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瑩
(張家港市委黨校,江蘇 張家港 215600)
?
【文化與教育】
城鄉一體化背景下村級黨組織職能的轉換
雷 瑩
(張家港市委黨校,江蘇 張家港 215600)
城鄉一體化背景下,動遷社區的有序融合與和諧發展,需要村黨組織發揮組織管理與服務協調功能;城鄉一體化的加速推進,也需要村黨組織和社區黨組織實現有效對接。基于此,提出:新形勢下的村級黨組織應同時兼顧富民強村與社區管理,組織管理與服務協調同步推進,村黨組織和社區黨組織職能相互協調。
城鄉一體化;黨組織;組織管理;服務協調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最突出的矛盾問題也在基層,必須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長遠之計和固本之舉。城鄉一體化的快速推進,一方面打破了原有農村社會發展格局,另一方面促使農村基層組織職能發生變化。格局的變遷迫切需要農村各級黨組織創新思維,合理定位,主動適應并促進城鄉一體化改革發展,從而為農村改革發展穩定提供有力保障。
轟轟烈烈的城鄉一體化改革發展,使農村經濟體制和組織形式處于深刻變革中,也使黨基層組織的職能發生一些新變化。
(一)部分村級黨組織兼具領導經濟發展和管理新型社區的雙重職能
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村居混合的現象越來越明顯,過渡時期的部分村黨組織,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的管理方式,組織工作機制發生較大變化。一方面,由于農民和村級集體經濟一定時期內還要繼續存在,村級黨組織仍將履行領導村級經濟發展的職能;另一方面,隨著村民集中居住,又要擔負起農村新型社區的管理職責。過渡時期的村黨組織,既有別于城市社區黨組織,又有別于一般農村黨組織。如何建設好具有雙重職能的新型村(社區)黨組織,是一個需要解決的新問題。
(二)村級黨組織的組織管理職能和服務協調功能更加突出
由于城鄉一體化的有序推進,黨員群眾的生活方式、精神狀態、價值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村黨組織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要增強組織管理職能,不斷完善農村基層民主政治體系,創新農村社會管理機制;二要切實增強村級黨組織的服務協調功能,在就業、培訓、醫療、養老等各個方面,為群眾提供切實有效的公共服務;三要協調農村不同階層和農民群眾的利益關系,增強表達利益、溝通信息、協調關系、化解矛盾的協調功能。
(三)多重管理背景下的黨組織職能分布尚不清晰
目前,一些在農村集中居住區管理上實行“兩套班子、兩塊牌子”的黨組織,存在功能分布不清晰的問題。如張家港市一些鎮區,原行政村和新的農民集中居住區社會管理職能還未有序銜接,存在交叉管理現象,黨員管理體制不順暢。如何保證新設農村基層黨組織和城市社區黨組織一體化建設的整體性,尊重和維護各方在土地產權、集體積累和債權債務問題上權益,是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
第一,過渡時期農村集體經濟的延續性和社區生活的漸融性,需要村黨組織兼具領導經濟發展和管理新型社區的雙重職能。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傳統集體經濟不斷推進股份制改造,農村可能會剝離原村委會的經營管理職能。但在過渡時期,部分村組織的經營管理職能尚未剝離,還必須承擔領導經濟發展的職能。同時,隨著撤村建居進程的加快,農民居住環境隨之改變,但農村傳統生活方式和農民傳統思想觀念的轉變還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要引導農民逐漸融入社區生活,愛護小區環境、遵守社區文明公約等,真正實現農民向居民轉變,還需要村黨組織引導。
第二,動遷社區的有序融合與和諧發展,需要村黨組織發揮組織管理與服務協調功能。在城鄉一體化推進過程中,農民居住方式的改變也促使農村黨員相對集中,同一個社區可能會容納幾個村的農村黨員。如何使這些相對陌生的群體融合成一個新的整體,需要黨組織加強組織管理。要引導社區自治組織的培育和社區服務組織的成長,確保農村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也必須加強村(社區)黨組織的組織管理功能。就社區而言,其性質不是一級行政管理機構,而是為農村居民服務的工作平臺,具體承接政府行政部門延伸至農村的政務與公共服務功能。正因如此,由村黨組織轉化而來的社區黨組織,需剝離原村委會的行政管理職能,建立社區公共服務站,在就業創業、科技培訓、醫療衛生和政策宣傳等方面為廣大居民服務。
第三,城鄉一體化的加速推進,需要村黨組織和社區黨組織有效對接。在城鄉一體化推進過程中,有些村目前尚只是部分集中,這使得原有的行政村黨組織還要繼續存在,不能轉為社區黨組織;而集中起來的村民又會因屬地管理而納入社區管理中。這種“兩套班子、兩塊牌子”的管理模式,使得村黨組織管理和社區黨組織管理存在交叉現象,而原因就在于兩大組織之間缺乏一種協調機制。村黨組織的職能還停留在一體化推進之前的階段,村組織的全面管理與控制同社區黨組織的服務職能發生交叉不可避免。因此,有必要建立協調機制,實現村黨組織和社區黨組織的有效對接,科學定位,合理分工。
在城鄉一體化推進的過渡性階段,村級黨組織職能將融合農村基層黨組織和城市社區黨組織之雙重職能。
(一)富民強村與社區管理同時兼顧
農民和村級集體經濟在一定時期內繼續存在,村民逐漸集中居住,形成新的城市化社區。這兩種現象客觀并存,要求村級組織必須適應新的形勢,做到領導經濟發展和管理新型社區相互兼顧、相得益彰。
一方面,要始終把領導和推動村級經濟發展作為一項基本工作來抓,通過完善經營機制、辦好村級企業,利用區位優勢,發展第三產業,加強資產管理等措施,推動村級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在撤村建居的新型社區管理機構中,要有專職人員從事原村屬資產的保值增值及其分配等工作。另一方面,要針對新型社區異質性較強,社會整合難度較大的特點,強化其社區管理職能,通過推動建立居民自治組織,加強對居民自治組織的引導、監督,幫助社區逐步建立民主議事制度,積極推進社區自治,擴大基層民主。
(二)組織管理與服務協調同步推進
在組織管理方面,村級黨組織一方面要加強對黨員的管理,通過組織重構、雙重管理等方式,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覆蓋、網格化的組織管理體系。另一方面,要大力推進村黨組織班子成員和居委會中黨員成員交叉任職,通過村黨組織書記和居委會主任“一肩挑”等方式,協調居委會委員中黨員的比例,確保黨組織的領導處于核心地位。要注重發揮各種服務組織中黨員的作用,引導社區服務組織自覺接受黨組織的指導和監督。
在服務協調方面,一是要加強對居民的教育引導功能。建立社區文明志愿者隊伍,充分發揮農村老黨員、退養村干部、村民小組長和黨小組長等的作用,通過他們宣傳社區文明規范,幫助新型社區農民在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等方面向現代文明市民轉變。在各新型社區中建立文明創建、考核評比等一整套機制,激發群眾參與熱情,弘揚社區文明。二是要強化利益協調功能,妥善處理好集中居住農民的離婚、撫養、贍養、繼承等婚姻家庭問題。密切關注征地補償、房屋拆遷等城鄉一體化新形勢下出現的矛盾糾紛,確保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三是強化便民服務功能。在各新建社區建立服務中心,為群眾提供計劃生育、勞動就業、社會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的“一條龍”服務。探索建立社區服務管理委員會,負責審議社區服務中心工作計劃,聽取工作情況匯報,對重大事項做出決策,鼓勵社會服務組織自主運行,充分調動他們參與社區服務的積極性。
(三)村黨組織和社區黨組織職能相互協調
要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由“全能型”向“核心型”轉變,要把農村基層黨組織核心職能定位在把方向、議大事、聚民心上,由原來的對農村政治、經濟、文化等資源的全方位管理控制,轉變為思想政治引導、服務黨員群眾和發揮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等方面。要突出村黨組織村級經濟發展職能的同時,促使村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職能與集體資產經營管理職能分離,將社會管理職能轉移到社區黨組織,弱化原村黨組織的行政管理功能,強化社區黨組織的社區管理職能。要在村黨組織和社區黨組織之間形成平行、互補、相融的協調機制,理順不同黨組織的關系,科學界定工作職能,厘清工作邊界,細化各自的權力關系和銜接機制,使村黨組織與社區黨組織在溝通中形成合理的協調機制。通過黨組織間的密切配合、有機銜接、雙向互動、共同負責,實現對農村黨員動態管理的無縫對接和同頻共振。
[1]孫平,孟霏霏,陳發水.城鎮化視閾下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思考[J].遼寧經濟,2014,(1):42-45.
[2]王國生.積極探索農村社區黨建工作新模式[J].求是,2011,(1):30-31.
[3]王曉林.當前農村基層黨組織的角色調整與定位研究[J].理論觀察,2004,(2):41-42.
[4]張寶軍.村級黨組織在新農村建設中的角色與功能[J].江蘇省社會主義學報,2010,(3):51-53.
【責任編輯:王 崇】
2015-11-25
雷瑩(1981-),女,湖北咸寧人,講師,主要從事黨的理論與建設研究。
D267.2
A
1673-7725(2016)0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