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遠喜
【話題闡釋】
什么是創新?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給創新如此定義:“產生前所未有的事物。”莎士比亞也說:“美是生活,美是創新?!笨梢哉f,創新是走向美好未來的重要保證,是一個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的動力,也是社會不斷發展、不斷進步的源泉。它就像一盞高掛在天空中的明燈,放射出光芒,引導人們走向成功。
如何寫好創新類作文?不妨追問,什么是創新?創新有什么意義?又怎樣創新?由此可以想到:創新創的就是新思想、新思路、新方法,創新就是要打破舊思路、舊框框;創新需要勇氣,創新需要付出艱辛;創新是智慧的動力、財富的源泉、人才的寶庫等。如果把創新提升到哲理的高度,那么,創新是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的,具有無比旺盛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
還可把創新與相關事物聯系起來思考。創新與守舊、創新與模仿、創新與教育、創新與批判、創新與流行、創新與思維……彼此之間關系如何?有對立,有聯系,或相斥,或相容。挑選其中一組,想深點、透點,即可寫成有特色的文章。在文體上,寫議論文可能更駕輕就熟,也可以寫記敘文,還可以發揮想象,編故事、寫小說,也是不錯的想法。
一
童話大王用其獨特的私塾教育法將兒子培養成才,而其教育兒子的方式也以父子對話的方式出版成《鄭淵潔教子秘訣》一書,其中涉及社會、文化、教育等多個領域。
小學肄業生鄭淵潔曾毅然將兒子鄭亞旗從學校帶回家,用自編的教材施教。這部教材大概有五六十部,總共有三四百萬字,其中分為道德篇、創新和懷疑篇、哲學篇、法制篇等。這些教材都是用童話手法寫的,每部教材同時又是單獨的一部長篇童話。鄭亞旗現為《皮皮魯》雜志主編并任大灰狼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談及原因,鄭淵潔表示,這是因為傳統教育方式正在把孩子們變成“石舫”——被灌滿了知識,卻缺少使之浮游的想象力之“水”。他認為,每個孩子都有成才的潛力,關鍵在于讓他們快樂地成長。傳統的學校教育更多讓孩子感受到的是痛苦。每個孩子應該在受教育的時候有尊嚴,但是現在只有所謂的“好學生”才可以被尊重。
【內涵解讀】
全盤否定當今的教育制度顯然有失偏頗,但當今有些地方的教育確實讓人望而生畏,呆板、枯燥的應試教育,考試制度、教育資源的不平衡,農村教學質量下降……不少有志之士想方設法,讓自己的孩子接受優質教育,有些家長變換方式,在家庭教育中糅合進先進的教育理念,以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有的則干脆把孩子接回家里親自教育。變換一下教育方式與場合,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適用話題】
創新、教育方式、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等。
二
1920年,年近花甲的齊白石在藝術上已達爐火純青的境界。但是他沒有滿足于現狀,他希望精益求精,追求卓越,顯示新意。
一天,繪畫大師陳師曾登門拜訪,齊先生拿出自己的繪畫作品請大師指正。陳師曾看后,對齊白石的高超技藝大加稱贊;同時,他還指出了一些不足,希望齊白石能在此基礎上另辟蹊徑,形成自己的風格。從此,齊白石閉門謝客,苦苦鉆研琢磨,刻意求新。經過十年的艱苦探索,他終于走出了一條突破自己、超越前人的藝術新路!
此時的齊白石,擺脫了民間藝術中粗糙繁瑣的成分,融合了文人畫簡練雋永的筆墨,并創造性地以篆刻和金石之筆入畫,終于形成了自己形神兼備的特色和剛勁清新的藝術風格,在中國畫壇自創了“紅花墨葉”派,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全新的藝術境界。
【內涵解讀】
創新就要勇于突破自己,超越自己。“學我者生,似我者死”,這句話正是白石老人切身體會,齊白石之所以能自成流派,且成為大家,就在于他不斷創新,不斷地超越自我。對于好的東西,我們不光要學習,而且要把它變成自己的東西,如此,才能不斷創新,不斷進步。
【適用話題】
創新、超越、突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