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萬忱
遼寧省沈陽市城鄉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發展“機電一體化”的思路與對策
——構建有特色的機電類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趙萬忱
遼寧省沈陽市城鄉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引發全球產業布局的再調整,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部分高端制造業正在向我國轉移,黨中央提出產業經濟轉型“一帶一路”的發展目標。振興現代制造業,需要培養出大量的擁有現代制造觀念、掌握現代制造技術的復合型應用技術人才。機電一體化作為高新技術的重要代表之一,是現代制造業的基礎和核心。發展以機電一體化為基礎的現代制造業將對傳統制造業的全面優化升級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同時也將對地區工業經濟的發展產生巨大的支撐、拉動和提升作用。
人才;培養特色
隨著高科技的快速發展、經濟全球化和“一帶一路”建設推進,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必須建立在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革升級的基礎上,特別是制造業的改革已迫在眉睫。因此要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培養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實踐能力的專門人才。
隨著高科技的快速發展、經濟全球化和“一帶一路”建設推進,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必須建立在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革的基礎上,特別是制造業的改革已迫在眉睫。從現實出發,振興現代制造業,先乘勢發展階段性的“中國制造”,再用幾十年時間實現國家工業化,是歷史給予我國制造業的機遇。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要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培養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實踐能力,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和農村急需的專門人才”。振興現代制造業,需要培養出大量的擁有現代制造觀念、掌握現代制造技術的復合型應用技術人才。機電一體化作為高新技術的重要代表之一,是現代制造業的基礎和核心。發展以機電一體化為基礎的現代制造業將對傳統制造業的全面優化升級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同時也將對地區經濟的發展產生巨大的支撐、拉動和提升作用。綜上所述,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和探索機電類人才的培養問題。
近些年來機電科學與技術有了迅速發展,特別是微電子、自動化、計算機和信息管理等有關技術向傳統機械工業的不斷滲透,給機電專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機械設備、產品發生了深刻變革,機電一體化產品大量涌現,機械技術、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控制技術廣泛應用于機電產品。傳統產品也面臨著升級換代、技術改造的任務。國家經濟發展急需大量高素質的高新技術應用人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指出:入世后,中國法律、政策、政府行為將逐步與國際慣例接軌,加之巨大的市場潛力,將對外資產生更大的吸引力。中國有望成為世界新的制造中心和加工中心。
我國經濟處于一個穩步發展的階段,機電產業發展很快。機電產品科技含量提高,出口量增大。特別是進入WTO以后,這種形勢變得日趨明顯。在這種情況下對機電類人才的需求平穩且較旺盛。目前,國內制造業基本形成了三種模式:一是廣東珠江三角洲模式,主要是來料加工,在珠三角,合資企業比較多,它們利用這里的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來發展制造業,這一模式屬于勞動力密集型和加工密集型;另一種是以江浙地區為代表的以個體私營、家庭作坊為主的制造業,這種制造業技術含量比較低,但是發展勢頭很猛;第三種是正在形成的以技術密集型為標志的高新技術產業。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機電產品制造業從基本上使用傳統機床發展到使用數控機床,從數控機床所占比例很少發展到數控機床所占比例越來越高,從數控機床的單機使用發展到數控機床的多機系統控制,不久的將來會實現整個工廠的網絡分級智能控制。生產第一線對相關人才的要求也從操縱數控機床、進行數控機床編程及維護發展到整個車間級、整個工廠級系統的使用、維護及管理。生產第一線對相關人才的要求也從機電設備(單機)控制系統的使用、維護及故障診斷發展到整個車間級整個工廠級網絡分級智能控制系統的使用、維護及故障診斷。
機電產品從設計到制造,也逐漸從人工設計、單機制造等發展到完全信息化的設計與制造。生產第一線對相關人才的要求也從普通單個零件的人工工藝技術發展到使用大型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制造軟件進行完全信息化的工藝技術。
因此,在現代化的企業中,由于設備更新、管理方式現代化和工藝流程自動化程度的提高,使得這些崗位的技術含量增加了,技術密集度提高了,勞動者體力與腦力的支出由機械化初級階段的9:1而轉為在機械化自動化條件下的1:9。機械工業中自動化、現代化水平的提高,也導致崗位群的構成發生了變化。
機電類專業是一個重要的學科領域,又是一個重要的應用領域。它既培養大量的研究、開發性人才,又培養大量的生產環節的高技能人才。它所覆蓋的技術領域面很寬,有獨特的行業優勢、專業優勢,并由此帶來了難度。
機電類專業根據所培養的人才將來在技術領域中的不同側重,可以以機為主,或以電為主,還可以機電結合。它所覆蓋的技術領域主要有機械設計、機械制造、機電控制、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制造等。按行業及其產品分類看,機電技術應用的主要領域涉及機械行業的普通機床、數控機床、刀具等;涉及電工行業的電機、電工元器件、電工儀器儀表、電源、電器設備等;涉及化工行業的化工機械與設備等;涉及電子行業的電子元器件、通訊器材與設備、監視識別設備等;涉及環保行業的環保機械,水處理、工業廢物處理機械等;涉及建筑行業的建筑機械、建材機械等;涉及運輸行業的起重機械、運輸機械、裝卸機械。其他還有冶金機械、汽車、醫療器械、出版印刷機械、飲食機械、服裝機械、包裝機械、農業機械、水利機械、林業機械、漁業機械、水產機械、畜牧機械、玩具等。可以說,這些領域機械設備的設計、制造、使用和維修無一不和機電技術密切相關。機電技術所覆蓋的廣泛領域,既為機電鋪設了廣泛的職業崗位范圍,也對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面向二十一世紀,我國要成為現代化工業強國,需要一大批技術應用性人才。我國在積極借鑒國內外好的經驗和做法的同時,要積極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高等職業技術應用性人才培養的發展道路。
[1]林宋/《光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100例》2005年9月,機械工業出版社
[2]《中國教育報》20014年10月18日第9版
[3]趙再軍/《機電一體化概論》2004年九月,浙江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