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澤斌
云南電網有限責任公司迪慶供電局
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智能電網信息化建設探究
楊澤斌
云南電網有限責任公司迪慶供電局
在物聯網基礎的智能電網信息化建設活動中,技術人員應該從配電站后臺管理系統優化入手,實現物聯網技術支持下的信息高效聚合。在智能電網信息化建設活動中,技術人員應該利用專業的檢測設備,進行電網數據的采集活動。其中包括使用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和震動傳感器進行電網數據信息的采集,并且要將這些信息進行編輯和整理,從而形成完整的電網信息聚合方案。本文從物聯網基礎智能電網信息處理的方法展開討論,提出幾點有利于關鍵數據信息處理效率提高的可行性建議。
物聯網;信息化;智能電網;基礎設施
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智能電網信息化建設,工作人員應該從電力光纖網絡系統優化的角度出發,顯著提升信息處理效率。在配電站監測活動中,工作人員應該做好用電信息采集工作。面向智能電網生產的應用活動,電力工作者應該進行物聯網架構升級研究,使用物聯網技術對電力光纖網絡體系﹑電力線載波通信網﹑無線寬帶網的運轉情況進行分析。在面向廣大用戶市場的智能電網服務應用開發活動中,供電公司應該從采集主站﹑光線路終端兩個方向進行電力系統優化設計。
當前的物聯網為基礎的智能電網建設工作,依托信息技術的發展實現功能擴大。在智能電網物聯設計活動中,負責人應該對建設目的進行明確,以物聯網為技術依托,完成信息傳遞處理與控制,實現智能電網能源節約和替代的目的。
智能電網改造與審計的主體應該是政府及相關的電力企業,并且由各個企業進行資源布局,引進各個通信電子企業到電網的運營與維護活動中來,從而顯著完善智能電網的建設細節。完善智能電網的基礎支撐技術體系,開發出以有線網絡控制標準下的電力線﹑特高壓電網控制模式,物聯網的控制工具可以是無線網絡和有線網絡。其中,當前進行智能電網功能升級的關鍵技術有待突破。采用科學的決策,為電力系統智能調度提供可能,并且要采用統一的數據采集與傳輸標準,進行日常電網系統運行監測海量信息的處理,突出人工智能系統的作用。實現智能電網電力系統自治組網技術﹑感知技術。傳感網與移動網融合的技術實現。
(一)智能電網系統融合建設要點
在物理世界中建立正向反應的信息反應與處理系統,并且根據信息傳輸的模式進行分析,從而建立完整的信息獲取通道。智能電網支持下的物聯網系統,主要對數據采集有嚴格要求,只有在豐富的基礎數據支撐之下,才能夠實現對于各種電器的遠程控制,并給相對應地作出控制電器設備的信息傳輸與信息處理指令性操作,從而得到綠色節能的目的。
智能電網信息化建設的發展與進步,呈現出小型化和全面化的特點。在物聯網智能電網監管的過程中,技術人員手持信息設備的數據采集終端,能夠對各類配電設備感知RFID的節點進行監測,并且形成監測分析的數據表格,供給負責人研究電網運轉情況。現場工作人員利用手持移動設備,在TD通信網絡中將對于各類配電設備節點信息采集情況進行分析,并且將其上傳到電力總調度指揮中心。采用這種智能電網調度分析的方法,總部的分析室工作人員不需要親自前往各個監測站,只需要監測站現場員工進行數據采集,然后將采集情況上傳,就能夠實現對于整個電力系統的監控。在這種正向反饋的電力檢測系統保障活動之中,電站工作人員需要建立一套從上到下的完整監控與分析體制,在這種遠程檢測體制的完善過程中,發揮物聯網的作用,以每周一檢的定期制度來維護智能電網的運行健康。指揮中心分析師通過對比上兩個月的電力現場分析數據的變化情況,判斷出當前電力系統是否處于正常的運轉狀態。
(二)物聯網服務智能電網的關鍵技術
監測站技術人員需要對電力基站系統的運行模式進行優化,建立信息化監測的模式,從而顯著提升用電安全性。在桿塔防護系統之中,采用地脈振動傳感器對變電站的振動狀態進行檢測,防止由于變電站地基不牢固造成的變電站塔基出現損毀的問題。
在壁掛處安裝振動器,對壁掛上纏繞的電線振動情況進行檢測,安裝防拆螺栓,對變電站的穩定性進行維護。在智能電網變電站運行狀態日常維護的過程中,技術人員應該按照規范操作標準開展電力系統維護工作。電站的變電器連接部位不能夠進行拆卸和敲擊,否則很容易發生危險。在吊裝作業過程中,應該防止電力材料進行竹子或者樹木,防止過高的枝丫對電線纏繞產生危險。在計算機寬帶接入端口進行信號分流,技術人員需要對用戶家庭的各種設備運行情況進行全面監測,這種監測主要是根據智能電網的數據變化情況,對電力設備的運行情況作出合理的指控操作。智能交互的機頂盒對于電視機和IP電話的運行情況進行控制,用戶可以使用移動電話對電視進行調頻處理,還可以進行電視機定時開關機的遠程操作。信息交合處理的平臺可以是家庭計算機,計算機采用寬帶接入,在數據監控與分析活動中,將物聯網的整體運行情況進行全盤調控。
(三)家庭物聯網用電智能設備控制模式分析
在用戶家庭物聯網設備控制活動中,電力技術人員應該對常用設備的工作性能進行開發。使用智能電能表控制終端,對電網中的逆變器進行智能化調控。太陽能電池板在使用的過程中,往往會受到太陽光照射的角度影響,對太陽能發電的效率產生增量或者減量的顯著變化。
智能用電器設備中的水表﹑氣表﹑電能表都要受到智能交互終端的數據統計控制。根據用戶日常日用需求,進行用電器設備使用情況的自動化控制。在智能交互終端處理活動中,技術人員應該做好光網絡單元的用電安全防護工作。以物聯網為智能電網保護的基礎,技術人員應該根據光網絡單元的性能維護方向入手,開展智能家居日常用電設備的遠程控制。物聯網的信號傳遞和聯系載體包括光纖網絡﹑電力線和以太網線。用電器功率過大造成供電線路電壓過高,也會引發電力電路系統負載壓力過大的現象,同時會引起電力線路系統失火現象出現。根據煙霧傳感器和紅外傳感器的檢測數據,觸發外部的供電保護系統預警裝置,技術人員應該通過敲擊緊急求助按鈕,向電力控制終端平臺發出報警信號。
(四)異構的環境中物聯網技術的應用
提高物聯網無線通信技術,使其能夠在異構的環境中順利使用,需要運用自主通信技術物聯網資助體系結構。一般來說,自主通信的核心就是物聯網的自主件。隨著我國信息網絡化技術的飛快發展,在物品的有效識別方面和物聯網的EPC方面,不斷運用現代的EPC編碼技術,保證了對物聯網中數據的高效處理。互聯網操作領域還出現了以ARPA-NET網絡為代表的分組信息交換網,不斷深化交換機發展領域的革命,統籌開發出了運營性的分組交換網絡系統。 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計算機與物聯網編碼的信息數據共享,自從EPC編碼技術使用普及之后,世界的物聯網數據處理技術得到了質的提高和量的飛躍,物聯網的體系結構更加精密而科學,物體控制的實現方法更加穩定和多樣,物聯網的穩定性離不開通用的射頻識別系統技術的革新。
供電公司工作人員應該利用互聯網工具進行配電室日常操作數據的監控和采集,利用分光器進行電力波動情況的監測,主要包括光網絡單元的電壓﹑電流和電阻值的變化情況,并且用集中器將這些數據進行匯總。
現行物聯網環境下的數據采集系統,以預付費雙向智能電表為監測終端,監測家用電器的日常用電情況。并且采用光伏發電技術,在PLC接入點的數據控制之下,進行專項數據信息的采集。使用PLC線路系統對電網信息化數據情況進行監測,主要包括使用智能插座,對電網線路終端設備的運轉數據進行單位時間搜集。使用智能插座對洗衣機﹑熱水器﹑空調這些家電設備的用電數據進行采集,然后將其匯總到PLC接入終端,進行基礎性電網數據變化情況綜合評估。PLC接入點可以監測煙霧變化情況,也可以監測紅外線分布的情況,根據接入線路的信號波動,對燃氣設備的使用情況進行監測。將這些數據進行匯總,從而對發電站的日產出量進行合理設計。并且要根據施救信息對電網進行監測,一旦發現電力系統中存在比較明顯的漏洞,應該及時地制定出對電力系統進行維護的策略。
以物聯網為基礎對智能電網系統進行信息化建設,電力工作人員應該努力加強對于配電站的監測工作,推行應用系統一體化的管理平臺建設。在數據接入的過程中,應該設置多個數據采集點,從而顯著提升數據監測面的寬廣性,電力工作者應該對感知節點的靈敏程度進行深度把握,從而及時發現電力通訊系統中出現的不正常波動情況,并且要根據不正常波動的情況采取相應的對策。在智能電網信息采集與匯集的過程中,以物聯網為基礎需要使用遠程控制技術。電力工作人員應該應該從物聯網功能開發的程序板塊優化入手,擴大信息獲取來源,在信息處理的過程中運用更加積極的策略滿足信息傳輸活動的需要。
[1]王金鵬,殷璐璐,李文輝等.物聯網技術在智能電網中應用研究[J].機電元件,2016,36(2):33-36.DOI:10.3969.
[2]康洪波.基于物聯網的智能電網信息系統的研究[J].電源技術,2014,(11):2133-2134.DOI:10.3969.
[3]張紅軍,董文生,尹勇等.淺析物聯網在智能電網中的應用與發展[C].//山東煤炭學會工業信息化專業委員會2011年度工作會議暨物聯網技術推進煤礦信息化學術論壇論文集.2011:23-26.
[4]魏培文,楊磊.探析物聯網技術在智能電網中的應用[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41(6):138-140,145.
[5]胡雯,孫云蓮,楊成月等.基于物聯網的智能電網信息化建設研究[J].電力信息化,2013,11(4):51-54.DOI:10.3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