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蓮
(中共承德市委黨校,河北 承德 067000)
?
【地域文化】
承德“十二五”文化產業發展實踐對河北“十三五”的啟示
高淑蓮
(中共承德市委黨校,河北 承德 067000)
按照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和河北省委八屆十二次全會精神,在京津冀背景下,著眼于承德文化產業發展實際,從未來文化產業發展方向出發,對河北“十三五”文化產業預期發展進行思考,提出河北省“十三五”文化產業發展的預期對策與路徑。
承德“十二五”;京津冀一體化;河北“十三五”;文化產業;發展路徑
(一)承德文化產業發展總體概況
承德作為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和京津發展軸上的重要節點城市,區位獨特,文化厚重,資源富集,生態優良。擁有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金山嶺長城等世界級文化遺產。截至目前,全市擁有的非遺內容涵蓋民間文學、傳統手工技藝等10大類185個項目。其中,9項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42項被列為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134項被列為承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2人被命名為國家級傳承人,23人被命名為省級傳承人,51人被命名為市級傳承人。在2012-2014年全省文化產業“三個十”(十強縣、十大產業聚集區、十大項目)評選中,平泉縣、雙灤區、豐寧縣被評為文化產業十強縣;“21世紀避暑山莊”文化旅游產業聚集區被評為十大文化產業聚集區;承德展演基地、豐寧大汗行宮文化產業園等被評為十大文化產業項目。承德避暑山莊碧峰門文化產業園區被評為河北省首批文化產業示范園區,承德鼎盛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被評為“全國文化產業示范基地”,騰氏布糊畫博物館、承德劇場等12家單位被評為“河北省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承德市被中宣部、科技部、文化部和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認定為“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承德初步構建了基礎牢固、后勁十足的文化產業體系。
(二)承德文化產業發展實踐方略
1.積極引入民營資本參與文化產業項目
提升京津冀文化產業整體發展,相比京津,承德的文化產業整體較弱,具有后發優勢。為此,承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發展,緊緊抓住全市文化產業工作重點和發展方向,大力引導民營資本投資文化產業。并給予政策上的支持,先后出臺了《承德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承德市文化產業招商推介重點項目》等指導性文件。2015年,市級財政在文化產業的財政預算增加到3 000萬元,縣級800萬元,區級500萬元;同時,近三年來,共爭取國家、省扶持資金7 220萬元;目前承德市正在謀劃和建設實施的文化產業項目達111個,預算總投資1 082億元,其中民營資本占全部投資的90%以上。
2.全力打造文化產業品牌項目
承德文化產業已形成極具地方風格的文化品牌,形成了異彩紛呈的文化氛圍和文化產品。積極打造“避暑山莊·和合承德”城市文化品牌,圍繞避暑山莊、外八廟、金山嶺長城、壩上風情草原等,按照“尊重自然、保護生態、傳承歷史、延續文脈”的理念建設,用彰顯承德獨特魅力的參與性娛樂項目,把皇家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結合起來,打造“21世紀避暑山莊”文化旅游產業聚集區;用現代健康產業把承德獨有的山水、冰雪、草原、溫泉等生態資源進行文化包裝,打造豐寧大汗行宮文化產業園;兩臺“文化大戲”《康熙大典》和《帝苑夢華》,實現了傳統文化資源、文化積累向產業元素、文化創造力的轉變,為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添了濃重的一筆。
3.融合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項目
增加文化要素、提高文化含量,推動旅游與文化融合,承德旅游業的發展從旅游資源依賴模式轉變為文化創意發展模式。目前,已規劃、建設重點文化旅游項目70多項,總投資300多億元,承德正在將文化旅游服務業作為第一主導產業來培育,全力推動和促進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例如,實景演出《康熙大典》和風情舞蹈詩《帝苑夢華》,充分考慮到高端游客對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體驗的需求,充分發揮歷史文化、鄉土風情的杠桿作用,兩臺大戲截至目前共演出1 150余場次,營業收入達1.4億元,走出了演藝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的新模式。另外,興隆縣體現“雖由人做、宛自天開”自然生態的“將軍國際健康城”項目、平泉縣遼河源契丹文化產業聚集區,隆化縣楓水灣森林溫泉城等項目,集自然生態與歷史文化為一體,使承德的旅游資源優勢在空間上得以擴展,使旅游文化的內涵得以升級。再者,碧峰門民族民間文化主題園區、“熱河百藝坊”生態文化旅游新區、木蘭圍場文化旅游產業園、唐家灣丹霞景區、微電影創作基地和影視攝影基地等;拓展文物復仿制品、書畫、印石等旅游紀念品,把這些區域文化資源充分融合到旅游業中,使其更有生命力。
(三)承德文化產業發展的經驗總結
1.注重文化產業綜合性效益
充分發揮市場對文化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實行企業化經營,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在社會效益方面,“承傳文明·德行天下”的承德精神得到發揚,“創新創業、開明開放、誠實守信、崇德向善”的承德人文形象逐步樹立,有效推進了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和國際旅游城市建設。在經濟效益方面,2014年,全市文化及相關產業實現增加值46.9億元,比2013年增速14.9%。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達3.69%,分別高于全國、全省0.06、0.43個百分點。2015年,預計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將達到150億元左右,占國民生產總值比重7.5%,從而形成文化提升經濟、經濟支撐文化、文化經濟相融互動的發展格局。
2.拓展文化產業的市場空間
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項目為載體、以資本為紐帶、以招商引資為手段,打造文化創意產業新業態。主要是打造優勢文化產業態,形成文化休閑旅游產業集群:建設以避暑山莊為核心的清代皇家文化休閑旅游區、以普寧寺為中心的佛文化休閑旅游區;打造雙灤區“鼎盛王朝”文化產業園區、平泉遼河源契丹文化產業聚集區、豐寧大汗行宮、熱河演藝中心及碧峰門民俗文化商業街,形成一批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優勢產業集群。加強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建設,培育廣播影視制作市場主體,如《打狗棍》《勇敢的心》熱播在全國產生影響。廣告、演藝、會展、網絡等產業收入年遞增10%以上,并依托承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民間工藝美術人才優勢,以文化產品走出去帶動文化企業走出去,開拓布糊畫、活性炭、剪紙等文化產業發展的市場新空間。
3.著眼于文化產業機制創新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承德本著“協同創新,互利共贏”的理念,首先改革創新內部機制,建立科學的文化發展統計指標體系,創新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能力,構建科學有效的文化管理體制,加強國有文化資產監管,提高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水平。
(一)承德文化產業發展對河北省“十三五”文化產業發展的啟示
1.拓展新興文化業態
明確全省文化產業發展定位及特色,按照“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的原則,形成城市間、區域間產業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聯動機制。重點拓展動漫游戲、影視制作、創意設計、數字傳媒和廣告會展等新型文化業態領域的深度對接和項目合作。吸引京津其他各類型文化企業在河北投資落地,協調各級政府給予土地、稅收等方面便利。運用“互聯網+”思維,建設“領創空間+協同創新共同體基金”的市場運營服務平臺,打造大數據、電子信息軟件、互聯網文化創意基地,推進大數據、節能環保、大健康重點領域合作,對京津冀乃至全國構建協同創新共同體產生積極的引領示范作用,對新型文化業態發展具有較強帶動作用。[1]
2.實現文化創意產業與科技、金融發展三輪驅動
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科技在文化產業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在數字網絡環境下,要加強現代技術與金融聯姻,加強金融支持,編制文化產業重點融資項目目錄,完善融資項目的推薦機制,完善文化金融工作的具體措施,密切政銀合作,加強銀企對接,將傳統文化產業賦予“創意”“創新”內核,實現文化產業發展方式轉變和升級換代。
3.抓住京津冀一體化契機發展文化產業
承德文化產業發展的實際表明,地區文化產業的發展并不是孤立的,它受宏觀政策的影響較大。目前,國家正在大力推進京津冀一體化發展,這為京、津兩市,特別是河北省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也為河北的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平臺。
2014年8月底,北京市文化局、天津市文化廣播影視局、河北省文化廳簽署了《京津冀三地文化領域協同發展戰略框架協議》。協議指出,三地將堅持優勢互補、共建共享、統一開發原則。河北省文化產業的發展,要緊緊抓住京津冀一體化國家戰略實施的契機,依托燕趙文化資源富集、華北民間傳說眾多等優勢條件,借力京津地區智力優勢,做好各類文化創意產業要素轉移的承接工作。積極組織優秀文化企業參加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等國家重點文博會和河北省特色文化產品博覽會,擴大融資渠道,提升文化企業對外宣傳力度。[2]持續優化投資環境,不斷提高審批效率,認真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二)河北省“十三五”文化產業發展的路徑選擇
1.用規劃引領發展
要使文化產業化和產業文化化,就要突出規劃的引導、統籌和調控作用。首先,納入《河北省京津冀協同發展實施綱要》和省發改委整體規劃,編制《“十三五”文化產業發展專項子規劃》。新編制的“十三五”規劃要充分體現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定位,以及重點項目具體對策、配套政策和可行性的實施方法。在新規劃的范圍方面,可以把體育產業和文化旅游業等領域列入規劃范圍。其次,對已在建或建成的文化產業園項目也要做出充分的規劃目標,制定規范管理的政策,以避免浪費土地等資源;重視企業集聚,尤其是龍頭企業在園區中的規劃,以提升產業集聚度和資源整合力度。另外,規劃指導河北省各城市的各個子規劃,使總體規劃與子規劃無縫對接,真正形成用規劃引領全省文化產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2.用重點牽動全面
文化產業發展鏈條線長面廣,必須抓住重點,強力推進。一是抓園區。河北省文化產業園區的建設規劃要特別注意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培育出具有城市綜合發展建設、發展空間、產業特色的獨特優勢和文化品牌。二是抓企業。“十三五”期間,河北省要把重點文化企業經營好,盡快形成具有一定規模和輻射效應的產業集群。三是抓項目增長點、創造點。用重點項目帶動省內各方面全面發展,同時,對規劃在建的項目抓推進、抓落實。通過政府引導、資金支援等要素,激發創造活力,激活內在動力。[3]
3.用融合聚集要素
河北省“十三五”要努力突顯文化產業的創新品質和融合特點,把融合發展作為培育文化經濟新增長點。一是要與科技、旅游深度融合。重點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演藝項目,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步伐。二是要與金融深度融合,完善文化金融中介服務平臺,制定文化企業在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等文化類無形資產的評估、流轉服務、無形資產抵押貸款、差別化的融資性擔保等方面體制機制。三是文化產業與節慶、會展融合?!笆濉逼陂g,不只要把文化大會展、大活動辦出特色、水平,還要積極主動地去服務、融合其他一些大會展、大活動,實現文化產業與節慶、會展共贏,使之真正成為產業融合對接和成果轉化的平臺及載體。
4.用人才激發活力
就河北省來說,文化“專家”“大家”整體較弱,具有后發優勢,尤其是文化創意人才匱乏,很難適應與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要求。一是要培育人才。實施京津冀文化人才聯合培養工程,拓展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渠道,尤其是文化高端人才,逐步補缺河北省與京津人才一體化“短板”。二是要用好人才。要鼓勵創造、激勵創新、寬容失敗、唯才是舉、唯才是用,充分激發體制內外文化人才隊伍的創造力和貢獻力。三是要聚集人才。建立全省文化人才信息資源庫,積極推進京津冀三地的人才資源信息互動和引進交流。
[1]勾煥茹.張靜.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河北文化產業人才培養策略研究[J].保定學院學報,2015,(6):76-80.
[2]賈阿楠.我市加快開放創新提升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N].承德日報,2014-01-15.
[3]李錚,李榮坤.文化興市“老樹”發“新芽”[N].中國文化報,2015-10-24.
【責任編輯:劉亞男】
F123.3
A
1673-7725(2016)03-0122-04
2015-12-25
本文系2015年河北省社科聯民生課題“對我省十三五文化產業發展預期思考”項目成果(項目編號:201501949)的研究成果。
高淑蓮(1966-),女,河北承德人,副研究館員,主要從事文化產業、圖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