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存軍
談減少高三化學復習教學中的無用功
周存軍
(常州市田家炳高級中學江蘇常州213003)
在高三教學中,廣大教師更多地實施了教學中的加法,而對教學中至關重要的減法卻重視不足。文章對無用功的具體表現(xiàn)進行了闡述,分析了無用功產生的原因。對高三化學復習教學中如何減少無用功提出了認識課程標準、分析高考考試說明、研究高考化學試卷、了解學生的學情、變革教學方式與方法、確定高中化學各階段教學的層次性等措施。
復習;化學教學;無用功
送走高三畢業(yè)生,看到高考試卷,很多教師的第一個想法是“我有什么地方沒做到位?”一年年的反思,教師在教學中逐漸成熟。按理說,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應該伴隨著學生負擔減輕和學業(yè)水平的提升,而一屆屆學生的負擔并未因此而減輕。反思高三教學,廣大教師可能更多考慮的是應該如何如何,而較少考慮不應該如何如何。在高三教學中,廣大教師更多地實施了教學中的加法,而對教學中至關重要的減法卻重視不足。在年復一年的高三復習教學中有用功做得越來越多,無用功也越來越多,學生的負擔也越來越重。
1.什么是無用功
在物理學中,把完成某項任務時有實用價值的功,叫做有用功;把其他無實用價值而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額外功。按此推理,無實用價值而又不是必須做的功,叫無用功。在教學中,對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的鞏固、過程與方法的掌握、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形成沒有實際價值,仍實施的教學行為,可認為在教學中實施了無用功。
2.無用功的具體表現(xiàn)
無用功具體表現(xiàn)在課堂教學、訓練等方面。先學后教的旗幟下,課前進行較多量的訓練;課堂教學中有關概念的外延及內涵未能講解透徹,匆忙訓練鞏固所學知識;在感覺學生空閑的時刻,盲目布置課外練習;在課時較為充裕的情況下,課堂對某些知識點進行反復的、同層次的訓練;違背學生的意愿,強行安排布置的訓練;過分注重形式,在花哨的形式下,缺少實質內容和方法的課堂教學;選題重量不重質、重能力輕基礎等做法;講評練習、試卷就事論事,缺少整合和深度的教學等。
1.未能區(qū)分出有用功、額外功和無用功
“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對教師更加適用。學習不光是加法,也是減法。豐富視野、開闊眼界、提升素養(yǎng)做的是加法,而反思不足,去偽存真,去粗存精等做的是減法。必須的考試是有用功,適量的考試是額外功,超量的考試則是無用功。領悟學科知識、學科教學、學科訓練中存在必須的行為、無奈的行為、多余的行為,能否在此方面做以區(qū)分,將影響教學的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2.認為無用功也是一種功
做總比不做好,做自己的學科總比做其他學科好……攀比心態(tài)的存在,全然不顧及學生除了作業(yè)之外,更需要消化、整理、吸收。囫圇吞棗式的學習,造成原理概念的一知半解。論語云:學而不思則罔。學生負擔的增加不僅體現(xiàn)在體力上,更體現(xiàn)在精神上。
3.無效的有用功轉變成為無用功
強烈違背學生意愿的情況下,安排的教學活動或訓練,表面上教學任務或訓練量已經達到,但是實際效果如何?對學生心理的影響怎樣,也許對以后的教學也會產生影響。講評練習或試卷,近乎答案的公布,這樣講解效率何在,講評重點不在于是什么,而在于怎么辦?為什么要這么辦?一些對學生心理和認知水平視而不見的做法,使原本可能有效的行為變成了教學中的雞肋。
4.形勢推動了無用功
在現(xiàn)行高考考試科目與分值不等的背景下,分值高的科目被行政推動給予了更多的時間與空間,考試的范圍與以前基本相同,考試要求基本一致的情況下,更多的課時用來做什么?似乎沒有什么更多內容好講的,做一些題目,講一些題目是消耗時間最便捷的手段,又不需要消耗更多的腦力,低效甚至無效的無用功由此產生。行政部門在感嘆某些科目低效的同時,又給予該科目更多的時間,恰恰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行政力量在推動的同時,也對教師的勤奮與刻苦程度進行考核,肯鉆研,但花學生時間比較少的教師,在行政考核時的印象也許不如花學生更多時間,效果相同的教師,領導的想法是為什么你不能花更多一點時間,讓學生成績更好一些呢?在領導面前爭寵、表現(xiàn)的意志催動下,各門學科之間的火并,帶來學生的無法接受,體力和思維的跟不上,教師的大部分努力付之東流。
5.教師素養(yǎng)決定了無用功的比例
完成一門學科的高三復習,在知識內容和考核要求不變的情況下,到底需要多少課時,需要學生做多少題目,完成多少歸納整理?在不同素養(yǎng)的教師那里,答案將是不同的。例如高考化學的復習課時280學時、學生做3000道試題能否解決問題?對有些教師可能180個學時、做2500道試題即可,而對另外一些教師而言,可能需要400個學時、做5000道試題才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高考復習是一項系統(tǒng)的工程,如果簡單地采用減法,后果將比較嚴重。要對學生做減法,同時對教師的加法就不可避免。減少復習教學中的無用功,主要還是從教師層面進行努力。
1.認識課程標準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是指導高中化學教學的綱領性文獻,是確定教學難度與范圍的重要依據(jù),是高考考試說明和高考試卷命題的依據(jù)之一。滿分的試卷不是教師教出來的,刻意擴大教學的知識范圍、加深教學的難度,往往事與愿違。同時,課程標準中不僅規(guī)定了教學的知識范圍,也指出了教學的方式與方法,不能偏頗。
2.分析高考考試說明
對比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的高考考試說明,發(fā)現(xiàn)化學考試說明的回旋余地是最大的,給命題提供了足夠的空間,這也為高三化學復習教學提出了挑戰(zhàn)。認清歷年高考考試說明的變化,對明確為不作要求的內容,不應再作為復習的范圍,對降低難度的知識點,也不必加深難度。
3.研究高考化學試卷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不殆。高考復習的直接目標是解決高考化學試卷上的問題。研究歷年高考化學試卷,明確核心知識的考查層次與方式,區(qū)分核心知識、一般知識。高考化學試卷中出現(xiàn)的陌生物質往往是學生解決問題的攔路虎,但復習一般不會涉及,因此把握核心的原理、概念,掌握解決問題的手段與方法才是問題的關鍵。
4.了解學生的學情
學習是發(fā)生于生命有機體中的任何導向持久性能力改變的過程,而且,這些過程的發(fā)生并不是單純由于生理性成熟或衰老機制的原因。[1]教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學,因此,在復習教學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必不可少。因循守舊,抱定高考三輪復習,勢必時間不允許。如果事先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了充分的了解,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復習安排與計劃,這方面,有些教師做了有益的嘗試,如有機化學復習前,安排學生對一些有機基團性質掌握情況的調查,統(tǒng)計出學生的易錯點與難點,有針對性開展復習,既可節(jié)約時間,還能提高復習效率。
5.變革教學方式與方法
傳統(tǒng)的講授式復習教學,教學效果不理想,而且時間不允許。變革教學的方式與方法,一些容易的知識點不需要系統(tǒng)講授,只要在幾次作業(yè)中點到即可完成目標,難點問題可結合實驗、討論、探究等方式解決,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有利于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如一些學生對離子共存存在困惑,經常出現(xiàn)問題,可進行簡單的幾個試管實驗進行糾錯,這比反復操練印象深刻,且省時間。再如,有機化學反應類型的復習,常見的復習方法是羅列,而突出“單扣加成”“雙扣加成”“1,4-加成”的加成反應復習更能調動學生的思維和加深印象。[2]
6.確定高中化學各階段教學的層次性
讀書貴能疑,疑乃可以啟信;讀書在有漸,漸乃克底有成。[3]高中新授課的教學情況與高考復習教學實施的質量息息相關。在新授課階段,應突出核心的知識,培養(yǎng)學科素養(yǎng),需要依據(jù)《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落實教學任務,不宜過界、挖坑。復習教學的任務是知識的融會貫通,與一定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明確高考的要求,精選習題,注重方法與過程的教學。
[1][丹]克努茲,伊列雷斯著,孫玫璐譯.我們如何學習:全視角學習理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6:3
[2]鄭胤飛著.文化有根課堂有魂:鄭胤飛化學教學設計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5:182-184
[3](清)金纓著,王超譯.格言聯(lián)璧[M].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5.7:15
1008-0546(2016)11-0087-02
G632.41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6.1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