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艷
?
積極鼓勵社會辦醫努力滿足醫療需求
江海艷
民營醫院作為公立醫院的補充,對滿足不同人群的醫療服務需求、完善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緩解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已成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通過對蘇中和蘇北一些民營醫院的調查,肯定了發展民營醫院的現實意義,指出了民營醫院存在的不足,對民營醫院的發展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對鼓勵、引導民營醫院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意義。
社會辦醫;調查;需求
民營醫療機構作為公立醫院機構的有利補充和醫療體系的組成部分,得到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隨著《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貫徹落實,鼓勵社會辦醫,優先支持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已經成為各級黨委政府和全社會的共識。通過對蘇北、蘇中一些民營醫院的調查,從中得到了許多有益的啟示。
1.發展民營醫療機構有利于吸納民營資本,彌補政府辦醫投入的不足
以蘇北某縣民營婦產醫院為例,該院1家就吸納民間資本8000萬元。而該縣類似的二級民營醫院還有6家,總投入超過5億元,遠遠超過了政府辦醫的投入。
2.發展民營醫療機構有利于吸引外地人才,解決本地醫療人才緊缺的問題
民營醫療機構大都是面向全國二級以上醫院聘請高年資離退休醫師,中層及以下人員都是從本縣及周邊縣市醫療機構或醫學院校招聘,而且所有人員均實行聘用制,能進能出,雙向選擇,機制靈活,較好地解決了公立醫療機構招人難、進編難、出口難等“老大難”問題。
3.發展民營醫療機構有利于形成醫療市場競爭,促進公立醫療機構改善服務
由于民營醫療機構的加入,公立醫療機構的壟斷地位被打破,這就倒逼公立醫療機構進行改革。從考察的相關醫院看,民營醫院不僅服務態度好,而且常規項目的收費價格也不比公立醫院高,從而讓患者從中得到了實惠。
4.發展民營醫療機構有利于拓展服務空間,解決不同人群的醫療需求
民營醫院作為公立醫院的補充,對滿足不同人群的醫療服務需求、完善城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緩解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如:某縣民營婦產醫院除了進行婦產科方面疾病的診療,還開展了美容、美甲、瑜伽訓練等服務,既增加了本院的服務收入,又滿足了不同患者的醫療需求。
5.發展民營醫療機構有利于拉動地方經濟,推進城鄉建設
由于醫院的建設和發展,醫院周邊的地價飆升,人員聚集,服務業發展迅猛,成為當地城鄉建設的一道風景。
從民營醫療機構發展進程和一些地方現有的辦醫格局來看,民營醫療機構發展的思路還不寬、步子還不快、成效還不大,有的地方公立醫院一統天下、民營醫院一片空白的問題還比較突出。析其原因:
1.思想不夠解放
習慣于“公”字當頭,爭論于姓“公”姓“私”,害怕民營醫院沖擊公立醫院,擔心民營醫院攪亂醫療市場,拘泥民營醫院支流末節的不規范行為,局限于現有的基本公共醫療服務網絡“小圈子”,因而,不敢放膽闖,不敢放手辦,不敢放開搞。
2.視野不夠開闊
總是坐在家里等、關起門來談,不善于走出去求賢,到外面招商,借鑒外地的發展經驗、成功模式,因而,工作被動,發展遲緩,收效甚微。
3.措施不夠得力
表現在缺乏積極的態度,缺乏激勵政策,缺乏統籌發展的機制,尤其在規劃、用地、立項、審批、環評、監管等方面,政策還存在空白,服務還處于盲區。
我們必須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深化醫改為契機,高度重視、積極鼓勵、大力支持發展民營醫療機構,努力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醫療需求。
1.要轉變觀念,重視發展民營醫療機構
早在2010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就轉發了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衛生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意見》,明確指出,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有利于增加醫療衛生資源,擴大服務供給,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元化的醫療服務需求;有利于建立競爭機制,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和質量,完善醫療服務體系。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充分認識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重要意義。要抓緊清理和修改涉及非公立醫療機構準入、執業、監管等方面的文件,結合實際制定和完善鼓勵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實施細則和配套文件,消除阻礙非公立醫療機構發展的政策障礙,促進非公立醫療機構持續健康發展。《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又明確要求鼓勵社會辦醫,優先支持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從而為發展民營醫療機構,加快形成多元辦醫新格局,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醫療服務需求,推動公立醫院改革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因此,我們必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積極發展民營醫療機構。尤其要加強政策解讀,引導社會各界正確認識非公立醫療機構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為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營造良好氛圍。
2.要科學規劃,積極發展民營醫療機構
要從醫療衛生工作的實際出發,合理進行醫療資源配置,從規劃布局、機構規模、專科設置等方面綜合考量,科學安排,既要從宏觀上加快發展民營醫療機構,又要從微觀上防止一哄而上、重復建設、與現有的公立醫療機構惡性競爭,努力實現與公立醫療機構錯位發展、良性競爭。同時,要統籌考慮預防、醫療、康復、保健等多種服務功能,統籌謀劃城鄉醫療衛生資源布局,統籌推進公立和非公立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建設,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控制現有醫療機構的就地擴張,整合功能相近的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壯大優勢學科,提高服務能力。
3.要放寬政策,鼓勵發展民營醫療機構
按照2016年3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關于大力發展民營醫療服務機構、有序放寬社會力量辦醫準入的要求,從用地、用人、立項、審批、稅收、服務價格、醫保定點、學科建設、職稱評定等多方面放寬條件,給予照顧,為民營醫院發展搭建平臺,鼓勵信譽好、管理能力強、特色優勢明顯、社會需求大的民辦醫療機構,及時注入資金,擴大投資規模,提升綜合醫療服務能力。要在民辦醫療機構的類別、診療科目、床位、醫療技術、醫護人員準入等方面嚴格依法依規辦理,不自行設置前置或附加條件。千方百計吸引民間資本包括國外的知名醫療機構興辦民營醫療機構,以促進民營醫療機構的健康發展,徹底打破公立醫院的壟斷局面,彌補政府對醫療服務投入不足的問題,激發醫療機構之間的活力,倒逼公立醫院形成良性競爭的局面。
4.要加強引導,促進發展民營醫療機構
要注重研究民營醫療機構創辦和發展過程中的新情況、新問題,針對民營醫療機構發展和經營過程中的新特點、新矛盾,積極地加以引導,嚴格地加強管理,尤其是對民營醫療機構的不規范行為,如:虛假宣傳、違法執業、過度診療、違規收費等,要加強監管,以確保民營醫療機構良性發展,更好地服務人民。要加大正面輿論宣傳力度,逐步消除社會對民營醫療機構的偏見,幫助其在實現自身發展壯大的同時,注重社會效益,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同時,加強法律法規、衛生規章制度的宣傳、教育和培訓,引導辦醫者按法辦醫、依法行醫,學法、懂法、遵法、守法,規范醫療行為。支持民營醫院人才隊伍建設。衛生、人社、財政等相關部門應將其納入醫療衛生職稱評定、人才選拔和培訓體系,在技術職稱評定、繼續教育、全科醫生培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職業技能培訓等方面與公辦醫療機構享受同等待遇。制定政策,鼓勵醫務人員在公辦和民辦醫療機構間合理流動,允許公辦醫療機構醫務人員按規定到民辦醫療機構多點執業。同時,要進一步規范醫療市場秩序。采取多部門聯合行動的方式,對違法醫療廣告、不規范醫療行為重拳出擊,打擊非法,保護合法,不斷地凈化醫療市場,營造公平競爭的氛圍。
(作者單位:江蘇省金湖縣人民醫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8.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