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我國古典民主政治思想及在政治協商制度中的體現

2016-03-17 02:40:21■郭
江西社會科學 2016年5期
關鍵詞:思想

■郭 翀

我國古典民主政治思想及在政治協商制度中的體現

■郭 翀

我國古典民主政治經歷了萌芽、轉承、確定和衰落的歷史演變過程。探討我國“仁”、和而不同、民本思想、宗教文化、法制觀念等古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理念,不僅可以深入了解我國古典民主體制的特點,從古典民主政治的歷史實踐中總結得失,而且,由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制度根植于中國古典民主思想的文化土壤,古典民主政治思想精華也是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協商民主建設的寶貴財富,值得我們在實踐中借鑒。

古典民主思想;和合思想;民本思想;政治協商制度

郭 翀,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博士生。(湖北武漢 430072)

任何一種思想和理論的產生,都離不開一定的社會實踐和歷史條件。馬克思認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1](P585)正是由于人們在創造歷史的過程中無法避開對過去的繼承,才有了不同國家和民族的傳統文化各自獨有的特色。中國古典民主政治獨特的思想文化同樣是我國古典協商民主思想的根源,中國人民政治協商制度這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國古典協商民主思想的延續和深化。因此,研究我國古典協商的民主思想,不僅可以深入了解我國古典民主體制的特點,從中提煉的優點也是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協商民主建設的寶貴財富。

一、我國古典民主政治思想的歷史演變

我國古典民主政治思想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四個時期:夏、商、周時期是奴隸制國家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時期,此時的民主政治思想尚處于萌發狀態;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古典民主政治思想發展的轉承時期,同時也是民主政治思想研究的第一個興盛時期;秦初至唐宋時期,是中央集權的封建君主專制政體確立與發展時期;元、明、清三代,是我國封建政治體制的沿襲與衰落時期。這種劃分方式主要根據是中國古典民主思想的政治實踐。

(一)萌發時期

夏、商、周三代是我國封建社會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時期。此時,由于社會生產力水平較低,這一時期的政治實踐往往帶有圖騰和神話的色彩,并產生了一系列與之相應的政治思想,如商代的神、祖崇拜和王權思想。殷商的祖先不僅出生的時候帶有神話色彩,如“天命玄鳥,降而生商”[2](P306),而且其卜辭中請示的對象也多為其祖先。隨著歷史的發展,殷商的祖先 (即“鬼”)與神逐漸融為一體,成為其統治的正當性與合法性的來源。周克商以后,對商朝的民主政治思想進行了很大的改動。商朝原來宣稱自己的權力乃是“天”授之,其權威性和至上性不可動搖,而周朝同樣宣稱自己討伐商紂也是替“天”行道,“今予發,惟恭行天之罰”[3](P204)。

周朝建立之后,周公用“以德配天”的思想一方面論證周取代商在政治上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則是總結商朝滅亡留給世人的經驗和教訓。“德”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概念,包括了當時的信仰、道德、行政等方面,而依據德的原則,對待神、祖,則需要以至誠之心;對待自己,要嚴于律己,不可荒淫無道;對待民眾要行德政,關心他們的疾苦,教養他們,《尚書·盤庚》篇即將德視為關系政治成敗的關鍵。周公將德視為周替代商的主要原因,有德之人可以獲得“天下”,而無德之人將失去人民的支持,失去“天下”。為了將德落實為具體的規范,在周朝初年,周公還參考前代禮制而制定了詳盡的周禮,成為周朝的一種政治體制。“禮”涵蓋的內容十分豐富,既包括國家制度,同時又涉及社會生活的規范和禮儀制度。周公之后,德在民主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得到更進一步提升??鬃邮滞瞥缰芏Y,認為這套禮制可謂盡善盡美。“周監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保?](P28)

(二)轉承時期

至春秋戰國時期,東周中央王權衰落,原有民主政治制度逐漸瓦解,諸侯并起且迅速強大。各諸侯國紛紛招攬人才,尤其是經國治世之良才。這樣的人才往往都對古代的政治制度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因此,為應對時局,這些人開始總結并反思前代政治制度,以期找到能使國家迅速強盛的方略,而有關政治思想研究也就此勃興。春秋戰國時期比較典型的有稷下學宮,還有著名的戰國四公子,都是這一時期學術研究興盛的表現。

由于周王室權力的衰落,不同的思想家開始總結周王室衰落的原因并尋求新的政治體制。各諸侯國在發展的過程中開始注意加強君主的權力,但君權壯大的過程中又需要卿大夫,甚至民眾的配合,因此,夏商周時期的天子制在此時逐漸向君主集權制演變,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民主政治制度的創新。

商周時期的“學在官府”,使統治之術只掌握在統治者手中,世代維系,而隨著其統治的瓦解,“學”逐漸下移,民間開始出現講學之風,尤其是首開私人講學之風的孔子。他講述的內容不僅涉及民主政治理想,還包括對當時一些重要的政治實踐的評論,促進了民智的開啟。

此前,天與神是一體的,至于天道作為一個較為流行的概念則是到春秋時期,最初的天和天道還沒有太大的區別。其后,開始出現兩種不同的認識,一是順應天的指示,則政治才能興旺發展;另一種則認為,天、人是分開的,如子產講:“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何以知之?”[5](P324)清楚地表達了天人相分的觀點,這種認識的分歧是對夏商周時期天人關系認識的反思或者說更加深入研究的結果。

春秋戰國時期之所以出現思想文化繁榮的景象,一方面是由于這一時期涌現了許多著名的思想家,諸如孔子、孟子、老子、莊子、韓非、墨子等,他們紛紛著書立說,開壇設講,在他們周圍逐漸聚集了很多學徒,成為不同的學派,不僅促進了這一時期思想的繁榮,也為后世留下了相當豐厚的思想遺產。而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這一時期社會戰亂頻繁,社會動蕩不安,國家統治力衰退,時代的變遷使社會亟須新思想的產生,而當時較為寬松的政治環境也為不同思想的產生和交鋒創造了條件。

(三)發展時期

秦漢至唐宋,是我國民主政治制度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在我國民主政治思想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秦統一天下后,秦始皇“以法為教,以吏為師”[6](P714),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縣制。漢初統治者與民休息,以緩解長期戰亂造成的民生凋敝,以道家黃老之學為統治思想,推崇“無為而治”。至武帝時,隨著國家實力的恢復,董仲舒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儒家思想由此變成了正統的民主政治思想,并為后世朝代所繼承。這一時期的儒家思想已經吸收了法家、道家和其他流派的部分思想,符合統治者的政治需求,因此備受推崇。

之后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一個政權更替較快的時代,這種社會動蕩的局面卻有利于民族的融合和政治思想的多元化發展,這一時期的政治思想也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如傳承自漢末的名法思潮,“是漢魏之際社會現實的產物,其主旨是通過刑名、法術等手段,強國足兵,爭雄天下,重新恢復社會的統治秩序……與先秦法家不同的是,這股名法思潮始終與儒家的思想發生聯系,是在儒家的傳統文化背景下展開的”[7](P447)。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治思想的多元化發展還表現在儒學的繼承和發展,玄學的興起,佛、道二教的廣泛傳播及儒釋道三者間的相互影響和融合等等。

隋唐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的巔峰時期,這一時期的政治社會相對穩定,政治制度也在秦漢的基礎上得到完善和發展。經過對魏晉南北朝時期受沖擊的儒學正統地位的反思,儒學的統治地位再次被強化,佛教和道教在隋唐時期也得到了空前發展,于是,三種流派之間的思想斗爭與融合成為這一時期政治思想的主流?!耙孕⒅翁煜隆笔撬逄平y治者一貫的政治思想,他們都把孝理、孝治奉為最高政治原則。隋唐時期有作為的統治者相對較多,這些統治者的治國理念形成了所謂“君道”。隋唐君道具有自身特色,不拘流派,兼收百家,這一時期的君道成為后世典范。

兩宋時期內外交困,積貧積弱,面臨諸多棘手的政治難題。因此,這一時期的政治思想又呈現出思潮迭興、流派眾多的現象。蕭公權認為:“此三百年中之政治思想可分為理學與 ‘功利’之二大派?!呔腊资隙圆皇厍貪h師法?!保?](P455)這一時期民主政治思想的重心便在于如何擺脫貧窮落后的政治局面,因此,可以說,宋代的民主政治思想比唐代更為務實,但也平添幾分無奈和壓抑。

(四)衰弱時期

元、明、清時期,是我國封建制度的衰落時期,也是對古典民主思想政治制度的反思時期。元代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王朝,儒學中的以夏變夷思想雖沒能使儒家思想在元代占據統治地位,但它既保證了儒家思想的生存和發展,同時也最終使理學成為官學,進而為其統治明代政治思想領域奠定了基礎。而到明清時期,封建君主專制程度達到頂峰,其間的民主政治思想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一方面是君主集權專制的相關理論,另一方面則是王陽明心學的產生和發展。明末清初也涌現了大批在民主政治思想理論方面成就豐碩的學者,如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人,特別是黃宗羲主張:“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學?!熳又俏幢厥?;天子之所非未必非。”[9](P37)這一時期的民主政治思想研究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二、我國古典民主政治思想的核心內涵

(一)仁

“仁”的思想是中國古典民主政治思想中最重要的內涵之一?!叭省闭?,人之本也?!吨芤住酚醒裕骸傲⑻熘涝魂幵魂?,立地之道曰柔曰剛,立人之道曰仁曰義。”[10](P571)《中庸》也說:“仁者,人也?!保?1](P118)“仁”對于人而言,就是對人際關系處理方式的一種理論升華。孔子對此進行了更進一步的論述,即“仁者愛人”[4](P129),注重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親人之間關系的處理,并將孝悌作為仁的根本:“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4](P2)??鬃诱J為,只有人與人之間的按禮施愛,使愛有尊卑等級、親疏遠近之別,讓禮由此內化成自覺,社會秩序才能穩定。墨子雖“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12](P692),卻對“仁”的踐行對象有不同的認識,“賤人”只要不“交相虧賊”,那就是對“仁”的一種踐行方式,降低了行“仁”的門檻。相對于孔子 “仁”學對等級的強調,墨子直接將“仁”降到庶民亦可的程度,可以說,這在一定程度上將平等觀念注入民主政治思想的核心,進而為政治協商民主思想的中國特色提供了文化土壤。

此外,孔子認為,實現仁的方式是忠恕。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4](P38)“忠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恕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保?](P38)無論實現仁的哪種方式,忠恕皆由己開始,由己推人,由己及人,擴而大之,人人如此,則社會也能達到儒家的理想狀態。這里強調的還是個人自身的修養,因為自身修養的水平直接關系到政治理想的實現。這也是對社會中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新認識,即人與人之間的這種對等關系,想要成就自己必先成就別人。另外,鄭玄以“人相偶”釋仁是深切儒家之脈的[13],在傳統民主政治思想中,“人相偶”在政治生活中就是國家政權管理者之間的合作。

相對于儒家“仁”的等級性,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14](P74)他還借此提出,這種回歸自然、不加干涉并惠及萬物的“不仁”才是真正的“仁”,并主張“與善仁”。這表明,老子認識到社會中人與事物的差異性,想要以一種任自然的方式來實現或者保證其公平發展。孟子強調的仁政,實則從人的心性出發,認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為人君者,若能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15](P72),就是仁政。相對于孔子的“仁”,孟子對此進行了發展,客觀反映了其所處時代的封建制度形成和發展的政治理論需求。這種對不同事物一視同仁的公平,在墨子的思想中也有體現。墨子將“仁”、“義”合并為其“兼愛”思想,強調“仁愛”應“遠施周遍”,不應有差別等級之分。

(二)和而不同

“和”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核心價值之一。所謂“和”是不同個體或群體之間利益和思想觀念的相容共存、協調統一;“合”則側重于人與社會的和諧統一。和合思想尊重個體差異,講求在保留個體差異性的基礎上完成彼此統一,實現和諧發展。

早在商周時期,就有“協和萬邦”的民族、國家關系方面的政治思想??鬃又鲝垺岸Y之用,和為貴”[4](P7),雖然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可能會導致矛盾,但是必然能協調到一定的原則之下實現和諧。孟子強調:“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15](P78)人們之間的和睦相處是一個群體或者國家強盛的重要條件,《國語·鄭語》稱:“商契能和合五教(五教指: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以保于百姓者也?!保?6](P309)五教和合能使百姓安身立命?!豆茏印氛J為:“畜之以道,養之以德。畜之以道,則民和;養之以德,則民合。和合故能習,習故能偕,偕習以悉,莫之能傷也。”[17](P183)和合所帶來的合作、和諧能使民眾變得強大,出現“莫之能傷”的結果。

歷代以來,中國古代統治者的部分行政舉措也為“和”的政治理論做了注解。殷周時期,基于不同民族和邦國的利益,統治者提出“協和萬邦”的施政理想,用以調和不同利益群體,穩固國家政權。漢武帝時,匈奴人金日臄受漢武帝托孤重任,是民族間相互融和的印證。唐太宗被各少數民族尊為“天可汗”,甚至“安史之亂”的安祿山也本為少數民族,他能受唐朝重用,也從另一個側面顯示了中華民族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與其他民族的和諧相處,說明統治者深刻領會了“和”的思想文化傳統。

(三)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在中國由來已久。早在《尚書·五子之歌》中就有“民為邦本,本固邦寧”[3](P93)的記載,說明當時的統治者已經認識到“民”對于穩固統治的重要性,只有執政者保證人民能夠安居樂業,國家才能繁榮穩定,一旦民不聊生,則國家必然會出現動蕩不安。

汽輪機回熱系統原始設計由4臺低壓加熱器、1臺除氧器、3臺高壓加熱器和1臺30%容量的外置蒸汽冷卻器[14]組成,機組主要設計參數見表1。

這一點在我國數千年的朝代更迭中已經屢次得到證明。《尚書》也正是鑒于夏商周之際政治統治的經驗而發。《左傳》中的“天生民而樹立君,以利之也”[5](P108),指明了君主之所以存在的原因是能夠為民服務,不能服務甚至殘害百姓者,就會遭到全體人民的反對。西周時期的周厲王就是殘暴待民,最終導致國人暴動,喪失政權,而且這種政權更替在后世的政治思想家看來,是一種正常的或者說是正當的行為,即使極為重視倫理綱常的儒家,也將其定義為除害,而非弒君。

民本思想體現了傳統政治思想家對國家政權建設和發展的思考,也是對以往國家政權更迭的思考和總結??鬃铀裕骸暗狼С酥畤?,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保?](P4)國家治理的具體政策中應該“節用而愛人”,實則就是愛民,而且對民眾要“使民以時”,以此來提醒統治者注重民眾利益。孟子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為天子?!保?5](P304)所謂“丘民”就是普通民眾,孟子強調國家政權中最重要的是民,將君主的地位放在最后,突出了其民本思想。他還進一步指出:“桀紂之失先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民之歸心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曠也?!保?5](P156)獲得天下的正確方式是取得“民心”,民心所向即是天下歸處。反之,則喪失民心,最終如桀紂之君,政權不復存在。荀子繼承了孔孟的民本思想,“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本”[18](P77),同時指出君民的關系如同舟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保?8](P77)不僅強調了民對于國家政權存在的重要性,而且警示為君者,應時刻注意養民、裕民,當以民為本。

(四)宗教文化

在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發展中,宗教文化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尤其是中國傳統宗教文化中的包容性、中庸之道都保證了中國眾多教派的相處,甚至出現儒釋道之間的交流與融合,這在西方宗教界是很罕見的情景。中國本土宗教具有相當典型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儒教本身就是繼承了先秦諸子百家思想中有助于宣揚教化的思想成分后形成的,只是由于漢代確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才使儒家思想成為其主干。

佛教的傳入,一定程度上是中國人主動引入外來文明的結果,而且佛教傳入后作為外來者,并沒有強烈的排他性,反而與儒教、道教相互學習交流。中國古代有很多比較典型的例子,比如蘇東坡與佛印的友情,就是儒教與佛教相融相生的表現。儒道二教更是如此,其教義宗旨和目的都基本相同,都注重自身的修養,終極目的都是成為超越常人的圣賢,這些都為中國宗教的包容性提供了共同的基礎。

中國宗教的這種包容性還源于中華民族所崇尚的“中庸”思想,尤其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居于三教領導地位的儒教。儒家將“中”視為一種近乎完美的狀態,不偏不倚,又不會過猶不及,恰到好處,不走極端?!八雌浯笾才c!……執其兩端,用其中于民?!保?1](P110)這種思想凸顯出儒家對萬事萬物的獨特看法,認為應該允許多樣性的存在,注重的是事物之間的平衡共存,強調事物之間“度”的把握,做到無過無不及。這種寬容的思想根植于儒家思想之中,進而滲入中國傳統的思想文化,而儒釋道等宗教都難免受其影響。因此中國各宗教尊重禮教,崇敬先祖,沒有排他性,相互之間和平相處,即使出現爭端也多以協商方式解決而非以惡語甚至暴力打擊,不會出現極端現象,對異端也多抱有寬容心態。

(五)法治觀念

法治觀念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春秋戰國時期就有法治思想。作為法家早期的代表人物,管仲提出了依法治國的思想,主張用具有權威性和強制性的法律制度來治理國家:“威不兩錯,政不二門,以法治國,則舉措而已?!保?7](P916)依法治國首先要有法可依,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家認為,“先王議事以制,不為刑辟”和“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5](P289),這種不提前制備完善的法律制度,只臨事以統治者之意確定刑罰的方式有諸多的不確定性,難以摒棄人的私心,難以實現法律本身的公平性。因此,春秋末期,鄭國出現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鑄刑書”,及至戰國,諸國紛紛頒定法律,如鄭有《竹刑》,楚有《憲令》,魏有《法經》等,成文法律的頒布使法律公之于眾,不再能由統治者隨心所欲決定,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法律制定者自身。無論法律本身的階級利益定向如何,至少公布以后,執法者不能隨意徇私,法律自然就能實現其公平,即使是階級社會中的有限公平,也彌足珍貴。盡管我國古代法律的制定不可能實現民主制法,但即使由統治者制法,當法律公布后依然能形成一定程度上的限制。

在法家思想中,依法治國的另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法律執行中的平等理念。《商君書·賞刑》有言:“圣人之為國也,一賞,一刑,一教。”[19](P202)“所謂一刑者,刑無等級,自卿相將軍以至大夫庶人,有不從王令、犯國禁、亂上制者,罪死不赦。有功于前,有敗于后,不為損刑;有善于前,有過于后,不為虧法。”[19](P205)法家認為,法律制定后,對任何人都應該是一樣的執行標準,上至王以貴胄,下至黎民百姓,凡違法者,皆“一刑”處之。法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商鞅就曾處置違法的秦國公子 “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20](P420),這種做法既體現了其“一刑”思想——即使君主在法律中也要有一定的約束,同時也樹立了法律的權威性。

三、在我國政治協商制度中的體現

我國古典民主政治思想是古代思想家們的智慧結晶,也是人類思想史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來源于古人對自然、社會的認識和對國家管理運行的思考,指導了中國傳統政治實踐,對中國傳統政治生活具有規范和約束作用,具有典型的中國特色,尤其是自始至終都存在于中國傳統民主政治思想中的“和”、“仁”以及“民本”等帶有政治協商色彩的古典民主政治理念,都是統治者治理國家過程中所標榜的政治觀念,與中國古代社會的政治運行密切相關,是中國思想文化發展中各思想流派積淀的結果,體現了中國思想文化的價值和精髓,而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則為中國特色的政治協商理念提供了肥沃土壤。

(一)多黨合作,政治協商,是古代“和而不同”思想的體現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是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共同創造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突現了我國傳統文化的淵源,是對“和而不同”理念的實踐。周恩來在第一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上指出,正因為“每個黨派都有自己的歷史,都代表著各自方面的群眾”?!坝兴煌?才需要聯合”,他并針對黨內有人提出要求“各民主黨派都和共產黨一樣……各民主黨派的思想作風都和共產黨一樣”,明確肯定各黨派自身不同的重要性與合理性。[21](P25)各民主黨派雖代表不同階級的利益,卻能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基于相同的根本利益和目標,以自身差異為出發點提出不同建議,經過平等協商,兼收并蓄,最終形成令所有參與者都能認可的合理化、可執行的政策決議。

和合思想中蘊含的開放性、包容性、矛盾統一性等理念,正是中國政治協商民主的文化來源所在。中國的各民主黨派與各社會團體一起協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取得共識、達成一致。這種民主形式有利于包容代表不同利益的建議,顯示了中國共產黨對中國傳統文化中包容、中和理念的繼承,也說明中國特色的政治協商民主思想是根植于中國傳統思想文化這片沃土的。

(二)民主監督,注重監管,是古代法治思想的體現

為了維護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統治,彰顯帝王權力,中國歷代的統治者都十分重視監督體制的設立和完善。傳統政治的監督體制主要是內向性的,監督機構隸屬于中央,是皇權對派出權力的監督,也是中央對地方的監督,屬于上級對下級的監督。對政治協商制度而言,權力的運行同樣需要監督,但這種監督不是上級對下級的監督,而是參政黨同執政黨之間的相互監督,是親密友黨之間的相互監督,是人民對政府機構的監督。人民政協監督體制的完善,不僅有助于防止政策在執行過程中的扭曲和變質,同時也能為政策執行中遇到的問題提供咨詢和建議,從而真正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也保障了法律制度的貫徹落實。

(三)參政議政,廣開言路,是古代民本思想的體現

中國古典民主思想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源遠流長,這種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由中國的協商民主繼承。政治協商制度的設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中國共產黨廣開言路、支持人民群眾參政議政的一個重要方式。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以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自己的執政追求,而為了實現這一執政理念,就必然要廣泛征求各民主黨派及無黨派愛國人士關于國家大政方針及施政綱領的意見和觀點。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也應當敢于陳述真實的民意,努力捍衛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也是古代“諍臣”精神和“為民請愿”精神的當代體現。

同時,政協制度的設置也應當有利于真實民意的傳達,廣開言路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反映真實的民意,最終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而非擺擺樣子,形同虛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外,再度擴大民眾參政議政的通道,吸納民眾關于國計民生的意見和建議,這本身就是對“以民為本”思想的發展,是政治協商民主思想的傳統文化源泉之一。

四、結語

古典民主政治體制雖然存在著諸多的弊端和不完善之處,但它能夠在歷史上如此長久地存在,就必然有其值得學習和借鑒之處,只有“繼往”才能更好地“開來”。不過,我們既不要夸大中國古典民主政治體制的優點,也不要過度放大其缺點,對古典民主政治體制中的優缺點,我們要審慎地辨別,以史為鑒,客觀評價,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協商民主做出應有的貢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詩經[M].葛培嶺,注釋評.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

[3]李民,王建.尚書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4]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9.

[5](春秋)左丘明.左傳[M].長沙:岳麓書社,1988.

[6]韓非子[M].高華平,王齊洲,張三夕,譯.北京:中華書局,2010.

[7]劉澤華.中國政治思想史(秦漢魏晉南北朝卷)[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8]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M].臺北:中華文化大學出版社,1980.

[9](明)黃宗羲.明夷待訪錄[M].北京:中華書局,2011.

[10]黃壽祺,張善文.周易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11]汪受寬,金良年.孝經·大學·中庸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12](漢)劉安.淮南子[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10.

[13]王艷勤.原“仁”[J].孔子研究,2007,(2).

[14]陳鼓應.老子注譯及評介[M].北京:中華書局,1984.

[15]楊伯峻.孟子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9.

[16]國語[M].曹建國,張玖青,注說.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

[17]黎翔鳳,梁運華.管子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4.

[18]荀子[M].安小蘭,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07.

[19]商君書[M].徐瑩,注說.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12.

[20](漢)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6.

[21]周恩來統一戰線文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責任編輯:趙 偉】

D082

A

1004-518X(2016)05-0031-07

猜你喜歡
思想
轉化思想的應用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聚焦補集思想的應用
思想與“劍”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遞推思想及其應用
中等數學(2018年3期)2018-08-01 06:42:02
學思想 悟思想 用思想
中國鹽業(2018年21期)2018-03-05 08:06:10
把握轉化三要素 有效滲透轉化思想
聚焦補集思想的應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人天堂网|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1区| 国产靠逼视频| 任我操在线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久久不卡精品| 国产福利观看| 黄色a一级视频|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6| 97成人在线观看| 2018日日摸夜夜添狠狠躁| 久久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美女潮喷出白浆在线观看视频| 日本a级免费| 色婷婷在线播放| 欧美精品v| 日本久久网站| 欧美午夜性视频| 亚洲天堂在线免费| 欧美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波多野结衣中文在线播放|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高清不卡|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欧美日韩成人| 亚洲国产第一区二区香蕉| 国产又黄又硬又粗| 谁有在线观看日韩亚洲最新视频| 夜夜操国产| 69视频国产| 日本色综合网|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区|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 2021国产乱人伦在线播放|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91九色国产在线| 国产精品护士| 91视频国产高清|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自拍中文|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欲色| 亚洲国产亚综合在线区| 四虎成人在线视频| 伊人无码视屏| 九色综合视频网| 午夜综合网|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 亚洲天堂网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在线一区视频| 欧美在线天堂| 亚洲日韩精品伊甸| 国产大全韩国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 无码国产伊人| 亚洲视频一区| 四虎影视国产精品| 亚洲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 成人在线不卡| 国产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播放| 国产麻豆另类AV| 国产乱人视频免费观看| 成人午夜免费视频|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色国产视频| 日本一本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1024精品| 国产成人免费| 亚洲精品桃花岛av在线| 人妻免费无码不卡视频|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国产99精品久久|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 | 天天摸天天操免费播放小视频|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无码在线激情片| 麻豆精品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