以魯迅為精神導師的胡風自然對其人格是不屑的,但是此時的胡風也能以文協為重,態度有了很大變化,“過去,胡風對他不屑一顧,現在則一反常態,主動和王平陵坐在一起,連開五次會議,制訂出發起宣言、協會簡章等四個文件。胡風還高興地發現,同王平陵打交道有個省力處:他糊涂,無論什么問題,只要不是明顯地對國民黨的,一說服他就會表示同意和欽佩;國民黨有什么不利于團結的企圖,一批駁他也就馬上撤銷了。這使胡風初步嘗到了統一戰線的甜頭。”*戴光中:《胡風傳》,第165頁。如果在更加開闊的歷史背景中,我們或許可以將這一階段胡風的努力視作向周揚等激進左翼主動靠攏而釋放出的信號,尤其是在經歷了上海時期的激烈論爭、隨著王明等中共高層介入“兩個口號”論爭自然而然停止等因素影響下,魯迅的去世也使得胡風明白自己需要在抗戰中選擇一個總體的政治背景。雖然帶著極其復雜的心情,但胡風畢竟在嘗試著用另一種姿態、另一種方式跟各個方面的領導者和知識分子打交道。

然而,陽光總是伴隨著陰影的。在大局為重的同時,一些事情也在刺激著胡風敏感的心靈,例如郭沫若在武漢文化界的異軍突起就讓他困惑不解、有所保留甚至出言不遜。郭沫若到達武漢的時間是1938年1月9日傍晚,比胡風晚了3個月。*郭沫若:《洪波曲》,《郭沫若全集》文學編第14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2年,第21頁。胡風撤離武漢是1938年9月28日,郭沫若離開的時間是一個月之后的10月28日。1938年元旦當天,身在廣州的郭沫若接到了陳誠“有要事奉商,望即命駕”的電報,半信半疑中,郭沫若坐船赴漢。陳誠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部長、武漢衛戍司令部總司令、第九戰區司令長官、湖北省主席等職,可謂位高權重。雖然由國民黨方面出面邀請,但背后運作的是周恩來。文協成立后第五天,1938年4月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在漢口成立,郭沫若出任廳長,由分管第三廳的副部長周恩來直接領導。此前,胡風等“七月”等非黨員同人已經接收到中共中央的精神傳達,中共中央根據周恩來的建議,決定以郭沫若為魯迅的繼承者、中國文化界的領袖,并由全國各地黨組織向黨內外傳達,以奠定郭沫若在全國文化界的領袖地位,從而增強他在武漢抗戰文壇的號召力。*吳奚如:《郭沫若同志和黨的關系》,《新文學史料》1980年1期。雖然與郭沫若并無個人恩怨,但聽到精神傳達的胡風還是反應強烈。“當吳奚如向‘七月社’非黨同人傳達這一決定時,只見胡風臉色陰沉、黯然不語。這位創造社的元老,雖是胡風尊敬的前輩作家,但要同他心目中的‘偶像’相提并論,實在是難以接受,何況‘口號’之爭,他也記憶猶新,還有那篇剛發表的文章《在轟炸中來去》,更使他對郭沫若不滿:‘為什么這樣恭維獨夫蔣介石呢?’”*戴光中:《胡風傳》,第165-166頁。胡風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的是,郭沫若早就是中共秘密黨員而以民主知識分子的身份活動于共產黨與國民黨之間,他出任第三廳廳長也是共產黨為了抗衡國民黨在抗日統一戰線內的力量而做出的決定,將其抬高到全國文化界領袖的地位是為了更好地團結民主派知識分子,是中共中央的直接決定。*吳奚如在《郭沫若同志和黨的關系》一文中詳細介紹了郭沫若的黨員身份問題。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后,在行軍途中,郭沫若由周恩來和李一氓介紹入黨。大革命失敗后,“按當時他個人的具體條件,黨不能把他當作一個普通黨員派到鄉村去打游擊,也不能讓他繼續留在上海提倡‘普羅文學’,聽任國民黨的殺害”,所以經過黨中央決定,與錢亦石、董必武等一起保留黨籍,東渡日本“隱避待命”。1937年回到上海后,郭沫若成為特別黨員,尤其在武漢時期,郭沫若的黨員身份是秘密的。郭沫若“以無黨派人士的面目,展開了公開的抗日民主的革命活動,去帶動當時廣大的民主人士向中共靠攏,起了比一個黨員更大的作用。他當時是特別黨員,受黨中央長江局周恩來同志等少數負責人直線領導,不過黨的小組生活,不和任何地方黨委發生關系。他在被周恩來同志決定出任國民黨軍委政治部第三廳中將廳長時,也只是讓三廳的黨特支三個負責人(馮乃超、劉季平、張光年)知道他的特別黨員身份,秘密出席黨中央長江局有關第三廳工作的重大會議。”(吳奚如:《郭沫若同志和黨的關系》,《新文學史料》1980年2期。)胡風只是對這個現象不理解、不接受,卻沒想到自己對抗的是什么人在什么背景下為了什么目的經過什么過程才做出的決定,從側面說明了他的政治頭腦也有不夠敏感的時候。

胡風無法直接參與“第三廳”的活動,根由是在上海就種下了的。“第三廳提請政治部聘任了一批設計委員,有利于這些委員進行他們自己經營的工作。周副主席也提了我的名字,但被王明用我沒有擁護‘國防文學’口號作理由否決了。”*胡風:《胡風回憶錄》,第92頁。但是,同樣屬于文協的老舍就被聘為設計委員,這就不能不讓胡風猜測,自己的不能當選是有針對性的,是對他的打擊,也是對《七月》的排擠。于是,在1938年7月18日寫給夫人梅志的信中,胡風對此事大發雷霆:“昨天看了郭沫若在《自由中國》上的一篇《抗戰與文化》,說是抗戰時期用不著高深理論和優秀作品,否則就有準漢奸的嫌疑云。我氣得發抖,想不到會混蛋到這個地步!凡海主張來一次狠狠的批判。也許會鬧他媽的一鬧的。M·M,我這樣安分的戰斗法都會受到創造社的暗箭,你看這些家伙的毒辣。前天聽說老舍都被任為政治部設計委員,這當然是郭沫若馮乃超之流招兵買馬的大計劃里面的一次。但我看,只要《七月》不死,他們想統治文壇的夢是不容易完全實現的!”*曉風:《胡風家書選》,《新文學史料》2007年1期。“前天”和“昨天”兩件事情對胡風的刺激極大,所以在給梅志的信里才忍不住大罵出口。兩件事情一正一反,一方面是對胡風文藝理論的反駁,使自己受到“創造社的暗箭”;另一方面聘任老舍、不聘任胡風,在胡風看來,是“郭沫若馮乃超之流”對他的排擠。兩個方面結合起來,在胡風看來,總的目標是指向《七月》的,終極目的則是將胡風徹底排擠出去,由“創造社”和“郭沫若馮乃超之流”“統治文壇”。胡風如此理解自己的處境與命運,主要原因在于他并不處于領導層的核心,不能從政治角度看待問題,而只能從個人利益的角度去觀察與思考,所以得出偏激的結論也就在所難免,但也暗示了當時武漢文化界的復雜結構。兩件事情給胡風帶來的“怨恨”使得他反過來在文協的活動中變得更加積極主動。“怨恨”與“積極”互為表里,互相推動,螺旋式地強化著胡風的內心風暴。于是,靠攏就被排擠、疏離就被批判,胡風陷入了兩難的人生處境,其中當然有胡風自身的原因,但也是革命時代眾多知識分子共同命運的縮影。武漢時期的胡風才剛剛踏上這條命運長途的起點而已。

基于上述或主動、或被動的原因,胡風對于文協活動有著強烈的主動性和使命感,他非常清楚自己在文協的作用和意義,那就是“正面代表左派”,“加上總負責的中間派老舍,由于我們對統戰政策的掌握與群眾的支持,雖然在常委會數量上較少,但卻是對國民黨取得了優勢的。”*胡風:《胡風回憶錄》,第96頁。這種認識與當時的政治局勢和文協的發展歷史都是吻合的,也可以證明胡風在文協中的重要地位。反之,他也十分清楚文協對于自己的意義,那就是在將《七月》作為文學活動的陣地之外再尋找一個社會活動的陣地,從中獲得某種或客觀的、或想象性的領導者地位,擴大自己在武漢文化界尤其是左翼內部的活動空間,竭力與“創造社”或“郭沫若馮乃超之流”抗衡。

二、具體作用與獨特認識

1938年,中國抗戰形勢急轉直下,武漢成為了全國的文學中心,聚集了大批作家。“抗戰初起,平津相繼淪陷,上海、南京和廣州也先后失守,大批文人由北方、東方和南方三個方向退到武漢,政治上左、中、右都有,總數多達六七百人,因為抗戰走到了一起。”*舒乙:《老舍是這樣當會長的》,《炎黃春秋》2015年第5期。在這種局面下,如何團結這些作家成為許多人思考的焦點。文協成立后,團結抗戰是主調,但內部的紛爭仍然較為明顯。胡風就是在這種既團結又斗爭的氛圍中清醒地選擇著自己的步調和立場的。

胡風是清醒冷峻的,在文藝理論方面如此,在文藝運動中亦是如此。尤其是在文協的發展歷史中,胡風的這種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在文協的歷史上,雖則老舍和茅盾等人的歷史作用確實是最大的,但胡風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也不可忽視。以胡風為視點重新構建文協的社群形態和思想結構,有助于對文協歷史形成新的理解。

首先,胡風對文協的發起成立和發展過程起到了重要作用。綜合各方面的材料和回憶,在武漢成立全國性的抗戰文藝機構的想法最早是由陽翰笙具體提出的,之后通過王平陵及其領導的中國文藝社請示了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的邵力子與愛國人士馮玉祥,中共方面的周恩來等也非常重視。在這個過程中,胡風一直是全力推進的。胡風全程參加了陽翰笙受周恩來委托而組織的非正式籌備會議,在1938年2月至3月下旬召開的兩次預備會議和五次正式籌備會議中,胡風積極參與并被委托撰寫致日本反侵略作家書,被推選為成立大會秘書。3月27日,文協正式成立,4月4日舉行第一次理事會,胡風被推選為15名常務理事之一,并擔任研究部副主任。此后,胡風還曾經擔任過文協下屬“國際文藝宣傳委員會”的主要負責人之一。在全部過程中,胡風是作為中共方面的重要代表來推動文協建立的,用胡風自己的話說就是,在這件事情上,“我是由周恩來副主席給了指示的。”*胡風:《胡風回憶錄》,第93頁。這種說法大體上當然是能夠站得住腳的,但其中也透露出胡風在微妙處境中的微妙心理,至少積極參與文協是他向黨內領導層靠攏、主動尋求自己身份與地位的重要方式。

在推舉老舍擔任總務部主任一事上,胡風是持強烈的支持態度的,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利用老舍牽制張道藩、徐霞村等國民黨作家,防止他們控制文協的實際領導權,文協不設名義上的領導者,而只以總務部為常設機構,乃是為了防止“張道藩搶做主席”(老舍語)。40年代在重慶,徐霞村成為總務部副主任,包括胡風在內的會中左翼諸人竭力留任老舍,也是因為擔心老舍一旦離任,身為總務部副主任的徐霞村就會自動成為文協的領導者。而徐霞村當時的政治身份是國民黨中央圖書雜志審查委員會圖書審查科科長、國民黨中央文化運動委員會主任秘書,是國民黨主管宣傳的潘公展的手下干將。1943年,胡風成為文協的5名常務理事之一,參與了挽留老舍的諸種努力。在此之前,自1938年文協成立開始,胡風都是事實上的研究部的負責人,而名義上的研究部主任郁達夫則不干涉具體事務,由胡風全權負責。“郁達夫是老作家,不慣于做實際事務工作,雖然負了研究股主任的名義,但他并沒有管事。我只好請他對工作出出主意。他很灑脫,說他實在沒有耐心做組織性的工作,要我完全做主,連告訴他都不必。”*胡風:《胡風回憶錄》,第96頁。文協撤離武漢之前,郁達夫遠走東南亞,在那之后,胡風一直擔任研究部主任,是文協內部除了老舍等之外最重要的參與者和領導者。

其次,關于文協的功能和作用,除了團結各種不同立場的作家這個共識之外,胡風還有自己更為細致的理論觀察和現實考量。在文協成立之初,胡風就已經意識到,文協作為文藝領導機構可以拮抗某些極左思潮和個人野心對抗戰文藝事業的干擾,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對茅盾某些想法的抵制。在積極推進文協的建立和發展的各項工作的同時,胡風也始終對茅盾的立場保持著關注。1937年10月,茅盾由上海抵達漢口。*《胡風回憶錄》中將此時間誤為1938年10月,當是筆誤。據查國華《茅盾年譜》,茅盾于1937年10月5日從上海出發,由長江水路經嘉興、蘇州、鎮江到達武漢,中旬轉去長沙。一周后,從長沙經武漢、南昌、杭州,由寧波轉海路返回上海。(查國華:《茅盾年譜》,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1985年,第210頁。)自1937年10月至1938年10月武漢淪陷,茅盾多次往返于上海、武漢、香港等地,但,同樣根據該年譜,1938年10月整月,茅盾都住在香港。在此之前,茅盾的名字已經出現在籌備會議所商定的名單中。但是,兩人的見面并不愉快。直接引發此次齟齬的就是文協成立和創辦刊物兩件事情。文協已經成立,但茅盾對左聯的解散依然耿耿于懷,自己組織成立了“文藝家協會”,企圖將左翼作家重新聚攏到自己身邊。胡風毫不客氣地指出,這種做法“是完全脫離了當前的文藝發展實際的”,其用心在于強化自己的權威:“現在,正在醞釀組成全國性的文藝界抗敵組織,他視而不見,反而想恢復由左翼成員組成的全國性的似組織又非組織的左翼作家網。由誰做中心呢?當然由他做中心。各地負責人由誰指定呢?當然由他指定。”*胡風:《胡風回憶錄》,第87頁。在胡風看來,茅盾的系列動作乃是宗派主義的產物,是出于私心而不是為了抗戰文藝大局,是為了給自己拉山頭、立派系而不是為了團結左翼甚至右翼。這種判斷難免有主觀武斷、以己度人之嫌,卻也從側面呈現了當時武漢左翼文藝界的復雜結構,更能說明胡風對文協的功能與使命始終有著極為清醒的認識。正是基于這種清醒的認識,胡風才堅定支持老舍,促使文協在正確方向上堅持下去。用胡風自己的話說就是:“抗敵文協在整個抗戰期間一直維持著存在,成了國民黨統治下唯一繼續活動的全國性群眾文化團體,除了共產黨的領導外,和老舍的態度和地位是有關系的。”*胡風:《胡風回憶錄》,第96頁。從文協發展歷史來看,胡風對老舍的支持起到了重要的穩定作用。

然而,政府是多變無常的。在美國,每一任新總統都有機會改變太空探索的優先事項。就算是私營公司,也能在技術上自主決策,精明的生意人有時候會轉向有財政資助的領域。喬治·布什總統是個更偏愛先登月做法的人。奧巴馬的目光更多地投向火星(另外還支持了小行星探索)。在特朗普治下,月球再一次成為偏愛的對象。“努力去確立一項在某種程度上屬于他們、蓋有他們的印記的太空項目,”瓦爾科維奇說道,“歷屆總統都有種傾向,會轉而支持上一屆總統沒有發聲的項目。”

另外,胡風還十分注意文協內部的一些危險分子,如華林、姚蓬子等。對于華林,胡風相對不太擔心,因為“華林是國民黨人,但他平庸,不足以妨礙老舍的”*胡風:《胡風回憶錄》,第96頁。。但對于姚蓬子,胡風十分警惕,因為他曾經從共產黨員叛變為國民黨員。胡風對其人格十分不屑,不僅自己警惕,對樓適夷與姚蓬子合作背后的原因也是心知肚明:“國民黨又利用統戰關系全力保舉他。為了爭取統戰工作面擴大,共產黨也就不好急于反對他了。把知道他底細的,被捕經過了考驗的適夷放在他一起,這就更不怕他玩詭了。”*胡風:《胡風回憶錄》,第96頁。胡風對文協內部各派勢力都有充分的了解,對他們分別采取不同的立場,彼此之間的區隔其實是十分清楚的。這與他參與文協活動的初衷也是吻合的。老舍明確地說自己“不是國民黨,也不是共產黨,誰真正抗戰我就跟誰走,我就是一個抗戰派”*老舍:《靈的文學與佛教》,《海潮音》1941年第22期第2卷。。胡風則不同,他自身的參與和對老舍的支持都有著明確的政治目標。

再次,胡風還盡力為文協奔走宣傳,盡可能提供各種實際支持,尤其是利用《七月》為文協吶喊助威。胡風對《七月》與文協機關刊物《抗戰文藝》的關系也有清醒的認識,經常在前者版面上為后者敲邊鼓。“我從統戰立場上擁護這個刊物,尤其因為在用獨立自主的原則編輯《七月》,就更要采取擁護這個統戰刊物的態度。我在《七月》上為它登廣告,還應約介紹了稿子。”*胡風:《胡風回憶錄》,第97頁。這篇小說后來被姚蓬子聲稱遺失了,未能發表,使得胡風對姚蓬子的警惕再添幾分。《七月》第11期是慶祝文協成立專輯,發表了王明和博古的文章,“非正式地表示了黨對文藝界統戰組織的希望”,同期上吳奚如、陳辛人、魏猛克的文章則“初步對文藝工作提出了現實主義的要求:應批判社會生活中病態的或反動的東西,發揚健康的積極的東西”*胡風:《胡風回憶錄》,第98頁。。胡風對《抗戰文藝》也算盡心了。

三、觀念紛爭與夾縫生存

談到為何要推選老舍時,胡風說:“組織文協,他是動機單純的最熱心的一個。”*胡風:《胡風回憶錄》,第94頁。顯然,除了“熱心”之外,胡風還十分重視老舍“動機單純”。相反,在胡風心中,茅盾就是動機不那么單純的人之一。胡風與茅盾的分歧并不自文協時期才出現,而是由來已久,文協時期只是承前啟后的一個階段而已。商昌寶認為二人的交惡自日本初識即已開始,“兩個口號”論爭是主要導火索,而40年代在重慶和50年代胡風事件則是二人關系惡化的高潮。*商昌寶:《“道不同,不相與謀”——茅盾與胡風論》,《魯迅研究月刊》2014年1期。韓晗《胡風、茅盾的四次交惡》一文亦沒有提及文協時期。*韓晗:《胡風、茅盾的四次交惡》,《書屋》2010年10期。李繼凱細致分析了胡、茅二人復雜的關系及其變動過程,指出兩人既有過惺惺相惜的合作,更有由許多一系列事件構成的、逐漸加深的“誤會”,最終導致論爭、交惡乃至決裂。*李繼凱:《關于胡風與茅盾的交往、沖突及比較》,《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3年2期。這些分析都沒有聚焦于文協時期,但實際上,在文協時期,胡風的許多想法和舉動都是與茅盾截然不同的,胡風對茅盾的微詞中也包含多層含義。

其一,胡風認為茅盾沒有領會周恩來等促成文協的真正用意和深層目的,那就是團結中間派與右翼作家共同形成文藝界的抗日統一戰線。胡風在自己的回憶錄中用寓有明顯對比意味的筆調寫道,與自己的意見受到周恩來重視不同,茅盾成立全國性的左翼作家機構等建議并沒有被認真聽取:“吳奚如說,茅盾是要求和周副主席見面談談他對文藝工作的意見,但周副主席實在沒有時間,就由吳奚如聽他談了談。他提出了這幾點大同小異的想法,吳奚如只是表示了尊重他的意見,不好表示同意或不同意的確定態度。”*胡風:《胡風回憶錄》,第88頁。胡風雖然無比遺憾但是也無奈地意識到左翼文化機構已經不可能繼續存在了,看到茅盾不明白這個道理而碰了軟釘子,胡風的得意之狀自不待言,揚己抑人之意,自然流于筆端。隱約中,胡風也流露出將自己視為當時左翼文藝界接受中央指示的正統渠道而茅盾則全然出于私心的意味。但是,作為當事人,吳奚如的說法則截然不同。1938年2月茅盾再次來到武漢。*吳奚如誤記為“1938年春夏之交”,根據查國華《茅盾年譜》,當為1938年2月。茅盾到中共中央長江局(對外稱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會見周恩來副主席,商談他的出版這個刊物的計劃和他個人在社會上的活動方式,希望得到周副主席的指導和支持,我在周副主席身邊工作,參加了這次談話。第二天,我去茅盾同志夫婦所住的旅館,作為回訪,也是話舊,談到一些具體問題,主要是按照周副主席的指示,約定凡在延安及華北各抗日根據地工作的文藝工作者及老干部們所寫的文藝稿件,由延安黨中央宣傳部和總政治部轉來長江局后,由我有選擇地交給他,在《文藝陣地》上發表,或者由他改作和作為創作素材。”*吳奚如:《悼念茅盾同志》,《新文學史料》1985年4期。周恩來不僅與茅盾進行了詳細的談話,還讓秘書吳奚如第二天“回訪”,并將從延安轉來的稿件交由茅盾處理,可見對茅盾及其意見的重視程度,也可以顯示出茅盾在周恩來眼中、在武漢左翼文藝界內部的重要地位。同一事件,當事人的說法呈現出如此之大的反差,耐人尋味。

其二,胡風認為茅盾在文協之外另立組織不僅是錯誤的,也是徒勞的。胡風認為,茅盾提出的建立全國左翼作家的聯合機構的建議從根本上是行不通的,因為散布在全國各地的左翼作家“各個和當地的黨和群眾發生某種聯系,本人在發生變化,新人又在不斷出現。他所設想的脫離當地實際,把文藝實踐抽象出來,和一個全國性的左翼作家中心人物取聯系的作家群是不可能存在的。”*胡風:《胡風回憶錄》,第87頁。也就是說,胡風認為在抗戰的環境中,左翼作家只能融入到全民抗戰之中,脫離了這種環境的左翼作家聯合機構是無法存在的。老舍將文協比喻為象征性的“英國的王”,其作用不在政治斗爭而在于團結一切抗戰力量;周恩來在文協成立大會上的講話開頭就強調了這種特點:“今天到會場后最大的感動,是看見了全國的文藝作家們,在全民族面前,空前的團結起來。這種偉大的團結,不僅是在最近,即在中國歷史上,在全世界上,如此團結,也是少有的!這是值得向全世界驕傲的!諸位先知先覺,是民族的先驅者,有了先驅者不分思想,不分信仰的空前團結,象征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一定可以凝固的團結起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轉引自蔡清富:《指引抗戰文藝發展的重要講話——談新發現的周恩來同志在“文協”成立會上的講話》,《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82年2期。應該說,胡風的這種認識來源于中共在當時的統戰政策,與周恩來等對文協的定位保持一致,也是對文協的功能與作用的堅持,即堅持以統戰的方式與左翼之外傾向抗戰的作家們并肩作戰,并在文協內部牢牢掌握中共與左翼的話語力量和話語權。

其三,更直接的原因則是,茅盾在文協之外自行編輯的刊物影響了胡風主編的《七月》和《新華日報》副刊《星期文藝》。1938年底茅盾到了漢口,準備出版半月刊《文藝前哨》,延續左聯機關刊物《前哨》之名,也暗含了延續左聯精神之意,但在胡風的建議下改刊名為《文藝陣地》。胡風的用意是茅盾多聯系老作家、打陣地戰,自己則以《七月》為陣地打游擊戰,以推出新人為主。*吳奚如的說法與胡風有所出入。在《悼念茅盾同志》一文中,吳奚如記述了1938年2月自己“回訪”茅盾時曾當面對茅盾說:“胡風主編的《七月》,主要刊登短小精悍的報告文學,詩,算是游擊戰,您將出版的《文藝陣地》,多登長點的作品,算是陣地戰。兩者配合,可構成國統區左冀文藝的完整陣容。”原話是胡風當面對茅盾所說,還是通過吳奚如傳達,又或者兩人都曾對茅盾說過同樣的話,雖無法考證,但至少說明這種分工帶有組織上的意思,也包含分工合作、避免競爭的動因。這種建議看似尊重對方,實則內含著劃分戰場、清楚區隔、互不干擾的用意。胡風語帶諷刺地說:“他當即欣然同意了。提醒他重視有地位的老作家,這個意見他是愿意聽的。”*胡風:《胡風回憶錄》,第88頁。但實際上,競爭難以避免。同時期,胡風在主編《新華日報》周日的文藝副刊《星期文藝》和大型文學刊物《七月》。其中,《七月》前幾期發行后大受歡迎,生活書店漢口分店本來答應要承接其出版事務,但茅盾《文藝陣地》使得《七月》大受影響。生活書店漢口分店毀約、不再出版《七月》,改出《文藝陣地》。不僅如此,《七月》由上海雜志公司出版后,生活書店漢口分店提出希望以低于市面上通行的7折價格的6折包銷《七月》每月3000份,胡風和上海雜志公司勉強同意了,但《文藝陣地》出版后,3000份也改為了300份。胡風在《七月》上為文協的機關刊物《抗戰文藝》進行大力宣傳,不僅刊登廣告,還為文協的成立出版專輯,刊發王明和博古等的文章來表明左翼對文協的態度與要求。同時,胡風還將《七月》的部分稿子發在《星期文藝》和《抗戰文藝》上。胡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盡力保全《七月》,使之不被國民黨的打壓和來自茅盾等人的競爭所打敗,能夠保存左聯時期以魯迅為首的文學精神。值得一提的是,茅盾曾提出與胡風合辦《文藝陣地》,但被胡風婉拒。有學者分析了茅盾的倡議與胡風的拒絕,認為“茅盾之所以提出合辦刊物的建議,也可能與當時的文化上層有所關聯。……但不管是本人的意愿還是接受他人的意見,茅盾畢竟對胡風公開表達了合作的想法。就此一點,茅盾重視團結,甚至是表面團結的性格心理鮮明地表現出來。這種圓熟的團結性格對于茅盾之后的文學事業和命運走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而胡風選擇拒絕,“背后支撐胡風的心理因素是他一直堅持的‘獨立自主’的辦刊理念。……《七月》對胡風而言,則純粹是‘獨立自主’的,是他完全可以一展身手,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實現的。對胡風而言,要他和茅盾合辦刊物,根本沒有考慮的必要。胡風的這種‘較真’精神直接導致了他后來的悲劇命運。”*張玲麗:《胡風與茅盾的人格特征——從〈七月〉與〈文藝陣地〉辦刊角度進行梳理》,《宜賓學院學報》2014年3期。這種分析基本能夠成立。上述細節和雙方不同的態度可以呈現出胡風與茅盾截然不同的身份地位和思維方式——處于領導層核心的茅盾考慮的是團結,至少是表面的團結;處于邊緣的胡風考慮的是繼續生存下去,保證自己的獨立和自由不受侵犯。

除了與茅盾的紛爭以外,武漢時期的胡風也始終對郭沫若成為全國文化界的領袖而耿耿于懷,甚至形于聲色。對于此事,除了不理解、不接受,胡風的內心也一定還有強烈的失落感。郭沫若、老舍與胡風是當時武漢最重要的三個文化人,分別執掌“第三廳”、文協和《七月》,但他們各自的身份、地位與處境卻有很大的差別。“‘文協’與‘三廳’都是抗日初期在武漢建立的重要文藝機構。有所區別的是,前者更多的是一個建立在團結和自愿基礎上的綜合性文藝社團,而后者則是第二次國共合作(也是力量牽制)共御外敵的官方文藝機構。然而,這一‘官’一‘民’所起的歷史作用卻是相同的:從文學來看,它們代表了啟蒙文藝、黨爭文藝再到救亡(戰爭)文藝的轉折點;從抗戰來看,它們對于當時保衛大武漢計劃和實施聲勢浩大的抗日救亡運動、文化運動都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喚起了一座城市乃至整個沉睡中國的戰斗意志。”*何錫章主編:《湖北文學通史·近現代卷》,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4年,第233-234頁。簡而言之,“第三廳”與“文協”都是官方機構、經費有保障、人員安全有保障,關系抗戰大局。以胡風為首的《七月》雜志則僅僅得到共產黨的經費支持而已,與文化界抗日統一戰線之間的聯系沒有那么緊密,甚至胡風生活窘迫、時常遭遇人身危險,《七月》刊物也時常被國民黨當局查禁和刪改,說是胡風一人在勉力維持并不為過。正如胡風所說,“我不能不去用我的血液撫養它。”*曉風:《胡風家書選》,《新文學史料》2007年1期。《七月》在武漢受到武漢國民政府的高壓限制,被迫遷至重慶以后更受到重慶國民政府的進一步打壓。國民黨圖書檢查委員會向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的報告中明確寫道:“《七月》企圖透過文藝形式,達到謬誤宣傳之目的。本會審查該刊時向極嚴格,總期設法予以打擊,使其自動停刊。”*轉自梅志:《播火》,《中華英烈》1986年第3期。胡風為了將刊物維持下去,甚至提著煙酒親自登門向國民黨主管官員說項,其窘境可見一斑。國民黨對《七月》的態度和策略是明確和一貫的,對其進行的打擊不曾消停。這樣的生存狀態與郭沫若、老舍相比可謂判然霄壤。因此,胡風對郭沫若成為全國文化界領袖所產生的情緒也就可以理解,這種云泥之別也同樣可以反過來解釋胡風為何積極投身文協的籌備、創辦和日常活動。

綜合上文,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文協的籌備、成立與發展過程中,胡風確屬重要人物,其對文協的性質、功能、作用等都有自己的理解,對老舍的支持和與茅盾的分歧能夠從正反兩個方面說明胡風的立場與態度。深入認識文協歷史中的胡風和胡風對文協的理論認識都對重構文協的發展史和中國的抗戰文藝史有著極其重要的理論意義。

結 語

胡風與茅盾、郭沫若等在文協時期的分歧只是一個縮影,它折射的是胡風對文協更加清醒和堅定的認識,對其統戰功能更辨證的理解與闡釋,也可以呈現出胡風在文協歷史中的獨特作用和重要地位。同時,在更大的視野中,胡風與文協諸人的紛爭也代表了七月派在40年代中國文學中的特殊地位與尷尬處境。“作為一個以國統區為主要陣地的異議集團,七月派可說是生存于這種由國民黨和共產黨對文化界控制不完全而產生的縫隙之中。”*〔美〕舒允中:《內線號手:七月派的戰時文學活動》,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0年,第4頁。國共兩黨時分時合的關系造成了現代文學發展中的強大張力,而七月派則是這種張力的典型產物,尤以胡風的精神特征最為典型。與老舍老實地做“抗戰派”不同,胡風無法保持徹底的中立地位,他需要向某種傾向靠攏,武漢時期的左翼文藝也需要胡風和“七月”派作為外圍性的文化結構而存在。等到這種需要消失的時候,胡風和“七月”派即刻轉變為批判對象,也算符合歷史發展的邏輯。但即使在文協時期,“耿直”“神經質”等性格特征也注定了胡風無法完全融入任何一方的命運結局。他只能在自己的陣地上獨自戰斗,《七月》就是他在武漢時期的文學陣地,是他的主要精力所在。但同時,他對文協活動的積極參與也可以視作對自己邊緣地位的不甘與抗爭,雖然并沒有起到太大作用。經由一年的武漢時期,胡風與左翼內部的主流派別漸行漸遠,他被迫面臨的大規模批判卻越來越近。

通常認為,后來胡風受到激烈政治批判的主要原因有三個,即他的態度、理論和宗派主義,胡風本人也認同。其中尤以態度問題最為突出。武漢時期的胡風對政治問題、文學問題和抗日統一戰線問題等都有自己的看法,但與之前的上海時期和之后的重慶時期相比都顯得更為溫和,甚至有自降身段的表示。“胡風最初與周揚進行的典型論爭和‘兩個口號’論爭幾乎都與‘態度’問題無涉,態度問題在‘民族形式問題’討論中最早出現,它具體表現為胡風與左翼同仁帶有很強學術爭鳴色彩的文藝政見分歧;在重慶的‘主觀’論爭中,‘態度’問題急劇升級,胡風從對意識形態的無意碰撞發展到不自知的有意對抗;香港批判使‘態度’問題進一步惡化,胡風的反擊實際上意味著,他拒絕接受以《講話》為代表的意識形態的‘詢喚’要求。……漠視意識形態的‘詢喚’要求,對既定的一統意識形態體系拒不表示‘臣服’,這就是胡風‘態度’問題的實質。”*王麗麗:《在文藝和意識形態之間——胡風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17頁。這樣的分析可謂準確深入,但也忽視了武漢時期胡風的主動示好和無奈受挫,忽視了胡風內心時刻存在的矛盾性。胡風生活于“文藝與意識形態之間”,同時也生活于自我認同與外在認同之間,生活于“自我”與“無我”之間。

在胡風的視野里,文協為自己提供了一個舞臺和機會,可以彌合與左翼主流之間的關系,甚至能夠進入其中成為主流的一部分,但他失敗了,這種失敗與胡風此前經歷密切相關,也決定了他此后的遭遇,這是胡風作為知識分子在更黑的暗夜來臨之前的短暫掙扎和最后示弱;從文協的歷史進程來看,胡風不是最核心的成員,卻是對其終極本質與歷史使命進行闡釋與執行的最佳人選,胡風忠實地維護了文協作為抗日統一戰線組成部分的性質,并為此黽勉盡職。胡風與文協的關系為我們打開了新的視界,使我們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許多文學史現象。這正是本文的初衷,雖然未必達到,但這種思考應該是有價值的。

(責任編輯:畢光明)

收稿日期:2016-05-12

作者簡介:劉永春(1976-),男,山東淄博人,文學博士,魯東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I20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5310(2016)-06-0007-09

All China’s Writers Association for Anti-Japanese War in the View
of Hu Feng and Hu Feng in the History of the Association

LIU Yong-chun

(School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LudongUniversity,Yantai264025,China)

Abstract:Hu Feng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eparation,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All-China's Writers Association for Anti-Japanese War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ACAAJW), which is rarely mentioned in literary history books. Hu Feng participated actively in ACAAJW’s activities with some complex practical reasons and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 and his sophisticated personality features were revealed in such a process. In fulfilling activities in ACAAJW, Hu not only rejected and rivaled against but also cooperated with Leftist cultural leaders such as Mao Dun and Guo Moruo in Wuhan, which both affected Hu’s relation with Leftist literary mainstream and determined his own historical destiny henceforth. Hu’s role and effect in ACAAJW is reflective of unique traits in its historical process; while Hu’s change of mentality in the period of ACAAJW is also demonstrative of the multidimensional coexistence of his personality traits.

Key words:Hu Feng; All-China’s Writers Association for Anti-Japanese War; Mao Dun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一本在线视频| 日韩免费毛片视频| 手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欧美|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国产打屁股免费区网站| 欧美色综合久久|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九色最新网址| 日本精品影院|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蜜臀|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免费国产黄线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毛片基地美国正在播放亚洲 | 国产va视频| 欧美激情伊人| 免费久久一级欧美特大黄|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 日韩av在线直播| 狠狠综合久久久久综| 毛片久久久|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国产精品微拍| 日日拍夜夜操| 2021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在线国产毛片|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 国产精鲁鲁网在线视频|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激爽爽爽大片在线观看|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四虎在线高清无码|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 99re免费视频|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99re免费视频| 青青热久麻豆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大陆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 日韩无码视频专区|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aⅴ影院| 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99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午夜毛片免费看| 日本黄色a视频|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国语少妇高潮| 国产青榴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天堂.com| 91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的|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毛片|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三级成人| 欧美精品综合视频一区二区| 91成人精品视频| 国模极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大乳视频中文字幕| 日韩A∨精品日韩精品无码| 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 青青网在线国产| 波多野结衣国产精品| 国产尹人香蕉综合在线电影| 成人在线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尹人在线观看|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超碰91免费人妻| 91网址在线播放| 色天天综合|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野花国产精品入口| 色国产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 制服丝袜 91视频| 国产美女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福利 | 亚洲天堂网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