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梅
(滇西科技師范學院,云南 臨滄 677000)
?
【辨風正俗】
蘭納喪葬習俗觀
李小梅
(滇西科技師范學院,云南 臨滄 677000)
泰國歷史上有一個有700多年歷史的王國———蘭納王國。蘭納的地域范圍是今天泰國北部清邁、清萊、南邦、南奔、夜功頌、南和帕耀等幾個府,蘭納人主要指居住在該地區的“當地人”。蘭納人有自己的語言、文化和各種習俗。蘭納人對待死亡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和處理方式。本文重點闡述蘭納人從臨終到死亡所做的一些儀式,從中探析蘭納人的生死觀。
蘭納;喪葬;儀式;生死觀
蘭納人把得了“老年病”的人稱為“昆蘭巴”,指病重將要離世的人。病人到了“昆蘭巴”的程度時,親友們就要時刻守護著,還要不停地呼叫病人的名字,以防病人的靈魂離開他的身體游走到其他地方,或是防止被死神帶走。蘭納人認為:只要呼喚病人的名字,他的靈魂聽到后就會回到自己的身體,病還有痊愈的可能。傳說有一個“昆蘭巴”,他的靈魂離開身體走到一座橋邊,有人在河對岸向他招手示意他過去,但他聽到親人們的呼喚就原路返回并且蘇醒過來,此事被別人知道就說還好你沒過橋,否則,你就會死去。[1]這體現了蘭納人對鬼神、靈魂崇拜的思想。有的病人長期臥床不起,但食量很大,還喜歡吃怪味食物,白天昏迷不醒,晚上卻兩眼發光。按照蘭納人的說法,該病人其實已經死去,只是有鬼附在病人身上,這時就要找驅鬼的先生來驅鬼。驅鬼儀式是在病人旁邊的舊鍋里點燃草藥、干辣椒,使其產生大量的濃煙,熏得病人無法呼吸,直到窒息而死。這是蘭納人迷信的做法,受原始鬼神文化的影響。有的“昆蘭巴”臥床幾個月,病情都不好轉,也不死去,村里老一輩的人同情照顧病人的親友便讓他們到寺廟里請一位僧人來給病人講佛經。經文的內容大概是說,不要留戀自己在世間留下的財物,可無牽無掛地到另一個世界,早點投胎重新做人。蘭納人認為病人聽完佛經后在三到七天之內或康復或死去,這些都是蘭納人借用迷信或佛教的思想來理解死亡。
蘭納人認為人死亡時會出現預示死亡的征兆物。如果有“昆蘭巴”的病人家附近出現烏鴉或戴鳥(被認為是不吉利的能夠預知別人厄運的一種鳥)時,村里的人們就會說病人不久就會死去。[2]
根據蘭納人靈魂崇拜的相關傳說,病人臨終時家人需做的事是:一是通知病人的親友,商量死者后事;二是幫病人收、疊衣服,并給病人準備放在死者衣袋和嘴里的金銀,人們認為死者死后到了冥界也要花錢,如果不給死者金銀,死者會回來向活人索要,這樣就會給活人的生活造成麻煩;三是為死者準備渡河的假船,讓死者有船渡過人鬼之間的大河;四是請僧人來給死者講經,并向佛教“三寶”請罪。
蘭納人認為病人會靈魂出竅。據說經常守護“昆蘭巴”的人能看到死者靈魂飄離身體,之后病人便會死亡。這時親友們就要一起哭唱,蘭納稱作“回”,內容是關于死者生前給子女和家庭的恩德,希望死者安心上路之類的話語。
死者從臨終到死亡期間,蘭納人主要信仰的是原始宗教中的靈魂信仰和鬼神信仰,如不斷呼喊死者的名字,目的是把病人的魂魄叫回體內,驅鬼儀式的目的是把附在病人體內的鬼怪驅逐出去等。
死者死亡后的程序比較復雜、繁瑣,主要有給死者洗澡、儀容、栓棉線、點天燈、準備棺木、抬尸體入棺材、祭祀尸體、制作“三尾旗”、準備“筒靠”、準備“尸木”、準備喪禮上的飯食、出殯、起棺抬出家門、抬棺上山火化及火化后的后續工作等。[3]
蘭納喪葬過程體現了蘭納人的信仰和思想觀念,原始宗教的思想觀和佛教思想觀相互融合。原始的宗教思想觀主要有三點。第一,靈魂崇拜,如“點天燈”(為死者靈魂引路)、“栓棉線”(用線栓住死者靈魂,不讓靈魂四處飛散)、“牽魂儀式”(將死者的靈魂引入天堂)等。第二,鬼神崇拜,如家神、水神、山神、谷神、祖先神和寨神等,葬禮中“正常死亡”的人家能得到親友物質上的資助,這樣親友才能得到變成鬼神的死者的保佑。第三,祖先崇拜,如蘭納人稱自己的祖先為“皮布壓達壓(祖母、祖父、爺爺、奶奶的鬼神)”,家中祖父母去世后都會仿照人類的日常生活,專門為祖先神建造“祭室”或“鬼房”,在里面放入死者生前的物品,并經常獻祭祖先。“祭室”或“鬼房”也就成了死者靈魂和活人對話的場所,通常死者的靈魂會附在主事先生(類似于通靈人)身上,讓主事先生講出死者在鬼界的疾苦和需求,現在該儀式已改為僧人來做。
佛教的思想觀主要也體現在三方面。第一,天堂與地獄的思想觀,如蘭納喪葬中的靈柩車、火葬亭等均仿照佛教中“天堂”宮殿的造型。喪葬中請僧人講經說佛就是引領死者靈魂上天堂等。第二,輪回轉世的思想觀,如正常死亡采用火葬,非正常死亡采用土葬。第三,因果業報的思想觀,表現為“正常死亡”和“非正常死亡”葬禮舉行方式不同。正常死亡的人被認為是今世功德圓滿,得了好報,是前世善果的回贈,死后可以升上天堂。而非正常死亡的人是因為前世犯下的罪惡深重,在今世遭到了報應,死后可能會下地獄。
蘭納葬禮舉行時間長,步驟完整,場面熱鬧,主要強調為死者和家屬做功德。原始宗教信仰和佛教信仰的思想盡顯于整個喪葬過程中,體現了蘭納人在面對死者時既崇敬又恐懼的心理。蘭納人用鬼神觀、靈魂觀來解釋死亡的同時,又使用佛教中生死輪回、天堂和地獄的觀念來解釋死亡,原始宗教和佛教觀相融互補。
[1]妮蓬·康蓋歐.蘭納歷史——佛教對蘭納的影響[D].曼谷:帕尼亞大學,1982.
[2]撒提·歌索.蘭納習俗與地方民族智慧研究[M].清邁:商業發展出版社,1978.97.
[3]馬拉·扎勒恩.死亡[M].曼谷:高娜出版社,1968.68.
【責任編輯:劉亞男】
2015-11-05
李小梅(1979-),女,云南永仁人,講師,主要從事泰國語教學及泰國歷史、文化研究。
K892
A
1673-7725(2016)02-00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