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
?
適應新常態共建綠色發展襯托紅色文化
楊帆
在黨的一系列重要會議精神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正確引導下,高郵市周山鎮結合實際,提出“傳承紅色、共建綠色、堅守本色”的發展思路,全面開啟“創特爭先、創優進位、創新崛起”的新征程,全力推動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共建綠色”計劃,周山鎮作為革命老區,紅色資源豐富,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僅高度重視紅色文化開發,而且注重綠色建設。本文結合周山鎮紅色文化和綠色建設的發展,針對適應新常態,共建綠色發展襯托紅色文化的途徑展開研究。
新常態;綠色建設;紅色文化
新常態即與以往不同的、相對穩定的狀態,代表一種趨勢性、不可逆的發展狀態,現階段我國新常態的特點表現為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三個方面。各地要實現發展,就要適應新常態,并結合區域實際特點不斷創新。
1.堅持穩中求進,主動適應新常態
首先,在新常態中推動經濟建設發展,周山鎮根據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以經濟發展資源為基礎,通過擴大招商、強化服務、調整農業結構、開拓市場等手段實現了項目建設規模的提升、工業經濟的平穩增長、農業向現代化深化、建筑服務業市場適應能力增強的目標,其中農業經濟結構在調整過程中圍繞建設生態名鎮,發展特色農業的總體目標,打造了一批農業新興企業,如中景生態園、藝定紅生態漁業產業園等,推動了家庭農場的發展,推動了綠色建設的開展。其次,統籌兼顧,優化鎮村面貌,周山鎮結合其紅色文化發展的特色,在鎮村建設的過程中堅持綠色建設,突出生態文明建設、實施“藍天碧水”工程、加大基礎設施投入,使其集鎮建設和實事工程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例如在“藍天碧水”工程中,周山鎮堅持不懈地做好農作物秸稈禁燒、禁拋、還田和綜合利用工作,繼續鞏固夏秋兩季秸稈零焚燒成果,有效防止了大氣和水污染。周山鎮通過向上爭取資金、吸引民資融入和財政投入相結合等方法,穩步推進紅色名鎮建設、興建了革命烈士紀念廣場、改造了文化中心廣場、打造了紅色一條街,使綠色建設與紅色文化相得益彰。第三,堅持民生為本,注重社會事業發展,周山鎮通過一系列的惠農政策保障了社會民生福祉,通過加大醫療、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優化衛生計生服務,強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推進了社會管理水平的提升。另外,注重精神文明建設,周山鎮利用各類有效的宣傳手段,加強人們的思想道德建設、實現了文化體育活動的創新、在強化對外宣傳工作的同時,還注重黨建工作的深化開展,從而明顯提升了周山鎮對新常態的適應能力。
2.結合黨的發展規劃,深入謀劃,牢牢把握新理念
要提升對新常態的適應能力,就需要明確認識區域發展的方向,周山鎮深刻認識到“十三五”時期提升適應新常態能力的重要性,所以在發展的過程中積極制定和實施了結合周山鎮實際情況的以綠色建設為重心的“十三五”規劃,周山鎮“十三五”規劃確定的指導思想既要求對黨的思想、精神等全面貫徹,又要求加大弘揚高郵精神的力度,結合周山鎮發展的階段總目標,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以“傳承紅色、共建綠色、堅守本色”為主題,以建設“紅色歷史名鎮、綠色生態水鄉、愛國教育基地、幸福共享樣板”為目標,這不僅為周山鎮適應新常態提供了有效的依據,而且對推動綠色建設服務紅色文化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周山鎮結合其適應新常態的階段目標對“十三五”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進行了明確并對其2020年區域生產總值及年均增幅、財政總收入及年均增幅、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等制定了明確的標準,通過對適應新常態的目標謀劃,周山鎮確定了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等方向,從而使周山鎮的發展目標更加清晰,提升了其對新常態的適應能力。
3.創特爭先,積極推動新發展
要提升對新常態的適應能力需要在現有發展水平的基礎上進行積極的創新,周山鎮結合黨對“十三五”發展的戰略規劃,認識到創特爭先的重要性,確定了“穩中求進、創新發展”的總基調,以加強黨的建設為核心,以經濟建設為主線,以強化平安法治為保障,對項目建設、紅色建設、綠色生態建設、黨建作風建設、民生事業建設等重要工作進行了戰略部署,并在此基礎上加大針對性的創新力度。例如通過全員招商,實現招商舉措的創新,通過傳統產業、規模工業實現產業發展的創新,通過高效農業園、生態林業、高效水產養殖、土地流轉力度、支農惠農政策、農民創業等方面的強化和推廣,實現農業發展創新,進而推動周山鎮整體經濟的持續發展。另外,周山鎮結合其革命老區的特殊性,加大紅色周山建設、綠色周山建設、暢通周山建設、幸福周山建設、平安周山建設的力度,這不僅有利于周山鎮資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推動周山鎮發展,而且周山鎮的社會事業、創新能力也得到優化,為其他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基礎;除此之外,周山鎮在黨的建設方面,通過強化理論教育,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提升黨員干部綜合素質,激發基層黨建活力,深入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永葆黨為民務實的清廉本色。
1.充分挖掘紅色文化的價值周山鎮在革命戰爭年代經歷了多次重要的戰斗,犧牲了200多名革命烈士,是揚州市唯一以烈士英名命名的鄉鎮,有著豐富的紅色資源。為此,周山人民無比自豪,并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近年來,周山鎮黨委政府已經認識到紅色文化開發的重要性,并重視經濟投入和紅色文化資源的深入挖掘,積極打造紅色文化品牌,使紅色文化得到傳播和弘揚,進而達到保護紅色文化、傳承紅色文化的最終目的。在此過程中周山鎮以鎮區建設規劃為主要依據,有針對性地完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使集鎮品位得到明顯的提升,例如為營造紅色名鎮文化氛圍,推進紅色名鎮建設,在周山鎮綠色建設的同時,還積極籌集資金對烈士陵園以及西側閑置用地進行全面改造,將其打造成為揚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將紅色文化標志積極設置在周山鎮主干道路口,以此提升紅色名鎮對社會的影響力,除此之外,周山鎮加大對紅色文化區域環境衛生、道路交通、街景整治的力度,為紅色文化開發創造有利的條件,充分挖掘紅色文化的價值,既是推動區域發展多元化的具體體現,同時也體現出周山鎮對紅色文化的重視和繼承,這是精神文化建設成果的具體體現。
2.全面落實綠色建設
周山鎮進行綠色建設以認識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為基本前提,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經濟建設的突出位置,在綠色建設的過程中全面落實“覆蓋拉網式”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做好“五位一體”長效管護工作,注重夏秋兩季農作物秸稈禁燒、禁拋、還田和綜合利用工作,以此實現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控制;引導農民減少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的使用,減少農業生產對環境的破壞,落實農村改廁和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使農村的環境得到優化,在此基礎上加大推進綠化造林的力度,通過綠色走廊、綠色村莊、綠色企業等主體的針對性打造,使綠色建設全面開展并深入人心,使周山鎮居民切實形成綠色消費理念、開展低碳環保的生產生活方式。綠色建設為紅色文化的挖掘營造了良好的氛圍,使紅色文化的開發更加具有動力。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現階段人們已經認識到適應新常態,并結合自身特點進行創新的重要性,周山鎮作為革命老區,通過綠色建設推動紅色文化的挖掘就是其適應新常態,進行發展創新的具體表現,這是黨的精神在地方落實的具體體現,應給予高度肯定。
[1]金碚.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5(01):5-18.
[2]李揚,張曉晶.“新常態”:經濟發展的邏輯與前景[J].經濟研究,2015(05):4-19.
[3]劉偉,蘇劍.“新常態”下的中國宏觀調控[J].經濟科學,2014(04):5-13.
[4]耿國彪.美麗中國你我同行——“綠色中國行走進海南紫園”明星共建綠色中國林活動紀實[J].綠色中國,2014(03):34-38.
[5]耿國彪,張子元.傳承綠色你我同行——“綠色中國行走進美麗大通”明星共建綠色中國林活動舉行[J].綠色中國,2013(14):20-22.
(作者單位:江蘇省高郵市周山鎮人民政府)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