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莉
生源地信用貸款預申請的問題與對策
徐 莉
隨著國家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成為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中不可忽視的問題之一。2007年全國首批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在江蘇試點,9年以來此項工作已取得巨大成效,關鍵環節就是實行了以“預申請”為核心內容的貸款申請資格審查。本文將從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的定義解析著手,展現貸款申請的具體實施,分析當前生源地信用貸款預申請過程中遇到的現實困境,提出具體的管理意見與行政建議,為今后生源地助學貸款預申請工作提供參考意見。
生源地;信用貸款;預申請
教育公平是重要的民生問題,而國家助學貸款制度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解決經濟困難學生的學費問題一直受到我國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促進教育公平,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水平。2012年到2015年,我國發放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人數穩步增長,資助人數從212.98萬人到299.45萬人,資助金額從121.31億元增長到198.23億元,平均每人助學貸款金額從平均每人5695元到6600元。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是我國當前學生資助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該項資助政策對幫助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建立健全高校資助體系具有重要的意義。
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是指國家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向符合家庭經濟困難認定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發放的,幫助學生支付在校學習期間所需的學費、住宿費的助學貸款。學生在暑假期間需向家庭所在縣(市、區)的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提出貸款申請。縣(市、區)資助管理中心對學生所提交的申請進行審核。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按年度申請、審批和發放。根據家庭經濟困難程度確定貸款額度,自2014年起貸款額度上限本科學生為8000元/人,研究生為12000元/人。
高校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預申請的流程為:
第一,組織學生填寫“XX省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學生申請信息采集表”,并審核學生所填信息是否完整、規范、準確以及申請學生是否符合貸款申請條件等。審核后的學生申請信息采集表由所在學院保存,以便集中錄入系統。
第二,各學院將審核無誤后的“XX省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學生申請信息采集表”的全部內容按照規定的要求和格式錄入“XX省資助業務管理系統”。信息錄入必須準確,任何一項信息錯誤都有可能影響到貸款的發放。所有貸款學生的申請信息全部錄入管理系統后,統一通過管理系統報送學校審核。
第三,校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認真審核學院報送的貸款申請。校資助管理中心審核通過后,將統一報送省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終審。省級審核通過后,各學院集中打印學生的貸款申請表,并由校資助管理中心蓋章后發給學生。學生暑假期間憑上述材料及本人身份證、學生證和家長(監護人)身份證等材料到生源所在地區(縣)學生資助管理部門申請辦理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
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預申請制度的實施,有效地展現了國家的相關助學政策,提高了精準度,使國家的幫扶政策更加有效地用于有需要的貧困生。在使用國家助學貸款信息系統進行輔助管理后,預申請免除了很大一部分信息錄入工作量,同時有效提高了信息的準確率以及業務人員的工作效率。
1.貧困認定可信度不高
在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的申請過程中,貧困學生認定的工作由個人申請、學校評議和資助中心了解核實后認定。由于有些地區過于偏遠,交通和通信技術都不甚發達,資助管理中心條件有限,難以對貸款學生家庭經濟困難情況進行一一核實,致使資格認定的可信度不高,有的學生為了能夠順利通過貸款審查,在提出申請的時候會故意夸大家庭經濟困難程度,博取工作人員的同情,甚至有的為了利益冒充貧困家庭,以假亂真,影響到貸款的質量。
2.政策宣傳力度不夠廣泛
1999年,我國開始助學貸款試點工作,2007年我國實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試點,雖說取得了碩果累累的成績,但仍有農村地區、偏遠地區的家長和學生不了解國家的補助政策,無法及時獲得相關信息,更不能深入了解貸款政策,在對大一新生調查的過程中,有37%的學生不知道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政策,有的學生即使知道政策,也不知道具體的實施方法和申請流程,從而錯過了貸款的機會。
3.個人信用體系不夠完善
在西方,個人的信用度將影響這個人的一切活動,但是我國的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不像其他貸款需要擔保和質押,也不用考慮貸款學生和共同貸款人的貸款信用度。因此,在這個現實漏洞下,會出現惡意逃債的現象。而且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的對象是家庭經濟貧困的學生,部分家長本身就因為貧困要依靠政府的救助,享受國家的低保政策,顯然不具備擔保能力,這在無形中增加了貸款的風險。
4.學校誠信教育工作開展不到位
在此次受調查的學生中,清楚不按時還款會對自己產生不良影響的只有7%,不清楚的多達46%,了解一些的有47%。同時多名學生還表示部分高校并沒有開展相應的誠信教育工作,開展的效果不佳使得貸款學生對違約風險認識不足,進而出現違約的現象。
1.開展誠信教育主題活動
誠信,是公民的第二張“身份證”,是大學生的素質體現。學校要做好誠信教育主題活動,一方面要宣傳國家的相關政策和法規,引導學生了解《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資助對象貸款資格審核暫行辦法》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工作指引》,并宣傳正面典型和逾期違約造成后果的正反面事例,幫助學生樹立誠實守信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各學院要督促學生簽訂《生源地國家助學貸款還款承諾書》,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重要性,確保每一位已貸款學生遵規守約,積極履行還貸付息義務。
2.開展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業務人員培訓
預申請工作是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的首要環節,關系到當年生源地貸款工作的全局,關系到貧困學生的切身利益,關系到黨惠民政策的落實。在對輔導員的走訪調查中發現,近1/3的新入職輔導員不了解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預申請相關工作的具體實施,也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培訓,都是依靠“老帶新”,自己查閱相關資料的方式。定期對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業務人員進行培訓,召開生源地助學貸款預申請會議。對業務人員進行培訓,不僅可以提高業務人員對業務的熟練度,而且還可以保證國家政策的正確實施。
3.全面做好政策宣傳,開展咨詢服務熱線
各縣(市、區)資助管理中心和學校應當全面宣傳國家和各省市所頒發的貧困生資助政策措施,將宣傳工作的重心下沉至農村,特別是農村偏遠地區。高中也要承擔起宣傳的責任,保證每一位潛在的大一新生都充分了解國家政策。在宣傳政策的同時要注重方式方法,充分利用電視臺、報紙、網絡等形式切實解除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擔心上不起學的后顧之憂。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業務人員要詳細解讀各項資助政策,開通咨詢服務熱線,搭建家長、學生與政府、學校的溝通平臺,幫助每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準確掌握相關資助項目的申請條件和辦理程序,認真落實到位,真正做到“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
4.教育正確引導
各大高校應當將貸款政策解讀編印至《新生入學手冊》,并作為新生入學教育的考試內容之一,讓學生深入了解貸款政策。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應在每學期期末暑假前開展一系列的主題教育活動,以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校園教育宣傳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貸款理念。
[1]趙偉.高校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長效機制構建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2.
[2]陳忠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的創新與時間[J].江蘇教育,2013.
[3]蔣芬芬.江蘇省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政策探析——以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
[4]關于印發《2016年江蘇省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工作指引》的通知.[EB/OL].http://www.tsjy. com.cn/jyzc/xszz/zzgg/2016-07-20/57169.html.
[5]宋飛瓊.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政策給國家助學貸款帶來的可能影響[J].高等教育研究, 2008.
[6]付舒涵,高曉琴.對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違約情況分析及對策研究[J].教育管理,2016.
(作者單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濱江學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2.004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濱江學院學生資助專項研究項目(項目編號:16bjzz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