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政,李艷艷,吳珊珊,李曉松
(安徽醫科大學,安徽合肥230001)
“互聯網+醫療”背景下的醫學生就業創業教育模式研究
薛政,李艷艷,吳珊珊,李曉松
(安徽醫科大學,安徽合肥230001)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國家戰略背景下,“互聯網+醫療”模式成為我國醫改發展的新方向,為醫學院校探索醫學生就業創業新模式提供新的渠道和途徑。構建“互聯網+醫療”背景下的醫學生就業創業教育模式,是推動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動教育體制改革的重要保障和社會改革發展的必然要求。醫學院校從構建課程教育體系、搭建孵化平臺、組建師資隊伍、理順體制機制等方面進行改革,擔負著構建新型醫學生就業創業教育模式的重要任務。
“互聯網+醫療”;醫學生;就業創業;教育模式
隨著高校擴招政策的深入實施,我國高等教育已經走下了“精英教育”的神壇,步入大眾化教育時代,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國家戰略背景下,“互聯網+醫療”模式凸顯了醫學生開創醫學領域改革得天獨厚的條件,也為醫學院校探索醫學生就業創業新模式提供了新的渠道和途徑。
“互聯網+醫療”利用互聯網的特點,開拓了新的經濟形態,在醫藥服務的細分領域對其存量和增量進行創新。通過互聯網系統建立醫療裝備重資產的疾病診斷業務平臺,積聚眾多線下醫學專家,以“互聯網+醫療”技術手段打通醫療服務壁壘,以社會需求的健康管理服務鏈進行專業化、市場化整合,創建無限多“全科專家診室、專科專家診室、健康服務專家室”的業務板塊,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1]。
1.1互聯網技術發展為“互聯網+醫療”就業創業模式提供服務平臺
“互聯網+醫療”模式采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將線下的就醫需求與線上醫療專家結合在了一起,把線上用戶導入線下,讓互聯網成為線下診斷的前臺,形成一個完整的服務鏈條。這有利于將專家的碎片時間有效整合,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和質量,進一步提升就醫體驗和患者滿意度。2014年,互聯網在線問診、線上售藥、線上掛號等都得到了迅速發展。2015年,在線問診與在線買藥緊密結合,進一步打通在線求醫、買藥等多個環節。
1.2大數據云計算為“互聯網+醫療”就業創業提供技術支持
在眾多商業模式中,智能可穿戴醫療設備是最具潛力的發展方向。穿戴監護系統的移動互聯網血壓、血糖、心電等專業細化功能的開發和使用,能夠及時獲取、共享、整合個人健康資料,遠程醫療的專家會診、視頻互動、影像診斷、心電診斷、疾病分析、健康管理可提供更精準、更匹配的醫療服務。
1.3“互聯網+醫療”的核心價值是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實現更合理、更高效的配置
單純的線下醫療即傳統醫療,能夠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安全,但已經落后于時代的步伐,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要求?!盎ヂ摼W+醫療”模式采取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引入商業競爭服務模式,為患者提供更多選擇資源的權利,從而提高了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服務能力。
2.1“互聯網+醫療”產業生態圈正在逐步完善,就業、創業型醫學人才潛在需求量大
(1)資本持續瘋狂地涌入移動醫療領域,使得互聯網醫療市場呈現出井噴之勢,產業鏈不斷延伸,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2014年以來,互聯網醫療成為各大互聯網巨頭的“兵家必爭之地”,爭食互聯網醫療“蛋糕”。繼2014年阿里巴巴推出支付寶“未來醫院”計劃后,騰訊也上線微信“全流程就診平臺”,并于9月初投資丁香園,正式跨界互聯網醫療。此外,百度也推出“北京健康云”平臺,借助大數據分析技術為用戶提供專業健康服務。蘋果、谷歌、三星也分別推出了各自的智能健康平臺。
(2)企業遭遇人才瓶頸,持續發展后勁不足?!盎ヂ摼W+醫療”重在醫療,是以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為手段來分診,擴大服務半徑,實現對原有醫療體系的深度整合和再造,從而解決醫療資源供應不足和分布不均衡的問題[2]。目前中國移動健康醫療APP企業的開發者缺乏具有醫學背景的復合型人才,導致產品開發受限。行業急缺既懂互聯網又懂健康醫療的人才,這成為大多移動醫療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
2.2醫學院校就業創業教育模式不夠完善,醫學生知識結構不合理
近年來,醫學院校在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的基礎上紛紛啟動創業教育,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一是以課外講座為主導的創業教育;二是以提高學生創業技能為側重點,建立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指導學生如何創業,并為學生創業提供資金資助以及咨詢服務的創業教育;三是思政式創業教育,在思政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注重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并為學生創業提供所需資金和必要的技術咨詢[3]。目前,我國醫學院校的創業教育仍處于起步和試點階段,還沒有形成比較成熟的、多層次和系統性的創業教育模式。
2.2.1對醫學生就業創業教育認識不到位,開展得不夠深入對醫學生就業創業教育存在認識誤區,認為醫學生教育為通識教育,創業不利于醫學生專業技能的學習和專業特長的發揮;或者簡單地把創業教育等同為創業知識教育或創業技能教育。
2.2.2醫學生就業創業教育沒有權威的教材和教學體系支撐缺乏大學生就業創業的理論和實踐教程,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及考核標準不統一。創業課程只是就業指導課程的一個組成部分,沒有滲透到各個專業中,難以發揮創業教育的整體作用。大多數醫學院校就業創業教育方式機械呆板,依然采用傳統的“講授—接受”的灌輸式教學模式,致使就業創業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許多醫學院校僅限于開設就業創業課程,沒有對大學生就業創業進行后續指導。
2.2.3組織機構和教育體制不健全、不規范就業創業教育的組織管理不到位,教育整體投入不夠,師資隊伍整體素質不高,系統的培訓機制尚未建立,亟須構建完善的就業創業教育保障機制。
2.2.4就業創業教育孵化機構尚未建立目前的就業創業教育僅局限在學校內,與醫療部門、藥企聯系的孵化機構空缺,校企對接不夠好,人才培養結構不夠合理,復合型醫學人才匱乏,就業創業教育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
(1)構建“互聯網+醫療”背景下的醫學生就業創業教育模式是推動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基礎。在新醫改的大背景下,醫保、醫療、醫藥電商以及整個大健康領域的“觸網”探索是醫改探索的新路徑。在醫改步入“深水區”之際,互聯網技術以自己獨特的商業邏輯,改變了醫療行業的運作方式,從技術上推動著醫改,大大緩解了信息不對稱的矛盾,提高了效率,減少了資源浪費,優化了用戶體驗,提升了優質醫療資源的利用率。借助移動醫療的平臺展示和評價體系,患者可以找到滿意的醫生并建立長期而深度的聯系。更有意義的是,醫生的自由流通有望改善中國醫療資源配置不合理的情況,讓稀缺的醫療資源利用效率更高。醫生也可以實現并擴大個人品牌影響力,通過腦力和精力的付出,有尊嚴地讓知識實現“陽光下的變現”。這為醫療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尤其是對于相關醫療行業的創業團隊而言提供了很好的土壤[4]。構建“互聯網+醫療”背景下的醫學生就業創業教育模式,培養復合型優秀醫學人才,有利于解決中國醫療資源不平衡和人們日益增加的健康醫療需求之間的矛盾,代表了醫療行業新的發展方向,是衛生部積極引導和支持的醫療發展模式。
(2)構建“互聯網+醫療”背景下的醫學生就業創業教育模式是我國醫學生教育體制改革的重要保障。和普通大學生相比,醫學生具有以下特點:學制偏長,課業負擔較重,考核相對嚴格;實習期相對長,醫學生的就業面相對較窄,臨床專業對學歷要求較高等。這些因素促使當前醫學生教育以通識教育為主,以培養合格醫學類人才為目的[5]。隨著經濟社會的改革發展,特別是“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伴隨醫學生就業率持續走低的是市場對掌握網絡、法律等知識的醫學復合型人才存在強烈的潛在需求。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當前“雙向”選擇的就業模式下,市場將進一步發揮對人才資源的調配作用,迫使醫學院校調整不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從而順應醫學生教育體制改革的時代趨勢。
(3)構建“互聯網+醫療”背景下的醫學生就業創業教育模式是社會改革發展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經濟社會正處在改革發展轉型的關鍵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構建“互聯網+醫療”背景下的醫學生就業創業教育模式,培養高素質復合型醫學人才,體現了社會改革發展的客觀要求。
“互聯網+醫療”的重點是醫療而非互聯網,醫療安全、患者體驗才是“互聯網+醫療”的最終目的。因此,“互聯網+醫療”模式的基礎仍然是具有扎實的醫學專業知識基礎,培養復合型、高素質醫學人才才是構建新型就業創業教育模式的根本目的。按照《“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和《國家十二五教育發展規劃綱要》的要求,醫學院校擔負著構建新型醫學生就業創業教育模式的重要任務。
4.1構建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就業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立足“互聯網+醫療”的時代背景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國家理念,堅持多元化、個性化發展方向,在做好醫學生專業基礎教育和職業道德建設、基礎文明建設的基礎上,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具有法律、網絡、管理知識的復合型醫學人才。培養醫學生善于思考、敏于發現、敢為人先的創新意識,挑戰自我、承受挫折、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和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善于合作的職業操守以及創造價值、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同時,注意避免就業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互割裂的做法,建立健全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緊密結合的教學體系,在專業教學中更加自覺地培養學生勇于創新、善于發現就業創業機會、敢于進行就業創業實踐的能力[6]。
4.2搭建分層和多樣化的醫學生就業創業孵化平臺
醫學院校要著力建設覆蓋校內各主要學科方向的學生科技類社團、創新興趣小組、學生自發組織的科技創新沙龍與學術論壇,使有興趣的學生從進入大學校門伊始就能夠找到與個人興趣相符的“科創小組”。各科技創新工作室、實驗室、工程訓練中心等都應面向全校開放,學生可以進行跨學科的選擇。支持舉辦各類科技創新、創意設計、創業計劃等專題競賽,以賽帶訓,增強創業教育的實踐性和現場感。此外,以環大學圈為重點,聯合地方政府、社會資本打造新型創業孵化平臺,提供免費場地、工商服務、資金,滿足創業者起步階段對人才、場地和資金的需求。
4.3組建以多元化、“三師制”為特色的師資隊伍
醫學院校要充分利用校內優秀師資、社會資深學者、杰出校友以及產業界領袖和創新創業實踐者,共同組建一支學術與實務相結合、創新與創業相結合的課程教授和創業導師、創投導師團隊,促進校內外、專兼職、學界和產業界在創業教育與實踐上的結合,協同推進高素質醫學復合人才的培養工作。
4.4加快構建和完善學校就業創業教育的體制和機制
體制機制的構建和完善是改革創新的重要前提。就業創業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教務、團委、學工等多個部門。建立醫學生就業創業教育體制,落實責任主體,明確考核目標,嚴格準入機制,有效整合校內資源、聚合校外資源,形成有效支撐、分工協作的機制。充分發揮醫學院校的組織優勢和平臺作用,實現校內外資源的高效整合,推動醫學生就業創業工作的深入發展。
[1]宋維.“互聯網+醫療”能改變的和不能改變的[EB/OL].http://innovation.ifeng.com/talk/detail_2015_06/09/3986337_0.shtml,2015-06-09.
[2]人民網.人民日報眼中的“互聯網+醫療”關于中國學術期刊標準化數據庫系統工程的進展[EB/OL].http://www.bioon.com/trends/news/612054. shtml,2015-05-29.
[3]王藝.醫學生需要創業教育[N].中國中醫藥報,2010-11-01.
[4]龍金光.“互聯網+醫療”想象空間巨大[N].南方日報,2015-03-19.
[5]聶佳曼.醫學生學業壓力、職業價值觀和學校歸屬感的相關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4.
[6]張杰.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的“四個關鍵”[N].中國教育報,2015-06-08.
G40-03
A
1671-1246(2016)10-0001-03
2012年度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一般項目(sk2012b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