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卿
(遼寧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6)
?
【文學評論】
尼采的生命美學思想
王 卿
(遼寧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6)
在尼采早期思想中,“醉”專指酒神狀態;而到了后期,他的“醉”內涵則包含了日神狀態和酒神狀態,把“醉”看作最基本的審美情緒。尼采所強調的“醉”,是人的本能欲望的展示。他的以“醉”來拯救生命的美學思想對后世影響深遠。本文便通過對醉的類別,成因、本質的淺析,探究他的生命美學思想。
尼采;醉;日神精神;酒神精神;權力意志
20世紀以來,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這變化主要表現在物質生活的改善,但人文精神相對滯后。現今人們生活壓力變大,異化問題出現,心理疾病等令人擔憂。傳統的哲學思辨的美學思想已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于是,美學由先前的專注于抽象的哲學思考轉向對美和人生關系的追問。尼采異軍突起,他的“人本位”的審美立場別具一格,以鮮活的生命意識,對藝術價值重新考量,以“醉”的審美狀態來拯救生命,對待藝術。
(一)日神精神
日神阿波羅以光明和靜穆、秩序、理性著稱,因此多是造型藝術,世界萬物因他的照耀而變得生機勃勃,擁有燦爛陽光的他代表希望和理想。尼采說:“在人生中,必須有一種新的美化的外觀,以使生氣勃勃的個體化世界執著于生命……為了能夠生存,就需要一種壯麗的幻覺,以美的面紗遮住它自己的本來面目。這就是日神的真正目的。”阿波羅給人們以美的幻覺,[1]它強調對生命個體的重視與敬仰。
(二)酒神精神
酒神狄奧尼索斯是果實之神,最早種植葡萄,釀酒,展現著生命力的充沛。他狂熱,無節制和不穩定,他更代表了尼采向往的“醉”。他在《瞧,那個人》的序言中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是哲學家狄奧尼索斯的弟子——尼采。”在《偶像的黃昏》中寫到:“我,哲學家狄奧尼索斯的最后一個弟子。”酒神代表真實、破壞、本能、亢奮,在藝術上的對應物是音樂、舞蹈。“在酒神的魔力下,不但人與人重新團結了,而且疏遠、敵對、被奴役的大自然也重新慶祝她同她的浪子人類和解的節日。大地自動地奉獻它的貢品,危崖荒漠中的猛獸也馴良地前來,酒神的車輦滿載著百卉花環,虎豹駕馭著這彩車行進。”[2]在這種狂醉的狀態中,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人們的生命意志:“整個大自然的藝術能力,以太一的極樂滿足為鵠的,在這里透過‘醉’的顫栗顯示出來了。”[3]與日神相比,酒神代表一種更為原始、自然的存在。從酒神精神出發,尼采提出了強力意志,超人和重估一切價值等思想。
尼采認為,“醉”藝術的動因是人生命的原始本能,他大力倡導的超人精神,奉行的是生生不息的強力意志。[4]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超越自我》一節中,尼采說他發現了生命的秘密:生命就是權力意志。“我寧愿屈從也不愿意否認這唯一的事情,真的,哪里有屈從,哪里有樹葉飄落,瞧,哪里就有生命自身的犧牲——為了權力!”[5]于是,查拉圖斯特拉說:“你們,最智慧的人啊,你們的危險以及善惡,結局不是這河流,而是意志,即求權力的意志——用不枯竭的創造生命之意志。”[6]從這可以看出“醉”的本質,力的提高和充溢之感,在尼采那里,力取代了傳統美學中的美。在醉中,人們得以迸發出震撼人心的力量,尼采正是從醉這一本質出發對待悲劇藝術的。作家勾勒人生中讓人畏懼三分的情景,是要展示生命的原始本能,給人以奮斗與希望。因此,“醉”就達到了生命的最高境界,是對生命的最高肯定,尼采倡導生命力強的、積極向上的,富有創造性的人生。[7]
“醉”成就了藝術家。在《作為藝術的強力意志》中尼采寫到:“藝術家倘若有些作為,都一定稟性強健,精力過剩,像野獸一般,充滿情欲……藝術家不應當按照本來的面目看事物,而應當看得更豐滿,更單純,更強健,為此在他們的生命中就必須有一種朝氣和春意,有一種常駐的醉意。”[8]“醉”的狀態下,人的審美情感被激發出來,升華了勃勃向上的生命意志,這時的激動亢奮在外表看來并不是狂躁不安的,人們的欲望和不滿等負面情緒在創造中被釋放和替代了。
在“醉”的狀態中,酒神精神發揮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它的影響下,人們可以釋放自己的生命,獲得上佳的藝術品。[9]初飲酒至微醉時,人會異常亢奮,潛意識想象增加,各種奇思妙想都跑出來,所以酒作為一種飲品,不僅可以讓人享受,還能催情增采,影響人們的精神生活,這或許就是它歷來受到中西文化青睞的原因。[10]
通過以上對“醉”的類別、原因、本質、表現的分析,可以得出“醉”是創造藝術的基本情緒。尼采的藝術是人生命的再現,在他的作品中,生命一詞出現最多,因熱愛生命而需要“醉”。他生活的時代資本主義盛行,崇尚科學與理性,人變得冷漠貪婪,人被異化成機器,人的個體性、自主性喪失,物性代替了人性,這才有了尼采強烈的生命意識,醉式文藝。他的思想雖有一定局限性,但他的美學思想表現出對人的能力的重視,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1][2][3]周國平.尼采美學文選:悲劇的誕生[M].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04.99.99.99.
[4]尼采.偶像的黃昏[M].周國平,譯.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25.
[5]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M].黃明嘉,譯.桂林:漓江出版社,2010.65.
[6]周國平.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2.89.
[7]朱立元.現代西方美學史[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7.142.
[8]吉爾·德勒茲.哲學與尼采[M].周穎,劉玉宇,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98.
[9]田丁.尼采和他的超人哲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45.
[10]張穎慧.尼采“生命美學”思想探析[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76-79.
【責任編輯:王 崇】
B83-0
A
1673-7725(2016)03-0095-02
2015-12-15
王卿(1990-),女,河北石家莊人,主要從事文藝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