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杰
?
政治領袖漫畫形象的政治價值評析
袁 杰
摘要:政治人物,尤其是領導人的漫畫形象頻頻出現于網絡和媒體并廣受贊譽,這不僅有利于重構官民“政治距離”,讓領導回歸民眾,同時也凸顯出中國政治和社會更加開放、包容和自信。政治人物漫畫創作應有法律和道德邊界,為了良好政治傳播生態,應該適時推出相關法律予以規范和約束。
關鍵詞:領袖;漫畫形象;政治價值
最近一兩年,國家領導人漫畫形象頻頻出現于網絡和媒體并廣受贊譽,其創作的題材內容也多元化。漫畫形象傳遞的是正能量,凸顯出中國政治和社會更加開放、包容和自信。
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領導人都有過被畫漫畫的經歷。在改革開放之后,政治風氣和社會風氣變得寬松,出現了領袖漫畫和“小平,您好”等宣傳口號。1986年8 月15日,《解放日報》第四版刊登了一幅名為《中國牌》的鄧小平漫畫像,該漫畫畫的是鄧小平打橋牌時的形象,他手中的牌寫著“中國式現代化”。《解放日報》當天專門為此刊發評論《漫畫和領袖》,對漫畫形象的傳播給予辯證地看待。在發表鄧小平漫畫像的次日,《解放日報》又刊登一幅名為“書迷江澤民”的漫畫像,此漫畫結合當年3月份“文匯首屆書展”的背景,把江澤民描繪為一個書迷——漫畫中的文字是“上海市長江澤民也是個書迷”;2006年9月11日,廣州《新快報》刊登一幅胡錦濤的漫畫像(速寫素描像),評論胡錦濤回信北京大學已故教授孟二冬的女兒孟菲,這是中國媒體20多年來再現中央領導人漫畫,引起各方關注;2010年7月2日溫家寶在湖南長沙調研經濟發展情況,在參觀一家軟件開發公司時,該公司員工送上一幅即興創作的描繪溫家寶的漫畫,溫家寶欣然接受。2013年10月14日,一段5分鐘的動漫卡通視頻《領導人是怎樣煉成的》走紅網絡。視頻以講故事的形式介紹了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選拔過程。2014年2月19日,由北京市委宣傳部主管的千龍網發布的圖表新聞《習主席的時間都去哪兒了?》中出現了習近平的漫畫形象。2014年2月26日,中國政府網發布一組名為《圖解2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的圖片新聞,這組圖片新聞的開頭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漫畫。十八大以后,由官方主管媒體發布的領導人漫畫形象韻味深刻,這些漫畫形象“吻合”新政改革風氣的氛圍。十八大之后,新的領導集體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大力懲辦腐敗,反對政府浪費和奢侈,全面深化改革,總書記和總理“接地氣”的一系列講話,以及習總書記親自排隊買包子的作風,所有這些舉措讓民眾感受到一種務實和以人為本的新風氣,領導人“漫畫出鏡”凸顯親民之舉,也符合當下踐行群眾教育實踐路線的政治理念。
從領導人漫畫形象發展變遷來看:漫畫形象的次數很少,但每次發布都備受追捧和熱贊;漫畫形象主要是以官方為主要的發布渠道,但也有民間自下而上的漫畫創作被領導人接受;漫畫形象表現的主題由側重精神文化生活為主,但也開始轉向政治理念的傳播;漫畫形象本身的藝術風格都表現比較得體和恰當;漫畫形象出現的次數呈現越來越多的發展趨勢;漫畫形象傳播的范圍和影響力得益于互聯網技術和大眾傳媒的發展。
在受儒家文化影響的中國,官員的形象是“高高在上”。古代的官員大多通過科舉考試踏入“仕途”,被視為飽讀詩書的“知識分子”,為官一方,統領一切,官員是老百姓眼中的“衣食父母”。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毛澤東時代,對政治領袖形象的各種創作是有非常嚴格的要求的,民眾也不允許對政治領袖形象隨意刻畫。伴隨著中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政治官員的地位和形象也在發生變遷,但作為國家領導人始終是“神秘”“神圣”和“高高在上”的形象,公眾形象“政治化”,遠離了領導人本應具有的親切感與親近感。在中國,領袖和國家領導人漫畫像的創作,始終是個禁區。改革開放以來,出現了國家領導人的漫畫形式,但次數很少,漫畫形象大膽嘗試后又趨于保守。1986年8月16日《解放日報》刊登鄧小平打橋牌漫畫,發表當天還專門為漫畫發表政治評論文章《漫畫和領袖》。評論說:“漫畫有多種功用。揭露、譴責只是一種。人們習慣于看到這種功用,而不習慣于漫畫的幽默感和人情味。特別是黨和國家的領袖竟然上了漫畫,不少人在感情上就受不了。這種感情是可貴的,但氣憤是不必要的。”,該評論也談到很多人在情感上是不能接受領導人漫畫的形式的。受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生態的影響,以及考慮到為了維系領導人絕對權威等因素的影響,官方媒體刊登或播出領導人的形象歷來有著嚴格的規范。然而,從人的角色屬性來看,官員也是普通人,是人民群眾中的一員,他們也可以有普通百姓的喜怒哀樂形象。如《習主席的時間都去哪兒了?》的卡通視頻讓越來越多人認識到,國家領導人并非都像自己想象的那樣,他們也像普通人一樣喜歡讀書、聽歌、運動。“官員是公共生活的管理者,有權力,但并不意味著他們要與世俗社會脫節。相反某些時候應該給特定的身份“松綁”,譬如以“漫畫”形式去傳遞可親近的形象,類似“祛魅”之舉,映襯出的更是社會價值的多元化與人性化的進步。”實際上,官員本就應該回歸公眾,有普通的一面。國家領導人卡通漫畫形象的表現形式,有時更能有血有肉地反映領導人的政治理念和個人執政風格,讓人覺得那些神秘而又嚴肅的領導人也并非遠離人間煙火,而是也可以如此“發萌”,如此地親近和接地氣。漫畫形象少了高高在上,多了親民隨和;少了神秘莫測,多了自信開放,空前拉近了領導人與民眾的距離,構建了和諧的官民政治生態。
領導人漫畫像的頻繁出現反映了宣傳思路的新變化。在西方或者港臺,報紙雜志和新聞媒體經常有描述布什、奧巴馬、馬英九等領導人的漫畫。但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國內媒體基本不通過漫畫形式展現國家領導人形象,幾乎不刊登領導人的漫畫像,以免影響領袖的“光輝形象”。在美國,總統和重要政治人物成為漫畫對象可謂司空見慣。只要漫畫不逾越法律、習俗和道德邊界,就不能指責它是誣蔑、誹謗,而政治人物也往往輕松笑對這樣的漫畫作品。有的領導人甚至還熱衷收集自己的漫畫像。在中國,媒體刊登或播出領導人的形象歷來有著嚴格的規范,以照片為例,媒體多以刊發新華社照片為主,且照片不能隨意拼接,更不用談漫畫、動畫形象。然而,動漫形象具有新穎、活潑輕松、幽默風趣特點,動漫形象本身也是一種影響力和普及率很好的傳播方式。“有人將動漫傳播所帶來的價值和影響歸納為:無鴻溝、無障礙。無論文化程度、年齡大小,通過形象化、趣味化的表達,任何人都能實現與漫畫人物的“近距離接觸”,無形中拉近了圖像所塑造的政治人物與讀者之間的心理距離。”比如《習主席的時間都去哪兒了?》的漫畫形象生動地展現了習主席的個人業余生活,讓領導人更加貼近民眾。總書記和總理的漫畫引發民眾的一片贊好,說明了:在以民眾為“主場”的互聯網時代,只有創新政治傳播的理念和方式,才能更好地拉近領導人與普通民眾之間的心理距離。“因為謹慎和試探,領導人新形象的出現中規中矩,既不算超前也不算標新立異。但這種靈活的形式大大消解了傳統宣傳的呆板枯燥,在內容上也有所拓寬,既可以‘講工作’也可以‘講生活’,領導人的形象變得豐富生動,可親可感。”
通過藝術化、形象化的動漫方式描繪領導人的形象和政治意圖,讓我們對領導人的政治風格和施政理念等了解得更清晰,有利于民眾更快、更深地了解及參與到國家政策中來。有意識地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動漫形式來傳播政治理念、表達施政思路、展現政治情懷、公開更多信息是現代政治傳播的方式之一。在美國追捕本·拉登期間,有商家將奧巴馬制成背著槍,腳踩本·拉登的卡通牛仔形象,卡通玩偶暢銷一時。這些領袖的卡通形象除了商業化目的傾向外,還起到了推廣宣傳政要政策的目的,拉近了政要和公眾之間的距離,讓政要的施政政綱和政策更容易被民眾接受。在恰當的時間推出得體的動漫形象,能夠走進“民心”,在群眾中贏得更高的聲望,為全面深化改革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政治漫畫是政治生態良好的一種標志,領導人可以被畫漫畫體現出中國更加包容和開放。藝術史教授勞塞說:“漫畫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政治話語’,這種話語與小說、詩歌一類的話語不同,只能存在于寬容、民主的社會環境之中。”領袖漫畫習以為常的國家更多的是民主化程度高的國家,而領袖漫畫被視為禁忌的國家更多是威權或專制型國家。在世界許多國家,許多外國首腦形象都有“被大膽嘗試”的經歷,如奧巴馬、小布什等領導人的漫畫像經常會出現于各大歐美媒體。領袖漫畫形象所帶來的影響力和爭議,有時也會成為人們評判政治人物心理和政治成熟程度的標準。由于受儒家官本位文化和傳統政治風氣影響,在一些國人的眼里,政治領導人是神圣和高高在上的偉大人物,是“高大上”的形象,絕不允許用漫畫等藝術形式隨意“扭曲”。伴隨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以及民主化進程推進,中國的政治氛圍也逐步寬松,領導人漫畫形象慢慢被“接納”。如溫家寶和李克強總理接受民眾贈送自己漫畫像這一舉動展現了國家領導人親和、包容、開放、自信的姿態。曾經在博客發表過領導人漫畫的漫畫家張硯鈞告訴記者:“我畫領導人的漫畫像,是因為我覺得當今時代比較寬容了,而且會越來越寬容。允許國家領導人被畫漫畫說明中國正在進步,時代在發展,在與世界接軌。”
歐美國家有用漫畫議論、批評總統和其他政治人物的傳統,但漫畫創作是有法律和道德邊界的。領導人漫畫形象在歐美國家習以為常,并不代表人物漫畫可以鋪天蓋地隨意創造,漫畫表現主題和藝術手法可以肆無忌憚。漫畫可以對政治人物的面部或其他身體特征進行“適度”夸張,但不得逾越法律、公共習俗、道德的界限,不得對人格進行污蔑和誹謗。“漫畫不能對總統或其他個人作“非人化”的處理,不能把他畫成一條蛇、一只猴子、一只蒼蠅或者牛鬼蛇神的模樣。漫畫也不能對個人進行人身攻擊,把他的話說成是“放屁”或“放毒”。逾越了這道界線,漫畫就變成了“誣蔑”和“誹謗”,便會觸犯有關的法律。”美國的總統和軍政要員成為漫畫對象,是司空見慣的事。只要漫畫不逾越法律和道德習俗的界線,誰也不能憑借手中的權力對漫畫作者或刊登者施以報復。漫畫本身是夸張表現,但得把握“度”,傳遞“真實”的信息。2009年11月,職業漫畫家、中國漫畫家聯合會成員張硯鈞就在自己博客上發表了一組國家領導人的漫畫,漫畫得體恰當。他告訴《青年周末》記者:“作為一個作者,畫的時候要把握好分寸。因為畢竟是國家領導人,不能像畫演員、喜劇明星那樣,可以肆無忌憚地變形夸張,明星是可以隨便開玩笑的,但我覺得對國家領導人應該有一個起碼的尊重,畫的時候應該有尺度和標準。被我畫的人首先是我喜愛的人,我對這些國家領導人有起碼的好感和尊重。”在英美國家,創作諷刺領導人的漫畫會不會有法律責任?根據最高法院紐約時報案(1960)判決,領導人要追究漫畫作者責任的話,必須要明確證實作者有實際惡意。對于中國來說,領導人漫畫形象宣傳將會越來越頻繁,官方自上而下的傳播往往比較規范,而自下而上的形象創作目前沒有法律規范,如果無視法律和道德邊界,充滿謊言和惡意攻擊的漫畫和卡通形象隨意流傳,將惡化國家的政治生態環境,沖擊國家領導人的合法性權威。因此,中國在逐步放開宣傳方式的同時,也應該適時推出相關法律予以約束。
參考文獻
[1]領導人漫畫含“回歸公眾”深意[N].揚子晚報,2014-02-20.
[2]王珍.領導人漫畫的“畫外音”[N].解放日報,2013-03-03(05).
[3]帶刀客說話.領導人漫畫像與政治新生態[OL/EB].天涯博客,http://tchuanfu.blog.tianya. cn.
[4]徐賁.美國的政治漫畫[J].南方人物周刊,2009(11).
[5]蔣文娟.中國領導人被“漫畫”記錄[OL/EB].新浪網.2010-07-29.http://www.sina.com.cn.
[6]徐賁.美國的政治漫畫[J].南方人物周刊,2009(11).
[7]蔣文娟.中國領導人被“漫畫”記錄[OL/EB].新浪網.2010-07-29.http://www.sina.com.cn.
(作者單位: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DOI:10.16653/j.cnki.32-1034/f.2016.08.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