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琳
(咸陽市中心醫院藥劑科,陜西 咸陽 712000)
?
某醫院277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
吳琳
(咸陽市中心醫院藥劑科,陜西 咸陽 712000)
目的 了解藥品不良反應(ADR)發生的特點與規律,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方法 回顧性統計并分析有效ADR 277例。結果 277例ADR報告中,男性發生率(55.60%)略高于女性(44.40%);ADR可發生于各年齡段患者,但以51~60歲的患者所占的比例最大(占20.58%);靜脈滴注給藥引發的ADR最常見(占84.12%);引發ADR最多的藥物為抗感染藥物(占25.27%),其中左氧氟沙星、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位列前二位,其次為中藥制劑(占24.91%);ADR損害類型主要以皮膚及其附件損害為主(占38.36%)。結論 掌握ADR發生的特點與規律,有助于減少或避免ADR重復發生。
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
藥品不良反應( 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有害反應[1]。為進一步了解ADR發生的特點與規律,筆者對ADR報告進行了回顧性統計與分析,旨在提高醫務人員對ADR的認知,促進臨床合理用藥。
1.1 一般資料 咸陽市中心醫院作為咸陽地區唯一一所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目前擁有床位1 500余張。從國家ADR監測系統中調取咸陽市中心醫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上報國家ADR監測中心的有效ADR報告277份。
1.2 方法 采用回顧性調查方法,使用Excel 2007電子表格,對ADR報告中有關患者性別、年齡、上報人員、給藥途徑、藥品種類、累及器官/系統、臨床表現、歸轉等相關指標進行統計。
2.1 發生ADR患者的性別與年齡分布 277例ADR報告中,男性患者154例(55.60%)、女性患者123例(44.40%),男女比例1.25∶1;年齡最小者8個月,最大者91歲,見表1。
2.2 醫務人員報告比例 護士上報208例(75.09%),醫師上報62例(22.38%),藥師上報7例(2.53%)。

表1 引發ADR患者的性別與年齡分布

表2 引發ADR的給藥途徑分布
2.3 引發ADR給藥途徑分布 277例ADR報告中,靜脈滴注引發的ADR最多,占84.12%,見表2。
2.4 引發ADR的藥品種類及構成比 引發ADR的藥品按照《新編藥物學》(17版)分類[2],居前三位的分別是抗感染藥物、中藥制劑及維生素類,見表3。
2.5 ADR累及器官/系統及主要臨床表現 參照《WHO 藥品不良反應術語集》對ADR涉及的器官/系統損害進行分類。在所有ADR報告中,累及器官/系統主要以皮膚及其附件損害為主,占38.36%,其次為全身性損害和胃腸系統損害,分別占23.06%和15.09%。
2.6 新的和嚴重的ADR及臨床轉歸情況 在277例的ADR報告中,新的ADR報告有59例,占21.30%;一般的ADR報告有276例,占99.64%,嚴重的ADR報告有1例,占0.36%;277例ADR報告中,結果為痊愈的有129例,占46.57%,好轉的140例,占50.54%,未好轉6例,占2.17%,不詳2例,占0.72%;對原患疾病的影響不明顯的273例,占98.56%,病程延長的3例,占1.08%,病情加重的1例,占0.36%。無死亡或留有后遺癥的病例報告。
277例發生的ADR中,男女比例為1.25∶1,男性多于女性;從年齡分布上看,以51~60歲組所占比例最高,其次為>60 歲組,這可能與該年齡段患者就診頻率較高,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各器官功能逐漸減退,對藥物的代謝能力下降,伴發疾病多、用藥種類多等因素有關。這提示我們醫護人員應關注中老年患者的用藥安全,根據其藥物代謝動力學和藥效學及個體差異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個體給藥方案,加強用藥監測,減少因 ADR給患者造成的再次危害。
從引發ADR的給藥途徑來看,以靜脈滴注引起的ADR最多,占84.12%,與文獻報道一致[3-4]。原因之一是靜脈給藥方式在醫院較為廣泛,其次,靜脈用藥時藥物直接進入血液,注射劑的微粒、PH值、滲透壓、滴注速度,以及病原微生物污染、輸液操作不當等因素都可能引起不良反應發生[5]。因此,建議臨床醫師根據患者病情,遵循國家合理用藥十大核心信息中“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的原則,盡可能避免靜脈滴注用藥以降低藥物ADR發生。
從引發ADR的藥品種類來看,277例ADR所涉及的藥品中,以抗感染藥物和中藥制劑居多,分別占 25.27%和24.91%,且中藥制劑ADR發生率較我院之前數據明顯提高[6]。提示醫務人員在使用中藥制劑時,依據中醫理論辨證選藥,或辨病辨證結合選藥[7-8]。

表3 引發ADR的藥品種類分布
注:除注明劑型的藥品外,其余均為注射劑。
從ADR累及器官/系統及主要臨床表現來看,皮膚及其附件損害、全身性損害、胃腸系統損害居前三位,皮膚及其附件損害主要表現在瘙癢、皮疹、斑丘疹等癥狀;全身性損害主要表現在寒戰、發熱、高熱、過敏樣反應、疼痛等癥狀;胃腸系統損害主要表現在惡心、嘔吐、腹痛等癥狀。這可能與患者發生上述癥狀相對其它反應較容易觀察和診斷有關。而一些隱蔽和慢性的ADR較難發現,有可能存在較高的漏報率,提示醫務人員更應重視。
因不可避免的存在漏報、少報現象,我院3年向國家ADR監測中心上報的ADR例數仍相對偏少,并不能完全反應出我院所有發生的ADR情況,但通過已上報數據的匯總、分析,至少能反應出我院ADR發生的特點與規律,有助于提高醫護人員對ADR的認識,以減少或避免ADR的重復發生。
[1] 衛生部.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辦法[S].衛生部令第81號.2011-05-04.
[2] 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M].17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11-14.
[3] 孫青,張海林,羅俊,等.937例藥物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西北藥學雜志,2016,31(1):96-98.
[4] 胡斌,潘京京.西安市36家醫院1372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中國藥房,2015,26(26):3669-3671.
[5] 陳相,尤海生,董亞琳,等.460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2,32(21):1774-1777.
[6] 剡建華,岳明.近3年我院261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西北藥學雜志,2015,30(3):307-309.
[7] 陳麗,白金環.78例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分析[J].中醫藥導報,2015,21(10):51-53.
[8] 潘繼勛.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的特點與臨床合理用藥分析[J].北方藥學,2015,12(11):104-105.
Adverse drug reaction in a hospital of Shaanxi province:An analysis of 277 cases
WU Lin
(DepartmentofPharmacy,XianyangCentralHospital,Xianyang,Shaanxi71200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gularity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ADR)in a hospital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ational drug use in clinic.Methods Totally 277 cases of ADR reported in Xianyang Central Hospital during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5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In 277 ADR reports,the incidence in males(55.60%)was a little higher than that in females(44.40%).ADR might occur in patients of all ages,and the incidence of ADR in the age group of 51 to 60 years old occupied the highest percentage(20.58%).ADR cases were mostly induced by intravenous dripping(84.12%).And the drug causing the most cases of ADR were anti-infective drugs(25.27%),with Levofloxacin and Cefoperazone Sodium and Sulbactam Sodium ranking the top two,followed by TCM preparations(24.91%).Lesions of skin and its appendants were the most comm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ADR(38.36%).Conclusions To master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gularity of ADR contributes to the reduction of ADRs or the avoidance of the recurrence of ADRs.
Adverse drug reaction;Reports;Analysis
10.3969/j.issn.1009-6469.2016.11.057
2016-07-06,
2016-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