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交談者,一本書比一個朋友或一位戀人更加可靠。——約瑟夫·布羅茨基《悲傷與理智》
《我們為什么生病》[美]R.M.尼斯/[美]G.C.威廉斯 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我們為什么生病?因為今年冬天太冷了——零下十六度,一次感冒連著一次感冒,發冷、發燒、咳出腹肌,肺都快咳出來了。書中說:“咳嗽,是為了從呼吸道排除異物而專門設計的一種復雜的機制,是一種防御機制。它是由自然選擇留下的……就像轎車儀表盤上的信號燈,當存油將要告罄時會自動閃爍,它本身不是問題,而是對問題提出的一種警告。剪斷指示燈的電路,多半會在途中油盡拋錨。同理,過度地鎮咳,有可能死于肺炎。”是否能轉成肺炎不知道,有個朋友咳出了支氣管炎。偶爾得點小病不是壞事,因為如果體內有了太多的毒素分子,超過器官的負荷能力,過量的毒素就會進入循環,在一切能夠進行破壞的地方進行破壞。這些毒素同時也刺激增加產酶能力,以應付挑戰。如果沒有與日常的毒素經常接觸的經歷,我們的酶系統可能在遇到毒素時毫無準備,不能應付突發性偶然事件。生病有兩類原因:近因和進化史原因。人類和他們的敵人——病毒、細菌和寄生蟲之間不斷的戰爭——確實是一場進化史中的軍備競賽,在這場競賽中,我們人類需要利用關于自然選擇的知識使我們永遠處于領先地位。成為近視的人,必須具備近視的遺傳基因型,又必須有近距離閱讀或者工作的后天環境經歷。許多其他的疾病也是復雜的遺傳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例如,有些人十分喜歡吃肥肉,他吃了許多肥肉卻不得心臟病;另一些人吃了不算太多的肥肉卻早早死去。同時,有些人經歷了許多挫折卻從不陷入抑郁;另一些人,失去一只愛犬就可能陷入嚴重的抑郁。對于這類疾病,提出哪部分原因是遺傳的,哪部分原因是環境的這樣的問題是錯誤的,它們既完全是遺傳的,又完全是環境的。是不是有正常的人類基因組這樣一種東西?可以肯定地回答:沒有。沒有―條DNA編碼是理想的。我一直認為,人類的生存方式同時也就是疾病的致病原因,疾病一定是特定的生存方式的結果。其實,這種認識不過是典型的現代醫學思維方式:追溯近因。其實,疾病尚有更深層次的原因。這是一本關于基因的書;這是一本用達爾文進化論的觀點來看待基因和物種繁殖的書;我們之所以存在是基因和周圍環境斗爭與妥協的結果;我們只是基因為了繁殖傳世而被選中的載體;自然選擇(基因為了繁殖而做出的判定)不選擇健康,只選擇成功的生殖;我們之所以會生病,是基因為了最大利益(獲得最大生殖率?)和病菌或別的什么東西妥協的結果。誘發現在困擾我們的大多數疾病的基因,之所以沒被自然選擇淘汰掉,一是因為它們的攜帶者會得到某些好處,二是史前人類活不到致病基因發生作用的壽命。總之,我們為什么生病不是我們自己能控制的了,這一整套的致病機理早在石器時代甚至更早的時候就已經埋伏下了。
《湘雅老故事》黃珊琦 著,海南出版社

一家老牌醫學院的傳奇故事,一部值得銘記的現代醫學啟蒙史。北有“協和”,南有“湘雅”。“湘雅”是一個系統概念,它包括了湘雅醫學院、湘雅醫院、湘雅護士學校等多家醫事機構。作為中國最早致力于現代醫學教育和服務的機構之一,湘雅的歷史可追溯至1901年在美國耶魯大學誕生的雅禮協會,是中美兩國人民文化交流與合作的結晶。本書以故事形式,加上289張彌足珍貴的歷史舊照,再現了20世紀初,在中醫中藥傳統觀念盛行之下的中國,湘雅是如何致力于現代醫學在中國的引進、傳播與普及的。百余年來,湘雅是中國唯一能與“協和”齊名的醫學院,其學子數以萬計,遍布海內外,為促進中國乃至世界醫學的發展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