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冰 孫云軒
新時期碩士研究生就業價值取向現狀分析
張冰孫云軒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壓力趨緊,碩士研究生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壓力。而碩士研究生就業難并不是數量上的,而是結構上的,關鍵在于過于追求高水平就業心理造成的,所以研究和分析新時期碩士研究生就業價值取向現狀,對于指導碩士研究生樹立科學合理的就業價值取向,解決碩士研究生就業難的現實壓力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研究生就業;價值取向;社會因素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總體進入新常態,我們面臨著經濟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新形勢,結合當前高校畢業生數量持續增長的現實環境,碩士研究生也逐漸處于較為尷尬的就業地位。他們既沒有本科生那么廣泛的就業選擇空間,又缺乏博士生明確的就業指向,處于一種尷尬的就業境地中。這既與當前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企業現實需求提高、畢業生數量增長過快、供需結構矛盾突出有關,又與碩士研究生就業價值取向密切相關。
1.主體意識覺醒,主動性增強
環境的變化促使碩士研究生主體越來越多地立足實際發展需要,樹立和調整自己的就業價值取向和職業選擇,就業心態更加合理。根據調查顯示:有27.7%的受訪者表示為了謀得滿意的職位,參加過相關就業技能的培訓,有40.1%的受訪者表示研一就樹立了就業目標,并圍繞設定目標,有針對性地提高自身能力。在就業過程中,越來越多的碩士研究生采取主動出擊的策略,提前了解就業意向單位的基本資料和發展現狀,做到“知己知彼,有備無患”,而且有41.7%的受訪者有過主動推銷自己的經歷。這些都從側面表明當前碩士研究生在就業過程中主動性增強,逐漸改變了之前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固化思維理念。
2.競爭意識提高,適應性增強
經過四年的本科教育,再加上三年研究生教育,碩士研究生的專業知識系統更加完備,心態上更加成熟,在就業過程中會積極主動地收集信息,鍛煉技巧,就業選擇比較慎重。通過調研訪問,有57.8%的碩士研究生表示很重視第一份工作,有79.8%的碩士研究生表示就業過程中有過挫敗感,感覺自身綜合能力還需要提高。這些都表明碩士研究生的就業價值取向趨向成熟,競爭意識提高,并且會積極主動地適應就業環境的變化,而不是“靜觀其變”。
3.高薪意識淡化,合理性增強
碩士研究生相較于本科生而言,額外接受了三年的研究生教育,既付出了時間成本,又付出了教育成本,而且受到傳統“精英”思想的影響,承擔的社會責任和家庭壓力更多,這些主客觀因素導致碩士研究生長期以來有種“高薪”的心理預期。但是,隨著社會整體就業形勢變得嚴峻,研究生畢業人數的持續走高,越來越多的碩士研究生就業薪酬追求更加趨向合理,通過對武漢部分高校碩士研究生調查:理工科碩士研究生的平均薪酬預期是6000~8000元,而文科碩士研究生平均薪酬預期在3500~000元。而已經公布的湖北省2014年碩士研究生平均工資為4406元,連續兩年走低,這也反映了當前碩士研究生已經不再盲目追求高薪,許多碩士研究生理性地選擇了就業起薪適中的薪酬標準,然后再慢慢努力,實現“高薪”,這種就業心態本身也說明了他們就業價值取向逐漸理性成熟。
4.就業取向多元,靈活性增強
碩士研究生的就業價值判斷和就業行為傾向會受到來自家庭、社會的影響,這種價值取向的深層次原因就是碩士研究生群體年齡相仿,經歷相似,極易產生思維上的共識和行為上的趨從,價值取向越來越趨向多元化,拓展空間也更大。“多重身份”現象在碩士研究生群體里面逐漸流行。他們有些在讀研期間,就依托自身專業優勢和導師人脈資源,成立微小型企業孵化器;有些則借助“互聯網+”的時代環境,進入電子商務領域;有些則充分了解和把握碩士研究生的現實心理需求,提供體驗式服務產品;有些在讀研期間就發表了眾多科研成果,成為被同齡人膜拜的“學神”。這種“多重身份”現象的普遍化也從側面反映了當前碩士研究生就業靈活性的增強。
1.功利化傾向明顯,主體能力有待增強
當前的碩士研究生就業功利主義傾向十分明顯,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職業選擇方面。越來越多的研究生傾向于選擇大型國企、知名外企、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通過調查分析,有21.8%的受訪者表示愿意選擇黨政機關單位,42.4%的受訪者表示愿意選擇國企和外企,12.6%的受訪者表示愿意選擇高等教育及科研院所,11.8%的受訪者表示愿意選擇中小私企。通過調查數據,我們可以看出“穩定性”和“體面性”是現代大多數碩士研究生就業選擇的關鍵考慮因素。第二,地域選擇方面。碩士研究生的就業地域選擇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和華南、華北經濟發達的區域.武漢某知名大學公布的2014年碩士研究生就業地域數據顯示:有29.46%在華東地區、27.68%在華南地區、32.64%在華中地區、4.73%在華北地區、3.51%在西南地區、1.31%在西北地區、0.67%在東北地區。地區經濟發達程度與碩士研究生的就業選擇直接成正比,而西部和東北等國家重點扶持的地域對碩士研究生的吸引力非常有限。
據麥可思研究院公布的《2014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無論是研究生還是本科生,畢業時對基本工作能力的掌握水平均低于工作崗位需求水平。”一方面是碩士研究生就業價值取向中功利化傾向突出;另一方面是碩士研究生綜合能力還不強,這種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也是一部分碩士研究生在就業過程中頻頻碰壁的主要原因。“在一些城市,出現了一種就業率與學歷‘倒掛’現象,‘研究生不如本科生,本科生不如專科生’,即學歷越高,就業率反而越低”的不正常現象。
2.求穩心理突出,吃苦精神有待提升
當前碩士研究生就業心理總體還是比較保守,他們的就業價值心理中的抗風險意識還較為薄弱,這種求穩心理又是伴隨著某種急功近利的就業價值取向共生的:一方面碩士研究生缺乏明確的職業定位和認識,往往在就業過程中表現的急功近利,那么處處碰壁也就在所難免;另一方面由于普遍的自尊心理,他們更加害怕失敗,害怕家庭和社會對他們的評論。所以,他們失敗風險的成本更高,而急功近利的就業觀無疑加重了這種成本風險。
碩士研究生的就業價值取向所反映出的求穩心理,從根本上來說,即是缺乏冒險精神和抗風險意識,害怕失敗,也害怕吃苦。而且就業選擇中地域就近性特征體現得越來越明顯,有58.6%的碩士研究生表示會選擇離家近的地方就業,從市場就業成本而言,距離家鄉和畢業地越近,人脈資源的覆蓋面就越強,就業的成功率也就越高。更為重要的是,在面臨職業風險時,會獲得來自家庭和朋友的幫助,增強抗風險能力。這種外在庇護會使就業者產生強烈的心理依賴,久而久之,冒險精神會更加趨于弱化,而求穩心理則會此消彼長,趨向固化。
3.服務基層意識薄弱,社會價值有待彰顯
隨著國家發展戰略結構的調整,欠發達地區成為國家扶持的重點。國家先后推行了“大學生村官計劃”“西部計劃”“三支一扶”和“農村教師特崗計劃”,這些對吸引大學生服務基層確實起了很大的政策吸引作用,但總體而言,并沒有充分發揮政策的引領作用,使更多優秀的人才投身于基層社會發展中。有很多碩士研究生并不了解“大學生村官”“西部計劃”和“三支一扶”的具體政策內容,整體上對于服務基層尚缺乏明確的意識,這些都反映了當前高校和政府在宣傳教育方面還存在很大的問題。
碩士研究生群體被傾注了巨大的國家教育成本投入和社會希望,這就賦予了他們無可逃避的歷史責任和時代擔當。相較于發達地區的人才需求過剩,許多欠發達地區卻“求才若渴”,努力創造條件來吸納人才,這也需要廣大碩士研究生及時轉變就業價值取向,投身于基層發展、中西部地區發展建設中。習近平總書記曾告誡廣大青年“社會是個大熔爐、大學校,而基層更是一片大有可為的廣闊天地”“希望廣大青年能在社會熔爐中鍛造成才,在基層廣闊天地中實現理想”。青年人才是國家寶貴的戰略資源,只有充分發揮其人才優勢,才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證。
4.盲目從眾心理突出,職業定位有待明晰
當前碩士研究生的就業價值取向極易受外在環境的影響,這種環境影響因素既包括社會經濟發展趨勢,又包括周圍同齡就業者的價值取向影響。根據調查問卷分析,碩士研究生的就業從眾心理集中表現為三個方面:地域從眾、單位從眾和職業從眾。從眾心理使他們主觀判斷能力較弱,依賴性強,沒有真正弄清自身優勢所在,盲目投身于市場競爭中,造成了“人才蜂巢”效應,有些碩士研究生通過有針對性地參與社會實踐,提高自身職場適應能力,自然容易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獲得滿意的職位和薪酬;而有些碩士研究生缺乏明確的職業規劃,又缺乏必要的社會實踐鍛煉,導致理論與實踐脫節,這就極有可能在就業競爭過程中淪為“炮灰”,錯失就業發展的良機。
對于碩士研究生而言,重要的不是從事什么樣的工作,而是準確找到職業定位。“只有在看清自己的基礎上,才能實現個人與社會或組織需求的有效接軌,實現科學的人崗匹配,從而順利地通過職業實現人生價值。”與碩士研究生就業從眾心理相對應的是,當前許多碩士研究生在求職過程中制造虛假履歷,頻繁毀約,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既影響了就業者自身的道德誠信,又極大地影響了學校聲譽。
5.創業意識普遍不強,創業能力有待提高
當前中國正處于“互聯網+”的時代環境下,也正是思維制勝、理念為王的黃金時期。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要“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健全普惠性政策措施,加強統籌協調,構建有利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的政策環境、制度環境和公共服務體系,以創業帶動就業、創新促進發展。”而大學生群體,尤其是碩士研究生群體,作為創業的主要力量,肩負著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時代重任。據武漢某知名高校公布的2014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顯示,該校5691名碩士畢業生中,選擇自主創業的僅有15人,只占畢業生總數的0.26%。而且通過調查問卷分析,有27.4%的碩士研究生考慮過自主創業,34.1%的碩士生想先工作、再創業,但高達92.4%的碩士研究生表示不知道該如何創業。通過數據我們可以看出,當前碩士研究生的創業意識還普遍較低,這無疑極大地增加了他們的創業風險。
[1]常青.全球化背景下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論析[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2.
[2]毛丙波.新時期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15.
[3]胡長偉.試論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和措施[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
[4]張清華,張希梅.當代大學生價值取向功利化的表現及原因分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3.
[5]北大碩士畢業未當省長月薪8000其父覺得丟臉[N].中國新聞網,2014-07-16.
[6]許智宏.畢業賣豬肉沒什么不好[N].重慶商報,2013-04-09.
(作者單位:湖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0.047
湖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及對策研究,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研究項目(項目號:14D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