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達
我是要成為海賊王的男人!啊,不好意思串場了,我的夢想是成為一流的小提琴演奏家。
這是雅志在升入高二之前一直所堅定的夢想,為了這個夢想他告別了遠在長崎的家人和恩師,抱著一定要考上藝術大學的信念,獨自踏上了去東京求學的道路。
如果是一般的電影情節,接下來肯定是主人公在練琴過程中遇到了瓶頸一度想要放棄,置之死地而后生終成大家的勵志故事,可惜這部以日本歌手佐田雅志自傳而改編的電視劇《想吃雜燴面》并沒有符合一般觀眾期待地展開。
因為是承載著“千萬不要浪費這孩子的才能啊”這樣的夸獎和父母省吃儉用供給的恩情,雅志的求學單向道充滿了一股不能認輸不能放棄的悲壯意味。但是升入高中以后,各種各樣的活動和瑣事都占據了他的練琴時間。幫好友追女生并且替人家寫了一首歌,還組了樂隊參加比賽;無意中指導了后輩落語(類似單口相聲)就被拉入研究會,還經常靠著生動有趣的表演混口飯吃;因為隨口提了個建議就差點被推選為文化祭的負責人。上了大學以后這種狀況更是變本加厲:去建筑工地打工,一個人搭完整個腳手架而被老板驚嘆要和他正式簽約;去小酒館幫忙,一個人準備食物招待客人游刃有余……與其說是主人公浪費了在拉小提琴上的才華,倒不如說他過于執著于成為—流的小提琴演奏家這個終極目標而埋沒了在其他領域所可能施展出的一番拳腳。
看著電視里同齡人已經在國際演奏比賽中拿獎并且開了個人的演奏會,雅志終于下定決心放棄小提琴。在觀眾看來,雅志做出這個決定,已經浪費了自己好幾年的青春光陰,某種程度上來說,甚至顯得愚蠢。但這也應該是在一個領域內只有平均或以上水平但無法觸及頂峰的普通人最現實的掙扎。雅志并不討厭練習拉小提琴這件事,也不是沒有才能,練習拉琴的時候他也很快樂,干那些其他“無聊”的事情也是,但是這種快樂都不能讓他心無旁騖地放棄生活的其他部分而投入其中,在真正找到自己想干的事情之前,那些反復嘗試的努力都像是“無能的浪費”。
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同齡人會被反復問到的一個問題就是:你以后想干什么呢。我經常會尷尬地笑笑然后回復:我也不是很清楚。所以對于雅志的狀態,我特別能夠感同身受。人生那么長,在真正下定決心想為某件事情執著奮斗終身之前,那些繞過的彎路都長得像沒有盡頭,那些浪費的青春都看起來像個笑話,自己為之沉浮的心情經過歲月的沉淀也會一文不值。幸好雅志身邊的朋友、家人以及恩師都能夠理解包容他,才讓他能夠有時間有心情去好好思考他的未來以及生存的意義。
在這部昭和時代的畫卷里,青春就應該是迷茫而被浪費的,學習最重要的目的,并不是去掌握一門讓自己不會餓肚子的技能,而是思考,思考作為獨立的個人,該怎樣去做一個決定,并且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這也是成長的意義所在。
當故事的最后,主人公撥開迷霧,重拾對音樂的熱愛,用民謠歌曲表達自己,表現生活,重新拿起了小提琴,并且驕傲地說著“我從來沒有后悔學習小提琴”,“感覺又重新和小提琴成為了好朋友”這樣的話。那些浪費過的時間留下的痕跡毫無疑問又會繼續伴隨著他接下來的生活,密密麻麻地交織在他的人生軌道上,雖然不絢爛但肯定精彩—就像劇里房東的兩個兒子在玩的交接球一樣,這樣循環往復,不就很有人生的感覺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