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視點·引言】
“思想不老”:文化老人周有光先生111歲華誕賀壽專題
2016年1月,文化老人周有光先生迎來了他111歲華誕。古人云:七十古稀,八十、九十稱耄耋,一百歲為期頤。現(xiàn)在周先生已經(jīng)111歲了。
周有光的一生分了三個階段:50歲以前他是個經(jīng)濟學家;50歲到85歲,他是語言文字學家,他的精力都傾注在語言學上;85歲以后,他是啟蒙思想家。1988年12月31日,82歲的周有光退休,但仍繼續(xù)工作。3年后,他正式離開工作崗位,潛心思考和研究文化學、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等宏大問題,他認為,文化是歷史的精髓,抽去文化,歷史就成了時間的空殼。文化是人生的精神,離開文化,人生就會有形而無神。
有人統(tǒng)計過,周老現(xiàn)在已經(jīng)出版了40多本著作,其中一半左右都是在退休以后完成的。尤其令人驚嘆的是,百歲之后,精神矍鑠、睿智思想的他仍筆耕不輟,100歲時出版《百歲新稿》,104歲時出版《朝聞道集》,105歲時出版《拾貝集》,以后又陸續(xù)有《周有關文集》《從世界看中國:周有光百歲文萃》《逝年如水:周有光百歲口述》等著作問世。
周有光先生在中國當代思想文化史上是一個繞不開的人物,是一個重要的啟蒙思想家。關于這個世界,他有著很多獨到而精妙的見解。“世界公民”的自我定位,對世界主義的弘揚,使他的思想,卓爾不群,備受學界推崇。
關于“全球化”。周老認為:農(nóng)業(yè)化時代,安土重遷,沒有全球化。工業(yè)化時代,不斷擴大國際貿(mào)易,開始全球化。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穿透各國的國境界線,全球化一往無前。
對于“西化問題”。周老認為:文化像水,是流體,不是固體;它永遠從高處流向低處;如果筑壩攔截,堤壩一坍,就會潰決。文化有生命,需要不斷吸收營養(yǎng),否則要老化,以至死亡。
關于“國學之說”。他說:學問都是世界性的,是不分國家的。復興中國文化重要的不是文化復古,而是文化創(chuàng)新。不是以傳統(tǒng)文化替代現(xiàn)代文化,而是以傳統(tǒng)文化輔助現(xiàn)代文化。
周老常說“不要從中國看世界,要從世界看中國”。他的思想活力、精神活力,總能給年輕一輩帶來希望和力量。值此周有光先生111歲華誕之際,本刊再次組織了這期“文化視點”文章,選輯、編發(fā)了一組來稿,為當今學界的“人瑞”周有光先生賀壽。誠祝周有光先生康壽快樂,周有光文化精神之光不斷光大!作為一本綜合性文化學術期刊,一座學術公器和平臺,本刊亦牢記周先生為本刊的題辭:“文化學刊,促進文化”;“了解過去,開創(chuàng)未來,歷史進退,匹夫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