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勇 夏靈燕
基于微博平臺的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問題及教育研究
葉勇 夏靈燕
微博作為一種新興的網絡媒介,其迅猛的發展態勢及獨具特色的傳播機制引起了各方的重視。大學生作為微博的重要使用群體,雖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但缺乏較強的辨識能力,對信息的接受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大學生媒介素養問題顯著,加強媒介素養教育勢在必行。本文首先分析了基于微博平臺的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存在的問題,其次進行了成因分析,最后從“他律”和“自律”兩個層面對于推進網絡媒介素養教育實踐提出了對策建議。
大學生;微博;網絡媒介素養;教育
網絡媒介素養是媒介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除了具有傳統的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介的功能外,還具有交互、即時、延展和融合的全新媒介特征,而且網絡的飛速發展使網絡媒介素養的內涵不斷擴充,除了指對計算機網絡的基本認識和使用網絡檢索信息之外,還包括對網絡信息價值的認知能力、判斷能力和篩選能力;對各種信息的解構能力;對網絡世界虛幻性及相對于現實生活的真實程度的認知能力;認清網絡媒介和網絡信息對社會及其社會成員的影響力;以及網絡倫理的觀念;還有網絡交友能力、認識網絡為人類社會帶來的多重影響的能力等內容。
微博作為其中一種新興的網絡媒介,其迅猛的發展態勢及獨具特色的傳播機制引起了各方的重視。大學生是其主要的用戶群體,由于出現了微博這一新興的網絡媒介,對于促成當代大學生的網絡媒介素養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但是通過實證調研,我們發現還在諸多方面存在問題。如何在新媒體環境下,推進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教育實踐,是個值得探討的價值命題。
隨著微博的逐漸普及,大學生使用微博的頻率也越來越高,我們在享受微博帶來便捷、快速的信息傳播時,各種問題也隨之而生。筆者為了更加深入探討該問題,專門開展了問卷調查,問卷主要圍繞以下幾個層面設計:大學生對微博海量信息價值的認知能力、判斷能力和篩選能力分析;對微博上各種信息的解構分析能力分析;對“虛”“實”生活的判定與認知能力分析;微博傳播信息對社會及其社會成員的影響力分析;對大學生法律、道德意識層面的分析。本次問卷共有199名大學生做出了回應,其中有88.94%的人表示使用微博。基于本次問卷調查,我們歸納出了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大學生使用微博自我控制能力不足
我們常常在提及微博時,還會提到另外一個詞便是“微博控”,從另外一個層面上來說這是“微博成癮”的表現。[1]而“微博成癮”歸根結底其實可以說是大學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夠完善,自律性不夠。當問及“微博是否曾經影響到您的正常作息”,有70.62%的學生表示“否,微博從來就沒影響到我的生活”,另外29.38%學生表示“是,曾經夜晚看微博就到了深夜,自己卻沒發現”,雖然廣大學生還是可以做好自我控制,但還是有部分大學生在使用微博時的自律性有待加強,自身素養水平有待提高。
2.大學生使用微博過程中“虛實不分”
微博畢竟屬于網上交友平臺,是屬于一個虛擬存在的世界,所以大學生在對待微博這一態度上的表現是決定其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當問及“您微博上的互動對象是以什么為主”時,88.14%的用戶表示是“現實生活中的朋友”,其余還有11.86%的用戶表示是“網絡上的人物”;另外在問及“您花在微博上交友的時間與生活朋友之間實際的交往時間相比”時,81.36%的用戶表示“線下交往時間多于線上”,其余18.64%的用戶表示“線上交往時間多于線下”。綜上可以反映大學生還是比較注重現實生活中的朋友,對于“實”的判定還是不錯的,但是也還存在少部分人對于“虛”的世界更加向往。而且當問及“您是否把微博上產生的不良情緒帶到現實生活”時,也存在有18.64%的學生表示,“曾經因為和網上認識的人聊天,而產生的不良情緒影響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所以大部分大學生對于“虛”“實”生活的判定與認知能力還是不錯的,只是還有一部分人需要更加地完善自己。
3.大學生使用微博時存在不自覺的違法行為
當今社會倡導言論自由,但是言論自由是在一定范圍之內的自由,言論過失到一定程度是要追究其法律責任的。在2013年,法律在微博使用的言論自由這方面,便規定網絡謠言轉發量超過500條以上時便可追究其法律責任。但是在問及這方面問題時,只有54.24%的學生了解當與事實不符的微博轉發量最低超過500條時便可判刑。從以上可以看出,大學生在使用微博時法律意識依舊不夠強烈,在這方面的知識還比較匱乏。大學生使用微博時的法律意識淡薄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不自覺的違法行為,有時在微博上發表一條不真實的消息,在其特有的開闊平臺之下,可能在不知不覺之間就會以飛速量增長,所以大學生在使用微博時的法律層面的知識教育還相對匱乏。
4.大學生使用微博中道德意識淡薄
現在的大學生大部分是以90后為主,而現今對于90后的評價經常是說這一代獨具特色,不會吃苦,道德意識比較薄弱等等。這些言論雖然不能代表大部分的大學生,但是在某種程度上確實體現了大學生的一些特性。關于這方面,當筆者在提及“是否在微博上發表過攻擊性的言論”時,有20.34%的人表示“曾經發表微博謾罵別人”、“曾經評論他人微博時帶有不文明的語言”,可以看出一部分大學生在微博使用過程中有時候比較追求個人感受與想法,偶爾會發表一些攻擊性的言論,或者在評論他人微博時帶有不良的詞匯,在這一點上來看不違反法律,但是在道德層面來說這是不道德的行為,理應受到道德層面的譴責。
1.缺乏對微博管理的頂層規劃與管理
如今微博進入了成熟階段,但是對于微博的管理監制卻出現越來越多的新問題。首先,在本次問卷當中,其中便有一個問題提及關于現如今微博存在的主要問題,其中有64.41%的用戶選擇了“微博后臺監制力度不夠”這一選項,說明微博在管理層級的頂層規劃還不夠,相關監管部門需要根據微博的發展態勢與時俱進地做出規劃。其次,微博的言論越來越自由,體制漏洞也越來越多,很多不良分子利用漏洞編造詐騙信息,從某種程度上嚴重影響到了用戶的切身利益。
2.校園對應新興媒介素養教育體制不夠完善
大學生在大學校園這一特定的環境下成長,顯然校園層面對其影響是相當大的。但是現有的數據反映校園媒介素養教育體制還不完善,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層面:首先,微博在學生群體中廣泛地應用,學校應當做到足夠地重視,設立與網絡輿情相關的部門,多多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反饋與引導學生往好的方面發展。但是,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很多的學生表示不知道學校是否建立網絡輿情相關部門,比例高達80%,這可以看出高校在宣傳力度上還不夠貼近學生日常生活。其次,師生之間的溝通力度不夠,教育力度不夠,基礎的教育無法產生很好的效果。最后,同學之間往往缺少“意見領袖”的正確引導,許多時候在使用微博的時候盲目跟風,無法做到自主地抉擇。
3.家庭方面對新時代媒介素養相關知識了解過少
相比較校園的傳統教育,家庭層面的教育顯得更加貼近生活也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但是,大學生群體的家長都是上一輩的人群,大部分沒有使用微博,甚至連使用網絡的也為數不多。所以,有時候他們不理解子女們偶爾沉迷于微博的行為,經常斥責他們,并且限制其上網行為。可是在這樣的壓力行為之下,卻不會對學生的上網行為起到很大的作用,反而會讓大學生們產生抵觸行為更加地迷戀于網上的虛擬世界,疏于與家人的溝通,加深彼此的代溝。這樣的結果歸咎于家長們對于網絡知識了解過少,對于媒介素養的相關知識更是少有接觸,再加上沒有做好適當的提倡行為以及引導工作,孩子們的媒介素養教育在家里就沒有得到應有的效果,阻礙了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的養成。
4.大學生自身管理能力不足
無論社會、校園還是家庭層面上做得再好,如果大學生自身的管理能力不足,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媒介素養。在筆者所做的問卷中,我們可以看到雖然大部分的大學生在思政教育的環境下有著還不錯的網絡媒介素養,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學生在自身管理水平、法律意識層面、道德意識層面無法很好地控制,還有待加強。并且在提及大學生對自身媒介素養評價時,有46.89%的大學生表示在使用微博時,“自身網絡媒介素養能力有待加強,關于微博的信息辨別力,整理能力還不夠”,甚至還有5.65%的用戶表示“自身網絡媒介素養能力薄弱,不能辨別微博的信息真假,也無法做到選取自身所需的信息”,通過以上的數據,不難得出還有一半的用戶表示自身的媒介素養還十分薄弱,對于信息的真假還是無法很好地辨認,信息的篩選能力也有待加強。所以如果想促使微博平臺下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往更好的方向發展,大學生在自身方面也需要有很大的調整空間。
針對大學生媒介素養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基于“他律”與“自律”兩個模塊,從社會、校園、家庭、個人四個層面來推進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教育實踐。
1.外界環境的“他律”
(1)社會層面。一是探索建立一套完整的微博管理機制。一個新興媒介在發展的過程中都會經歷開始、發展、成熟、衰敗、消亡幾個階段,對于上層管理者而言,“發展”這個過程的處理是至關重要的。現如今,微博的體制正處于發展階段,微博管理體制發展還不夠成熟。主要表現為后臺監制力度不夠完善、危機處理機制相對不足兩個方面。因而,更加需要根據現狀,加強后臺監制力度,設立危機處理機制。二是政府的大力支持。隨著微博的不斷發展,虛擬的線上互動甚至超過了現實生活中的線下活動行為,言論自由也需要受到相應的控制,因而需要政府提供相關的法律支持。具體來說就是,一方面,國家相關立法的加強。另一方面,相關政府組織的監管。微博的特性使其不同于以往的任何媒介,其傳播速度和影響力也是前所未有的。我國在言論自由程度方面的內容依舊存在著爭議,微博上的言論自由問題也一直存在。很多人反饋政府經常利用自己的職權對微博言論進行刪除的行為,但是對于有害信息以及對社會具有惡劣影響的信息,政府依舊是需要對其進行監管的。所以鑒于微博這一特殊的平臺,政府組織需要采取合理的監管,這是在有益于公民的一定的范圍內方可行使的一種能力。
(2)學校層面。相對于國外而言,中國的媒介素養教育起步較晚,隨著網絡的普及,各種新媒體的出現,關于媒介素養教育這一課題也需要得到更多的關注。現如今各大學也很少開設與媒介素養教育相關的課程,或者是增加媒介素養教育的調研實踐,因而這一部分對于大學生的媒介素養養成還是缺失的。然而出現這種情況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可以歸結為是師資力量不夠雄厚,國家需要加大對媒介教育方面的培訓與開發力度。并且由于其特殊性,不可能像高校里的學科建設那樣把其設置成一個系統或者一個專業,所以只能通過微博的及時、迅速、重點突出、針對性強的特點,對大學生們進行思政教育的滲透,這是提高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細化的重要體現。這就需要學校做好以下三點:第一,宣傳部門構建微博平臺,營造良好教育氛圍;第二,學工系統建設微博,加強溝通互動;第三,政工干部開設微博,擔當“意見領袖”身份。[2]
(3)家庭層面。父母在子女的成長中一直扮演著很重要的引導角色,因而很多時候是會起到樣板的作用。所以在家庭層面需要父母做到以下兩點:第一,加強自我網絡媒介素養認識能力;第二,加強對子女媒介素養知識的引導。但是,大學生群體的家長大部分是上一輩的人群,大部分沒有使用微博,甚至連使用網絡的也不是很多,所以對媒介素養的認知能力還不夠。因而提倡父母親們多多接觸與媒介素養相關的書籍,拓展本身的知識層面,了解良好的媒介素養對于子女的重要性。父母們也可以學習注冊微博賬戶,加強與子女們的互動,讓線上線下之間的交流沒障礙。父母們在加強自身網絡媒介素養的同時,還可以以身作則對子女在媒介素養認知能力上做好榜樣,這樣從正面引導會比一味阻止達到更好的效果。
2.內在因素的“自律”
正所謂無論任何事物的發展不僅僅只有外因,內因也是十分重要的存在,因而加強對自身的“自律”也是大學生在媒介素養培養上的一件大事。
一方面,需要大學生在使用微博時的自律與參與。首先,大學生使用微博需要適度。做每一件事都要有一個度,再好的東西超過了一個度也會往負面發展,因而大學生需要適度地使用微博,不能過度使用導致成癮。其次,大學生使用微博需要適時。微博這一平臺可以說得上是一個休閑的平臺,能緩解大學生枯燥的生活,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還是需要有時間上的限制,不能因為其影響正常的生活作息時間。最后,大學生使用微博需要適地。不是每一個場合都適合使用微博的,在應有的場合需要做該做的事情,不能因為使用微博而產生拖延癥。
另一方面,需要大學生做到網絡媒介素養的自我提升。首先,大學生們應當重視自身媒介素養水平的發展,學會有主見地看待問題,對每件事情都學會發表自身的見地。其次,大學生需要學會看待每件事物都存有一份戒備心,如果在自身無法判定信息真實性的時候可以及時求助別人,最后確定其真實性。再次,對于信息的篩選能力不夠主要還是因為自身知識程度不足,需要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加強閱讀書籍的數量,對選取信息的能力進行適當的鍛煉。最后,在法制社會之下,知法、守法、執法、用法一直適用于各個領域,因而大學生需要加強對微博上相關規定的閱讀,依法履行義務、行使權力。
[1]張輝,張承承.微博時代下的大學生媒介素養的新要求[J].中國報業,2011(02):28-29.
[2]鄭麗霞.基于微博平臺的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教育[J].衡水學院學報,2010(06):114-116.
(作者單位:福州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福州大學至誠學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3.034
福建省教育科學規劃“十二五”規劃2013年度課題“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的現狀及其提升途徑研究”(編號:FJJKCGZ13-015)]