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瑞
(定西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甘肅 定西 743000)
簡析現代信息技術與高師美術教學的整合
姚瑞
(定西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甘肅 定西743000)
隨著人類社會和知識經濟突飛猛進的發展,信息技術也在日新月異地變化。現在大部分中學都配備了多媒體技術設備,不僅有效拓寬了教師的教學視野,而且能夠讓學生獲得更直觀、生動的教學體驗。現代信息技術以文字、圖片、聲音、動畫和視頻等綜合形式向學習者傳播知識,而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怎樣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高效、生動的美術教學活動也是廣大教師應考慮的重要課題。
現代信息技術高師美術教學整合探究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觀點,是信息技術充分運用于教育的核心。教育部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現代信息技術與高師美術教學的科學整合,不僅能夠加強這兩個科學之間的銜接,使其相互促進、融合,而且可以將原本枯燥、抽象的美術知識,以一種更加生動、直觀的方式展現給學生,并為其創設新穎的美術情境,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輕松地掌握所學知識,強化教學效果。
首先,現代信息技術的靈活應用能夠在全面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基礎上,激活學生美術思維。運用現代技術制作各類新穎、生動的美術教學課件,能夠為學生構建一個直觀形象、圖文并茂的教學情景。而這種情景的構建,能夠快速地集中學生注意力,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更全面的培養與提升。其次,現代信息技術的靈活應用能夠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不斷地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方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推理、實驗及與師生交流的機會[1]。另外,在網絡背景下,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認知水平來參加學習、探究活動,獲得傳統教學模式所不能比擬的教學效果。同時,能夠使教師、學生的各方面潛力得到充分挖掘與發揮。
1.對于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教師應有正確的認識。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結合信息技術的優勢,創建生動、新穎的教學情景,并通過教學內容的巧妙整合,幫助學生攻克學習重難點,根據學生的認知與思維特點設計探究活動,從而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2]。但是教師應注意的是,現代信息技術對于高師美術教學來講,只是一種輔助工具,其應用要充分符合教學與學生需求,不能一味地追求教學呈現效果、減輕教學負擔而盲目地應用其技術,應切實做到科學、恰當和自然。
2.巧妙地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課程導入,全面激發學生參與熱情。
對于一些枯燥、抽象的美術知識來講,若一味地采用灌輸式教學方式講解,學生不僅難以獲得透徹理解,而且無法將所學知識準確、靈活地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并且會逐漸對美術學習失去興趣與信心。對此,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認知水平,通過整合圖像、動畫和視頻等素材,模擬仿真所學情景,進而課程導入,從而在快速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探究中。
例如在上想象課時我總是先播放些輕音樂,讓學生乘著歌聲的翅膀,到大森林去,到大海去,到遙遠的太空去。在上《我在空中飛》一課中,我便有意識地給學生創造了一種奇妙的創作意境,播放動聽的音樂,其中有風聲、雨聲,用來渲染氣氛;再播放有太空世界的錄像,接著加上老師的描述,使學生仿佛置身于廣闊的天空之中。這時,一幅幅太空世界想象畫應運而生,學生有的畫了自己乘坐在月亮婆婆的背上,欣賞著太空中稀奇古怪的東西;有的畫了太空里美麗的學校、宮殿;有的畫了世界各國的宇宙飛船、火箭等漂浮在浩瀚的太空中;還有的畫了我們的宇航員正在探索這個無比神奇的太空世界。利用這種方式,不僅能夠全面在課程開始的同時就吸引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學活動中,還能夠增強教學過程的緊湊感,使每個教學環節都能夠得到自然的過渡,從而促進其教學質量與效率的不斷提升[3]。
3.科學高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制作教學課件,將其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
課件質量對整個課堂教學效果有重要影響,一個高質量的美術教學課件,不僅要擁有簡潔的結構,還要具備科學有序的布局。在日常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會為了增強課件展示效果,添加一些與教學內容、活動主題無關的視頻、圖畫等素材,不僅會導致主體知識被掩蓋,一定程度上還會分散學生的課堂注意力。由于教師很少注意到這一點,因此難以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對此,在制作教學課件時,教師應分清主次,并適當地隱退次要內容,著重凸顯主體知識,并做好課件與各個教學環節的銜接。如在講解“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實際生活,先為學生展現幾組生活中呈軸對稱的圖片,并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對圖片特點進行全面分析、總結。然后讓學生利用現有教學資源,通過實踐探究驗證自己的想法,教師不僅要在學生實踐探究中給予適當幫助與啟發,還要將學生整個學習過程中錄下來。最后通過多媒體對整個探究過程與學習結構進行總結,并利用課程結束前的簡短時間,讓學生觀看自己的學習探究過程,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正確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完善,而且能夠引導更多學生積極、認真地對待自主學習、探究活動。
1.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力與欣賞力。
美術課的教學,欣賞占很大比重,利用信息技術,美術欣賞課能更加精彩。當我們欣賞經典作品時,鼠標一點,某個畫家的代表作及生平介紹就會出現在你的眼前,不但可以窺見作品的全貌,還可以放大局部進行觀察,學生身在課堂,卻能馳騁中外、跨越古今,在繪畫長廊漫步,在想象空間飛翔,審美教育、欣賞能力寓于潛移默化之中。當你欣賞建筑藝術,不但可以用慣用的視覺方法,欣賞世界各地的建筑,還能讓建筑物動感地旋轉起來,欣賞建筑物的多個側面。比如:《立體構成》除了欣賞周邊的建筑外形,也可以瀏覽建筑物的內部裝飾、擺設。學生有一種現場感、真實感,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間的建筑風格。
2.有利于發展學生獨特的藝術個性。
基于網絡技術的課件更具有優勢,它除了具有多媒體課件的優點外,還具有教師對學生的可控性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選擇性等優點。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可自主選擇學習的策略和方法,在師生、生生、個體與集體之間進行多角度交流。在開放的環境中,逐漸培養了學生獲取信息和加工處理評價信息的能力,也逐步發展了學生獨特的藝術個性。如教《迷彩服》,利用網絡查出大自然中的各種素材,讓學生通過欣賞得到啟發與靈感,并且結合現實中的一些圖案,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如何設計、選材,為動物朋友們添畫上美麗的迷彩服。如果沒有網絡,學生與老師收集到的資料必然有限,但是運用了網絡資源,開闊了學生視野,學生的作業效果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實踐證明,依靠媒體,通過老師的指導,更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教師準備了較多圖片供學生自由欣賞,讓他們大膽發言,說說最喜歡或不喜歡的動物迷彩服,談談自己的觀點,提出自己的建議。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把學習建立在學生自愿自主、獨立欣賞、發表意見、提出見解上,體現了學生學習的開放性、自主性,提高了學生對藝術品的欣賞評價能力,也為下一步學生自己設計積累了經驗,逐步發展了藝術個性。
總之,現代信息技術在高師美術教學中的科學、靈活應用,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教學效果,而且有助于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減輕教師負擔。但在具體應用中,教師應注意,不能盲目依賴信息技術,要充分結合教學內容與目標,以及學生的認知需求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并著重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及創新能力,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與綜合學習能力,進而充分體現出整合的恰當、準確和完美。
[1]王偉懷.淺談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習優秀教師教學經驗點滴體會[J].初中教學研究,2012(02):55-56.
[2]李克東.數字化學習——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核心.電化教育研究,2001(8):38-39.
[3]楊忠麗.如何培養苦聰學生的美術邏輯思維能力[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2010(05):34-35.
[4]石英.美術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四部曲”[J].中學教學參考,2011(20):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