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櫻 范 楊
(鄭州市商城遺址保護管理處,河南 鄭州 450000)
?
【非物質文化遺產】
鄭州商城遺址保護思路探析
張紅櫻 范 楊
(鄭州市商城遺址保護管理處,河南 鄭州 450000)
鄭州商城遺址是鄭州被列為我國八大古都的重要見證,是我們研究殷商文化和我國早期都城發展的珍貴歷史文化遺產。商城遺址從發現到逐漸被世人認知,經歷了艱難探索。自20世紀90年代初期,商城遺址的保護管理部門對部分地段城垣遺址進行了本體保護、環境整治和商文化主題展示等多項保護開發工作,但城市大遺址保護與建設在某些層面存在沖突,故而平衡兩者,創建和諧發展格局值得研究。
商城遺址;古都;見證;城垣;本體保護;展示
鄭州商城遺址是鄭州被列為我國八大古都的重要見證,是研究殷商文化和我國早期都城發展的珍貴歷史文化遺產。鄭州商城遺址的發現和考古,極大地促進了商代都城的學術研究,同時為遺址有效保護和合理展示利用提供了科學依據。自鄭州商城遺址被發現至今的60年來,在25平方公里的鄭州商代遺址范圍內,出土各類文物10萬多件,隨著商城遺址的認知度和知名度不斷提升,得到了國家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注,多位國家著名領導人都曾到此視察;國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局長也多次來此檢查遺址保護管理工作,前來參觀的中外游客也不斷增多。
為合理、有效地保護鄭州商城遺址,保護這一民族歷史文脈,1961年,鄭州商城遺址被列為我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成立了專門的保護機構:鄭州市商城遺址保護管理所(后更名為鄭州市商城遺址保護管理處)。自成立后,管理處的文物工作者深入社區做商城遺址價值認知宣傳教育,依靠當地群眾,并開展“商城遺址保衛志愿者”活動,得到很多群眾的積極支持,并對城墻實施保護和綠化,設置了鄭州商代遺址標志牌,但受當時條件所限,許多保護措施都是被動的,加上早期居住在城墻周圍的部分群眾沒有保護商城遺址的意識,甚至將壘砌的護城墻拆掉拿回家建房,城墻的夯土被當作煤土挖掉,標志牌被埋在垃圾堆中,尤其是“文革”期間,鄭州商城遺址遭到了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破壞。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飛速發展,這一時期,大規模的舊城改造,大遺址保護面臨最大威脅。文物工作者,尤其是工作在商城遺址保護一線的人們,經過不斷實踐、摸索終于悟出,必須變被動為主動來保護遺址。
20世紀90年代初,根據鄭州商城遺址的特點和保存現狀,商管處制定了《鄭州商城遺址保護總體規劃》,并分期實施了城墻遺址部分地段的保護方案。拆除了東城墻和南城墻外的違障建筑,改造了東城墻外的污水溝,清除了堆在城墻上的“垃圾山”;建成了遺址處綠化帶和花園,還有以遺址為主題的文化廣場、以參觀視覺和休憩為目的的遺址展示玻璃幕墻和木棧道曲幽雅致的走廊。這些措施不僅很好地保護了商城遺址,凈化了商城遺址的周邊環境,增加了城市的公共綠地,為市民提供了很好的休閑、娛樂場所,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獨具特色的商都文化廣場也由于舉辦過多種類型的文體活動,成為文物保護宣傳和愛國主義教育宣傳的一個重要陣地。如今,盡管鄭州商都文化廣場不復存在,但它曾經在保護文化遺址和為附近居民休憩、娛樂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為提升遺址的展示效果同時開發遺址的旅游價值,20世紀90年代初期,又對部分地段城垣遺址進行了本體保護、環境整治和商文化主題的展示等多項保護開發工作,使商城遺址的面貌煥然一新,吸引了許多慕名而來的游客。據統計,2010年以前,鄭州商城遺址公園年接待游客量為10萬人次左右,2010年以后,年接待游客量超過100萬人次。
隨著保護管理不斷深入,許多問題也逐漸涌現:遺址很多區域已被城市已有建筑疊壓,不能完整得以展示;遺址本身的觀賞性不強,周邊環境差等。目前,鄭州商代遺址西城墻北段和北城墻西段破壞嚴重,大部分殘墻被埋在地下,東城墻、南城垣和西南城垣依稀可以看到古老商城城墻的巍峨,這也是目前殘留在地面上最長的一段。其他部分的遺址,如內城垣遺址、宮殿區、窖藏區、制骨遺址和制銅作坊遺址,以及其他遺址,如外郭遺址、窖藏坑遺址、作坊遺址、墓葬區遺址等,主要掩埋在地下,遺址本身幾乎未得到保護,整個遺址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延續性都不能得到保障,如今人們只能看到遺址的枝梢末節和一些斷斷續續的節點。為了保護不可再生的珍貴文化遺產,文物工作者深深認識到:文化遺址保護和現代經濟建設必定會產生沖突,為了國家和地方的利益,經濟建設應充分考慮文化遺址的保護,為文化遺址做出讓步,否則,我們會損失更珍貴的東西——我們民族延續的根脈,我們璀璨的文化,我們的文化軟實力及地方的文化底蘊和特色。為加強這方面的保護,國家和當地政府部門已制定和出臺了相當完善的法律法規來保護我們的文化遺產。文物保護工作者在保護遺產工作中,也總結出文物保護不是獨立的而是多方面的,遺產保護應與政府職能實施、房地產開發、資金保障、文物保護稽查及大眾參與聯系起來,并以嚴格的法律、各種規章制度加以約束,才能使保護工作有法可依,有制度和物力、人力保障。在商城遺址保護歷程中,20世紀80年代正式成立鄭州市文物局下屬的鄭州市商城遺址保護管理所;2000年,鄭州市人民政府令,頒布《鄭州商城遺址保護管理規定》……商城遺址的神秘面紗逐漸被揭開。針對商城遺址,已有本體保護、節點展示、安全防控和綠化保潔,并有法律、法規加以保護。
在遺址的保護管理中,文物工作者也意識到:保護遺址與城市發展經濟、城市規劃需統籌考慮,形成平衡與和諧的發展格局,使城市在動態變化中,始終持有文化遺產保護的理念和意識,使城市的歷史文化印記與城市發展相得益彰。作好保護文化遺產工作,不僅是對國家遺產保護負責,也是對歷史和子孫后代負責。而一些地方領導不顧長遠,只考慮眼下的政績和經濟利益,從而大力發展城市建設,忽略文化遺產的保護,甚至有些不惜以犧牲文化遺產和破壞環境為代價,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在中國內地,毀壞歷史的種種慘劇發生在城市與鄉村,許多歷史的珍貴記憶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被隔斷,類似這樣破壞大遺址的事件在全國都十分普遍。若要科學有效地保護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就需要決策的力量。作為城市管理的決策者,必須站在一定的高度,不斷提高自身文化素質和知識水平,在嚴謹分析和明確城市定位研究調查之后,合理安排、統籌布局,制定對歷史、對城市、對人民都負責的舉措,合理設計城市傳統歷史區域和新興現代區域,制定符合科學發展的城市發展規劃和文化遺產保護規劃。在文化遺產得到有效保護的前提下,通過合理利用,使文化遺產為城市發展服務,為人民群眾服務。隨著商城遺址保護管理工作不斷深入,為方便市民更好地了解商代遺址,國家又準備立項建設鄭州商城遺址考古公園,在遺址主體和附近地區,還規劃了宮殿區、博物館、書院街、城隍廟和夕陽樓5個展示片區,以及人民廣場、紫荊山公園、商都藝術館、城北路口、東城門、城南路口、西南城角及商鼎公園8個展示節點。在各展示節點,運用地下展示、地上展示、遺跡展示、復原展示、陳列展示等多種方式反映燦爛的商代文明。
從城墻周邊環境整治工作的開展,到城墻本體保護工程的實施;從商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構想的提出,到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和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建設工程正式啟動,商城遺址發掘保護成果來之不易。一代又一代文物考古工作者耕耘和守護著這片曾經充滿生命張力的土地。揭開商城的秘密,保護好祖先留下的這份遺產,這是文物工作者的光榮使命和神圣責任,我們時時處處都在竭盡全力地減少歷史留給后人的遺憾和嘆息。
【責任編輯:劉亞男】
F299.2
A
1673-7725(2016)01-0180-03
2015-10-15
張紅櫻(1972-),女,河南鄭州人,文博館員,主要從事城市大遺址保護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