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璐
(四川護理職業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0)
?
【文化與教育】
社區護理教學中培養護生職業能力的嘗試
曹 璐
(四川護理職業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0)
社區護理教學是社區為了滿足社區居民保健需求,與醫學、護理、康復、預防醫學等密切相關的一門護理應用學科,是初級衛生保健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社區服務體系并不完善,護生在社區的實踐活動既有利于培養自身職業能力,又能配合社區工作更好地進行。
社區護理;護理教學;職業能力;實踐
社區護理教學課程內容主要包括社區護理任務、社區護理原則、健康教育知識的普及、常見慢性病的管理及社區居民健康檔案的建立與管理等。社區護理教學課程設立的目標是培養護生成為高素質的護理技術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護生具備一定的職業能力。[1]職業能力主要表現在三方面:一是擁有與職業相匹配的專業知識;二是在工作中擁有獨立思考、自主創新,不斷獲取新技能的能力;三是擁有適應社會的能力,能與領導、同事建立良好的工作關系,有一定的承受工作壓力的能力。
(1)社區護理課程與實際社區護理內容有偏差。由于護理教材的編制人員不是實際社區工作者,所編教材與實際應用難免產生偏差,其結果就是社區與護理重點不突出。(2)理論知識之外,社區護理教學也在嘗試護生實踐活動,但許多社區衛生護理往往流于形式,沒有系統的工作流程。(3)護生在社區實踐中,不能很好地將理論知識運用到社區活動中。在實踐中,當健康教育家訪時,社區居民提出一些問題,護生不能很好地將理論性的專業術語化為通俗語言與之交流。
(一)有助于社區建立系統的工作模式
我國逐漸進入老齡化階段,社區居民對健康知識及各類疾病的預防越來越重視,社區護理作為基層護理,以社區居民健康為主,著重關注老年人、婦女、兒童和殘障人士的各項健康指標,為社區居民普及最基礎的健康知識,提供預防控制各類季發性感染病或慢性病咨詢服務。社區護理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求護生進入社區工作崗位后,能利用所學知識完善社區工作模式,認真完成社區制定的一系列工作,將社區工作有效持續進行下去。完善的社區工作模式,可以改善居民的不良生活習慣,引導居民全面關注自身健康,增強自我保健意識,預防疾病。
(二)有助于提升護生的職業能力
護生進入社區進行實踐活動,在配合社區人員進行社區居民健康調查表的填寫與慢性病健康指導過程中,護生會遇見很多教材上沒有的內容,如何完成作業、利用書上的知識幫助居民解決實際問題,這些都是培養護生實踐能力的珍貴機會。社區居民健康表的調查填寫有助于提升護生的職業能力:(1)讓護生了解社區服務人員的工作內容;(2)幫助護生鍛煉與人溝通的能力;(3)更好地發掘出適合基礎社區服務的護生,讓護生朝著適合的方向發展。
(一)培養護生熱愛社區護理職業
社區護理教學中,不僅要求護生能熟練掌握專業知識,更要培養護生熱愛該職業。只有熱愛護理工作,護生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專研相關知識,并在日后的工作中主動服務居民。第一,在護生入學時,學校應組織護生統一接受對護理認知的調查。第二,在教學期間,針對學生自身的能力、需求等因素,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興趣。第三,在學生中間樹立榜樣,年輕學生的可塑性及模仿性都很強,學生榜樣可以在學習及生活中影響鼓勵其他護生。第四,情景模擬教學。在教學中設定題材及情境,讓護生扮演情境中人物,如社區醫護人員、病人、病人家屬等。通過角色之間的交流、討論,引發護生對問題的思考,可以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
(二)為護生制定適宜的學習規劃
教師是護生汲取知識的主要源泉之一,優良的教師團隊是教學質量的保障。教師在教學之余,也要不斷充實自己,專研教學課題,為護生制定更適宜的學習規劃,最終使他們熟練掌握護理技能。課前,要求學生必須提前準備上課資料,借此主動獲取知識。課中,利用護生角色扮演加深對課本知識的認知;同時,培養護生的溝通能力及面對不同問題的思索及應變能力。課后,護生要分組進行討論,發現課堂上的不足,提出自己的見解,同時通過小組配合,提升護生之間的協調合作能力。
(三)讓護生參與社區實踐
為提升護生的職業能力,實踐教學勢在必行。針對實踐教學,可分為三部分。(1)實踐前,學校應先組織護生進行試驗。針對實踐內容,護生分組提前準備資料,護生之間進行演練。(2)參與社區實踐活動。學校可以通過與附近社區合作,組織學生課后以志愿者的身份配合社區為居民提供社區衛生服務。協助社區進行社區居民健康調查表的登記,具體調查居民家庭成員基本健康、居住、生活習慣等情況,根據這一系列內容總結分析,發現并及時解決問題。近年來,慢性病成為居民常發病,為提升社區居民的健康指數,護生配合社區人員,通過所學知識,了解如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慢性病的病發原因,知道如何預防、控制,為社區居民定期提供健康指導。[2](3)社區實踐后的討論。實踐活動結束后,護生可以根據書本知識、相關病例的最新資料,在教師的幫助下完成一篇健康指導科普文章,如何把科普文章寫得簡明扼要,又通俗易懂,這也必將是對學生的一項考察。
社區護理教學模式的改革嘗試都是為了更好地提升護生的職業能力,以便護生進入社會,成為一名真正的社區護理人員,高效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1]金葉.高職社區護理教學中培養護生職業能力的嘗試[J].中華護理教育,2007,(6):271-273.
[2]樸鳳善.社區康復護理的社會意義[J].護理研究,2009,(24):101-102.
【責任編輯:王 崇】
2015-11-25
曹璐(1984-),女,四川宜賓人,主要從事社區護理研究。
R473.2-4
A
1673-7725(2016)02-0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