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建宏 張喜燕 魯曉庚 石馨成(、、.華北理工大學遷安學院河北遷安0600;.河北省女子拳擊隊河北遷安0600)
河北省女子拳擊后備人才培養體制研究
□付建宏1張喜燕2魯曉庚3石馨成4(1、3、4.華北理工大學遷安學院河北遷安064400;2.河北省女子拳擊隊河北遷安064400)
本文運用問卷調查、訪談等研究方法對我省女子拳擊后備人才培養體制現狀進行調查,內容包括組織機構設置、管理體制、后備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數量、選材、競賽等現狀,發現培養體制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選材難、學訓矛盾突出、教練員人數不足等現象,提出解決問題的相關對策:政府政策性扶持、搭建有效宣傳平臺、有效實施“體教結合”培養體系等措施。
女子拳擊后備人才培養體制研究
后備人才培養是國家體育事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體育強國均重視后備人才培養。競技體育的興衰與后備力量培養狀況緊密相關。重視后備人才的層次培養和梯隊建設,使我國競技體育的發展擁有源源不斷的人才大軍。培養體制能夠以制度的形式為體育人才后備培養提供有效組織保障,只有建立科學有效的后備人才培養體制,才能使我省女子拳擊后備人才逐漸向頂尖運動人才過渡。
1.1、后備人才培養單位
河北省女子拳擊后備人才培養主要是“三級訓練網”模式。培養機構主要包括:省女子拳擊隊,各地市體育運動學校、拳擊俱樂部,業余體校。培養過程主要是以各地市體育運動學校為基層主體,專業隊培養為高水平訓練。拳擊俱樂部還是以業余訓練為主;業余體校開展該項運動較少,最具有代表性的遷安市體育運動學校體校,整體運作發展較好。
1.2、管理體制模式
女子拳擊后備人才培養由省、市體育局和教育局兩條線進行管理。省女子拳擊隊由省體育局下屬摔拳跆中心和唐山長城鋼鐵集團九江線材有限公司共同管理經營,采用事業單位和國家科學發展示范企業聯合進行管理的雙軌制新型發展管理模式,形成政府辦與社會辦相結合的競技體育新體制和良性循環的運行機制。各地市體育運動學校、業余體校分別由體育局、教育局進行管理。
1.3、培養機構運行機制
省女子拳擊隊由唐山長城鋼鐵集團九江線材有限公司對整體運行全面管理。通過省比賽、全國各地的教練進行輸送等方式進行選材。隊員入隊前要歷經半年集訓過程,通過正式考核后,才能成為省隊二線正式成員,運動員生活、訓練條件優越,訓練方法科學,但為了盲目提高運動成績,沒有開設科學文化知識課程學習,學訓矛盾嚴重突出。
河北省7所城市開展了女子拳擊運動,包括石家莊、邯鄲、唐山、廊坊、滄州、邢臺、秦皇島,但后備人才數量遠遠不能適應我省女子拳擊運動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各地市體育運動學校是女子拳擊后備人才培養最基礎的培養單位,選材方式包括三種:學校組織教練員統一選材,教練員獨自選材,推薦選材,地點主要是到縣中、小學。由于對拳擊項目的不了解,可供選材人員基數太少,隊員的意愿決定選材成功與否,教練員選材工作實施存在很大困難。各市體校均采用傳統的“三集中”管理模式,采用早操和下午兩節課程后訓練模式。目前,各地市體校已加大學習力度,積極與教育部門相結合,重視學生出路問題及長遠發展。訓練過程包括制定階段訓練計劃和周訓練計劃,針對運動員身體素質的全面提高及拳擊基本技術訓練進行。競賽活動主要包括河北省兩次大型比賽:錦標賽和冠軍賽,各地市間友誼交流賽甚少。經費來源主要是政府撥款為主,來源渠道單一,未轉變投資主體多元化格局。由于各地市重視程度不同,政府投入經費相差較大,開展女子拳擊項目的城市中57.2%的體校資金、場地設施數量不足,缺乏資金對原有場地進行維護及修建。
河北省開展女子拳擊項目的業余體校還很少,僅有滄州任丘的業余體校和河北遷安市體育運動學校。任丘業余體校已經和教育局合并,教練員利用學生課余時間進行拳擊項目業余訓練。遷安市體育運動學校最具有代表性,依托省拳擊隊進行后備人才培養,學校管理嚴格實施“體教結合”管理體制。
1.4、后備人才培養規模、數量及梯隊培養
河北省女子拳擊后備人才培養數量近90人,各地市體校培養人數占總數55%,等級運動員比較少;省女子專業隊二線隊員7人,占總人數的近8%,均為二級運動員;業余體校22人,占總數的24.4%。運動員年齡范圍絕大多數在13-15之間,選材年齡以參加省運會為目標。從整體上看,我省女子拳擊后備人才培養的數量較少,培養質量出現參差不齊,人才梯隊建設出現斷層現象。
教練員在運動員的培養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省拳擊正式教練員共有13名。教練員缺乏,男、女拳擊項目均為同一教練;教練員編制問題解決困難,女子專業拳擊教練員短缺。教練員中69.2%來自專業隊退役運動員,教練員專業技術很強,進修學歷,學歷含金量不足,教練員隊伍科研能力整體較差,科研成果甚少,科研意識淡薄。53.8%的教練為中級職稱,高級職稱人數較少,教練員愿意繼續提升自身業務能力。
河北省教練員培訓工作每年都在頻繁開展,河北省體育局每年都會舉辦教練員培訓活動,各市體育局每年會舉辦6、7次教練員培訓,河北省拳擊隊每年也會舉辦一次外籍教練拳擊專業培訓。
2.1、省女子拳擊隊后備人才培養體制為全國首例政、企結合式
政府職能部門與社會力量相結合,建立與舉國體制相配套的新型體制和運行機制。政府對后備人才培養的直接干預越來越少,計劃體制作用在微觀領域內越來越弱,社會企業管理運行機制充滿生機與活力。我省女子拳擊隊在政府和企業雙重管理體制下,運行機制良好。強大社會力量支撐下,近幾年發展過程中已取得優異比賽成績。省女子專業拳擊隊的建立,為河北省拳擊對外搭建有效溝通、交流學習的平臺,使我省拳擊事業發展進入嶄新階段。
2.2、管理制度完備,企業資金雄厚,支持力度大,人力、物力資源優越
唐山長城鋼鐵集團九江線材有限公司針對拳擊隊的具體情況,制定了詳細的管理辦法。制度包括各部門工作職責、內部管理具體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工資標準制度等等。且企業每年投入幾百萬資金進行拳擊隊整體運作。優越的物質基礎外,優秀的教練員隊伍,同時聘請優秀外籍教練員進行人才培養和訓練。
2.3、縣級體校與企業聯合發展,教育、體育、企業合作,共同培養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發展
遷安市業余體校有效利用社會資源,積極探索、勇于實踐,采用體教結合模式,發揮教、體兩家各自優勢,推行素質教育政策。實現了“教體并重”,“學訓并重”,“專業并重”,探索出一種獨具特色的教育、體育、企業聯合發展新模式。
3.1、后備人才基層培養薄弱,培養體制發展不健全
河北省女子拳擊后備人才培養是“三級訓練”體制。省專業隊;各地市體校;青少年俱樂部、業余體校。人才培養單位主要是省專業隊和各地市體校,訓練規模沒有形成金字塔式培養規模,呈現中間稍大兩頭小狀態。業余體校名存實亡,部分體校機構改革與教育局合并,后備人才基數少之甚少。培養體制中缺乏最底層培養,后備人才培養工作力量薄弱。
3.2、培養機制缺失體教結合,人才隊伍發展受到嚴重制約
各地市體校普遍采用傳統“三集中”培養方式,嚴重阻礙我省女子拳擊后備人才培養的建設和持續發展。隨著對運動員未來出路和發展的重視,更多學校重視科學文化知識學習,但并未從根本上改變原有體制。省拳擊隊發展運作態勢較好,競技水平突出,但忽視運動員學習,從長期可持續發展角度來看,不利于人才培養,學訓矛盾突出。省拳擊隊和各體校都存在共同弊端,均在體育系統內部培養,沒有與教育系統有效結合,教育系統和體育系統缺乏有效地溝通、整合。
3.3、女子拳擊選材工作不科學、不合理,選材人員基礎很薄弱
青少年是我省女子拳擊后備人才的主力軍,由于拳擊項目的運動特點,不被社會大眾接受和認可?;鶎舆x材人數太少,選材不科學、選不到好材等嚴重問題,從女子拳擊運動項目可持續發展來看,選材基數太小、基礎選材不科學已經成為束縛此項運動發展最根本的問題。
3.4、各地市體校投資渠道單一,部分學校經費緊張
我省各地市體校后備人才培養一直沿襲“舉國體制”政策,經費均是政府統一劃撥。拳擊項目不是熱門項目,獲得經費有限,部分體校后備人才的高投入與資金短缺現象明顯,資金來源渠道少,嚴重影響女子拳擊后備人才培養。
3.5、教練員業務水平有待提高
基層教練員隊伍整體專業技術較強,缺乏文化素質、專業理論和基礎理論知識等方面,專業系統性較差,且更無科研能力和意識,已不能滿足當代競技體育對教練員的要求。
3.6、學訓矛盾突出,缺少政府部門監督管理
各地市體校已經加大學習監管力度,積極與教育部門結合,重視學生出路問題及長遠發展。省專業隊運動訓練與文化教育失衡,學訓矛盾嚴重突出。
3.7、競賽體制單一,比賽次數少
各市體校和省二線隊員參與的比賽主要包括省錦標賽和冠軍賽,運動員比賽次數甚少,缺乏隊員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運動員缺乏比賽經驗。
(1)競技體育社會化是我省女子拳擊運動發展特色充分依托社會力量,形成體育、企業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局面。動員各種社會力量進行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拓寬人才培養渠道,同時組建各地市、縣拳擊協會,發揮協會作用。引進財力雄厚的企業,緩解當前政府對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投入狀況。
(2)加大宣傳力度,搭建宣傳平臺,提高社會對女子拳擊的認可度。利用各種宣傳渠道,轉換人們對女子拳擊的傳統偏見,爭取得到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女子拳擊才能在良好氛圍中發展。
(3)政府政策性扶持,建立合理激勵制度。通過政府政策及調控行為,加大對基層各類培養單位經費的投入;增加運動會女子拳擊金牌數量,加大各級部門對女子拳擊的重視;解決女子拳擊教練員編制問題,擴大女子拳擊教練員隊伍;建立優秀教練員獎勵機制,教練員輸送高水平人才終身跟蹤獎,提高基層教練員的積極性。
(4)逐步完善“三級訓練”體制,形成“體教結合”結合的后備人才培養體系。后備人才培養要以各地市體校培養為主體,基層業余體校和教育局有效結合,使得更多的青少年參加業余訓練,組建拳擊興趣小組,增加后備人才選材基數,逐漸擴大后備人才培養數量,進一步完善競技體育后備人才梯隊建設,對女子拳擊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體教結合是是培養和造就優秀體育后備人才的必由之路,更有利于運動員將來的出路和和長遠發展。
(5)各地市體校建立與社會經濟實體、教育部門共同培養競技體育人才的良好體系,整合校內資源,改善運動員生活、訓練條件,加強一體化管理,使女子拳擊培養更加制度化、規范化。省專業隊要與教育部門有效結合,堅持“學訓并重”,形成遵循訓練競賽規律、文化學習規律、人才成長規律的后備人才培養模式,政府部門加強監管力度。
[1]熊曉正.體育概論[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8.
[2]張鳳珍.體育與科學.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體制的現狀分析及對策[J].2008,03.
[3]問梅.江蘇省體育后備人才選拔與培養創新機制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4,11.
本文為河北省2015年度河北省體育局研究課題:“河北省女子拳擊后備人才培養體制研究”結題論文,課題編號:2015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