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T之家:【產品“青黃不接”:科技業正處在尷尬青春期】《紐約時報》科技專欄作家法哈德·曼約(Farhad Manjoo)撰文稱,科技行業正處于一個尷尬的時期:最好的新產品不夠酷,而最酷的產品又不夠成熟。這只是科技周期的一個階段,不同的是,眾多新技術將同時登場。
@電腦商情報:【惠普軟件李時:如何在“即時”世界中保持競爭力】對于大數據分析而言,訣竅是說服和預測。大數據開辟了一項新契機,賦予企業預測分析的能力。雖然能夠精準地預測客戶會做什么令人激動,但這種興奮之情很可能讓我們與追求更廣、更好的數據目標而失之交臂。
@人民日報評論:【評論員觀察:呼喚城市的靈魂】不知道何時起,我們的城市像是“丟了魂”,同文化越來越遠,與浮華越來越近;同傳統越來越遠,與西化越來越近。與恢弘的建設和千篇一律的規劃相比,唯有守住城市的風貌特色,讓傳統與現代筆斷意連,才能讓城市文化與精神延續下去。
@FT中文網:證監會官員應避免發表影響股市走勢的言論,更不應該出臺政策打壓股市或托市。股市有漲有跌,甚至出現泡沫和崩盤亦是動物精神所致,不必大驚小怪,不能人為干預新股發行節奏,上市公司根據市盈率高低增加或減少股票發行,本就是價格與供求相互作用的市場機制,人為干預只會破壞市場的機理。
@彩盒打樣——德軒:印刷技工的工資10年不漲,一方面是印刷行業的快速發展期已經過了,過去20年培養的印刷技工已經過剩,市場已經供過于求;另一方面是印刷企業過去粗放型的發展已經不適應時代的要求,將步入“+互聯網“的時代。新時代的印刷技工將有不同的技能要求。
@睿泰數字出版:數字出版正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出版商在不斷適應消費者閱讀習慣變化、調整出版策略方面面臨著更嚴峻的挑戰。數字出版的主要群體是新成長起來的中青年讀者。隨著使用移動設備的人數增加,移動出版代表著一種越來越重要的發展趨勢,已成為出版商雖然不是唯一的但卻是非常重要的出版方式。
@21世紀經濟報道 :【3D打印,在解構中建構新經濟體系】基于現有跡象看,盡管3D打印技術、云計算、數據挖掘等技術的出現已非一朝一夕,但從未如今天這般形成一個互為關聯、互為加強的龐大有機體系,將對全球經濟產生明顯的解構與建構效應。最為突出的是將顛覆以規模經濟為特征的傳統運行模式。
@包裝印刷產業網:紙業地震下,價格降低并不是品牌的出路,紙業要突破“傳統產業”的束縛,“環保+優質制造”才是企業需要適應的趨勢。而與互聯網結合將是生活用紙企業的新方向,追求優質產品則會成為中國的新消費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