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波
【摘 要】電視劇《瑯琊榜》塑造了諸多形象豐滿、性格鮮明的人物,其中皇帝這一角色是塑造最為成功的角色之一,本文通過分析皇帝猜疑心理的成因與表現來分析這一人物的形象。
【關鍵詞】電視劇;《瑯琊榜》;猜疑;心理分析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2-0100-01
2015年,一部電視劇《瑯琊榜》以在網絡數十億次的播放量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不僅成為了老百姓茶余飯后的談資,更是成為了學界闡述研究的對象。這部電視劇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與其劇中塑造的諸多形象豐滿、性格鮮明的人物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其中,皇帝這一人物便是塑造的最為成功的人物之一。
在整部電視劇劇情發展的過程中,皇帝這一角色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皇帝懷疑祁王謀反赤焰軍附逆而下令處死祁王全殲赤焰軍,以至七萬英魂含冤而死,十余年后死里逃生的赤焰軍少帥林殊化名梅長蘇,背負著千古奇冤與血海深仇重回京城,開始復仇、雪冤與奪嫡。也就說,整個故事的發生是由于皇帝這一角色極端猜疑的性格造成的[1]。因此,本文將通過分析猜疑心理的成因與表現來分析皇帝這一人物形象。
一、思維特點
(一)封閉的環形思維方式。我國的古代著作《列子》中曾經講過一個“疑人偷斧”的故事,這個故事反映的實際上是一種封閉的環形思維方式:先有一個先入為主的認識,然后再戴上“有色眼鏡”用后續的觀察去驗證自己認識的正確性,而不是修正自己認識的錯誤,因此會越疑越像,越像越疑。在電視劇《瑯琊榜》中,由于赤焰軍主帥林燮和祁王一個軍功震主,一個頗具勤德賢能之名,皇帝便認為他們很有可能有謀逆之心。在這之后,林燮不重用皇帝的人而重用祁王的人,出征在外時常說“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而祁王的影響力越來越高,這些現象在皇帝看來就是林燮擁兵自重,祁王邀買人心,皇帝便更加肯定地認為他們有謀反意圖。于是當懸鏡使夏江密告皇帝祁王謀反赤焰軍附逆時,皇帝便會立刻相信,這就造成了后來的悲劇與冤案。由于先入為主的思維定勢,皇帝在有了“他們可能有謀反意圖”的認識后,祁王與林燮不管做什么,都會成為皇帝對其認識的進一步的驗證而不是修正。
(二)“信任”缺失。著名的“囚徒困境”實驗通過考驗人們在背叛與合作之間、個人利益與群體利益之間的選擇,發現了“信任”的本質:信任他人意味著必須承受易受對方行為傷害的風險,因此,承擔易受傷害之風險的意愿亦是人際信任之核心[2]。
在電視劇《瑯琊榜》中,皇帝之所以猜疑祁王與赤焰軍是因為不愿承受他們可能行為的風險。在皇帝看來,林燮擁兵自重,祁王邀買人心這就意味著他們已經有了謀反的實力,同時,面對林燮的軍功累累和祁王的卓然政績,他對自己的實力失去信心,而這會使他面臨著失去皇位的危險。對這種危險的害怕使得皇帝猜疑祁王與林燮。
二、過往經歷
劇中皇帝這一角色極端猜疑心理的形成,除了他自身的性格特點外,與他的過往經歷也有關系。從劇中細節處,可以得知皇帝一角在登基之前,曾遭人陷害,是林燮拼死找到證據,在老皇帝面前力保其清白才幸免于難,老皇帝死了之后,為了爭奪皇位,五王之亂血洗京城,也是林燮親率三百騎兵力保其登基。在他登基之前,數次經歷兇險的奪嫡之戰,每一次都是命懸一線,死里逃生。這些過往經歷使得皇帝認識到皇子們對皇位的渴求有多么可怕,而皇位又是多么的來之不易。因此當林燮手握重兵,祁王名聲赫赫讓他感到失去掌控時,對他們的猜疑也就是在所難免的。
皇帝這一猜疑的性格被身邊的人掌握之后,常常加以利用,例如太子私炮坊案東窗事發,太子之母越貴妃就利用皇帝這一性格特點讓御史全力參奏太子使得皇帝懷疑這件事情的本質是黨爭而非其他。而沒有掌握好皇帝這一性格特點的人,往往做事會適得其反。
英國哲學家培根在隨筆《論猜疑》中曾說:“心思中的猜疑有如鳥中的蝙蝠,他們永遠是在黃昏里飛的。猜疑確是應當制止,或者至少也應當節制的,因為這種心理使人精神迷惘,疏遠朋友,而且也擾亂事務,使之不能順利有恒。猜疑使為君者易行虐政,為夫者易生妒心,有智謀者寡斷而抑郁。”[3]電視劇《瑯琊榜》中皇帝一角的猜疑之心恰如黃昏時刻的蝙蝠,努力地進行昏暗和盲目的觀察,這樣的觀察得到的認識往往是偏僻的,最終這猜疑之心使得他失去兒子、愛人、朋友、妹妹以及七萬忠臣良將領,還免不了被史書批判。
從皇帝這一角色的設定來看,人物的猜疑心理與人物的性格、人物的經歷相吻合,人物的行為又能淋漓盡致地表現其心理特征,電視劇《瑯琊榜》成功之原因可見一斑。
參考文獻:
[1]搜狐網.瑯琊榜劇情介紹[EB/OL].http://mt.sohu.com/20151013/n423055090.shtml,2015-10-13.
[2]馬丁·諾瓦克.超級合作者[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3]弗蘭西斯·培根.培根論說文集[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作者簡介:
胡 波(1992-),女,漢族,甘肅隴南人,上海交通大學人文藝術研究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廣播電視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