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曉嵐
面向“云平臺”的汽車物流服務模式初探
施曉嵐
從汽車物流的發展趨勢出發,圍繞零部件供應物流、入廠及生產物流、銷售和售后服務物流、回收物流等方面梳理汽車物流的組成及服務要求。結合云計算的有關理論,提出加快汽車物流“需求云平臺”“供應云平臺”和“服務云平臺”建設的對策建議。
汽車物流;云平臺;服務模式
作為國際物流同行公認的最復雜、最專業、技術含量最高的物流領域,汽車物流及其物流服務平臺比其他物流業更為復雜。近年來,圍繞汽車物流的發展要求,實務界和理論界進行了大量探索。具體分為以下幾個層次:一是汽車物流技術支撐的視角。李冰漪(2013)指出了汽車物流成本、運行質量和市場需求等方面存在的細節問題[1];鐘雙雙、趙清(2011)從技術層面進行了物聯網在汽車企業物流流程中的應用研究[2];張根保、付興林等(2010)提出了汽車制造企業精益生產系統模型。[3]二是汽車物流服務改進的視角。王寧、孔德洋(2009)提出了汽車行業物流服務供應商選擇ANP模型[4];石宇(2008)對汽車制造企業物流服務指標體系進行了研究[5];陳然(2012)進行了上海安吉與同方環球的整車聯合運輸研究。[6]三是汽車物流模式優化的視角。霍佳震、陳瑤等(2007)提出汽車制造企業入廠物流模式設計與仿真[7];高潔(2010)基于JIT的汽車制造企業入廠物流運營模式及選擇研究[8];張彤、于澎田(2010)對汽車零部件供應物流進行了模式分析。[9]
當前,應強化政府在此過程中的組織、規劃、政策和環境等方面的引導作用,同時充分發揮汽車物流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和企業的主體作用。在此基
1.建立信息服務平臺,推進物流電子商務
由政府主導、協同龍頭企業共同開發,構建物流需求信息與物流供應信息集成化的信息平臺,通過網絡平臺實現供需對接,發展類型企業的協作,推進汽車物流電子商務活動,將物流計劃、運輸、倉庫管理的參與者進行有效銜接,并開發多種功能模塊,從而優化物流資源配置及網絡規劃。
2.培育物流龍頭企業,提升整體服務層次
推廣應用物聯網等先進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物流業,促進物流創新發展,培育區域物流龍頭企業,學習外資專業汽車物流團隊運作經驗,鼓勵其汽車物流由注重基礎建設向全面提升服務質量轉變。
3.開展多元運輸模式,完善物流服務網絡
發展汽車物流多式聯運,推進港口國際海陸運集裝箱中轉、腹地多功能國際貨運站等物流節點的多式聯運物流設施建設,加快發展公、鐵、海國際聯運。借助GPS全球定位系統、互聯網絡、移動通信技術和數據庫技術等手段,完善物流運輸服務的網絡監控,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要求。
4.整合現有各類資源,建立汽車物流聯盟
整合物流園區、物流通道、運輸裝備等存量資源,引導不同類型、層次的物流企業廣泛開展合作,形成戰略聯盟,聯合配置資源、做好功能定位,打造汽車物流的全網服務;同時對接國內外市場,吸收國際先進的物流業發展新理念和新模式,提升物流發展開放水平,積極融入國際高端汽車物流產業體系。
5.創新供應鏈服務模式,開發末端增值業務
發展以整車廠為核心的汽車供應鏈物流服務,增強供應鏈管理能力,創新服務模式,提高物流一體化水平,滿足多樣性的物流需要;針對客戶個性化需求,細化開發高增值服務,打造滿足拉動式生產特性的協作物流,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務質量,實現快速低碳的汽車產品流動。
借鑒云計算理論中“把資源虛擬化為‘云’后集中存儲起來,為用戶提供服務”的理念,集中各類物流資源形成對應的物流資源云,通過網絡信息平臺實現供需交互,整合物流資源和客戶資源,并按照客戶需求智能管理和調配物流資源(物流云),構建高效、優質、低耗的汽車物流服務供應鏈,為多個客戶提供不同的物流服務,體現了“多對多”的物流服務模式。
1.打造汽車物流“需求云平臺”服務模式
由政府主導、協同龍頭企業共同開發,構建物流需求信息集成化信息平臺,通過網絡平臺實現供需對接,發展類型企業的協作,推進汽車物流電子商務活動,將物流計劃、運輸、倉庫管理的參與者進行有效銜接,并開發多種功能模塊,從而優化物流資源配置及網絡規劃。
主要建議包括:一是提升物流需求信息響應水平。導入整車廠、零部件供應商、經銷商、用戶等汽車物流云服務需求方構成“客戶云”。通過PC終端、移動終端、設備終端等進入物流“云服務”平臺,發布需求信息,也可以根據需求智能獲取所需的物流云服務組合。二是滿足物流需求方服務能力。借助汽車物流供需信息交互平臺,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專業化、便捷的物流服務,提升客戶服務價值。物流云服務平臺根據客戶的自身特點、獨特需求和歷史交易數據,滿足物流服務提供商展示其服務個性化、便捷性和規模化的愿望,方便其獲取客戶信息,提高響應速度,通過協調組合性質的物流服務降低單獨運行的成本。
2.打造汽車物流“供應云平臺”服務模式
汽車物流供應方包括供應鏈上原材料、零部件、整車以及售后配件的實體流動,是一種高度資本密集、技術密集和知識密集型的服務,是物流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產業鏈的長度和技術復雜性決定了物流保障的高度專業性和廣泛的功能要求:專用運輸工具、特殊的裝卸設備和包裝、復雜的庫存控制、銷售售后的保管維護、國際物流段的進出口通關、多方參與的信息溝通,這是普通物流活動無法匹敵的。因此,做好汽車供應鏈條上的整體物流服務,能夠為整個區域內部的物流運作起到示范作用,是提升物流產業競爭力的契機。
主要建議包括:一是加快物流供應信息集成。汽車供應鏈全球化的發展趨勢,要求社會化、專業化的第三方汽車物流企業提供供應鏈全程化、無縫對接和優質高效服務。鼓勵能夠提供各種物流功能服務的物流企業、倉儲集團、運輸公司、配送中心、貨代公司、包裝廠、航運集團等構成“功能云”。通過條形碼、電子標簽、GPS、RFID等技術手段對物流資源進行感知,并將其虛擬接入物流云服務平臺,形成虛擬資源池,在接到物流任務時組織實施,也可以發布特定的服務信息。二是打造物流服務聯盟。汽車供應鏈全球化的發展趨勢,要求社會化、專業化的第三方汽車物流企業提供供應鏈全程化、無縫對接和優質高效服務。通過建立物流戰略聯盟,在統一的信息平臺內進行交互、合作等物流活動。通過信息化的推進,借助“云服務”平臺,建立常態的合作溝通機制,推進服務水平持續提升,更高程度地整合及利用多方物流資源,達到提高物流能力的目的,形成戰略合作框架,實現互利共贏。三是引入第四方物流平臺。通過更專業的方案指導,對運輸、倉儲和庫存管理等多個環節進行優化,全面把控供應鏈過程,在保證效率的基礎上使物流成本最小化。
3.打造汽車物流“服務云平臺”服務模式
圍繞以整車廠為核心的制造供應鏈形成的客戶云,全力建設物流信息云服務平臺。通過這種信息交互平臺的應用,建立經濟利益共同體,相互協動,發揮汽車供應鏈整體競爭力,在產業集群區域內提高物流響應速度和運作效率效益。
主要建議包括:一是支持物流信息可視化。鼓勵零部件企業建立ERP、SCM、SRM系統,通過經濟杠桿敦促物流企業開展ERP、GPS、GIS系統的建設,根據自身的功能模塊運用WMS(倉儲管理系統)、TMS(運輸管理系統)、RFID(射頻識別技術)進行數據化管理。政府還可以借近期電子商務建設規劃的東風,鼓勵企業建立自身門戶網站,逐步實現企業網站和“云服務”平臺的信息對接。二是組建B2B網上交易平臺。汽車物流可以借鑒通用、福特、克萊斯勒聯合組建的與5萬多家供應商聯網合作的全球汽車零部件采購網站Covisint模式,設置“企業庫”“產品庫”“報價庫”三類大庫,為汽車制造商、零部件供應商、普通物流企業、物流集成商提供及時、多類別的汽車物流供求信息。在“云服務”平臺的基礎上將更多汽車物流相關利益者納入服務平臺,擴大信息交換區域。三是舉辦線上線下電子商務會展。以互聯網信息采集、溝通、定購為主要形式,牽頭舉辦年度的汽車零部件電子商務會展。可以參考上海國際汽車城零部件采購平臺與行業協會的聯動模式,對注冊網上平臺的企業實行嚴格的資格審查和動態管理,提供行業信息、出口認證、出口法律法規咨詢和技術研討等方面的支持與服務,爭取跨國集團的采購訂單。四是開展全程一體化物流服務。借鑒國內外成熟先進的個性化物流增值方案來培育自身優勢業務,基于與核心整車廠的緊密合作,面向特定對象,注重培養汽車物流的運營經驗、服務能力、品牌商譽、網絡覆蓋率、服務價格和電子數據交換能力,細化開發供應鏈上的各種增值服務。
[1]李冰漪.汽車物流路在何方?——汽車物流現狀調查[J].中國儲運,2013(6).
[2]鐘雙雙,趙清.物聯網在汽車企業物流流程中的應用研究[C//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暨中國汽車產業集聚區發展與合作論壇,2014.
[3]張根保,等.汽車制造企業精益生產系統模型[J].機械工程學報,2010(2).
[4]王寧,孔德洋.汽車行業物流服務供應商選擇ANP模型[J].工業工程與管理,2009(4).
[5]石宇.汽車制造企業物流服務指標體系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8.
[6]陳然.上海安吉與同方環球的整車聯合運輸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2.
[7]霍佳震,陳瑤,周欣.汽車制造企業入廠物流模式設計與仿真[J].汽車工程,2007(4).
[8]高潔.基于JIT的汽車制造企業入廠物流運營模式及選擇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學, 2010.
[9]張彤.汽車零部件供應物流模式分析[J].中國流通經濟,2010(7).
(作者單位:常熟理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3.008礎上,引入汽車物流“云平臺”,對于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至關重要。
本文系蘇州市軟科學研究項目“蘇州汽車物流運行競爭力與服務平臺構建研究”(編號:SR201478)階段性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