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駿
(宜興市丁蜀高級中學,江蘇無錫214221)
提升地理課堂教學目標的契合度
周駿
(宜興市丁蜀高級中學,江蘇無錫214221)
教學目標設計是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因素。教師對教材、對學生展開深入教情、學情調查,為教學目標設計提供重要信息支持,通過整合三維目標內質關聯因素,創新教學目標投放形式,能夠對地理課堂教學帶來重要突破契機。
高中地理;教學目標;設計
地理課堂教學目標設計是一門藝術,教師要有全局意識,對教學目標設計技巧進行多重探索,以提升目標設計的有效性。深度解讀教材文本,確立地理課堂教學側重點;展開學情調查,提升地理課堂教學針對性;整合三維關系,關注地理課堂教學目標的特殊性;創新目標投放方式,探索地理教學新思路。這是地理課堂教學目標設計的重要實踐嘗試,為全面升級地理課堂教學奠定堅實基礎。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目標設計時,須要對課程標準和教材展開深入細致的研讀,確立課堂教學的側重點,為教學步驟設計指明方向,為教學內容處理提供有力支持。
(一)解讀課程標準
地理課程標準對教學目標設計有明確規定,教師在課堂教學目標設定時,須要對地理課程標準展開深入細致的學習和感知,掌握課程標準目標設計內質要求,對教學目標進行多種檢測和量化。特別要強調學習內容的重點所在,明確教學活動設計的可行性。解讀課程標準,要厘清教學目標設計基本思路,明確學習內容要求,由特定行為動詞進行建構。行為動詞表明學生學習要達成的水平,為教師介入新知教學創造良好條件。
(二)處理教學內容
教師對地理教材學習內容進行解讀時,要具體到條條框框,厘清課堂教學基本路線。要根據教學需要整合教學目標,精選教學內容,凸顯教學側重點。在教學目標設計時,還要注重貼近學生生活感知基礎,深度挖掘教材教學內容的三維目標要素,結合教學資源整合教學目標,提升課堂教學目標的適合度。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的數量變化》,教師在教學目標投放前,先引導學生對幾個概念展開解讀: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總人口,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總人口,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明確人口數量變化關鍵要素,再來分析世界人口數量變化趨勢,可以順利掌握相關變量。教師給出課堂教學目標:了解人口增長模式類型及轉變,掌握人口增長模式的判斷方法;讓學生歸納不同時期人口增長特征和差異,理解相應國家不同的人口政策;樹立正確人口觀。教師讓學生閱讀教學目標,篩選出教學側重點。
教師在課堂教學目標投放前介入幾個概念解讀,目的是讓學生了解人口數量變化的基本計算方法,讓學生建立一定認知基礎。這樣再來看教學目標,其難度系數大大降低,也給學生帶來一定學習信心。教學目標往往帶有暗示性特征,很多內質要素需要學習之后才能理解,教師對這些目標的處理,最好放在教學之后,學生才能建立相關認知。
學生存在個體差異,展開學情調查,這是課堂教學目標設計的重要前提條件。教師要觀照不同群體學生學習基礎、學習習慣和學習悟性等因素,以提升地理課堂教學的針對性。
(一)學習基礎調查
高中學生學力差異較大,地理認知基礎不在同一水平線上。教師要深入學生之中展開學情調查,掌握不同群體學生實際學力基礎,以便設計梯度性鮮明的教學目標。分層教學是現代課堂教學的重要共識,教師針對不同學生群體展開施教行為,符合因材施教原則,也是學生學習成長的基本訴求。教師不能公開將學生分成三六九等,但在地理教學目標設計時,須要提升目標覆蓋面,讓不同學力學生都能夠獲得學習認知成長。
(二)學習習慣調查
學生學習習慣呈現個性化,這是教師在具體教學設計時要注意觀照的重要因素。有些學生喜歡獨立展開學習活動,有些學生則喜歡合作學習,還有一些學生希望多參與教學實踐活動。根據學生學習不同訴求,教師在地理課堂教學目標設計時要有所體現。教師設計個性化教學目標,能夠迎合更多學生學習心理,這對全面提升地理課堂教學效度有重要意義。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說的就是激活學生學習主動性,便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效益。
《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功能》教學時,有教師給出具體教學目標:明確不同等級城市劃分依據,不同等級城市服務功能差異;理解不同等級城市服務功能嵌套理論;理解中心地理論;運用不同等級城市服務功能不同的理論指導我國城市建設。教師對教學目標進行引導性解讀:我們常聽說,一線城市、二線城市,這就是城市等級劃分的結果,究竟依據什么標準來劃分的呢?如果是根據城市服務功能來劃分,這些服務功能包括哪些內容呢?什么是嵌套理論?什么中心地理論呢?通過學習都會一一明了。
教師列出課堂教學目標,然后利用設疑形式引起學生疑惑,營造了良好教學環境。學生求知欲被激活,對教師提出的相關問題有探知興趣,課堂教學自然會順利過渡。教學目標時,教師是不是要對教學目標進行解讀,這取決于課堂教學實際需要。
制定三維教學目標應該是教師基本意識,如何整合三維關系,提升教學內質一致性、融合性,這是教師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一)陳述教學目標
地理教學目標設計沒有統一規定,其格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在教學目標陳述時,須要關注幾個維度的問題:首先,文字量不可太多,要體現精煉化,讓學生一目了然。其次,教學目標展示一般采用分項式,列出幾個點,顯得清晰明快。再者,教學目標要具體、明確,提出學習達成目標度,合理使用行為動詞,表達清楚行為目的和行為結果。教師陳述教學目標,目的是讓學生明確學習具體任務和要求,只有讓學生聽清楚看明白,這樣的教學目標設計才是實用的。
(二)優化教學目標
地理課堂教學目標設計內容條數沒有數量限制,教師在具體選擇設計時,要注意引入優化意識。地理教學目標設計要體現三維特征,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各種要素之間需要有內質聯系,但由于很多教學目標具有較長時限性,不可能在一節地理課上都完成,在目標設計時,須要對教學目標進行優化處理,不可貪多求全,要突出教學重點。
《工業地域的形成》學習時,兩位教師給出不同教學目標設計。一位教師這樣設計:掌握影響工業區位的主要因素;理解工業區位的發展變化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了解工業主要區位因素;案例分析,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了解怎樣進行工業區位選擇;聯系本地實際,進行模擬工業區位選擇;培養學生環保意識,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另一位教師這樣設計:厘清影響工業區位選擇的因素;展開案例分析,了解怎樣選擇工業區位;進行計算機模擬操作,學習工業區位選擇方法。
從這兩位教師教學目標設計對比中可以發現,第一位教師煩瑣的感覺。學生看到這樣的教學設計,會感覺學習內容太多了,自然產生學習負擔感。第二位教師設計教學目標非常簡單,但卻將主要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都涉及到了,沒有專門列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這是教師刻意選擇。情感態度培養應該是每一節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不需要每一節課都提及。很顯然,第二位教師教學目標設計是科學的,學生對此是歡迎的。
教學目標投放方式不同,其教育教學效果也會不同,集中投放和分散投放各有所長,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作出理性選擇。
(一)集中投放目標
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大多選擇在教學之初集體投放教學目標,由多媒體展示、黑板展示,或者是教師口頭陳述。為讓學生對教學目標有清晰認知,教師往往讓學生反復朗讀教學目標,或者對教學目標展開細致解讀。課前集中投放教學目標,讓學生先明確學習基本任務,然后再進行相關學習操作,可以讓學生帶著任務來學習,這樣可以提升學生學習針對性。
(二)分散投放目標
地理課堂教學中采用分散方式投放教學目標,這也是教師經常采用的方法。教師針對教學環節進展情況,逐一展開教學探究,或在前面給出教學目標,或在完成教學后總結出教學目標,將課堂教學化整為零,對教學目標逐一攻破。這樣可以讓學生集中精力于一點,對學習內容展開重點攻勢。分散式投放教學目標,具有個性化創新意識,如果運用得當,課堂教學效果會更突出。
《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實踐》課堂教學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初投放兩個思考問題:中國為什么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中國怎么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并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學習,很多學生自發展開熱議。當學生理順相關問題時,教師繼續給出問題:什么是循環經濟?什么是傳統經濟?二者之間有什么差別?學生繼續展開探究。教師與學生一起展開互動交流,對相關問題展開多重思維探討,很快就建立了學習認知共識。
從教師問題投放形式可以看出,教師并沒有將教學目標集中投放,而是針對教學目標設計懸疑問題,以問題形式展示教學目標。當學生弄清所有教學問題時,教學目標則順利達成。教師改變傳統教學目標投放方式,目的是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學習認知感受,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完成學習任務,其課堂教學效果更為顯著。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教學目標進行多元優化活動,提升教學目標契合度,能夠極大提升教學針對性。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靈魂,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程序,組織教學活動,這是課堂教學的基本操作模式。提升課堂教學目標設計水平,能夠對課堂教學形成重要促進作用。
編輯/于金苗
周駿(1978-),男,江蘇宜興人,本科,中學一級,研究方向:地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