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蓮 劉孝文 史瑞軍
(承德市委黨校圖書館,河北 承德 067000;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圖書館,河北 承德 067000;河北省承德市隆化縣國營林場管理局,河北 承德 067000)
?
【文化與教育】
面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文化資源整合研究
高淑蓮 劉孝文 史瑞軍
(承德市委黨校圖書館,河北 承德 067000;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圖書館,河北 承德 067000;河北省承德市隆化縣國營林場管理局,河北 承德 067000)
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面臨著新問題和新機遇,文化資源整合已成為新時期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途徑。本文在介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及其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分析文化資源整合的必要性,從公共文化服務管理機制、資金投入、文化載體、文化產品和人才隊伍方面闡述文化資源整合的具體內容,提出面向公共文化服務的文化資源整合建議。
公共文化服務;文化整合;文化資源;文化事業
公共文化服務作為公民平等享有社會文化成果的重要制度保障,在國外已開展多年,并基本形成了規范的制度和政策,我國公共文化服務起步較晚,改革開放初提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都要抓,黨的十六大明確要將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作為國家重要發展政策,強調通過發展文化事業,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2006年,我國首次提出公共文化服務的概念,此后,公共文化服務一詞被我國社會廣泛關注,并成為文化建設的“流行語言”和核心理念。[1]公共文化服務理念的提出有深刻的理論背景,既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增強先進文化能力的需要,也是社會政治經濟體制改革進程的要求。[2]當前,文化資源整合是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面臨的新問題和新機遇,本文對文化資源整合問題展開深入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以期能為我國的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帶來新的啟示。
近年來,經過黨中央的部署和各級政府的貫徹落實,我國的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已取得一定的成果,《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關于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等系列政策和文件的出臺奠定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思想基礎。當前,文化產品非常豐富,文化服務覆蓋面較廣,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公共文化服務正在為和諧社會建設貢獻力量。
目前,我國的公共文化服務也存在很多困難和需要完善的地方。第一,公共文化服務頭緒多、任務重,從文化工作的宣傳教育、文化活動組織到文化市場監管等,每一項任務都需要真抓實干,人員需求量較大。與之對應的是,目前各部門專事文化工作的人員非常有限,工作中往往顧此失彼,無法全面落實。任由這種局面長期發展下去,將會影響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持續發展。第二,從事公共文化服務的專業人才少,在當前的數字化背景下,文化工作涉及數字文化信息的獲取、整理與利用,工作中也會面臨知識產權問題等,這些都要求具備一定專業知識的人員才能勝任。目前來看,文化行業中專業化人才非常欠缺。第三,公共文化服務經費投入不足。文化事業是需要長期投資且見效慢的工作,很多領導在主觀上對文化投入不積極,他們寧愿耗費大量財力人力物力,投入到要求推向市場的專業文藝團體中,打造一些能獲得獎項的藝術作品,甚至請專業藝術團體取代群眾去奪“群星獎”,卻不愿投入基層去做好公共文化服務工作。
針對公共文化服務發展中的現實困境和難題,政府及社會文化組織一直在探索發展公共文化服務的有效對策和機制。目前,實現文化資源整合已成為普遍共識,被認為是解決公共文化服務發展難題的有效良方。[3]在多年的公共文化服務實踐中,資源并不是主要問題,關鍵是對資源的認識及對整合資源的創新思路。真正實現通過文化資源整合來統籌各個部門的公共文化資源,實現資源利用上集約集成、優勢互補、共建共享,以整體的合力優勢克服發展中的障礙與不足。
(一)整合公共文化服務管理機制
公共文化服務管理中存在許多不和諧的現象,且面臨諸多挑戰,如許多部門管理參與和整合的協同所面臨的挑戰,全面發展和特色聚焦的協同所面臨的挑戰,政府推進和社會參與的協同所面臨的挑戰等。由于這些問題的存在,公共文化服務管理工作協調起來難度大,工作效率低,應通過完善公共文化服務政策法規,加強組織領導,探索建立廉潔高效、管理科學的管理機制。首先,要推進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創新體制機制,優化文化事業單位組織結構,深化內部用人制度改革,調整分配收入制度,提高人員工作積極主動性,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方式創新,逐步完善文化工作管理制度,適當引入競爭機制,對重大文化項目、文化產品及文化活動,通過招標或政府定向補貼的方式,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質量,讓更多的人受益。再次,公共文化服務重心要下移,拓展基層和農村的文化服務,探索縣、鄉、村的文化管理整合機制。[4]
(二)整合公共文化服務資金資源
文化服務事業的資金投入是文化事業運轉的物質保障,近年來,隨著政府對公共文化服務事業的重視程度不斷加深,對文化事業的投入也在持續增加。要積極拓展公共文化服務的資金來源渠道,加強對各項資金的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集中大量資金投向重點項目和重要的文化基礎設施。利用國家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政策支持,通過多種融資渠道,促進文化投入資金科學合理流動,形成政府、社會與市場良性互動的資金機制。[5]
(三)整合公共文化服務載體資源
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包括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文化站和青少年宮等,文化設施是開展文化服務的物質載體和前提,由于不同單位在服務對象和服務內容上有所差異,各單位只關注自身工作范圍內的事情,工作上的合作非常少,如果能將這些單位整合起來,就能發揮合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6]尤其是對農村文化設施而言,目前的文化設施本身數量就不多,規模和服務能力也有限,如果通過優化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共建共用,形成融教育、資訊、科普、文化及娛樂等活動于一體的文化中心,必將推動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新格局的建設。
(四)整合公共文化服務產品資源
形式多樣的公共文化服務產品在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上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整合文化服務產品能豐富文化的內容和形式,提高文化的品味,推動文化事業建設。[7]首先,要通過服務設施網絡的建立,確保文化和產品的有效供給。其次,打造文化品牌,扶持文化精品,集中優勢文化品牌,推出有影響力的文化產品,走向國際。
(五)整合公共文化服務人才資源
在整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人是最具活力的因素,文化政策的制定落實需要人,基礎設施的設計和建議需要人,技術技能的掌握和傳授還是需要人。只有盤活人才隊伍,形成公平良性的工作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才能實現效能最大化。[8]要按照以人為本的理念,建設一支業務精湛、能力突出的文化服務專業人員隊伍,還要通過多途徑吸引社會人員組成文化服務工作志愿者隊伍,使他們投入到文化事業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并通過培訓提高文化隊伍的專業技能,通過薪酬制度和激勵機制提高其積極性,通過工作效能評價為文化專業人才提供公平的發展機會。
[1]楊國才,徐俊杰,潘錦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資源整合的可行策略[N].安徽日報,2015-03-02(7).
[2]李璐.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整合社會力量[N].協商新報,2014-04-25(1).
[3]李曉林.統籌協調整合力量共同推進各項工作深入開展[N].中國文化報,2014-09-03(1).
[4]喬國良.加強統籌、整合資源,推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N].中國文化報,2014-09-03(1).
[5]張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背景下我國信息用戶的群體化定位與整合[J].理論學刊,2012,(7):107-111.
[6]朱海倫.創新行政文化,以社會協商整合資源建設多元合作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N].嘉興日報,2011-11-13(3).
[7]林怡.整合文化資源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8,(6):129-131.
[8]朱勝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重在資源整合[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8-04-02(1).
【責任編輯:王 崇】
G120
A
1673-7725(2016)01-0093-03
2015-10-05
本文系2015年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課題“面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資源整合研究”(項目編號:2015031262)的研究成果。
高淑蓮(1966-),女,河北承德人,副研究館員,主要從事圖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