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欣洋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匹配研究
宋欣洋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本文在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和匹配相關理論和實踐基礎上,分析聯想(中國)戰略性CSR發展路徑,最終得出企業在進行戰略性CSR過程中,和企業的資源與外部環境所提供的機會和威脅相配合或適應。
戰略性CSR 社企共贏 匹配 聯想(中國)
企業社會責任,后文簡稱 (CSR)是一個傳統而又不斷演變的議題。隨著社會文明和國民經濟的發展,一方面以負責任的方式經營已成為企業長期發展的必備條件,另一方面競爭的加劇使得企業不得不考慮參與 CSR 項目的機會成本 。在這個背景下,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應運而生。戰略性CSR打破了傳統CSR對企業經濟目標和社會目標此消彼長的假設,通過創造共享價值,試圖破解“企業如何做到賺錢與為善兩不誤的經典難題,為企業實現“善其身”與“濟天下”的二元目標指明方向。
(一)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
戰略性 CSR 是對 CSR 中的商機進行廣角審視的一種思維和行為模式,強調企業在面對非強制性 CSR 問題時,應基于不背離利潤目標的考量,發掘企業利益和社會利益的交叉點,推動“獲取企業利潤”與“履行社會責任”由“贏輸”或“輸贏”向“共贏”狀態轉變。這種基于創造企業和社會“共享價值”的 CSR 活動不但有可能幫助企業突破內部資源、能力局限,克服外部環境的約束,還有望成為企業發現新商業機會、創新及獲取競爭優勢的源泉。
(二)匹配理論
匹配概念最初源于種群生態學模型和情境理論,指不同主體間的協調一致性或互補搭配關系。目前該理論在工商管理學科,尤其是戰略管理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1]。從戰略管理的演進過程看,戰略管理問題的實質是匹配問題,即使企業的資源與外部環境所提供的機會和威脅相配合或適應。
(一)聯想(中國)簡介
聯想(中國)成立于 1984 年,現已發展成為一家主要在信息產業內多元化發展的大型跨國企業集團,是全球領先的 IT產品生產制造商之一。近年來,聯想(中國)始終保持著較快的增長速度,自1997 年以來始終位居中國國內市場銷量第一,并連年在亞太市場名列前茅。聯想追求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并以優秀世界企業公民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建立了包括內部責任,社會投資及利益相關方管理三個層面的 CSR 實踐框架,努力實現“讓世界因聯想更美好”的責任愿景。
(二)戰略性CSR內部和外部匹配
1.與外部社會大眾倫理期望的匹配
聯想(中國)的社會投資領域是明確集中的,其所聚焦的投資領域與當前國內民眾高度關注的社會問題是高度契合的。這種“契合”絕非偶然,而是聯想(中國)在充分調研基礎上,基于與社會需求,即公眾倫理期望匹配準則做出的理性決策。在聯想(中國)看來,參與社會活動的目標本身是為了“回報社會”,因此選擇活動時理所當然應首先考慮該活動是否能有效緩解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是否能切實“為大眾謀福利”,以向社會展示聯想對待責任、對待社會的態度,即聯想不僅追求自身的快速發展,還熱切關注并致力于緩解現有迫切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聯想認為其公益創投項目與社會需求的動態匹配關系使社會對聯想及公益創投項目本身都保持著高度的關注,這對于聯想持續提升的品牌偏好度和知名度功不可沒,這也是聯想推廣公益創投計劃的戰略初衷。
2.與內部核心利益相關群體價值主張的匹配
在聯想看來,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既是為了回報社會,實現“讓世界因聯想更美好”的責任愿景,也是管理和強化利益相關者關系的有效手段。為了維護并強化與核心利益相關群體的關系,聯想制定了詳細的核心利益相關者管理計劃,并始終以核心利益相關群體的價值主張作為選擇社會投資領域和投資項目的重要準則。
為了更好地滿足核心利益相關群體的需求,聯想確定了“三步走”路線。第一步驟是識別并發現需求。在這一階段聯想識別出包括使用者、價值鏈合作伙伴、媒體、NGO 公益組織、相關政府部門、大學和學術研究機構、同行、行業協會以及員工等九大核心利益相關群體。第二步為雙向溝通。除了借助CSR 報告、CSR 期刊發布信息外,聯想還通過各種形式的溝通活動,了解各核心利益相關方對于企業社會活動的評價及各自對企業的責任期望。第三步為通過協同推進CSR 項目實施實現聯想與利益相關方的合作共贏。從聯想的公益創投項目的直接受益群體來看,他們都沒有跳出聯想確定的核心利益相關群體范疇。
(三)聯想社會投資的社會效果
聯想社會投資活動產生的顯著社會效果也為聯想帶來了巨大的商業價值。對于公益創投項目來說,雖然聯想尚且無法評估其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但聯想卻根據調查結果驗證了其在提升聯想無形資產方面的巨大作用。聯想的社會調查數據顯示,通過公益創投活動,聯想的品牌偏好度和品牌價值顯著提升,多數接受調查的公眾都表示他們對聯想的認知除了聯想的產品本身外,最多地來源于聯想從事的特色公益項目,這說明聯想的公益投資項目基本實現了“培育責任競爭力,持續創造商業價值”的初始目標。
從聯想社會投資行為的解析結果看,其始終堅守“按主營業務方向選擇資助項目”的行為準則,即強調 CSR 投資項目與企業發展戰略的匹配或協同。事實上,這種現象并不難解釋:肩負著培育責任競爭力使命的 CSR 投資活動本身既體現了企業戰略取向,也是企業特定的戰略構成。企業若想借助 CSR 投入培育企業責任競爭力,就必須打破CSR與企業戰略脫節的僵局,需要將CSR 提升到企業戰略發展高度。正是由于聯想的這種協同思想使得社會投資項目在助推企業業務發展戰略的同時,其自身也成為了有源之水,實現了二者的共同可持續發展。
宋欣洋(1991-),女,漢族,河北保定人,碩士研究生在讀,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專業:企業管理,研究方向:財務管理與資本運營
[1]李偉陽,肖紅軍.基于管理視角的企業社會責任演進與發展[J].首都經貿大學學報,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