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超,張振財,丁智紅
(銅陵市婦幼保健院藥學部,安徽 銅陵 244000)
?
◇藥品不良反應◇
注射用頭孢西丁致大皰疹1例
鄭超,張振財,丁智紅
(銅陵市婦幼保健院藥學部,安徽 銅陵 244000)
頭孢西丁;大皰疹;遲發型不良反應
頭孢西丁屬于頭霉素類β內酰胺抗生素,其母核與頭孢菌素相似,習慣列入第二代頭孢菌素類中。其抗菌譜較廣,對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部分厭氧菌均有較強的抗菌活性,且對β-內酰胺酶較穩定;并且價格適中,因此臨床上應用廣泛。隨著臨床應用的增多,該藥的藥品不良反應(ADR)報道也隨之增加,常見的不良反應為局部反應或過敏反應,如靜脈炎、皮疹、蕁麻疹等,但誘發大皰疹的報道則十分罕見。
患者,女,32歲,主因孕39+3,偶有下腹墜脹9 h余入院。主訴孕早期無惡心嘔吐不適,否認孕期疾病服藥史及有毒有害物質接觸史。入院前1個月開始出現腹部瘙癢,于我院皮膚科就診,考慮“濕疹”,未予以特殊處理。今日凌晨開始出現下腹墜脹,無陰道流血流液,2016年4月3日來銅陵市婦幼保健院就診,經診斷擬“高危妊娠監督[孕39+3,G4P1,骶左前(LSA)]”收住。既往病史:無高血壓、糖尿病等病史。過敏史:否認藥物過敏史。
4月3日,查體、產檢及輔助檢查結果顯示,產婦一般情況可、化驗各項指標基本正常,胎心胎動正常;雖已孕足月,但陰道試產有胎兒窘迫、難產風險,故在硬膜外聯合麻醉下行子宮下段剖宮產術。術前預防感染[0.9%氯化鈉 250 mL+頭孢西丁(生產廠家:海南天煌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1504041) 2 g 靜滴 st];術后繼續預防感染(0.9%氯化鈉 250 mL+頭孢西丁 2 g 靜滴 st),促子宮復舊(5%葡萄糖 500 mL+縮宮素20 u;靜滴;st),補液(復方氨基酸18AA-Ⅱ 250 mL 靜滴 qd×2 d;煙酰胺葡萄糖 250 mL 靜滴 qd×2 d;10%葡萄糖 500 mL+維生素C 3 g 靜滴 st;轉化糖電解質 500 mL靜滴 st;乳酸鈉林格氏液 500 mL+門冬氨酸鉀鎂 2 g 靜滴 st)。4月4日,患者一般情況可,無咳嗽咳痰,無心慌胸悶、無惡心嘔吐及其他不適,夜間睡眠可,小便自解暢。查體:T 36.9℃,P 84次/分,R每分鐘20次,Bp 120/80 mmHg,皮膚黏膜無黃染,心肺聽診無明顯異常,腹軟,子宮復舊可。治療方案予以調整,調整后的治療方案為:預防感染(0.9%氯化鈉 250 mL+頭孢西丁 2 g 靜滴 bid×2 d),繼續補液(復方氨基酸18AA-Ⅱ 250 mL 靜滴 qd;煙酰胺葡萄糖 250 mL 靜滴 qd;10%葡萄糖 500 mL+維生素C 3 g 靜滴 st;乳酸鈉林格氏液 500 mL+門冬氨酸鉀鎂 2 g 靜滴 st)。在該日下午輸注頭孢西丁組幾分鐘后,患者自覺頭昏、雙腳發麻,隨后出現全身皮膚大面積紅疹,瘙癢明顯,但未停藥。4月5日,患者全身可見散在水泡,直徑2~20 mm大小,胞壁緊張,胞液清澈,下可見紅斑。治療上予以抗過敏對癥治療(爐甘石洗劑外涂 tid、 5%葡萄糖 500 mL+維生素C 2 g 靜滴 st、5%葡萄糖 100 mL+地塞米松 10 mg 靜滴 st)。4月6日,患者全身部分水泡自行破潰吸收,紅疹無明顯加重,體溫正常。藥師會診考慮皮膚癥狀為頭孢西丁所致,隨即停用該藥,在原抗過敏方案基礎上加用葡萄糖酸鈣( 10 mL;靜滴;st)繼續抗過敏對癥處理。經過上述處理,患者皮膚癥狀逐漸明顯好轉,于5 d后患者水皰基本消退、結痂,建議繼續治療,患者及家屬要求出院,予以辦理。
本案例是1個典型的注射用頭孢西丁誘發大皰疹的病例。根據《常見嚴重藥品不良反應技術規范及評價標準》(監測與評價綜[2010]26號)對本例不良反應進行分析可知:(1)頭孢西丁的使用與不良反應的發生存在合理的時間關系。據文獻報道,頭孢西丁引發的大皰病亦屬于遲發型不良反應[1-3],該病例是在使用頭孢西丁兩日后出現該類不良反應。(2)相關文獻支持該藥物引起的類似不良反應類型,且頭孢菌素類藥物引起類似的不良反應報道甚多[4-7]。(3)停用該藥后,經抗過敏治療不良反應明顯減輕。(4)治療方案聯合使用的藥物經相關文獻檢索后罕見有大皰型皮膚不良反應的報道,僅有一例關于靜滴氨基酸引發的大皰疹且屬于速發型不良反應[8]。該病例符合關聯性評價5條標準中的4條,因此該不良反應的關聯性判定為“很可能”。
結合相關文獻,該起由頭孢西丁引發的皮膚及其附件損害的機制可能為:(1)患者疑似為過敏性體質,因在藥師問診中發現該患者既往發生不明過敏源引發的支氣管咳喘癥狀,且入院前1個月患者腹部見大片濕疹。(2)頭孢酊作為一種半抗原,進入機體后與體內蛋白質合成全抗原所致[9]。
[1] 呂靜,劉娟娟,閆國富,等.頭孢西丁致大皰性類天皰瘡一例[J].中華皮膚科雜志,2014,47(2):145.
[2] 房敏杰,童本定,魏青,等. 五水頭孢唑林鈉致大皰性表皮松解型藥疹的不良反應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15):122-123.
[3] 賀忱,段平秀. 1例頭孢地嗪鈉致遲發性固定性藥疹的護理[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1(7):158-159.
[4] 劉海燕,李婷婷.頭孢地嗪鈉致大皰性表皮松解型藥疹[J].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11,13(3):197-198.
[5] 余佳.注射用頭孢吡肟致大皰表皮松懈癥死亡1例[J].中國藥物警戒,2010,7(5):313.
[6] 林世雍.靜脈滴注頭孢曲松鈉致大皰性表皮松解萎縮壞死型皮炎1例報告[J].吉林醫學,2008,29(20):1833.
[7] 何卡樂,劉弘.1 例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致遲發大皰性表皮松解型藥疹[J]. 解放軍藥學學報,2016(2):195.
[8] 徐紅,賈麗華,牟雪梅.靜脈輸入氨基酸引起皰疹1例[J].家庭護士,2008, 27(6):2535.
[9] 楊立夫.頭孢菌素抗生素的分類及應用特點[J].中華醫藥學雜志,2003,12(2):33.
安徽省全科醫學臨床科研項目(2016QK088)
10.3969/j.issn.1009-6469.2016.11.056
2016-05-21,
2016-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