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靖潔
(西北工業大學 人文與經法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9)
文化傳承視角下中美高校學生社團的對比分析
胡靖潔
(西北工業大學 人文與經法學院,陜西 西安710129)
美國各大高校的社團及其文化發展得比較成熟,社團已經成為傳承美國民族精神與價值文化的一種載體。通過對中美高校學生社團現狀和特點的分析,發掘我國高校社團存在的問題,推動我國高校社團文化進一步發展。
學生社團美國高校我國高校文化傳承
隨著現代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傳統的課堂教育已經難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而學生社團作為第二課堂,以其活動主題的突出性、活動時間的靈活性、活動內容的多元性吸引越來越多的高校學子。社團文化成為各大高校建設和弘揚校園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作為當今高等教育發達的地區之一,其各大高校從校園文化到社團文化都具有鮮明的特色。
1.數量多,類型較全面。
美國高校的學生社團數量多以百計,數量最多能達到兩千以上。伯克利大學的學生社團最多,哥倫比亞大學平均每7個學生就享有一個社團,在校生與社團數量比都在50以內[1]。
美國高校學生社團是學生鍛煉實踐能力和進行社交活動的主要場所,其類型可以分為:文體類社團、學術類社團(針對某一領域的學術問題舉辦各類討論沙龍、報告講座及社會實踐項目等,多會邀請某個領域的專職教師擔任顧問[2])、宗教類社團、政治類社團(致力于研究各類政治現象和活動,尤其活躍于各州、聯邦選舉期間或有重大政治事件發生的時期)、公益服務類社團、留學生俱樂部等。
2.申請與管理制度規范。
在美國高校申請社團時,首先要建立一整套包含人員及活動安排、財務等各個方面的社團章程,成員須達到十人及以上才能申請建社。哈佛大學《本科生社團活動條例》規定每個社團要有兩位教員顧問的接受函,校方的正式認可之前要有學院生活委員會的推薦等[3]。
在管理方面,美國高校學生社團的管理理念經過了幾段變化:一是殖民地時期的“代替父母地位”理念[4],教師作為中心來監督和控制學生;二是“學生服務”理念,學生逐漸成為教育消費的主要人群,學校開始鼓勵各類社團為學生服務;三是“學生發展”理念,學校希望通過社團的建立來鼓勵學生的創造性,幫助學生實現自我價值和自我獨立[3]。20世紀90年代以來,受“學生即顧客”[5]理念的影響,社團文化在繼學術水平之后成為高校之間良性競爭的主打牌。
3.學生政府發展成熟。
在美國高校學生社團中,學生政府在組織形式上發展得最為完備,其組織內部也分為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個部門[2]。它不僅負責舉辦大中小型的學術、娛樂等活動,為在校學生提供各種學習生活服務,管理和協調其他學生社團,推進與周邊社區的聯系合作,還可作為大多數在校學生的利益代表與校方談判,參與學校的事務管理與部分決策。
學生政府對其成員的影響不容小覷。首先,學生政府擁有獨立自治權,以其獨立自由平等民主的管理運行風格為成員搭建了一個參與學校部分決策的平臺,不僅能培養成員的自主管理能力,還能培養成員通過公共理性與平等對話來解決問題的意識;其次,學生政府的經費都來自于會費、自營及贊助這三種,它擁有龐大的資金支持,可以充分實現成員關于創意的交流與碰撞;再次,學生政府獨立自治的理念有助于形成相對應的校園文化氛圍,這不僅成為學術自由的環境基礎,而且有利于學生實現個人的自由發展。從更深層面看,美國高校社團文化其實是對美國的民族精神與價值觀的內在傳承,以此催生的實用主義哲學又以其特有的理論方式將實用精神完全內化于美國的文化價值觀中[6],即學生政府乃至整個美國高校社團文化都鼓勵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如何解決問題,并以此踐行和內化美國的民族精神與價值觀,形成一種文化傳承的循環。
由于我國近現代高等教育的曲折發展,以及受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的影響,現階段我國高校學生社團呈現以下特點。
1.數量少,覆蓋面較小。
由于我國高等教育曲折發展的限制,我國高校社團發展的歷史相對較為短暫,平均社團數量遠低于美國高校。部分高校的社團數量都在100個左右,其中北京大學的社團數量最多,平均每112個學生享有一個社團,而武漢大學的社團數量不容樂觀,平均將近700個學生才享有一個社團[1]。并且多數高校學生對社團都存在一定的刻板印象,認為參與社團就是加入興趣小組,卻很少關注和討論學術前沿、社會熱點問題等。我國高校學生社團主要分為文娛型社團、技術性社團(針對某一項技藝而進行學習活動)、公益服務型社團等,社團多樣性較低。
2.依托于校級或院級團委。
我國高校的學生社團一般分為院級和校級兩種,原則上所有社團都要接受校團委的指導和監督,部分小型的院級社團就由院團委負責指導和監督。各個社團的申請材料、社團主要干部安排和內部制度、社團活動的主要內容和流程等都要上報校團委,由其審批。社團舉辦日常活動所需的物資場地等也需要獲得校級或院級團委的批準。具體管理和協調各個社團招新、人員更替等一般性工作的組織是各大高校成立的學生社團聯合會,其成員都是學生,以此達到學生自治的目的。但學生社團聯合會掛靠于校團委,受校團委指導和監督。
3.經費來源單一。
除了個別社團組織活動需要繳納個人費用之外,我國高校學生社團多數不允許收繳會費,舉辦日常社團活動的經費則由其直屬的院團委或校團委提供,但經費審批的過程較煩瑣,并且由于其直屬學院本身的經費限制,某些小型社團經費報批基本很難通過,這常常限制小型社團的發展。部分社團要舉辦大型活動時會通過拉贊助的方式籌集經費,而社團本身及社團聯合會基本是無自營項目賺取經費的。
1.學術類社團的缺失。
這里的學術類社團主要指兩方面:一是對學術前沿問題的探討,我國高校的學生社團主要以發展興趣、提高技能為主,學術型社團的缺失易造成本科生課堂教育與課外研究的脫離,難以在校園內營造學術文化氛圍。學術類社團缺失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在于學生缺乏學術鉆研意識,社團的組織和活動缺少專業教師有針對性的指導,以及研究生教育及本科生教育的完全分離等,這會造成社團成員在遇到專業性問題時難以找到解決方案。因此,建立以專職教師為顧問,以研究生為帶動主體的學術型社團,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術探索精神,又有益于在一定程度上將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聯結起來,服務于整個校園學術氛圍的營造。
二是基于某種學術視角來分析正在發生的社會熱點,高校是大多數在校生從家庭走向社會的橋梁,一些高校學生對社會事件漠不關心,難以形成個人分析和觀點是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有所缺陷的表現。因此,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課堂,還應該深入社會生活,傳遞積極正面的為人處世之道,而此種學術類社團就是一種有效的傳遞形式和載體。
2.社團功能不健全。
我國高校學生社團的產生、日常運作及內部活動都需要向上一級部門負責,這其中帶有一種隱形的上下級的關系,學生社團尤其是學生社團聯合會難以與學校建立暢通的對話機制,長此以往不利于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發展,也不利于學生對校園產生認同感與歸屬感。因此,我國高校應該注重學生社團的社會化功能與校園文化凝聚功能,前者將培養學生通過公共理性與平等對話來面對和解決利益沖突的意識和能力,后者將通過自由平等的社團文化提高學生對學校的滿意度,營造一個創新力勃發的帶有高度凝聚力的校園文化氛圍。
3.社團的文化傳承作用有待加強。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我國高校的學生社團,社團活動往往浮于表面,未能充分發揮其在建設積極正面的校園文化及內在傳承我國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作用。中華五千年文明造就的中國哲學具有非常濃厚的文化底蘊,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中華文化和中國哲學的高度凝練與升華,應當通過高等教育內化于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中。但根據現實情況看,我國一些高校里的學術研究和社團活動都帶有一種功利色彩,這樣不僅有礙于高校學生本身的健康發展,對整個校園文化氛圍及社會風氣都會帶來消極的影響,尤其是難以傳承中華民族精神以形成良性循環。因此,從高校學生社團的產生、發展、管理、活動等各方面都應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樣才能在實現高校學生社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同時,傳承中華文化,形成富有中國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從而服務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21世紀,文化軟實力已經成為國際競爭的重要砝碼,高校作為培育和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場所,有必要也有責任在推進學術前沿創新的同時,注重對學生個人在貫徹弘揚民族精神與價值文化方面的培養。鼓勵學生通過社團活動來內化傳承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已然是一種必然趨勢。在這方面,我國高校學生社團的發展仍然任重而道遠。
[1]任志宏,趙平.中美高校學生社團管理工作比較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11,10:78-80.
[2]張家勇.美國大學的學生社團活動[J].比較教育研究,2004,4:80-84.
[3]王詩蕙.美國高校學生社團組織及管理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4.
[4]于偉,韓麗穎.中美高校學生社團文化建設若干問題比較研究[J].外國教育研究,2002,29(10):57-60.
[5]劉婷.中美高校學生社團發展狀況及其對學生成長的影響研究[J].廈門:廈門大學,2011.
[6]趙紅.美國的民族精神與實用主義哲學[J].榆林學院學報,2005,15(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