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劉海鷗 1.陳 晶 2.張心怡
1.燕山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2.青島濱海學院信息工程學院
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模式研究
1.劉海鷗 1.陳 晶 2.張心怡
1.燕山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2.青島濱海學院信息工程學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深入研究京津冀區域經濟協同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本研究系統回顧了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模式的相關文獻,基于此指出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完善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的具體對策。
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區域經濟一體化有利于打破條塊分割,促進生產要素自由流動,進而提高經濟效率并實現共同發展目標。京津冀協同發展不僅事關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發展問題,而且是新時期我國探索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協調﹑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創新的戰略舉措。研究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兩大潮流的共同推動下,區域發展呈現多級別﹑多層次的結構,各城市間實現了優勢互補聯動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較典型的是美國﹑歐盟以及APEC等,涉及到了經濟一體化的動力以及運行機制等內容。經典的區域一體化理論經過不斷發展,出現了一種新的“輪軸—輻條”模式。也有學者認為,由于資源環境的不同,區域經濟一體化路徑是多樣化的,并不需要刻意構建路徑。但是,區域經濟一體化必須有一定的載體和相應的規模,特別是需要大城市群作為依托。京津冀地區在人才﹑科技體系和機構方面具有優勢,但是一體化水平遠落后于長三角等發達地區。由于三地技術水平差異較大,需要從技術開發利用和管理體制入手提高一體化水平。對此,京津冀應建立起良好的競爭與合作機制,使區域科技資源真正成為京津冀一體的內生動力。同時,考慮到京津冀在地緣上的相近性,使得生態一體治理化成為區域一體化最有效的著力點。
京津冀的要素資源稟賦與區域一體化的耦合性是學界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例如,區位優勢和發達的交通網絡,科技和人才優勢,生產要素的互補以及產業的強相關性,是該地區一體化發展的強勁動力。有學者通過灰色關聯方法對京津冀區域科技競爭力進行分析,認為該地區人才儲備雄厚,區域整體實力強大,不僅八大產業區已經發展成形,而且能夠衍生出高新技術產業帶,極具發展潛力。李國梁則認為京津冀一體化的有利條件主要集中在區域性的互補,包括資源要素﹑交通設施﹑旅游資源以及產業結構等。不少研究認為當前京津冀一體化已處于關鍵時期。孫久文等研究發現,京津冀已度過了貿易一體化階段,正處于要素一體化時期,下一步需要實現政策的一體化,特別是以公共服務均等化為切入點進行整合,并通過“多點﹑結網”的發展模式實現空間一體化。但是,京津冀的一體化水平遠低于長三角和珠三角,仍然處于初級階段。
當前,京津冀一體化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嚴重的非均衡發展現象。當前,高層次合作協商機制缺乏﹑三方合作模式不明確﹑三地利益不一致是影響京津冀合作的主要問題。不少學者認為,當前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矛盾主要是缺少統一的經濟發展規劃和協調機制,產業發展落差過大等,需要建立跨區域的協調管理機制,整合并形成區域發展合力。有學者認為,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問題主要是三地在發展定位上具有較大的趨同性,以及三地發展的產業具有較大的相似性。因此,必須避免無序競爭和重復投資,通過優勢互補實現規模優勢和整體競爭力。也有學者認為京津冀發展失衡主要存在著以下阻礙的制約因素,包括整體水平不高,“極化”現象明顯,人才單向流動等,需要從產業結構調整﹑人才培育與流動政策等著手,縮小京津與河北之間的差距,同時注重解決京津冀地區內部發展的協同差異。
當前對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的研究已取得了許多具有重要價值的成果,但不足也較為明顯,今后需要在以下幾大方面加強研究。
(1)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的頂層戰略規劃研究嚴重不足,急需產業分工協作與產業轉移政策研究。當前對京津冀一體化的討論主要集中在經濟領域的專題分析,或是集中在區域交通網絡等對經濟發展具有顯著影響因素方面。圍繞京津冀一體化發展中的區域功能定位﹑產業分工合作﹑區域空間布局﹑基礎設施一體化﹑生態環境建設等重大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嚴重不足,缺乏地區一體化的頂層制度﹑宏觀戰略以及中微觀層面政策設計等方面的具體分析和政策措施,尤其是缺少京津冀產業分工協作與產業轉移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的深度解析,對未來京津冀區域產業發展重點及產業空間布局優化方向尚不明確,必須從區域一體化頂層制度設計方面加強研究。
(2)破除京津冀之間體制機制壁壘的研究仍然很匱乏,一體化發展的組織與管理機制研究有待進一步加強。與長三角和珠三角中的核心城市不同,京津冀三方地位的不對等性,導致京津冀區域內難以實現互連互動優勢互補。因此,在市場體制還不完善,行政干預的影響廣泛存在的情況下,借鑒長三角﹑珠三角以及國外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的組織管理經驗,結合京津冀區域實際,從政府層面,研究提出保障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組織架構,并明確具體的管理機制,消除區域間不平等的體制機制壁壘和政策門檻,實現市場力量與政府行政管理二者相協調,為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將成為深入研究的重要內容。
(3)京津冀一體化過程中各地區功能定位及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亟待深入研究。城市功能定位是各地區發展的風向標和助力器,同時也是區域一體化過程中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之一,不僅直接對各地市發展走向直接相關,而且對區域一體化的順利進行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如何借鑒國內外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經驗,特別是長三角和珠三角的經驗,在對京津冀整體區域承擔功能進行研究的基礎上,基于“差異定位﹑協同發展”理念,分析梳理北京﹑天津﹑河北現有城市功能以及各自的優劣勢條件,明確未來三地各自的功能定位。重點圍繞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分析提出引導首都非核心功能向天津和河北疏解的政策措施,這是未來京津冀一體化研究的重要突破點。
項目資助情況:秦皇島社科聯重點研究項目:京津冀主體功能區劃分及其協同發展模式研究(201605069)
劉海鷗(1981- ),男,山東濟南人,管理學博士,燕山大學講師。研究方向:區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