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淺析制假售假案件偵辦難點與應對對策
王芳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商品、物資流通領域配置的增大,偽劣商品逐漸呈現泛濫趨勢。雖然公安機關對當前制假售假類案件進行了嚴厲打擊,但此類案件仍呈現出多發、頻發的態勢。公安機關在偵辦該類案件中遇到了一些困難,為了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切實提高公安機關的水平,就必須對偵辦此類案件遇到的難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
制假售假案件;難點;應對對策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商品和物資流通領域配置的增大,偽劣商品已經涉及百姓物質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雖然公安機關對當前制假售假類案件進行了嚴厲打擊,但此類案件仍呈現出多發、頻發的態勢,表現為涉案商品種類繁多、仿真度高;團伙組織嚴密,成員之間關系密切;犯罪手段多樣,竭力逃避打擊等特點,這為公安機關偵辦該類案件帶來一定難度,亟須對偵辦此類案件遇到的難題進行一個全面的整理剖析,并提出相應對策來切實提高打假水平,以維護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
1.行政執法與刑事執法銜接不暢
公安機關的涉假案件絕大多數來自行政執法部門的移送,但當前煙草、工商等行政執法機關及時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線索的意識不強,往往是等到案件行政處罰進行不下去,才想到借助刑事途徑解決。這時候已經錯失了破案的時機,造成工作的被動。如:造假者在民宅中造假,如果他不開門你便沒有辦法;強行破門而入,他告你強闖民宅。還有即使找到制假窩點,發現大量造假,仍有可能涉嫌犯罪,應將當事人移交公安機關處理,但造假者要跑,行政執法機關無權限制其人身自由,從而造成一些涉假案件的證據收集困難的問題,難以形成刑事案件向公安機關移送,即使移送,公安機關在后期調查取證的工作更加困難,很難將案件做大,有時甚至造成部分案件“流產”。
2.以罰代刑的現象依然存在
目前,絕大部分行政執法機關都能嚴格執行國務院頒布的《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規定》,但還有少數行政執法機關,以罰代刑,對于制假售假犯罪行為人來說,以罰代刑不傷筋動骨,只要不坐牢,還可以繼續制假售假,且往往會變本加厲以挽回損失,這就助長了制假者的制假氣焰。
3.犯罪分子違法所得追繳難
我國《刑法》規定“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違禁品和供犯罪所使用的本人財物,應當予以沒收。”在打擊制假售假案件的過程中,往往沒有摧毀其從事制假售假犯罪活動的經濟基礎。我們經常會發現制假售假者很多都是多次因制假售假被判刑或被行政處罰過的人。這些人因制假售假積累了大量財富,如房產、汽車等,但在偵查中又很難取得這些“不義之財”屬違法所得的證據,因此法院大多不會判定沒收違法所得。這些人因犯罪被判刑,但經濟上并沒受太大損失,一旦抓住機會,他們又會利用以前積累的財富重新投資“東山再起”,這也是假冒偽劣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
4.抓捕難,辦案成本居高不下
鑒于當前制假售假案件的犯罪行為人多是團伙作案,甚至是家族式的,因此在家族集居地,經常發生村民聚眾暴力抗法事件。還有一些地方政府部門存在地方保護主義,造成制假售假現象屢打不絕。而且制假售假案件涉案范圍廣、人員多、路途遙遠,造成辦案周期長,辦案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
5.獲取證據越來越難
鑒于各地公安機關對涉假案件的查處力度不斷加大,制假者為了逃避打擊,長期使用虛假身份開設銀行帳號、注冊通訊工具,還盡可能地隱匿、銷毀重要證據,使得辦案民警獲取證據越來越難。
1.建立多部門聯動機制,形成打防合力
要充分發揮工商、質監、藥監、煙草等相關行政執法部門的功能,確保與公安部門工作銜接順暢,形成打防合力,就必須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當地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明確公安、工商、質監、食(藥)監、衛生、煙草專賣等執法部門在打假工作中應擔負的職責和權限,分工負責,杜絕各自為政、推諉扯皮現象,逐步形成統一、協調、高效的執法協作機制。二是在全市范圍內搭建一個及時、暢通、有效的涉假信息預警傳遞平臺,并配套建立切合實際的操作辦法。三是推動相關行政執法部門建立涉假違法犯罪信息庫,逐步實現信息共享,服務執法辦案。四是公安機關應建立起重大涉假案件法制提前介入機制,工作主動前移,及時搜集證據堵塞漏洞,密切配合各執法部門的前期調查,形成有效打擊合力。五是加強同檢、法部門溝通,建立重大涉假案件研討制度,統一各訴訟環節辦案人員對法律條文的理解和認識,把懲治假冒偽劣犯罪行為的法律規定用足用活,查清全部罪行,斬斷經濟基礎,避免其死灰復燃。
2.夯實基層基礎,拓寬線索來源渠道
鑒于公安派出所承擔著轄區實有人口、實有房屋、重點行業場所、治安復雜場所等日常治安管理職責,具有基礎工作和群眾工作的優勢。因此,基層社區大隊應主動作為,對涉假違法犯罪活動主動排查、強力出擊,對應該發現而未發現涉假案件線索的,應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充分發動群眾舉報涉假線索,增強舉報打假人員的正義感。另外還應廣泛物色特情和情報信息員,從特情、治安耳目的舉報中獲取信息,動員周圍一切可用的人力資源,延伸偵查觸角,并有針對性地把在偵案件中的目標區域內的人員作為發展對象,切實做到及時溝通反饋信息,共同分析、研究、制定下一步工作方案和各種措施。
3.打造打假情報平臺,切實做到精確打擊
公安機關要以最大化掌握各類情報信息為目標,在加強與工商、質監等行政機關建立長期協作機制的同時,應該立足當前公安科技化、信息化建設的有利條件,在情報導入、整合分析、反饋下達等方面全程電子數據化,對相關行政執法部門處罰、網上公開的各級法院判決等信息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結合基層派出所,傳統電話舉報平臺,微信等新媒體傳播手段,多渠道收集各類零散社會涉假線索,分類匯總,動態更新,最大限度地擴展資源的廣度。以此打造一個務實、高效的打假情報平臺,確保以情導偵的實戰需要。
4.強化案件經營意識,開展集群戰役
面對新形勢下出現的制假售假網絡組織嚴密、隱蔽性強、專業化、跨區域化、鏈條化等特點,應強化辦案民警的案件經營意識,開展集群戰役的偵查模式。案件調查人員在案件查處過程中,要著實研究案件有無可挖掘的潛力和可利用的價值,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要對查處的假貨來源去向認真跟蹤追溯,逐步查清制假售假網絡的組織機構,切實圍繞標本兼治、整體作戰的工作思路,確定打擊重點,集中力量在影響較大的案件上尋求突破,并適時開展集群戰役性打擊行動,做到人贓俱獲,摧毀完整的制假售假網絡,決不能急于求成。強化經營案件思想,全力抓好打假工作。
5.以推進綜合治理為突破點,切實做到源頭控制
制假售假違法犯罪活動與當地的市場經濟環境密切相關,單純的打擊難以從根本上進行控制,必須認真分析產生此類案件的根源,鏟除其犯罪滋生的土壤。一是要及時發現監管、打擊方面存在的漏洞,從而在向行政執法部門提出工作建議方面發揮更積極的作用。二是在加大打擊力度的同時,高度重視宣傳教育工作,發動社會群眾和各種社會組織,切實調動起群眾協助、配合、支持相關執法部門工作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6.加強辦案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打擊涉假犯罪的效能
隊伍是否專業化,一定程度制約著公安機關打擊制假售假犯罪的效能。按照公安部門刑事案件管轄分工,各級公安機關治安部門和刑偵部門應逐步理順管轄分工,實現工作責任明確、分工協作、無縫銜接。治安部門應加強專業打假辦案隊伍建設,相對穩定辦案隊伍,本著先急后緩的原則,逐步配備必要的打假辦案裝備。還應定期組織舉辦辦案人員培訓班,有計劃地對各地治安部門打假辦案人員進行專門培訓,且抽調辦案人員參與重大涉假案件的偵辦工作,鍛煉隊伍,提高素質。
綜上所述,針對當前高發頻發的制假售假案件,只有認真理清偵辦民警在打擊和防范該類案件中遇到的難點,并針對難題提出解決對策,提高辦案隊伍能力,從源頭控制該類違法犯罪活動的發生,才能確實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1]郭麗娜,丁敏.辦理制售偽劣商品犯罪案件的難點及對策研究[J].上海公安高等專科學院學報,2013(6).
[2]陳剛.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案件的特點及偵查對策[J].江西公安專科學校學報,2015 (2).
(作者單位:湖北警官學院偵查系)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0.040
本文系2013年院級科研重點項目“偽劣商品犯罪案件防控對策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