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水松
摘 要:知識經濟時代的快速發展要求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提高自身的知識管理水平,克服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相互轉化的困難,為圖書館創造良好的知識環境,提高圖書館信息服務水平,建立圖書館知識技術和管理的雙贏機制。
關鍵詞:泛在信息;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知識管理
中圖分類號:G252.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05.036
早在2010年,“泛在網絡”的研究已引起我國政府和相關科學領域的關注。中國科學院在《創新2050:科學技術與中國的未來》的科技報告中提出了“我國到2050年建立無所不在的信息網絡體系”的目標。在信息技術普及度、網絡能力和信息服務能力等方面,經過近40年的努力,我國社會信息化水平將接近當時的發達國家。
1 泛在信息社會
隨著信息技術、無線通訊技術、射頻識別技術的迅猛發展,泛在信息社會終將實現人與人、人與物,甚至物與物之間的直接溝通,使所有人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都能感受信息技術帶來的便利。泛在信息社會的到來使信息的生成、傳播和利用機制發生了變化,各類用戶、信息、應用環境均已聚合在同一空間。在此空間內,信息資源的泛在性,信息利用的開放性、共享性,信息傳遞的即時性,信息獲取的便捷性和信息載體的多樣性等無不時刻影響著用戶的現代閱讀習慣,使傳統大學圖書館面臨激烈的競爭和嚴峻的考驗。
泛在信息社會又稱“未來信息社會”。最初,Mark Weiser于1991年在《科學美國人》雜志上提出“泛在計算(Ubiquitous Computing)”概念。隨后,日本的村上輝康又對其進行了擴展和深化,提出了“泛在網絡(Ubiquitous Network)”和“泛在網絡社會(Ubiquitous Network Society)”概念。自2004年起,韓國、日本、美國相繼啟動“泛在網絡”等戰略計劃,并進一步將其演變為“U-社會”概念。
泛在信息具有以下三個特性:①信息泛在性。隨著寬帶技術、無線技術等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系統、軟件、服務器等配套設施的完善,用戶可以不受時空、地域的限制訪問信息或獲取需要的服務。②信息隱蔽性。對于信息社會泛在化,用戶在日常社會活動中并不易覺察。用戶雖然無法感受泛在信息環境,但用戶的存在性、狀態的變化、服務需求和環境的變化都被泛在信息環境監視,并以隱蔽的、不可見的方式作出響應。③信息智能性。對信息環境下用戶的行為、需求進行智能判斷,分析用戶意圖并進行自我調整,進一步滿足用戶的需求。
2 泛在圖書館
泛在圖書館是我們提出的一種服務理念,但我們可以將這種理念融入實際服務中。結合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等先進的現代化技術,圖書館可以為讀者提供每天24 h、每周7 d的無障礙全天候信息服務,讀者可以在任意時間、任意地點使用便捷的網絡通信設備搜索并獲得自己需要的任意信息。這也是泛在圖書館最理想的服務狀態。
要想使泛在圖書館滿足讀者的服務要求,就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①做好全天候、不間斷的信息服務。泛在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是不受時空制約的,先進的自動化技術可以為讀者提供持續服務,讀者可以隨時隨地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②必須要有網絡化覆蓋。如果沒有網絡的支持,圖書館的信息存儲和交互將無從談起,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是泛在圖書館開展服務的基礎。③提供信息資源開放服務。圖書館為全世界的讀者提供開放信息資源,任何人都可以不受限制利用圖書館提供的免費資源。④信息格式多樣化。泛在圖書館既可以提供文本、PPT和PDF等格式的文件,也可以提供視頻音頻等格式的文件,以滿足不同讀者的信息需求。⑤信息資源多語種化。泛在圖書館可提供多語種的信息資料,使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語言的用戶都可以享受平等的信息服務。⑥全球化信息服務。泛在圖書館是為全世界的人提供服務的信息機構,任何人無論地域、宗教、種族、年齡等都可以無償享受到免費信息資源。
3 泛在圖書館發展策略
3.1 加強“泛在圖書館”理念宣傳
“泛在圖書館”不僅是一個概念,還是一種對未來圖書館發展的展望,一種發展愿景,體現了圖書館“以服務用戶為出發點”的理念。為實現泛在圖書館服務無處不在的目標,就要加強泛在化理念宣傳,建設實體圖書館分館,為讀者延伸服務,并開展以手機移動終端服務為導向的綜合建設。加強對泛在圖書館“一切為了服務讀者”“隨時隨地為任意讀者服務”理念的宣傳,使廣大圖書情報工作者投身于這一偉大設想,讓更多的讀者接受,共同推進泛在圖書館的建設。
3.2 發展手機圖書館
泛在信息環境下,通過手機閱讀的讀者數量與日俱增,通過建立手機圖書館可以使用戶隨時隨地更加便利地享受圖書館免費的信息資源。上海圖書館網站就為讀者提供了圖書查詢、手機預約、圖書到期提醒等便捷服務。手機圖書館還可以引導讀者接受地圖導航、用戶互動、訂閱專家講座等各項服務。
3.3 推廣數字電視圖書館
泛在信息環境的發展使得將圖書館服務到家的構想成為可能。當代社會電視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讀者通過數字電視就可以使“將圖書館搬回家的構想”成為現實。讀者用戶通過電視鏈接到圖書館,通過有線帶寬傳輸電視音頻和視頻信號,就可以隨時享用圖書館提供的資源文獻查詢檢索、定制服務、多媒體課件閱讀等各種信息服務方式。
3.4 創造人性化的氛圍
圖書館在信息服務的過程中,應該聽取讀者的意見,創造人性化的服務環境,提高圖書館的人文素質環境,使圖書館和人和諧發展。圖書館不僅要通過內部管理提高館員的敬業精神和創新意識,還要加強館員之間的互動與合作,調動館員服務讀者的積極性。
4 總結
圖書館要抓住泛在信息環境帶來的發展機遇,不斷更新知識和理念,使泛在圖書館從一種預設、概念轉變為現實,為知識寶庫的更好發展,為人類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單美賢.泛在信息社會的概念溯源及基本特征[J].貴州社會科學,2013(2):33-36.
[2]劉小景.泛在圖書館理念下的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1(4):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