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 旋
云南民族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昆明市機構養老模式發展現狀、問題與完善對策研究
閔 旋
云南民族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加劇,養老問題已經成為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大難題,而機構養老作為社會化養老的重要載體之一,具有比較優勢和規模效應。本文以昆明市為例,通過相關的研究,表述了昆明市機構養老模式的發展現狀,以及總結了相關問題和提出了自己的發展建議。
機構養老發展現狀問題發展建議
到2013年底,全市共有養老機構125家左右,床位1.2萬張,其中民辦的養老機構有52個,總體入住率僅在50%左右。到2015年,全市千名老人床位數量達到30張,其中民辦養老床位數量占總床位的60%以上,預計發展到2020年,全市千名老年人床位達到40張,養老服務設施和站點覆蓋所有城市社區、90%以上的鄉鎮和60%以上的農村社區。
(一)行業發展緩慢不能適應當前養老需求
截至2010年年底統計,昆明市“空巢”和“類空巢”老人達21萬,占老年人總數的26%,失能老人17.5萬人,占老年人總數的21.7%。所以有很多老人不得不選擇養老機構。這部分人數量是相當龐大的,但是現在昆明所擁有的床位完全無法滿足這些老人的需求。機構養老行業的發展速度遠遠慢于人口老齡化的速度,這大大阻礙了養老業的發展。
(二)民辦養老機構存在補貼少、難留住工人的問題
資金短缺,入不敷出。目前民辦養老院都是自收自支,由于沒有政府及慈善機構的資金支持,民辦養老院的全部收入都靠老人支付,但很多老人都是低收入人群,養老院運營成本壓力較大。政府政策所規定的相應補貼時常無法領到。
待遇不佳,護工短缺。據調查,除用地審批麻煩、投入成本高、入住率低、高峰季節床位不夠等困擾養老服務機構從業者外,傳統心理、經濟條件都制約著養老服務業的發展。而且其中部分養老機構需要自己交付培訓服務人員的費用,護理人員流動性也很大,有的培訓期剛滿就離開了。調查中據相關養老院的負責人介紹,民辦養老院護理人員普遍工資待遇偏低,多年來漲幅很小,這導致很多熟練的護理人員離開。
(三)公辦和民辦養老機構的需求呈現兩極化
據調查顯示,近幾年在昆明需要護理服務和機構養老服務的老年人有3萬多人,而目前全市能提供的養老機構床位僅占全市老年人口的1.3%。與公辦養老院的一床難求相比,床位超總床位半數的民辦養老機構空置率卻通常在50%。
昆明養老機構普遍存在兩方面問題,大多數民辦養老機構因占地面積小、配套設施不完備、活動場所少、管理不到位等問題而難以讓人看上眼。環境、設施、醫護條件較好的公辦養老機構又沒幾家,供不應求。
(四)養老機構的基礎設施不健全
走訪調查顯示電視、電話、櫥柜、桌椅、熱水壺、紙簍、痰盂等設施是老年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它能夠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起居更加便利和溫馨,但是這些基礎設備的配置都不夠齊全。另外,老年人由于年齡大、肢體活動遲緩,房間內設置洗手間更是必不可少,但此項設施的配備率也很低,完全不能滿足老年人生活的需要。
老年人適當地參加體育鍛煉能夠強身健體,娛樂身心,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鍛煉活動。在走訪調查的養老機構中,體育設施的配備情況很不完善。其中還有40%的養老機構沒有任何體育設施,這與老年人的體育鍛煉需要相比,相差甚遠。由此得知,養老機構、政府和社會對于老年人的身體鍛煉的重視程度不夠。
(五)缺乏專業的護理人員
總之,目前不僅昆明而且在全國范圍內機構養老的專業化人才相當缺乏,沒有形成職業化發展模式。養老機構中直接照顧老人的一線護理人員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數量不足。二是結構不合理。從業人員多以女性為主,男性護理人員較少,導致對男性老人的照顧不足。三是專業教育背景和訓練不足,缺少護理經驗。這些因素直接影響對老年人的照顧,也制約著養老機構的發展。
(一)政府在規劃用地時,要有前瞻性,能考慮養老機構的用地
調查中相關從業者建議,政府今后在規劃用地的同時,能兼顧考慮到養老機構的設置,比如在建設小區的同時,預留適當的養老場所,或者在審批民辦養老機構的用地上,能在低于該地域成本價的基礎上,優先考慮民辦養老院的土地審批。只有政府在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民辦養老機構才會有生存下去和更好發展的可能。
(二)政府對民辦養老機構需要更大的扶持力度
調查顯示,民辦養老服務機構已成為昆明該行業的主力軍。但因對民辦養老機構政策、資金扶持力度不夠,其長期靠租賃場地來經營,環境、地點等限制,使一些養老機構已處于停業或半停業狀況。加之該行業利潤薄、抗風險能力差,有關法律法規又不健全,使其長期處于小規模、低檔次、管理人才缺乏的狀況,其生存發展舉步維艱。雖然如今的扶持政策已經取得相應的成就,但是與當前嚴重的問題相比,扶持力度遠遠不夠,政府需要進一步加大對民辦養老機構的相關扶持力度。
(三)加強校企合作培養護理專業人才,努力宣傳使社會對護工工作轉變觀念
校企合作培養養老服務與管理人員刻不容緩。我國需要加快探索護理學院經營老人公寓模式,其優勢主要表現在醫院式管理、專業技術優勢、教育研究優勢。一醫院式管理:以護理為主的醫院管理服務,是其特有管理模式。二專業技術優勢:護理學院的醫療護理知識資源豐富;老年護理專科人才有更多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更能夠了解老人的需要。三教育研究優勢:護理學院經營老年公寓,大量的實踐機會使學生得到鍛煉,又可以為老年公寓提供更為周到的服務,是一種雙贏行為。
最后政府需要主導宣傳護工工作和我們普通人的任何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反而更應受到社會的尊重,使社會對護工人員轉變觀念。
(四)完善立法,建立健全養老服務體系法律法規建設,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資于養老業
政府應以國家政策和發達地區養老事業為借鑒結合昆明自身特點,繼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建設在逐步規范現有養老機構行為的基礎上不斷提高養老管理水平依法推進養老服務社會化工作。
政府應該鼓勵、扶持和吸引民間資本積極參與興建養老院、護理院、老年公寓、老年之家、托老所等各種類型的養老機構滿足不同需求的老年人養老服務的需要。借鑒國外經驗鼓勵非盈利組織、企業、自助組織和社會志愿組織積極參與,動員社會各方力量投資興辦養老服務機構大力推進養老機構社會化進程。
[1]徐建中.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戰略路徑[J].社會福利,2010(05)
[2]呂新萍.養老院老人的需求與養老機構專業化[J].人口與經濟,2004(01).
[3]川嚴浩.中國民辦養老機構發展的趨勢與展望[J].社會福利,2004(04).
閔旋,湖北省洪湖市,1992年5月,云南民族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社會保障專業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