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麗
(商丘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商丘476100)
“三級衛生服務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戰略——高職高專醫學教育的發展機遇與挑戰
程曉麗
(商丘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商丘476100)
我國廣大基層人民群眾醫療衛生健康水平的提高與改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之一。“三級衛生服務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戰略可以為我國廣大基層社區群眾獲得基本衛生服務提供良好的人才保障;也可以為我國各級醫學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及才華的施展開辟廣闊的天地。針對當前我國“三級衛生服務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戰略,“明確思路,創新發展理念;立足地方,打造優勢特色學科專業;面向基層,創新人才培養目標”將是我國高職高專醫學教育未來發展的方向。
“三級衛生服務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戰略;高職高專;醫學教育
“三級衛生服務體系”是政府主導的、非贏利的,以縣級醫療衛生機構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主體、村衛生室為基礎的,保障我國廣大基層群眾基本預防保健、基本醫療、衛生監督、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等[1]方面需求的各種衛生醫療機構和服務的總和。作為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三級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主要內容包括:確保“三級衛生服務體系”普惠性、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的衛生政策與制度完善;“三級衛生服務體系”設施與網絡的建設與完善;增加衛生服務機構與豐富服務形式;建設結構合理的專業化人才隊伍以及相應的資金保障機制等方面。
構建完善的“三級衛生服務體系”有著深遠的戰略意義。首先,“三級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小康社會不僅僅是實現單純的經濟增長,還包括政治、經濟、衛生、文化、科技等多元素的全面發展與進步,衛生事業的發展與進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方面。“三級衛生服務體系”的發展與完善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良好的社會狀態和生活環境。其次,“三級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基層人民群眾基本衛生健康權益的主要途徑。“三級衛生服務體系”的建設,能為基層群眾的和諧生活提供更多的實效保證,對于促進基層群眾的全面發展、基本預防保健、衛生醫療服務具有重要作用。建設好“三級衛生服務體系”能實現和保障基層群眾的基本衛生健康醫療權益,讓廣大基層群眾共享我國衛生事業繁榮發展的成果,不斷滿足基層群眾日益增長的衛生需求[2]。第三,“三級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對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衛生事業、提高全民健康知識水平、增強居民衛生意識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當前,我國廣大基層群眾醫療消費意識不斷提高,衛生健康意識不斷加強,“三級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對切實有效地改變我國基層鄉村的環境衛生、醫療保健狀況具有重要意義。第四,“三級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能獲得國際社會對我國衛生事業發展的認同。當前,一個國家的發展實力不僅體現在經濟、科技、軍事等硬實力領域及文化軟實力領域,衛生事業的進步、發展和完善更是一個國家在國際舞臺上文明進步的標志。
2.1面向基層、以用為本是我國高職醫學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
2011年7月1日,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其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在我國初步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全科醫生制度,基本形成統一規范的全科醫生培養模式和“首診在基層”的服務模式,全科醫生與城鄉居民基本建立比較穩定的服務關系,基本實現城鄉每萬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全科醫生服務水平全面提高,基本適應人民群眾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國家對醫學教育改革的總體要求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全面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深入貫徹黨的教育和衛生工作方針,根據人民群眾對衛生服務的需求,順應醫學科學的發展趨勢,緊密結合衛生改革與發展實際,深化醫學教育改革,推動醫學教育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高質量的醫藥衛生人才。展望未來,我國高職醫學教育發展已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一方面,我國經濟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高職醫學教育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醫學教育的招生規模將繼續穩步擴大,我國全科醫生教育當前面臨著“求數量、保質量”的極大挑戰;另一方面,高職醫學教育的發展模式將進一步轉型,突出表現為辦學模式和培養模式的開放性,增強培養學生服務基層、服務社會的能力。醫學院校的源頭培養要抓好,繼續醫學教育的終身教育要堅持,這一形勢為我國全科醫生教育指明了奮斗方向[3]。
2.2國家在健康醫療方面重基層、強基層的惠民政策為我國高職醫學教育改革發展創造了新的契機
我國廣大基層群眾的健康水平,事關中華民族的振興和國家的和諧昌盛,醫藥衛生事業關系著億萬人民的健康和千家萬戶的幸福。2011年,我國已初步完成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任務,使每個縣至少有1所縣級醫院基本達到二級甲等水平、有1~3所達標的中心鄉鎮衛生院,每個行政村都有衛生室,每個街道都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2011年,國家決定建立全科醫生制度,要求到2012年每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農村鄉鎮衛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醫生。經過幾年的努力,基本實現城鄉每萬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同時,創新激勵方式,通過契約服務、邊遠貧困地區工作提供特殊補貼等,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到基層工作,把人才留在基層、穩定在基層,當好基層群眾健康的“守護人”[4],這將為我國高職醫學教育改革發展創造新的契機。
2.3我國基層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重視健康給我國高職醫學教育改革發展提出了客觀要求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黨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下發一系列的惠農文件,加快了農業和農村的發展,促進農民增收。隨著基層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我保健意識的增強,對健康越來越重視,加之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2010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到1.77億,占人口總數的13.26%。人口老齡化導致慢性病患病率、傷殘率及功能障礙性疾病患病率明顯上升,老年病的社區預防、康復及護理服務需求將日益增加。因此,我國廣大基層群眾對醫務人員需求量會越來越大,而目前我國廣大社區基層每千人口擁有的醫師、護士數量不足1.3人,遠遠不能滿足我國廣大基層群眾衛生保健、預防醫療的需要。全科醫學人才的嚴重匱乏已經成為制約我國基層、社區衛生服務可持續發展的問題[5],這給我國高職醫學教育改革發展提出了客觀要求。
3.1國家對衛生類技術人員層次要求越來越高,將會逐步壓縮高職醫學教育的規模
國家教育部明確指出:高職醫學教育要根據國家政策和社會需要及時調整專業設置。根據國家醫學教育改革發展要求,未來10年,醫學普通本科主要設置醫學、口腔醫學、中醫學、藥學、中藥學和護理學專業,高職醫學教育和中等教育主要設置醫學相關類專業,醫學中等職業教育將不再設置臨床等專業。這對我國廣大高職醫學院校來說,將是一個極其重大的挑戰。如何實現未來10年我國高職醫學院校的成功轉型,在發展定位、專業設置、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進行適時合理、卓有成效的調整,將是我國廣大高職醫學院校面臨的重要問題。
3.2如何體現醫學教育的特殊性和特色,將是我國高職高專醫學教育優化的新導向
高職醫學教育除了具有高職高專教育的普遍規律及共性外,還有自身獨具的特點:學制短、課程多、總課時量大;由于醫學專業的特點,實驗、實習教學多,實驗課(實踐課)與理論課之比為1∶1,實驗性和實踐性強;招生規模小;辦學成本高,教學過程中人、財、物的投入較多。當前許多醫學院校以校園占地面積、現代化教學建筑、現代化教學設備等因素作為醫學教育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沒有把醫學教育的特殊性和特色放在高職醫學教育的首要位置,因此,對高職醫學教育的發展產生了不利的影響。未來高職醫學教育如何體現醫學教育的特殊性和特色,使醫學教育回歸到“醫學模式轉變與教育教學改革相結合,學科建設與實用型全科醫生培養相結合”[6]的基本訴求上來,這將是我國高職高專醫學教育優化的新導向。
3.3高水準、高層次醫學師資隊伍建設的完善與發展,是制約當前我國高職高專醫學教育發展的主要問題
長期以來,我國高職醫學院校發展受地方經濟、文化、科技發展程度及當地政府關注程度的影響極大,教職工待遇相對較低。又由于品牌效應較本科醫學院校差,致使眾多高職醫學院校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碰到了許多問題和困難,突出表現在:高層次、高水準的醫學人才不愿到高職醫學院校工作,高學歷、高技能人才引進困難[7];教師隊伍在數量、學歷、職稱結構、科研等方面還不能完全適應現代高職醫學教育的需要;地區乃至全國知名學科帶頭人鳳毛麟角,缺少行業領軍人物。
3.4專業發展建設水平良莠不齊,制約了當前我國高職高專醫學教育的發展
當前我國高職高專醫學院校除部分并校升格為本科醫學院校外,絕大多數是由中專層次升格為大專醫學院校的,或在原來大專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而來。這些高職高專醫學院校除原先就有的一些傳統醫學專業,諸如護理、臨床、口腔等專業發展較完善外,許多新興的學科專業,諸如影像、檢驗等專業起點低、起步晚,相應的師資隊伍科研水平較低,這些新興專業師資隊伍科研水平的提升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因此,以高素質的師資隊伍、高水平的科研能力促進“產、學、研”有機結合和學科間有機融合,進而提升高職高專醫學教育水平,這一動力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和彰顯出來。
3.5我國高職高專醫學院校管理模式的不完善,阻礙了當前我國高職高專醫學教育發展
當前,我國高職高專醫學院校教學管理職能都歸學校,醫學專業的二級院系在人、財、物的劃分上沒有自主權,醫學教育的連續性、完整性和系統性被分割。由于缺乏對醫學一級學科建設管理的統一平臺,缺少對學校所有醫學教育資源統一調配管理的機制,造成了同一學科專業管理上的前后條款分割,人才培養失去了連續性,各系部同類實驗室設備設施以及人、財、物重復投資和浪費,教學基地建設又各自為政,學科實質性互補融合沒有充分實現[8]。而在以上諸多方面,學校層面的管理又往往力不從心、鞭長莫及。
培育創新型、實用型和復合型的醫學人才是當前我國高職醫學教育發展的理念、行動、指南,更應該落實到當前現代高職醫學教育發展的實踐中去,從實踐中尋求實施“三級衛生服務全科醫學人才”培養的最佳實踐戰略。
4.1明確思路,創新發展理念是關鍵
與時俱進、高瞻遠矚的發展理念既能準確、科學地反映高職醫學教育的目標,又能體現和符合醫學教育科學的發展規律,對高職醫學院校的長遠發展和社會影響力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我國高職醫學教育發展應確立“科學發展、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和諧發展、持續發展”的理念與目標,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學校事業發展全局為基點,以增強內涵、提高質量為核心,以明確醫學教育辦學層次和形式、建立全科醫學教育質量保證體系為統領[9],以提升優勢、突出特色為重點,以改革創新、擴大開放為動力,不斷增強學校的發展活力、核心競爭力、社會影響力。
4.2立足地方,打造優勢特色學科專業是保證
要在與同行兄弟院校的競爭中更好地發展、壯大,學科專業的優勢與特色就是“殺手锏”。在學科專業的建設中,要堅持“穩固基礎學科專業、支持重點學科專業、鼓勵新興交叉學科專業”的建設思路,倡導“別無我有、別有我優、別優我特、別特我精”的發展理念,使學科專業的結構和布局高度契合當地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需要,打造高熱度、顯特色、多優勢的學科專業。
4.3面向基層,創新人才培養目標是基礎
完善我國高職醫學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應重點抓好“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3個中心環節,以“修醫德、鑄醫魂、精醫術、樹醫風、凝醫情”為根本目標,正確實現德育與智育、政治與業務的有機統一,培養醫德高尚、知識廣博、技能精湛、能力突出、素質卓越的實用型、服務型、創新型醫學人才,切實架起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有機結合的橋梁[10]。
“三級衛生服務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戰略不僅為我國廣大基層、社區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而且為我國高職高專醫學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以此為契機,我國高職高專醫學院校應發揮各自的優勢與專長,為我國衛生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做出自己的貢獻。
[1]梁萬年.全科醫生的素質和任務及其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作用[J].中國全科醫學,2007(3):173.
[2]孔玉芳.形勢與任務教育[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
[3]劉娟,陳志勇,吳世友.構建我國全科醫生培養質量保障體系的探索[J].醫學與哲學,2013(9):77-79.
[4]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從怎么看到怎么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5]肖純怡,程曉明.全科醫生隊伍建設與全科醫學教育現狀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03(8):642-644.
[6]周亞夫.高等醫學院校在全科醫生培養中的地位與作用[J].中國全科醫學,2005(23):1927-1928.
[7]丁靜,黃凱.全科醫生人才培養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3(4):1140.
[8]王廣謙.財經人才的需求走向與培養[N].光明日報,2010-12-01.
[9]李偉,李永江,劉軍.全科醫生供求現況及培養策略[J].中國全科醫學,2010(2):113.
[10]井陽軍.“三級衛生服務”人才的需求走向與培養[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2(2):125.
G640
A
1671-1246(2016)10-0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