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 晶
(華南師范大學 廣州 510631)
?
【事業·管理】
大學圖書館建設與發展趨勢研究
——基于20位館長的訪談
●景晶
(華南師范大學廣州510631)
[摘要]文章從圖書館在大學的定位、大學圖書館發展方向、大學圖書館的創新服務、圖書館內部管理改革、技術發展與圖書館關系、特色圖書館建設6個方面深度分析了20位館長的訪談內容,揭示了目前大學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方向,并提出未來大學圖書館應在圖書館戰略規劃和圖書館價值宣傳上加強研究和實踐。參考文獻9。
[關鍵詞]大學圖書館建設發展趨勢訪談研究
1引言
“圖書館是大學的心臟”,它承擔著為大學提供信息資源保障、傳承知識、啟迪智慧的重要功能。大學圖書館隨著高校近十年跨越式的發展,在硬件設備、軟件設施、人力資源、服務質量等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目前逐步進入了穩定發展時期。大學圖書館高速發展的同時,現代信息技術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與閱讀習慣,從根本上改變了圖書館生存的外部信息環境[1]。圖書館迫切需要從外延式發展到內涵式變革的深刻轉變,大學圖書館將如何應對這場關乎圖書館生死的挑戰?大學圖書館未來的發展方向與定位怎樣?技術發展與圖書館保持何種若即若離的關系?如何深化圖書館內部管理改革和提高館員績效?這些問題都需要每一位館長認真思考和慎重對待。
筆者通過選取20位大學圖書館館長(副館長)的訪談材料,采用深度訪談定性研究,對訪談材料做整理和剖析,試圖揭示我國大學圖書館目前的建設方向和發展趨勢。
2研究過程
2.1研究對象
選取中國圖書館學會高等學校圖書館分會網站中專家訪談欄目的20位大學圖書館館長(副館長)為研究對象,他們的訪談內容作為分析材料,訪談時間為2010年至2014年。這20位館長中,正職館長17人,副職館長3人;男性館長18人,女性館長2人。在20位大學圖書館館長所屬高校中,“985工程”高校11所,文中用“985”01~“985”11代表來自“985工程”高校的11位館長;“211工程”高校6所,文中用“211”01~“211”06代表;省(直轄市)屬重點高校3所,文中用Pku01(Provincial Key University)~Pku03代表。從分布區域看,來自華北地區的館長10人,華東地區4人,華中地區2人,西南地區2人,華南地區1人,東北地區1人。
2.2研究方法
對館長訪談的20份訪談文本作為本次研究最基本的原始數據,運用主題分析和內容分析方法,對訪談對象和關鍵性主題編碼,以提煉出用于歸納分析的相關數據。編碼是對訪談資料進行系統整理的第一步,是對訪談資料根據多個分類標準進行歸納總結,它是一個從訪談資料中逐漸提煉概念的過程,即用簡短的詞組或詞語來概括訪談資料中的人物、事件、概念和主題等[2]。
2.3訪談材料整理
通過對20份訪談材料編碼整理,歸納提煉,被訪問館長對以下幾個主題都有著較深刻的論述:圖書館在大學的定位,大學圖書館發展方向,大學圖書館的創新服務,圖書館內部管理改革,技術發展與圖書館關系,特色圖書館建設。
3研究分析
3.1圖書館在大學的定位
被訪問的圖書館館長都強調圖書館是大學文化精神所在,是大學的精神家園,但也承認圖書館在大學的地位逐漸衰落,有不斷邊緣化的趨勢。“985”08館長:“從國際國內高等院校發展情況看,但凡一流大學,必定以一流的圖書館和一流的文獻信息資源保障體系為支撐,即便是以理工科為主的大學也是如此。”“985”05館長:“圖書館是大學的心臟,我要做的,就是努力把圖書館從大學的邊緣拉到中間來,使它成為大學真正的心臟,要把圖書館打造成為不僅僅是文獻信息中心,而且是學校的學術交流中心和文化活動中心。”“211”04館長:“過去,大學圖書館在一個大學中曾占有著很重要的地位,館長作為學校的‘三長’(教務長、總務長、圖書館長),其地位應該是在院系主任之上的;隨著歷史的發展,圖書館越來越趨向于教學輔助性的工作,一度成為不受重視的‘教輔’單位,但是,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圖書館在信息技術的開發應用、數據資源的建設發展等方面逐漸走在了學校的前列,客觀上決定了圖書館作為學校信息中心的地位。”
面對圖書館在大學地位逐漸衰落的嚴峻形勢,各大學圖書館也正視存在的問題,積極應對挑戰,本著“有為才有位”的思路,力爭從圖書館的工作、服務中體現價值。“985”04館長:“圖書館若要想發揮‘心臟’的作用,至少應做到兩點:一是回歸學術,二是成為讀者的精神家園。‘回歸學術’是指圖書館所有的理念和服務都要與學術研究緊密結合,游離于學術之外的圖書館無法成為大學的‘心臟’。 所謂‘精神家園’,就是創造一種讀者喜歡的氛圍,將圖書館打造成神圣的精神殿堂。大學要有大學精神,圖書館是大學學術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重要載體,也應該有自己的問題和追求。”
被訪問的大學圖書館館長都有著這樣的共識:未來的大學圖書館將會成為大學的文獻資源集散中心、科研信息中心、學術交流中心和文化休閑中心,知識管理將變得越來越重要,圖書館將向服務和支撐角色作根本性轉變。
3.2大學圖書館發展方向
數字化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時代,圖書館生存的外部環境發生著深刻的變革,用戶行為、出版模式、用戶需要、信息技術、信息環境都不斷在改變,客觀要求大學圖書館必須適應這些變化,“適者生存”,為大學圖書館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985”07館長:“圖書館將按照‘一體兩翼、集成創新’的總體發展思路,建成與大學地位相適應的,富集人文,促進學習,支撐科研和學科發展的大學圖書館,‘一體’就是以圖書館的所有資源,包括信息、人力、技術等真誠為讀者服務。‘兩翼’一方面是指面向人才培養,服務嵌入教學(甚至課程),提高信息素養和提升文化品味;另一方面是指面向科學研究,服務嵌入學科建設,助力科學研究。”“985”08館長:“圖書館逐步構建‘泛圖書館’的學習閱讀環境,除了傳統的閱讀方式外,還能讓讀者通過手機和多媒體信息載體獲取知識,實現隨時可讀、隨地可讀的自由閱讀,在同一閱覽空間實現紙質文獻閱讀、數字文獻閱讀、數字文件下載、電子文件傳輸、個性化印制等一體化服務。”
有研究者通過對伊薩基戰略與研究部、聯機計算機圖書館中心、英國聯合信息系統委員會、美國大學和研究圖書館協會、美國新媒體聯盟五大國際協會最新研究報告的分析,認為未來的大學圖書館將重視數字文獻的獲取與典藏,提供信息工具及支撐服務,扮演學術傳播體系中的新角色,承擔信息素養培養的新任務,提升圖書服務館員的專業水平[3]。無論是大學圖書館館長還是研究機構,都清楚地認識到未來的大學圖書館將“以機構為中心”轉變為“以用戶為中心”,“以資源為中心”轉變為“以服務為中心”,“用戶走進圖書館”轉變為“服務走進用戶”,嵌入學科,嵌入教學的“泛在圖書館”。
3.3大學圖書館創新服務
正是因為館長們對大學圖書館定位和所處環境的清晰認識,大學圖書館不斷進行著創新服務的探索。根據館長訪談內容,目前大學圖書館創新服務內容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閱讀推廣活動。Pku02圖書館開展了“開卷系列”大型讀書活動,“211”01圖書館建立了 “學問圖書館”,專門為學生推薦各類精品讀物,“985”07圖書館每年開展“愛書人的春天”讀書月、推薦新書和閱讀書目等一系列活動。“985”03圖書館開展“鮮悅”品牌服務,將閱讀對象由書變成活生生的人,體驗一種新鮮、喜悅的“閱讀”方式。第二,圖書館空間優化改造。“985”04圖書館打造三位一體的多元空間,即信息資源空間、學習研究空間和文化藝術交流空間。“211”01圖書館開辟專區,供學生在里面朗讀、聽音樂、交流,極大地帶動了學生們的互動。第三,為學科、教學嵌入服務。“985”03圖書館創建了“IC2創新服務模式”品牌,針對一、二年級本科生推出了“電子教參”體系。“985”02圖書館利用“DL-Support”系統做好用戶記錄,對學科熱點進行深入統計和分析,從而發現學科發展趨勢,如通過輸入關鍵詞發現交叉學科等,為院系學科建設做服務。“211”01圖書館利用新技術為課程服務,為教師建立個人數字圖書館。第四,文獻資源建設合理化。“985”01圖書館專門成立部門采集多媒體教學資料,為教學提供各種音、視頻資料。“985”09圖書館招聘學生館長與學生采訪專員參與文獻采購。“211”05圖書館細分用戶,做好個性化服務,基本原則就是“無限細分,特殊保障,集中力量”。第五,特色館藏、數據庫的建設。“985”05圖書館在當前大學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出現同質化傾向的情況下,自建了《“南大人”文庫》、《館藏民國圖書》與《館藏民國期刊》等數字化特色館藏。“985”08圖書館適應學校重點學科建設,自建了《公司治理研究專題數據庫》。Pku02圖書館與公司及其他高校合作開展了“高校論文寫作輔導及管理產學研項目合作共同體”項目,開發了“論文檢測與查重查新”功能,已經成為業界十分專業的數據挖掘產品。第六,其他創新服務:“985”09圖書館開通24小時網絡在線咨詢服務。“985”11圖書館籌建“珠三角”信息大平臺,包括了高校圖書館、科研圖書館、公共圖書館等三大部門,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服務。
3.4圖書館內部管理改革
大學圖書館內部管理體制改革,不僅是新形勢下的客觀要求,更是圖書館內在的發展需要。被訪談的圖書館在優化組織結構、制度建設、科學管理、館員管理等方面都做了積極并且有效的嘗試。“985”09館長:“整合服務部門(讀者服務中心、科技查新中心)、常規服務部門(文獻借閱部、特藏分館、北校區分館)、后臺支撐部門(文獻采訪部、資源加工部、數圖建設部、研究合作部、辦公室)。這種組織結構形式的最大特點是既保證傳統圖書館采、編、流的系統性,又體現了讀者服務的‘扁平化’,使讀者需求能夠通過兩個整合服務部門‘一站式’解決,從而較好地發揮圖書館資源與空間的價值。”“985”11館長:“較完善的規章制度保障了圖書館的穩步發展,不但在讀者服務、崗位考核、人事管理、財務管理、行政后勤等方面均有章可循,并在制度管理的基礎之上實施了人性化管理措施,大大提高了館員們的工作積極性。”“211”06館長:“科研興館。圖書館形成了非常好的科研積淀和氛圍。以科研促服務,不僅提升了圖書館的科研能力,同時也樹立了圖書館的嶄新形象,提升了圖書館在學校的定位,由單純的服務型機構轉變為研究型服務機構”。
在所有被訪談的館長中,都提到了“人”的重要性。提高現有館員素質、加強人才引進的力度,造就一支綜合素質強、適應時代發展的館員隊伍是館長們的共識。“985”07館長:“資源建設和先進技術固然十分重要,但這些都離不開人來實現,圖書館的變革和轉型,隊伍建設是根本。我們著手從組織機構和崗位進行改革,從‘人’和‘制度’方面予以保證。”Pku01館長:“面對未來圖書館發展趨勢,館內人員素質的提升就成為了當務之急。高素質、高學歷人才的引進、對現有人員的重新調整和對有發展潛力的工作人員的培訓等工作都是重點內容。”“211”04館長:“圖書館建設發展最主要依靠的因素應該是‘人’,設備有資金就可以買到,但是‘人’的理念和能力才是最關鍵的。”
3.5技術發展與圖書館
“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網絡技術、通信技術、數字圖像技術、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改變了文獻存儲方式、用戶閱讀方式、圖書館服務模式,甚至是圖書館的存在方式。面對技術發展對圖書館的沖擊,館長如何回應?“985”08館長:“對于新技術、新產品的選擇,不能一味貪新貪洋,必須實事求是。首先要考慮如何將新技術和新產品融入圖書館的服務和文獻保障工作中,真正能為廣大師生的知識獲取帶來便捷。其次要考慮它的兼容性、可擴充性等問題。最后,性價比要好。”“211”02館長:“移動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也許會對傳統圖書館行業的生存環境產生巨大沖擊。廠家的目標客戶實際上是圖書館的讀者,而非圖書館本身。將來的形式一定是B-to-C(Bussiness-to-Customer),即:如果移動技術商和數據庫廠商直接進行合作、整合資源,今后高校圖書館又該何去何從呢? 如果真的出現B-to-C,針對讀者閱讀時間的碎片化,那么高校圖書館更適合做資源信息化、碎片化整合,即特色資源的二次加工整合。因為目前沒有什么機構比高校圖書館更適合做特色資源的整合。”“211”05館長:“呼吁建立‘技術聯盟’,技術的進步很多重要的事情需要大家聯合才能完成。”“211”03館長說:“數字圖書館就相當我們的共產主義,它需要有一個過程,重要的問題是聯合。‘共建,共知,共享’是我們的終極目標。”“985”02館長:“技術人員是項目開發的核心,但往往容易被忽視。很多圖書館技術人員的主要工作是查殺病毒、重裝系統等。而技術人員想做一些開發和創新工作是很困難的,面臨巨大的挑戰,因為他們沒有時間去學習快速發展的新技術,很快就落伍了。”
被訪問的圖書館館長一方面清醒地認識到技術發展對圖書館帶來的沖擊,并積極開展應對策略,另一方面對引進新技術采取了比較慎重的態度。大學圖書館更應該在技術的夾縫中,尋求新的增長點,如碎片化信息的加工、整合、檢索,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信息服務,利用技術而不依賴技術,這才是大學圖書館的未來之路。
3.6特色圖書館建設
特色圖書館的特色主要表現在館藏有特色、服務有特色、辦館方式有特色、建筑有特色、人才有特色等多方面,特色圖書館是圖書館深化改革的必然產物[4]。開展特色館藏建設,根據大學的重點和特色學科,專門收藏某些學科領域或某個專題的文獻信息資源是目前大學圖書館的重點工作之一。“985”01館長:“希望能夠再建立一個專門的古籍圖書館。不但可以更好地對其起到保藏作用,還可以建立古籍保護的實驗室,對古籍修復和保藏作更深入的研究;再者,還可以對古籍進行輪流展示,讓廣大讀者能夠有機會一睹這些珍品的風采。”Pku02館長:“圖書館的建設自然圍繞‘建筑’展開。首先值得一提的就是‘中國建筑圖書館’。這是北建工與國家住房與城鄉建設部下屬的中國建筑文化中心合作共建的全國大型建筑類圖書館。這種模式在全國高校中還是創舉,也使得該館成為全國建筑類圖書文獻頗為齊全的圖書館和首都圖書館聯盟成員館。”圖書館特色服務方面,“985”03館長:“創建了‘IC2創新服務模式’品牌和子品牌‘IC2人文拓展計劃’廣受好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促進了校園文化建設。‘泛學科化服務體系’服務學科,‘泛在智慧課題’服務教學。”特色建筑方面,“985”09館長:“圖書館擴建和舊館改造提出了‘藏于名山、藏于地下、藏于內涵’的‘三藏’擴建理念。圖書館經典建筑不是現代元素的疊加,而是人、書、設備等諸多元素與環境的和諧統一。”“985”03館長:“圖書館空間設計工學部分的‘科學—海、地、空、天’主題空間,理學部分的‘生命—金木水火土’主題空間,特色部分的‘傳承—禮樂射御書數’主題空間等,給予讀者文化熏陶及美的享受。”
4結論與思考
2012年6月,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會(ACRL)研究與計劃委員會發布了美國大學圖書館10大發展趨勢:價值溝通成為圖書館的重要工作;數據監管的挑戰在增加;數字化保存急需長期規劃;高等教育危機迫使圖書館主動變革;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移動環境對服務內容和方式提出新的要求;電子書的用戶主導采購將成為常態;學術交流環境的新變化;用戶發展問題;用戶對便利性的期望越來越高[5]。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著名專家初景利教授在2010年發表的文章《圖書館發展趨勢調研報告(二):總體發展趨勢》中認為:未來的圖書館必須緊密圍繞用戶的需求,緊密跟蹤用戶的需求變化,以用戶為中心,增強圖書館的社會功能,將復合圖書館作為圖書館的基本形態,充分利用Web2.0和Web3.0,重視圖書館的泛在性,加強跨界合作,加強圖書館聯盟建設,將知識管理與知識服務作為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6]。通過訪談20位大學圖書館館長,我們發現,目前大學圖書館在資源采購、管理體制改革、服務創新、數字圖書館、技術創新、館員發展、圖書館聯盟、特色館藏、泛在圖書館等方面都做出了快速并且有效嘗試,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筆者認為,結合美國大學圖書館10大發展趨勢和初景利教授的研究成果,未來大學圖書館還應在以下兩個方面加強研究和實踐。
(1)大學圖書館戰略規劃。戰略規劃體現了一個圖書館的發展方向和行動路線。戰略規劃制定的過程也是不斷凝練目標,加強主動設計、規劃發展重點的過程[7]。我國大學圖書館普遍缺乏科學的、具有操作性的戰略規劃,這跟認識不到位緊密相關。圖書館戰略規劃是社會環境變化、圖書館事業發展、圖書館工作與業務發展的共同要求[8]。大學圖書館應該充分認識到戰略規劃的重要性,重視環境對圖書館決策的影響,如技術發展、用戶行為、出版模式、開放獲取等,制定科學而具有前瞻性的戰略規劃,成為大學圖書館決策和行動的指南,更成為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2)圖書館價值宣傳。面對互聯網時代、開放獲取時代,圖書館消亡論不絕于耳,大學圖書館也不能獨善其身,圖書館存在的價值是什么?特別在大學經費逐漸緊張的情況下,圖書館如何證明自身的貢獻以獲得持續增長的投入?國外大學圖書館通常借助一些工具來彰顯自身對學術事業的價值和貢獻,例如,撰寫大學圖書館價值報告、修訂“大學圖書館標準”等[9]。我國大學圖書館雖然一直致力于創新服務,以滿足用戶科研和教學需求,但缺乏更加廣泛和有吸引力的包裝和宣傳,使得質疑聲此起彼伏。未來,大學圖書館應加強自身價值評估的研究,考量圖書館整體效益,以投資回報的視角證明圖書館存在價值和貢獻大小,并加強宣傳力度,使得大學校長充分認識增加圖書館投入的重要性,從而為圖書館的良性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支持。
參考文獻
[1]初景利,楊志剛.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圖書館新消亡論論辯[J].圖書情報工作,2012(11):5-11.
[2]孫曉娥.深度訪談研究方法的實證論析[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101-106.
[3]劉翠青.近年來大學圖書館發展趨勢[J].圖書館建設,2013(6):13-16.
[4]湯旭巖,李波.特色圖書館簡論[J].中國圖書館學報(雙月刊),1997(2):37-42.
[5][9]閆娜.2012年美國大學圖書館十大發展趨勢的解讀與
思考[J].國家圖書館學報,2003(5):85-91.
[6]初景利,吳冬曼.圖書館發展趨勢調研報告(二):總體發展趨勢[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0(2):21-31.
[7]初景利,吳冬曼.圖書館發展趨勢調研報告(四):圖書館管理、人員發展及結論[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0(4):3-8.
[8]柯平.圖書館戰略研究[J].情報資料工作,2010(3):5-9.
(賴寧編發)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University Library: Based on Interviews of 20 Libraries Directors
Jing Jing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31,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reveals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based on interviews of 20 librarians directors form six aspects: library in the location of university, university library development direction, the university library innovation service, library internal management refor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library, the characteristic library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that the future university library should strengthen the library strategic planning and value propaganda of library. 9 refs.
Keywords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Development trend. Interview study.
[中圖法分類號]G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7845(2016)03-0023-04
[作者簡介]景晶,副研究館員,現在華南師范大學圖書館工作。
[收稿日期]2015-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