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軼群
?
新常態下基層黨員干部思想建設研究
蘇軼群
基層黨員干部是直接面對群眾、服務于群眾的具體實踐者。基層黨員干部的思想建設情況直接關系著黨的大政方針貫徹執行效果,關系著黨和政府的形象與公信力。當前在基層黨員干部中存在著理想性信念不堅定、服務群眾能力不足、貪腐違紀行為等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有賴于加強基層黨員干部思想建設,只有加強思想建設才能夠更好地為建設基層、服務群眾打下基礎。
基層黨員干部;思想建設;舉措
基層黨員是中國共產黨隊伍中的重要群體,擔負著將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和規章制度深入貫徹執行的重要責任。是直接面對群眾、密切聯系群眾的具體實踐者。他們的思想狀況、思想信念,在具體工作中實踐人民賦予的權力,直接體現出黨風政風的好壞,關系著黨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通過廣泛調研發現,目前在基層黨員干部隊伍中,還存在著許多與黨的要求和人民的期盼明顯不適應的問題,在新常態下如何加強基層黨員干部思想建設,貫徹落實好黨和中央下達的各項任務,更好地建設基層、服務群眾,實現中國夢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目前在廣大基層黨員干部隊伍中,絕大多數的干部理想信念是堅定或者較為堅定的,但是我們也必須認識到,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有少部分黨員干部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沒能夠堅守住自己的底線,沒有經得起金錢和利益的考驗,理想信念發生了動搖。表現在工作中就是工作質量下降,服務群眾意識淡化,服務群眾能力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因政治前途不明滋生消極怠工行為
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一直都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積極開拓進取的意識和飽滿的熱情也是基層黨員干部克服艱苦環境,解決復雜矛盾,服務基層群眾,推動基層各項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保證。但是在新常態下我們也必須看到,在基層黨員干部中還存在著進取意識不足,開拓進取精神缺失的現象。由于受到基層領導職數及干部選拔任用機制的限制,基層黨員干部往往升遷渠道和發展空間比較有限,加之一些基層干部尤其是鄉鎮干部面臨著年齡、學歷、任職期限等諸多因素的制約,能夠最終從基層脫穎而出走上領導崗位的更是鳳毛麟角,難上加難。這就使得一些基層黨員干部干工作、創事業、出成果的積極性驟減。一些年長的基層黨員干部在感到升遷無望的情況下放松了對自己學習和工作的要求,對工作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不思進取循規蹈矩,表現出一種放任自流消極怠工的態度。對上級領導布置的任務和工作往往得過且過,難以按質保量的完成任務。
2.因工作能力不足滋生應付了事行為
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和發展,基層工作的方式方法也發生了深刻變化,然而許多基層干部還遵循著以前的老方式老方法去解決新時期的新問題,呈現出工作能力不足的問題。由于基層黨員干部主要直接服務于人民群眾,因此一些基層黨員干部片面地認為和普通老百姓打交道的工作沒有什么技術含量,從而在思想上和行動上放松了對自己學習和技能的提高。然而當面對新問題、新矛盾的時候由于“老方子不治少病”,往往容易陷入“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沒作用”的困境。缺乏對工作艱巨性和復雜性的前瞻考慮,陷入應付了事,被動完成任務的尷尬境地。
3.因群眾基礎不牢滋生敷衍塞責行為
由于基層黨員干部的工作環境大多是在基層,甚至很多都在農村鄉鎮,工作對象相當一部分都是農民工人等普通百姓。這就意味著我們的黨員干部只有真正從思想上樹立起為民的意識,才能夠真正把眼睛放下,把身子鋪下,把心沉下,帶著感情走到群眾中去,為群眾利益而奔走服務。當前,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發展,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面對著多變的世界和周圍不斷發家致富的親朋好友們,一些黨員干部放松了對自己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改造,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開始耐不住寂寞,抵不住誘惑,經不起考驗,把心思放在如何發家,如何發財,在工作中處處講實惠、講關系、講情義,對群眾工作敷衍了事,對上級檢查推諉塞責。
4.因防微杜漸不夠滋生違紀貪腐行為
基層工作需要基層黨員干部全身心投入,太多的不滿和抱怨只會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和凝聚力,影響工作效率。而在浮躁情緒的影響下,基層黨員干部更注重的不是如何更好地服務群眾,帶領群眾奔小康,而是時刻盤算著自己的利益,打著自己的小算盤,有著自己的“小九九”。有些基層黨員干部在面對金錢誘惑時全然忘卻了自己的共產黨員身份,忘記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認為“天高皇帝遠”,用“你知我知天知地知”,“一次沒有關系”等說辭自我催眠,自我迷惑。加之上級機關監督力度不夠,存在“鞭長莫及”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從客觀上縱容了干部違紀違法現象的發生。雖然“小官巨貪”現象只是極個別情況,但是一些基層干部運用手中權力巧立名目、私吞公款,搞權錢交易、權色交易,在事實上損害了人民的利益,嚴重有損黨和國家的形象。
1.新常態下加強基層黨員干部思想建設是堅定理想信念的具體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對共產黨人來說,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鈣’,精神上缺‘鈣’,就會得‘軟骨病’。”①中國共產黨在艱苦的革命斗爭年代之所以能夠從一個只有50多名黨員的小黨,逐步壯大成為一個近九千萬人的世界大黨,并且取得執政地位。最關鍵的原因就在于中國共產黨有著不可戰勝的堅定的理想信念。不論面對多么惡劣的生活環境、多么危險的生存環境都能夠始終不改變初心,堅定信念。正是憑借著這份執著的信念,我們才能夠堅定地走下去并最終取得革命的勝利。新的歷史條件下基層黨員干部之所以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歸根結底是因為理想信念不堅定,理想信念缺失必然會引發精神上的懦弱和工作中的懶惰。因此,必須加強黨員干部的思想建設,只有在思想建設上堅定理想信念,才能夠在具體工作中“強身壯骨”,在工作學習中精神抖擻,身板挺直。才能夠在繁瑣的工作學習中始終保持高漲的熱情和飽滿的精力,逐步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全身心地為人民群眾謀福利。
2.新常態下加強基層黨員干部思想建設是提高工作能力的“總開關”
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干部,其主要職責和工作任務就是要全心全意為基層百姓服務,謀取利益。但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面對著日新月異的社會變化,想要做好這項工作必須要與時俱進,通過不斷地學習提高自己服務群眾的能力。只有加強基層黨員干部的思想建設,才能夠讓他們從內心深處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從而更有動力地投入學習,努力創新為人民服務的方式方法。人的成就只有在努力工作中才能夠實現,人的夢想也只有在方向清晰的前提下并努力前行才能到達。在新常態下要想加強基層黨員干部的工作能力,就緊緊把握住思想建設這個總開關才能夠實現。
3.新常態下加強基層黨員干部思想建設是遏制腐敗現象的重要保障
要提高基層黨員干部的整體素質,遏制貪污腐敗現象就必須加強黨員干部的思想建設。只有加強思想建設才能夠使廣大基層黨員干部提高道德修養,堅定理想信念。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就是自愛、自律、自省精神。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只有準確把握共產黨員道德修養,堅定共產黨員理想信念,才能夠在面對金錢和名利誘惑時嚴格要求自己,不為所動,才能夠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對黨忠誠,對黨的事業忠誠。才能夠在大是大非面前把握原則,堅定立場,時刻繃緊廉潔自律這根弦。始終保持昂揚的斗志,以飽滿的激情做好各項工作。
1.加強“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筑牢理想信念
黨中央在全體黨員中開展的“學習黨章黨規,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做合格共產黨員”的學習教育,從根本上加強黨員干部尤其是基層黨員干部對黨章、黨規以及中央精神的學習教育,在學習中不斷深化黨員意識和宗旨意識,堅定理想信念,重燃熱情與責任,把握工作重點,完善工作方式方法,不僅把理想信念說在嘴上,更要記在心里,落實在行動上,時刻把握正確的方向,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通過學習不僅加深對黨的大政方針的理解和認識,更從制度上對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有了更加明晰的把握,用優秀黨員干部的事例激勵自己,從而筑牢理想信念。只有把理想信念筑牢夯實,才能夠把思想轉化為行動,在具體工作中去貫徹落實黨中央的大政方針,在具體工作中更好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2.建立健全干部交流制度,打通干部流動渠道
打通干部流動渠道,打破干部選拔任用交流的壁壘,是激發基層黨員干部工作積極性的原動力。鄧小平曾經說“相熟的人搞到一塊太久了,語言聽習慣了,對事物的感覺就遲鈍了,考慮問題就馬虎了,有點新的語言、新的感覺比較好。干部在這里呆一呆,那里呆一呆,接觸面廣一些,知識也多一點。”②基層黨員干部一般都工作在條件比較艱苦的基層或鄉鎮,許多干部一呆就是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在一個長時間沒有變化的地方工作,縱然不出什么差錯,恐怕也很難長期保持積極昂揚的斗志和戰斗力。因此,在新常態下建立健全干部交流制度是加強基層與基層之間、鄉鎮與鄉鎮之間、基層與上層之間干部聯系和交流的重要舉措。加強干部間的交流任用,對于廣大干部尤其是基層黨員干部開拓視野,豐富工作經驗,提高領導水平具有積極作用。同時也有利于避免在選人用人問題上的“近親繁殖”,有利于創建一個更加團結、協調、穩固的領導班子,更有利于激發基層黨員干部的工作積極性,起到安撫情緒平衡心理的作用。
3.嚴格監督懲處機制,關緊制度的牢籠
目前在各地出現的極少數的黨員干部違法亂紀、貪污腐敗的現象,究其原因除了有其主觀上理想信念缺失、不注重學習等問題外,同時還具有致命漏洞的是監督懲處機制的不完善給了這些黨員干部腐化變質的溫濕土壤。正是由于組織的治黨不嚴、制度的疏于監督、寬于懲處,才使得這些黨員干部有恃無恐,最終滑向罪惡的深淵不可自拔。因此要嚴格監督懲處機制,積極探索基層黨員干部的監督制度、運用輿論監督、群眾監督、網絡信息公開監督等多措并舉。充分利用基層退休黨員、老教師等德高望重的人員的影響力,建立各類監督小組,發揮監督作用。同時加大懲處力度,嚴肅查處基層黨員干部的違法亂紀行為,絕不姑息,做到警鐘長鳴。還要在基層黨員干部中樹立一批帶頭人典型,對黨員干部起到示范引導作用。用優秀黨員干部的故事感化引導基層黨員干部。通過嚴格監督懲處機制,關緊制度的牢籠。
引文注釋
①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一批總結暨第二批部署會議上的講話[J].黨建研究,2014(2).
②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2.
[1]高新民.論構建良性互動的黨群關系[J].中國政黨干部論壇,2007(4).
[2]胡偉.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黨的建設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9(11).
[3]領導干部作風建設讀本[M].北京:中央黨史出版社,2007.
[4][美]亨廷頓.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三聯書店,1989:377.
(作者單位:中共商丘市委黨校)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8.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