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
【原文點擊】
世所謂小人者,便辟巧佞①,翻覆難信,此小人之常態,不足懼也;以怨報德,此其甚者;背本忘義,抑②又次之。便辟者,疏遠之,則無患矣;翻覆者,不信之,則無尤③矣;惟以怨報德者,不可預防,此所謂小人之甚者也。背本者,雖不害人,亦不知感。昔傷蛇傅藥而能報④,飛鸮食椹而懷音⑤,以怨報德者,不及傷蛇遠矣;背本忘義者,不及飛鸮遠矣。
【注釋】
①便辟巧佞:便辟,善于迎合奉承。巧佞,巧言不正。
②抑:則。
③尤:過失。
④昔傷蛇傅藥而能報:傳說隨(隋)侯見大蛇傷斷,用藥給它敷好,后來大蛇從江中銜了一顆大寶珠報答他的恩德。因稱寶珠為報恩珠,亦稱隨珠,隨侯珠。傅,通“敷”。
⑤飛鸮食椹而懷音:惡鳥飛鸮成群翩飛,集聚在岸邊的樹林里,吃了人們的桑椹,令人討厭的叫聲也改變了,對人懷著感念的心情。鸮,貓頭鷹。
【譯文參考】
世上所說的小人,善于巧言奉承行為不正,反復無常難以信任,這是小人常見的態度,不值得懼怕;以怨報德,這是他們當中最壞的;背本忘義,則是其次的了。善于奉承迎合的,疏遠他,便沒有禍患;反復無常的,不相信他,便不會有過失;只有以怨報德的,難以預防,這就是所說的小人當中最壞的。背本忘義的,雖然不害人,也不知道感恩。從前有條大蛇受傷,隨侯給它敷上藥,它還能銜一顆寶珠報恩,鸮鳥吃了人們種的桑椹,改變了難聽的叫聲,它因此而感激人們。以怨報德的小人,比起受傷的大蛇差得遠了;背本忘義的小人,比起吃桑椹的鸮鳥差得遠了。
【解說】
這篇短文,先分析小人的種種表現,然后以傷蛇知報、飛鸮懷恩兩個典故為喻,揭露和諷刺那些以怨報德、背本忘義的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