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慧
?
有一種責任叫堅守——記城建九公司沁園春景項目部經營主管吳維新
□朱文慧
作為一名奮戰在施工一線的普通員工,作為一名都市里長大的當代大學生,吳維新走過的十年,是在寂寞中歷經艱辛的十年,也是在擔當中展現堅強、堅守、堅韌的十年!
2002年,23歲的吳維新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后,不顧他人勸說,毅然投身到“苦臟累險”的建筑行業。面對別人的不解,他只簡單的一句話:“學的就是這個”。2006年,吳維新調入九公司,被分到了工地一線,“看圖紙、算工程量、施工現場奔走……”成了他的日常工作。
一線工地的艱苦吳維新早有準備,但實際工作中的艱辛程度,還是讓這位從象牙塔里走出來的大學生始料不及。吳維新所在的工地烏海,千里無人煙,一到冬天,更是滴水成冰。那些刻骨銘心的第一次讓他終身難忘:第一次在零下二十幾度的工地生活,白天剛洗還滴著水的床單,一到晚上就干了,氣候的極度干躁與嚴寒,使他得了鼻炎;第一次冒著嚴寒去施工現場,手腳凍的開裂,疼得連筷子都拿不起來……太多的第一次,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變成了常態;艱辛,構成了他工作生活的主色調。
工程無小事。吳維新所干的預算工作,關系著項目是否盈利虧損,也關系著項目部全體員工的利益,所承擔的責任更是重中之重。
2012年,吳維新被分配到沁園春景項目部的吳維新就面臨著天大的難題。項目工程已進入圖紙及清單核算階段,甲方要求九公司必須在一周之內完成6個樓的工程量計算。任務重、時間緊,但人手嚴重不足,真正能用得上的只有技術扎實、經驗豐富的吳維新一人。項目經理非常頭疼,問他能否在這么短的時間內保質保量完成核算任務。吳維新沒有向項目經理講任何條件,只說了一個字:“能”。
接下來的一周,項目部的人員都說吳哥瘋了。是的,吳維新的確“瘋”了。他每天挑燈夜戰,餓了就隨便啃口面包,累了就趴在辦公桌上瞇一小會。最終,他準時按甲方規定的時間完成上報工作,而且比其它2家城建兄弟單位提前了整整一周的時間。
初次見到吳維新本人,只見他身形瘦剝、戴著眼鏡、背著黑色雙肩包,看上去靦腆沉默,一股書生氣,實在很難將他與“哥”這個稱呼聯系起來。項目部的其它員工表示,稱呼他為“吳哥”,不僅因為吳維新本人業務精湛,還因為他本人非常為他人著想。
從2007年開始,吳維新便開始帶“徒弟”,前后共帶了5人。經吳維新所帶的大學生,不僅業務嫻熟,能夠獨自完成預核算任務,而且工作積極主動,責任心強。公司在給這些大學生分配項目時,項目經理一聽說是吳維新所帶的徒弟,都搶著要。他們紛紛表示,“都說有什么樣的師傅,便有什么樣的徒弟,吳維新所帶出來的徒弟,確實業務能力強,更難得的是有責任心”。
吳維新,一個普通平凡的工程人,一個扎根一線的大學生,十年的磨礪雖然寂寞,但寂寞的青春卻更為出彩。
■短訊
近日,亞泰集團第十五項目經理部開展了一次以“弘揚傳統孝德文化、構建文明和諧企業”為主題的教育活動,組織廣大參施農民工,利用班余時間,進行中華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項目部精心制作了30余幅孝文化展板,并舉辦了德孝文化大講堂。
項目黨支部書記結合親身經歷,向現場300余名參施農民工講述了如何從思想和行動上融入企業,如何立足實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做到孝父母、敬長輩,教后代勸誡大家常打電話問候父母,對子女更多一份關心,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孝敬父母、服務企業、報答社會,感謝那些曾經幫助、支持過自己的人,以更加積極、向光的心態去面對工作和生活。
(王地和魏航)
日前,北京城建二公司四經理部和百旺經理部的18名青年志愿者一同走進了北京愛家愛養老院,為老人們帶去了慰問品和關愛的歡聲笑語。
活動中,他們三五個結伴為一組,打掃衛生,圍坐在老人身旁,陪他們嘮嘮家常,聽他們講述年輕時的故事,把帶去的水果、酸奶等慰問品分發給老人們,摟著他們合影留念。
(楊保川)
特約欄目主持王坤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